?

論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價值邏輯、價值體系及價值工具

2024-02-02 13:14伍宸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價值體系高質量發展

伍宸

摘 要: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有其內在的價值邏輯、價值體系和價值工具。將高等教育作為支撐強國戰略的基本使命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價值追求;“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價值承諾;破解制約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頑瘴痼疾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價值規范。助力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基本價值理想;堅持助力高等教育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終極性價值取向;堅持中國道路且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價值準則。以升級中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價值鏈,豐富中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價值內涵,堅守中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價值定力等為其價值工具。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價值邏輯;價值體系;價值工具

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已成為當今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宏大時代命題,亦是我國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建成教育、科技和人才強國背景下對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扎實推進高等教育強國建設戰略的必然路徑。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不再是簡單數量的疊加和規模的擴張,而是具有深刻的價值內涵、特定的價值體系和達致目標的價值工具。

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價值邏輯

所謂“價值邏輯”,是指在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過程中,國家和人民對社會發展所持有的價值追求、價值承諾和價值規范,它表明了價值追求作為一種精神性的理想,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主觀性力量。[1]就此思路,我們可以說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價值邏輯也是在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轉化過程中,國家和人民對高等教育發展所持有的價值追求、價值承諾和價值規范,它們共同對高等教育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樣表明了人們對高等教育發展的價值追求作為一種精神性的理想,是推動高等教育發展進步的主觀性力量。

1.將高等教育作為支撐強國戰略的基本使命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價值追求。高等教育由于所處時代背景各異,其高質量發展也有不同的價值追求。例如: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我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價值追求在于傳播救亡圖存的真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其價值追求在于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實現高等教育的社會主義改造;在改革開放初期,其價值追求在于為國家恢復正常經濟社會秩序提供思想解放的源泉和人才供給庫。而到了今天,我國正處于建設社會主義強國新階段,那么我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宏觀價值追求也理應富有新的時代內涵,即高質量發展要以支撐強國戰略為其基本價值追求。當前,我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價值追求就是要為強國戰略建設提供支持,以自身高質量發展作為強國戰略建設的動力源。這也是我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價值邏輯。

2.“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價值承諾。所謂價值承諾,即行為主體對利益相關者在價值供給上需要承擔的責任與義務以及需要作出貢獻的一種集中契約性表達。對于高等教育來說,即對主要利益相關者需要作出貢獻的應允同意。由于我國高等教育所具備的基本屬性,在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主要價值承諾就是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下,我國高等教育勢必要認真回答“培養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人”的時代之問。也就是說,決定我國高等教育是否高質量發展的基本標志之一就是其能否做出為黨治國理政培養人才、為國家繁榮發展培養人才的價值承諾,并在實踐辦學過程中忠實踐行。

3.破解制約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頑瘴痼疾是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價值規范。價值規范對于組織和個體的行為有一種規范性的力量,即內在性地規定組織應該朝什么樣的方向有秩序地發展和演化。就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來說,當前的價值規范就是能否破解制約其高質量發展的頑瘴痼疾。前文提到,我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價值追求和價值承諾分別是支撐強國戰略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但在辦學實踐中,高等教育對國家發展戰略的支撐度還不夠,尤其對破解“卡脖子”技術的能力還不足,原始創新能力還不夠,還存在著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能力不足、人才培養模式僵化、難以適應國家發展需要等問題。因此,我國高等教育的價值規范就是要不斷通過內外部的改革以破解制約其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

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價值體系

我國高等教育價值體系是在特定時代和一定社會環境中發展起來的,是對我國社會、民族在一定時代社會意識的集中反映。就我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來說,主要包括價值理想、價值取向和價值準則等基本內容,它們共同構成了我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價值體系。

1.助力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基本價值理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高等教育作為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需要在此過程中積極發揮作用。具體包括如下兩個基本內涵:一是要積極探索中國式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和新模式。中國式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和新模式建基于對中國實踐問題的把握和解決,以助力國家高質量發展為基本使命,具有中國獨特文化品格和思想體系。二是以中國式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新路徑和新模式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征程中,需要充分發揮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所提供的教育、科技和人才支撐。

2.堅持助力高等教育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終極性價值取向。價值取向(Value Orientation)是價值哲學的重要范疇,它指的是一定主體基于自己的價值觀在面對或處理各種矛盾、沖突、關系時所持的基本價值立場、價值態度以及所表現出來的基本價值取向。我國高等教育在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需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擯棄長期困擾我們的不當甚至錯誤的價值取向。具體來說,則是要堅持助力高等教育內涵式且高質量發展的終極性價值取向。終極性價值取向是以問題為導向,通過高質量的高等教育發展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助力民族及國家振興和人類文明進步。終極性價值取向也是一種價值驅動的高等教育發展模式,辦學者和行為個體以自身能夠貢獻什么樣的實質性價值作為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就我國高等教育來說,即能夠為國家發展作出什么樣的實質性貢獻,對人類文明進步發展貢獻什么樣的中國智慧和提供什么樣的中國方案。

3.堅持中國道路且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價值準則。價值準則是行為主體在實踐活動中需要堅持的基本原則標準,規定了行為主體的基本行為規范和價值方向,對行為主體具有一定的約束力和規范性。就我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價值準則來說,即需要堅持中國道路的同時且具有國際影響力。就堅持中國道路來說,這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前提性原則,如果失去了對中國道路的堅守也就談不上高質量發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中國道路的具體內涵包括: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式高等教育發展模式,尊重和堅守中國文化基因和制度傳統,堅持獨立自主的發展等。與此同時,在當今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下,我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還要堅持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價值原則。通過與世界范圍內一切健康和積極的高等教育發展力量合作融通,一方面,持續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水平;另一方面,也不斷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影響力。

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工具

與價值工具相對應的是政策工具,而政策工具也是我們在談論高等教育發展時涉及較多的概念。政策工具乃為達到政策目標的手段,以此類推,價值工具則為達到價值目標的手段,具體內容包括升級價值鏈、豐富價值內涵以及堅守價值定力等內容。

1.升級中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價值鏈。價值鏈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的邁克樂·波特教授提出,他在《競爭優勢》一書中,對“價值鏈”是這樣描述的:價值鏈是經過不同但又相關聯的、企業經營之中組成的、有價值創造的一個動態化過程。[2] “價值鏈”理論的基本觀點是,企業所創造的價值,實際上來自企業價值鏈上的某些特定的價值活動;這些真正創造價值的經營活動,就是企業價值鏈的“戰略環節”。在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語境下,價值鏈則是指在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相關聯的、發展之中所組成的、有價值創造的一個動態化過程。在此背景下,我們同樣需要梳理高校辦學活動中的基本活動和關鍵活動,明確為高質量發展創造價值的特定活動。具體來說,在當前時代背景下,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價值就在于助力我國擺脫對西方科學技術的依賴性需求而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這是高等教育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的關鍵戰略環節,其他相關辦學活動都要圍繞這一核心價值展開并實現升級價值鏈的目標。

2.豐富我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內涵。一是需要延展高質量發展的外延。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致力于助力民族和國家的全面復興,而且還要為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發展作出貢獻。因為從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經驗看,唯有那些不僅致力于民族振興而且又能擔負起促進人類進步發展的大學,才可稱之為世界一流大學。而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擁有的世界一流大學的數量和質量是決定其是否實現了高質量發展目標的基本標志之一。二是需要進一步深刻理解高質量發展的內涵。高質量發展不僅僅是與高等教育發展相關的外在數據的疊加,如在學學生數、教師數、論文數、辦學經費規模等。高質量發展更多的是量的疊加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引起的質變以及通過質變實現高等教育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型。就我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來說,就是要擯棄傳統的以外在數量和規模作為衡量標準的發展模式,而更多致力于高校治理能力和辦學效益的提升、文化和制度創新力的提升以及對民族和國家復興支撐度的提升。

3.堅守中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定力。要堅守中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定力。也就是說,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并在此過程中不斷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價值定力。就道路自信來說,要堅信在中國這樣的一個發展中國家中我們也能建成具有世界競爭力的高等教育體系,并在此過程中堅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就理論自信來說,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基本理論指導,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高等教育發展基本理念,建立起我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本理論內涵。就制度自信來說,要堅持中國高等教育的社會主義屬性,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要進一步豐富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在加強黨的領導的前提下不斷提升高等教育的制度創新能力。就文化自信來說,要以中華五千余年的深厚文明積淀滋養我國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文化品格,為中國式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的民族文化底色。

參考文獻:

[1]吳宏政.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價值邏輯”[J].紅旗文稿,2019(4):32-34.

[2] 金燕.成本管理中價值鏈理論的應用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21):26,48.

(作者單位: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責任編輯:于 洋]

猜你喜歡
價值體系高質量發展
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價值體系研究
《青花瓷藝術品價值體系建構》摘要
2018: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路徑及對策分析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眾化在國有企業的實踐與探索
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青少年
1995—2010年間俄羅斯規范價值體系的發展變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