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建與“五學”深度融合 推進高教事業高質量發展

2024-02-02 13:14林善園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五學深度融合黨建

林善園

摘 要: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新時代高校深化黨建引領高等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黨委持續加強頂層謀劃,將黨建工作任務與服務國家戰略、地方需求和學校改革發展相融合,推進高校黨的建設與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深度融合,以過硬的自身建設肩負起引領高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使命擔當。

關鍵詞:黨建;“五學”;深度融合

高校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是推進高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1.堅持高校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把牢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政治領導,就是要保證高校正確辦學方向,保證黨的領導在高校工作中全面發揮作用?!盵1]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是中國高等教育的本質要求,新時代黨對教育提出了 “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 的新要求。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學,要培養的不只是一般意義上的精英,而是能夠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擔當起中華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只有在黨的全面領導下,把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一起落實、一起檢查,才能夠真正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真正弄懂“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教育根本問題,真正做到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2.堅持高校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夯實黨建引領學校事業發展的組織根基。黨的力量來自組織,黨的全面領導、黨的全部工作要靠黨的堅強組織體系實現,嚴密健全的組織體系是發揮組織優勢的基礎。高校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一方面,有利于高校黨的組織和黨建工作全覆蓋,有利于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有利于把黨的力量下沉基層,破除高校黨組織管理中的堵點、難點,著力打通高校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最后一公里”,使基層黨組織成為堅強的戰斗堡壘和改革發展的“主心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落實黨管干部和黨管人才原則,把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選拔出來,把愛國奉獻的各方面人才集聚過來,為高校各項事業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和隊伍支撐。

3.堅持高校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關乎黨的事業后繼有人,關乎國家前途命運,既有黨建屬性,也有業務屬性,高校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最終都要落到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上。立德樹人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高校黨委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將立德樹人貫穿于教學、科研、管理、服務工作的方方面面,全面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推動高校黨建與“五學”深度融合是“雙一流”建設的重要內涵

1.深入推進黨建與學科建設的深度融合,助推學科“熔融”。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加快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和優勢學科”。[2]一流學科是一流大學的標配,沒有高水平的學科就不可能建設高水平的大學。同樣的,一流黨建也是一流大學的標配,一流黨建能夠為一流學科提供堅強保障。一方面,圍繞學科建設發揮黨建政治優勢。突出黨建對學科建設的政治引領功能,牢牢把握學科建設的總體方向,充分發揮黨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匯聚學科建設的強大合力。另一方面,建設一流學科建設團隊。激發內生動力,破除束縛人才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解放和增強人才活力。黨建工作是學科建設的前提和基礎,學科建設是檢驗黨建工作成效的重要標尺;學科建設應始終圍繞黨的方針政策,充分體現黨的原則、黨的作風和優良傳統,黨建也要具體落實到學科建設之中。

2.深入推進黨建與學術研究的深度融合,激發學術“隆升”。學術是指系統的、專門的學問,是學科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是理論研究與實際應用的結合,是大學建設的重要內容。學術在高校中具有匯聚教師和學生、促進學科和學校發展的作用,通過學術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對外發揮服務社會的功能。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講授有紀律。黨建與學術科研工作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引領學術發展方向,有助于發揮優秀黨員“傳幫帶”作用,幫助廣大師生黨員健康成長成才。以黨建促學術,能有效避免黨建與業務分離而導致的刻板、僵化甚至形式化的弊端。學術主體在完成理論研究過程中接受、完成黨建工作,提升對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等的理解和領悟,實現黨建與業務的無縫融合。圍繞學術抓黨建,要從學術的主體、客體、載體等方面統籌推動,將高質量黨建融入學術管理工作的全過程,探索建立學術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機制,鼓勵學術創新,提升整體學術水平。

3.深入推進黨建與學風培育的深度融合,引導學風“沉積”。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要堅持不懈培育優良校風和學風,使高校發展做到治理有方、管理到位、風清氣正?!盵3]黨建與學風融合,有利于發揚優良的學風潛移默化地熏陶廣大師生,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優良的學風能夠進一步促進高校黨建工作的有效開展。以學風促黨建、以黨建促學風,是促進高校黨建與學風良性互動的重要途徑。一方面,要高度重視領導干部的學風,發揮黨員領導干部示范帶頭作用,以優良的黨風引領學風。黨員領導干部要大力弘揚馬克思主義學風,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積極營造良好學風氛圍。另一方面,要激發治學的內生動力。著力將學風建設融入師生學習工作,將嚴謹的治學精神和學習風氣內化為自覺追求,做真學問,解決真問題。

4.深入推進黨建與學者發展的深度融合,促進學者“結晶”。高校學者具有承擔教學、科研和黨建等多重身份,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學者的發展離不開黨的關心和培養,黨的工作也需要學者的參與,學者不僅是黨建的參與者,而且也是黨建的受益者。加強黨建與學者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學者堅定理想信念、強化思想引領,不僅可以增強教師黨員隊伍的凝聚力、戰斗力,而且可以示范引領學生成長。把骨干教師培養成優秀黨員,把優秀黨員培養成骨干教師,這既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要求,也是高校黨組織履行黨管人才的職責所在。圍繞學者抓黨建,培養造就一支思想政治素質過硬的優秀教師和學者隊伍,有助于實現“育人”“黨建”的和諧互動,是落實“育人抓黨建、黨建促育人”的重大舉措,是解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一教育根本問題的重要途徑。

5.深入推進黨建與學生培養的深度融合,培養學生“成礦”。高校是我國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擔負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務。將黨建工作貫穿于學生培養的全過程,是保證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得到全面貫徹和有效落實的組織保障。促進黨建與學生培養的深度融合,為新時代青年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踐平臺,是培養全方位高素質專業人才的重要途徑。一方面,有效把好學生黨員質量關,充分考察和吸收各方面表現優異的學生加入黨組織,以黨建引領和影響廣大學生服務國家和社會,投身社會主義建設的志向。另一方面,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增強學生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以及文化自信,從而實現學生的自我發展和服務國家的有機統一。要密切關注大學生的成長實際,黨建工作應遵循求實原則,不能過于空洞抽象,遠離實踐,脫離青年學生的實際生活,利用互聯網、高科技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教育活動,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高校黨建與“五學”深度融合推動高素質人才培養與高水平科技創新

1.強化政治引領,推進基礎研究陣地建設。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高校黨建與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能夠加強高??蒲袑W風作風建設,引導科研工作者摒棄浮躁的作風,推動高校在基礎研究領域深化研究。優化基礎學科建設布局,支持重點學科、新興學科、冷門學科和薄弱學科發展,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和跨學科研究,構筑全面均衡發展的高質量學科體系,把握科技發展趨勢和國家戰略需求,凝練基礎研究關鍵科學問題,優化資源配置和布局結構,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為創新發展提供基礎理論支撐和技術源頭供給。

2.強化頂層設計,系統推進“有組織科研”。當前,我國科技創新進入重要的戰略轉型期,從過去以陪跑、補短板為主,轉向強調原創性、引領性的科技創新。高校有組織科研是高??萍紕撔聦崿F建制化、成體系服務國家和區域戰略需求的重要形式?!坝薪M織科研”的優勢在于通過布局建設大平臺,跨越高校原有學科組織界限、高效整合內部優勢多學科資源,形成科研龐大力量長時間持續攻關,以更加靈活的組織建制形式開展目標明確的科研任務。高校黨建與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使黨組織成為開展有組織科研的新引擎,不僅有利于強化黨對高校的領導,而且能夠提升高?;A研究和科技創新的質量,推動高?;鶎狱h組織在科研團隊組建、服務國家戰略、激勵機制保障等有組織科研工作中發揮政治引領和戰斗堡壘作用。

3.加強考核考評,激發科技創新活力。高校作為我國高端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主陣地,在我國科技評價體制改革的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推動高校黨建與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能夠充分發揮學校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加強督查考核考評,嚴格落實獎懲激勵。嚴格落實破“四唯”相關舉措,有力破除一切制約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思想觀念束縛和體制機制弊端,樹立符合科學技術發展規律的科技管理和科技評價新思維,營造有利于促進科技創新發展的寬松環境和崇尚知識的科學文化,進一步提高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要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加快形成和完善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長、各展其能的培養與評價機制,營造尊重人才、支持人才、關愛人才濃厚氛圍,充分調動廣大科技人才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不竭動能。

4.立足國家戰略需求,助力培育具有科學家潛質的時代新人。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有生氣的力量,科學事業是接力事業,道阻且長。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必須重視新時代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要努力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愿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新時代青年。高校是科技創新的重要陣地,也是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的搖籃。推動黨建與科技創新的深度融合,立足自主,充分發揮高校黨委管宏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的責任,著眼科技發展未來,貼合國家戰略需求,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和科研活動自身規律,建立拔尖人才選拔、培養、評價、使用、保障全方位謀劃的人才培養機制,培養一大批具備科學家潛質的新時代青年,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夯實人才基礎。

參考文獻:

[1][3]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4.

[作者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黨委副書記]

[責任編輯:卜 珺]

猜你喜歡
五學深度融合黨建
“五學”融合:實現學習遷移
基于智慧教學平臺的“五學+四位”混合式教學創新路徑
山西夏縣瑤峰鎮:“五學”全會精神
論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術與教學難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決途徑探析
新形勢下切實解決國企黨建工作弱化虛化問題的思考
五學《愚公移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