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atGPT類人工智能 對法學教育的沖擊及其路徑

2024-02-02 13:14鄧恒陳聰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法學教育新路徑

鄧恒 陳聰

摘 要:ChatGPT類人工智能引領下的法學教育未來已來。盡管ChatGPT類人工智能為法學教育底層問題提供了解決之道,但法學教育也隨之面臨學術倫理風險激增、教學范式逐漸瓦解、教育主體性異化和傳統法學課程滯后等問題。為此,法學教育要勇于突破、敢于創新,探索法學教育新思路,積極地與ChatGPT類人工智能進行良性融合,從教育評價體系、教師授課本質、教育協同性以及課程結構中尋找突破點,以此促進法學教育轉型,開創法學教育發展的新紀元。

關鍵詞:法學教育;ChatGPT;新路徑;教育轉型

問題的提出

當前,以高度先進的自然語言處理、多語言支持、精準實施推理、持續學習等作為核心技術的ChatGPT類人工智能將成為引起第四次科技革命的誘因。2022年11月,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發布了具備類人特性的ChatGPT,其預訓練數據來源無限趨近于“全數據”,它的出現標志著類人工智能的自主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識別和人工智能基礎算法能力得到階段性提升,相關技術原理的應用對教育的挑戰和機遇成為當前法學教育界的熱點話題之一。在法學教育領域,ChatGPT類人工智能正掀起一場驚濤駭浪,其各項功能不論是對法學教育模式、目標、考核評價來說,還是對我國法治人才的培養來說,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鑒于ChatGPT類人工智能的重大影響和發展潛能,對于法學教育而言,問題不在于是否采納它,而在于如何更好地化解新時代、新技術帶來的種種危機,重塑法學教育模式,改造法治人才的職能和定位。

困境與挑戰:ChatGPT類人工智能時代之法學教育的挑戰

1.ChatGPT引發學術倫理之風險

ChatGPT類人工智能在語言協調能力、思維邏輯能力、知識及文字歸納整合能力等方面有驚人之舉。ChatGPT類人工智能足以在數分鐘內產出結構完整、層次清晰的論文,能夠高效、優質地完成課后作業甚至可以輕而易舉通過模擬律師考試[1]。在法學教育中,論文、作業考核是最常見的評估手段,借助ChatGPT對論文、作業加以支撐、潤色,可以帶來高績點、高獎項、高學歷。但ChatGPT始終是無意識、無思想且不具備創造力的[2],目前,僅通過常規手段無法輕易識別成果產出是否由人類獨立完成,可能造成學術剽竊、造假行為泛濫等問題。由此可見,如果過度依賴ChatGPT類人工智能進行學術創作,那將很可能會使法科學生陷入“數據圈套”,導致學生對知識獲取產生不合理性依賴[3],削弱其創新和辯證思維。

2.ChatGPT引發傳統教學范式瓦解之風險

ChatGPT類人工智能具備龐大的知識儲備體系以及文本理解、轉換和生成能力,可以使瑣碎的知識匯聚成體系,借此提供綜合性教育服務。法律是調整人類行為的社會規范體系,互聯網、人工智能技術正潛移默化地改變人類的生活和行為方式。傳統法學教育范式培養的純知識型人才已無法在ChatGPT類人工智能時代下立足,相比之下,具備一定技術背景的應用型、復合型法律人才成了社會的最新需要[4]。詳言之,為適應新的社會形態,法學教育不能只專注于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也要對培養學生的法律思維、辯證思維、實踐能力、前瞻能力等有足夠重視[5],得以讓學生在未來世界開拓自己的天地。ChatGPT類人工智能的出現勢必會顛覆傳統法學教育范式,引起法學教育者的深思,繼而引領教育范式回歸以人為中心的教育本質。

3.ChatGPT引發教育主體性異化之風險

師生作為法學教育的主體,選擇、引導、控制法學教育的主題、內容、進程和結果[6],ChatGPT的介入不應該破壞法學教育原有的主體結構。目前,人類正處于Web3.0時代,人與ChatGPT類人工智能的協同關系更加緊密,內嵌到法學教育過程中的GPT系列技術正在悄然地引發一場有關教育主體性的流變,智能機器逐漸從中介角色轉向主體性角色。況且,ChatGPT只能做到答疑解惑,無法向法科學生提出思辨性問題,這些無一不壓制了教育過程中主體性的培育,也暗示著法學教育主體性正面臨巨大的危機[7]。如果不能及時意識到教育技術帶來的潛在風險并對各教育環節進行干預,那么師生將被人工智能所支配,最終導致教育主體性的弱化甚至缺失。

4.ChatGPT引發法學課程運行之風險

ChatGPT生成課程具有智慧屬性,而傳統課程內容則帶有人類生成屬性[8]。ChatGPT之所以會對法學課程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削弱傳統法學課程的權威性。ChatGPT的課程設計是超越時空界限的,不受專家或教育部的核定,在某種層面上來說法科學生擺脫了專家的束縛,能夠依靠自身進行課程設計、課程參與,因而會挑戰傳統課程的權威性。第二,肢解傳統法學課程的體系性、同質性。不同于結構化、系統化的傳統法學課程,ChatGPT生成的課程具有針對性和導向性,因此這從根本上決定了ChatGPT類人工智能時代法學課程結構的個性化、臨時化和去結構化的特質。第三,突顯傳統法學課程的滯后性。事實上,對于我國法學教育來說,其課程內容需要緊跟科技和時代的進步,傳統法學課程流傳至今,但課程差別卻微乎其微,具有相當程度上的時間滯后性。相反,ChatGPT的數據具有實時流動性,能夠對課程結構進行及時反饋,課程時效性也遠高于傳統課程。

變革與機遇:ChatGPT類人工智能時代之法學教育的機遇

1.良性協調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從尊師重教的關系到“師—機—生”三元交互關系。前一種關系下教師掌握絕對主導權、話語權,此種師生關系較為固化,故而教育的自主性很難得到充分釋放。然而,ChatGPT類人工智能的出現使得師生關系的架構由二維升級至三維[9]。在三維場域中,師生在教學對話中能夠和諧共生,ChatGPT則可以利用其基礎層、感知層、認知層、應用層[10],建立教學質量模型、個性化績效監控模型和評估模型,分析學習數據,生成專屬的知識圖譜,為學生在情感交流、學習體驗、人機協同等方面的個性化與智能化提供了新的發展場域[11]。

2.實現教育量身定制

自古以來,我國都提倡分層教學理念,直到ChatGPT類人工智能的出現,為該教育理念的切實落地提供了契機。一方面,ChatGPT通過追蹤學習記錄搭建自適應學習平臺,深入了解學習者個人需求,為學生制定私人學習方案,并及時提供對應學習服務?;贑hatGPT強大的數據調用、挖掘和分析能力,法科學生可以根據學習興趣、學習進程、學習表現等要素自主調節學習內容以及學習強度。在此基礎上,ChatGPT還能夠為盲人、聾啞人等特殊群體提供文字、語音交互學習服務,兼顧到任何一類學生群體,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教育。另一方面,根據ChatGPT的信息檢索以及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可以將以往的學習記錄編織成兼具規模和體系的有機網,有效緩解信息超負荷傳導的教育現狀,為法學專業學生自定義學習、復盤學習提供了便利,極大地提升了學習效率。

3.推動教學綜合評價

相關信息技術發展迅猛,各種新知識、新信息、新觀念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意味著我們的法學教育突破了線上、線下時空的局限,愈發呈現出包容化、仿真化、平等化、共有化的趨勢,因此法學教學的評價也要隨之改變而采用綜合化考量。ChatGPT類人工智能技術與教育的融合延伸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洞察能力,升級了教學數據的采集方式,能夠從教學行為、情感走向、思維變化等多維度抓取學生的學習情況,為我們提供多維度、多視角的教學評價,促進教學評價體系科學化、綜合化。

4.賦能交叉法科建設

我國的法學學科體系一直都是“理論法+部門法”,但只要時代發展腳步不停,新的法律問題就會一直萌生,涉及學科領域越來越廣泛,不同學科間的交叉融合對法學課程體系的重構來說顯得尤為重要。交叉法科建設的核心在于“交叉”,交叉學科不等同于學科交叉,前者以后者為基礎,“交叉”不能單純地看作是法學學科內部的融合,更要打破不同學科之間的隔膜,由此帶來法學學科的重大突破和革命性變革。法學是一門以法律、法律現象以及其規律性為研究內容的學科,僅靠法律學科自身的力量不足以支撐法學教育的可持續發展。ChatGPT類人工智能本身就是內含多學科的綜合領域,其內置信息量大、范圍廣,能夠挖掘法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創新點,打破了不同學科領域間的割裂狀態,提供了跨學科式的教學服務[12],為設立新法科專業提供全面支持。

破局與對策:ChatGPT類人工智能時代之法學教育發展的新路徑

1.法學教育評價體系全流程化

ChatGPT類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可能引發一系列學術倫理風險,傳統的論文考核模式及刷題式教育方式的價值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削弱,因此我國法學教育評價體系亟須深化改革。要想化解此類風險,就必須實現學生學習、教師教學、教學管理和考核評價四個維度全流程化[13]。第一,教師可以利用ChatGPT的類腦神經網絡,對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網格化實時分析和評估。第二,要利用ChatGPT數據整合技術手段輔助法學教學,對已有教育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剖析,同時要以此為基礎進行教育預測,幫助教育者識別不同個體的獨特屬性,使教師能夠“教好”。第三,利用ChatGPT強大的干預功能,進行實時監督,提高法學教學治理能力及考核評價能力,管理好法學教育中的每一步。第四,利用ChatGPT類人工智能系列技術使學生考核評價全面化、過程化、實時化成為可能,改變單一的論文考核模式,增加隨堂測試考核比重,使考核評價科學化、合理化。學、教、管、評貫穿法學教育的整個過程,能夠高效產出學習成果、拓展知識吸收的深度與廣度。

2.法學教師授課回歸人的本質

在人工智能高速發展的當下,要想最大化發揮人的優勢,提高與ChatGPT類人工智能的競爭力,法學教育的重點就應當從“授業”“解惑”轉變成“傳道”?!懊鞯馈薄靶诺馈笔恰皞鞯馈敝氨夭豢缮俚年P鍵步驟。第一,要真正理解所傳之道是什么。教師要將正確認識客觀世界的科學方法、全社會普遍遵循的社會規范以及正確的價值取向、價值標準傳授給學生,促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念。第二,要對所傳之道抱有堅定信念。教師要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的傳播者,先進的文化思想是學習一切知識的基石,在此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出有理想、有擔當、有道德、有文化的法科學生。第三,教師要把“傳道”作為首要使命和責任。教師應轉變自身角色,成為科技和理論學習的分析者、批判性思維與價值觀念的指引者、實踐學習的陪同者。第四,需要毫不吝嗇地對學生關懷和關心。傾聽學生的需求、關注他們的個人發展,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成為身心健康發展的守護者,凸顯人性本質和主體維度[14]。最終,形成“道德素養”“專業素養”“數字素質”并存的三維人才培養模式。

3.強化法學教育體系的協同性

“人機協同”的教學體系是應對教育主體異化風險最好的解決方案之一。第一,教師應當提升自己對人機協同教學環境的熟悉程度。傳統教師大多不具備人工智能專業背景,所以適應人機協同下的“雙師課堂”對于教師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隊伍要進行終身學習,提升人工智能信息技術素養,填補所缺的人工智能相關知識漏洞,接受并運用智能化教學手段,使法學教育教學得到質的飛躍。第二,ChatGPT類人工智能并非萬能,其運行過程需要人類引導。因此,在增強法學教育體系協同性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訓練法科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有效溝通能力,要將更多的人類要素添加到法學教育體系當中。第三,對法學教育目標進行重塑。我國法學教育目標要突出全素質教育和ChatGPT類人工智能教育雙線并行的特征,激發法科師生的自我主體意識,謹防自身被智能異化和替代。

4.對法學課程結構進行有效重塑

在ChatGPT類人工智能時代下,傳統法學課程將面臨不小的沖擊,法學課程要擺脫以往的工具性特征,要設計實踐性、復合性、創新性的法學課程,培養法科學生的綜合能力。第一,為避免機械化學習,要突破獨立課程對法科學生思想的禁錮,加強學科間融合,打造跨學科課程。第二,要解決法學理論和法學實踐相脫離問題,各大高校不僅要積極與人工智能研發企業、法律服務機構等開展合作教學,實現“校企聯合”,而且還要對法學相關課程進行改革,為法科學生開設人工智能技術以及相關實踐課程,使其充分領悟人工智能與法律的融合路徑及應用場景。簡言之,我們的法學課程結構不能停留在農、工業時代,新時代的法學教育和法治人才培養,還應當傳授給學生完整的思考流程,專注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全方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以及職業技能。

本文系2023年北方工業大學本科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項目“‘一體、兩翼、三面向’的知識產權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項目編號:108051360023XN264-38);2023年度北方工業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基于交叉學科和創新應用的技術轉移與知識產權運營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研究”(項目編號:YJS2023JG06)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張海波,楊兆山.ChatGPT的教育挑戰與應答[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50(4):107-114.

[2]王琪.技術賦能與問題衍生:ChatGPT對學術期刊出版的影響[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63(5):139-145,156.

[3]張永波.智慧教育倫理觀的建構機理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20(3):49-55,92.

[4]胡思源,郭梓楠,劉嘉.從知識學習到思維培養: ChatGPT時代的教育變革[J].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3,11(3):63-72.

[5]鐘秉林,尚俊杰,王建華,等.ChatGPT對教育的挑戰(筆談)[J].重慶高教研究,2023,11(3):3-25.

[6]尚智叢,閆禹宏.ChatGPT教育應用及其帶來的變革與倫理挑戰[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5):44-54.

[7]張黎,周霖,趙磊磊.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應用風險及其規避——基于教育主體性視角[J].開放教育研究,2023,29(5):47-53.

[8]李會春.ChatGPT的智慧生成特征及對高等教育的挑戰[J].江蘇高教,2023(8):1-12.

[9]王果,李建華.人工智能時代“他—我”師生關系的建構——在教育性對話中深化責任、關懷和人格感召[J].中國教育學刊,2021(7):40-44.

[10]楊曉哲,任友群.教育人工智能的下一步——應用場景與推進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2021(1):89-95.

[11]趙磊磊,陳祥梅,杜心月.人工智能時代師生關系構建:現實挑戰與應然轉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41(31):36-41.

[12]吳軍其,吳飛燕,文思嬌,等.ChatGPT賦能教師專業發展:機遇、挑戰和路徑[J].中國電化教育,2023(5):15-23,33.

[13]戴嶺,胡姣,祝智庭.ChatGPT賦能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新方略[J].開放教育研究,2023,29(4):41-48.

[14]李晶,劉曉玫.論教師“傳道”思想在新時代的發展——以習近平總書記“四有”好老師和“四個引路人”重要論述為指引[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41(1):36-40.

(作者單位:北方工業大學文法學院)

[責任編輯:翟 迪]

猜你喜歡
法學教育新路徑
高校法學教育職業化改革研究
《人民調解技巧》課程實踐教學方法探索
完善我國法學教育培養復合型法律人才的對策分析
案例教學法在成人法學教育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