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媒時代留守兒童網絡媒介使用與媒介素養現狀調查

2024-02-18 14:25賀琛朱富娟
新聞世界 2024年2期
關鍵詞:智媒時代媒介素養留守兒童

賀琛 朱富娟

【摘? ?要】隨著新媒介技術發展,媒介生態發生了變化,人們已經置身于智媒時代。面對新媒介帶來的沖擊與改變,留守兒童是否具備相應的媒介素養以在日益復雜的媒介環境中獨立生存顯得尤為重要?;诖?,課題組通過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對留守兒童的網絡媒介使用及媒介素養現狀進行調查。研究發現:留守兒童首次網絡媒介接觸年齡較低、上網設備偏向智能手機和互聯網電視、節假日網絡媒介使用時間較長、網絡媒介使用目的主要為娛樂和社交;留守兒童媒介素養整體水平較低,具體表現為信息獲取能力低下、信息甄別意識不強、信息創作能力不高、信息批判意識薄弱。

【關鍵詞】智媒時代;留守兒童;媒介使用;媒介素養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婦女研究會重點項目“湖南留守兒童媒介素養現狀調查及提升機制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編號:23ZDB08)。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79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6.4%,其中農村網民規模超過 3 億,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實現全面覆蓋[1]。2023年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發布的研究報告《農村留守兒童手機沉迷問題調查與對策建議》顯示,四成留守兒童有專屬手機,一半留守兒童使用長輩的手機;67.3%的家長認為孩子出現了手機沉迷的趨勢,21.3%的家長認為孩子嚴重沉迷手機[2]。由于互聯網的普及與作為“把關人”父母的缺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與網絡使用出現問題的頻率遠高于其他兒童。

麥克盧漢曾指出,媒介文化已經把傳播和文化凝聚成一個動力學的過程,將每一個人都裹挾其中……我們必須“學會生存”[3]。智媒時代,民眾的網絡媒介生存能力和本領要求遠高于麥克盧漢時代。媒介素養是一種能力,是指人們對媒介信息進行選擇性接受,分析信息中所隱含的意義并予以評價,以及傳遞信息的能力,具體包括對媒體信息選擇、理解、評價、質疑、創造和批評的能力[4]。

智媒時代,留守兒童經常深受網絡沉迷、信息繭房、網絡暴力、非理性消費等困擾,說明其媒介素養水平不高,為了使留守兒童能正確理解媒介、使用媒介,而不是被媒介信息所控制,媒介素養提升是必經之路。

基于深入了解留守兒童的網絡媒介使用情況和媒介素養水平的目的,課題組選取湖南省張家界市N鎮兩所中小學的留守兒童,通過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的方式對其網絡媒介使用及媒介素養現狀進行調查。N鎮隸屬于湖南省張家界市,下轄1個社區、7個行政村,村里的青壯年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經商,孩子多交由祖輩照顧,留守兒童較多。研究選取9—15歲的留守兒童(即4—9年級學生,該鎮從4年級起須在學校寄宿)為研究對象??紤]到留守兒童年齡較小、文化水平較低、在校手機使用受限等因素,本次問卷全部采取線下發放,問卷調查面向班級全體同學,統一指導填寫,當場回收554份問卷。后期,課題組剔除了47份無效問卷(非留守兒童),最終得到有效問卷507份。此外,課題組進一步對學校5名任課老師、20名留守兒童及5名留守兒童家長(通過線上方式)進行深度訪談,并根據實際情況選取42名留守兒童進行家訪,對留守兒童的監護人進行深度訪談,共得到訪談錄音72份?;谝陨险{查數據和訪談內容,課題組對留守兒童的網絡媒介使用情況、媒介素養現狀有了一個總體認識,具體數據分析如下。

一、留守兒童網絡媒介使用情況及成因分析

調查樣本中,女生258位,男生249位;4—6年級的有268位,7—9年級的有239位;父母雙方均外出務工的比例達到將近六成;隔代監護是最普遍的形式,59.24%的留守兒童由祖輩照顧;留守兒童監護人文化水平普遍較低,39.64%的監護人為小學學歷。

(一)留守兒童首次接觸網絡媒介年齡偏低

調查結果顯示,58.6%的四年級留守兒童接觸網絡媒介超過1年時間(如圖1 所示),因此,可以推斷出接近六成的留守兒童首次接觸網絡媒介在8歲左右。13.8%的四年級留守兒童接觸網絡媒介超過3年,可見留守兒童首次觸網年齡偏低,部分留守兒童甚至在上小學前就開始接觸網絡媒介。

進一步訪談得知,監護人教育方式不當及監管不力是造成留守兒童首次網絡媒介接觸低齡化的重要原因。留守兒童年幼時,即被外出務工的父母交由祖輩照看,但由于照看人文化水平低,幾乎不懂如何科學合理地教育孩子,對孩子網絡媒介使用的管理方法往往簡單粗暴,有的溺愛袒護,也有的放任不管。調查結果顯示,49.7%的留守兒童表示“監護人并不監管自己的網絡媒介使用”。課題組了解到,照看人在整理家務和務農之外還會在家附近做工補貼家用,常常疏忽對孩子網絡媒介使用的監管。閑余時間,打麻將是當地人的主要休閑娛樂方式,他們常將孩子帶進麻將館,為防止其吵鬧,會將手機交由留守兒童自行上網娛樂。

(二)留守兒童上網設備偏好

調查結果表明,受訪留守兒童偏好的上網設備為智能手機和網絡電視(如圖2所示),智能手機由于其便捷性成為留守兒童上網的首選設備,占比83.4%;其次是網絡電視,對于年齡較小的留守兒童來說,網絡電視發揮了重要的陪伴作用,占比74.36%。

進一步訪談得知,媒介持有率高及家庭媒介環境是影響留守兒童上網設備偏好的主要因素。首先,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父母為了聯系方便,會給家庭配置智能手機,其照看人雖然會通過沒收手機方式強行制止留守兒童過度使用智能手機,但家里的網絡電視依舊能作為留守兒童刷短視頻和打游戲的替代,這對于甚至不知如何打開網絡電視,日常網絡媒介使用仍需小輩反哺的祖輩來說其監管難度很大,常常束手無策。其次,家庭作為留守兒童生活的主要場所,照看人的網絡媒介使用對留守兒童造成的影響不可低估。調查結果表明,留守兒童觀察到照看人平時在家常使用的上網設備主要是智能手機與智能電視,待在祖輩身邊的留守兒童經常會和祖輩一起使用,久而久之,留守兒童上網設備偏好就形成了。

(三)網絡媒介使用時間偏長

留守兒童節假日網絡媒介使用時間總體偏長,每天使用1小時內的為27.02%,1~3小時的為29.98%,3~6小時的為23.27%,7小時以上的為16.57%,完全不接觸手機的只有3.16%。

訪談進一步了解到,家庭監管的缺失及手機App青少年模式的“形同虛設”是造成留守兒童節假日網絡媒介使用時間總體偏長的主要原因。盡管兩所學校均嚴格禁止學生將手機帶進校園,但仍有部分同學心存僥幸攜帶兩三部手機配合老師的檢查企圖能保住一個。平時節假日很多留守兒童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報復性地玩手機或看電視,尤其是寒暑假,卸去課業壓力的留守兒童更是將大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看電視或玩手機中。有的照看人表示“自家的小孩偏內向,周圍同齡孩子比較少,也怕和別的孩子起爭執受傷害,平時較少出去玩”。接受訪談的留守兒童則表示“即使出去找朋友玩也是聚在一起刷短視頻或打游戲”。盡管目前各大網絡游戲、短視頻平臺都有青少年防沉迷系統,但實際效果有限。針對“我使用的手機App對我有時間限制”這一問題的調查表明,只有近三成的留守兒童明確表示自己所使用的手機對自己有時間限制。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很少知道如何設置青少年模式,有的監護人雖然設置青少年模式,也很容易被孩子破解,甚至有些留守兒童會使用沒有青少年模式限制的長輩的手機。

(四)網絡媒介使用目的娛樂化

留守兒童網絡媒介使用目的主要為社交和娛樂。調查結果顯示,刷短視頻、聊天和打游戲分別占比67.46%、64.1%及54.24%(如圖3所示)。

訪談進一步了解到,文娛設施、教育資源匱乏與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是造成留守兒童媒介使用主要目的為社交和娛樂的重要原因。鎮上課外活動培訓機構僅有兩家,由于距離等原因只有極少數的留守兒童父母會為其報名。游玩場所的匱乏及居住分散、 玩伴較少進一步導致留守兒童選擇躲到網絡世界里尋找情感寄托。他們表示“通過玩網絡游戲能與人交流且游戲的晉級可以獲得很大的成就感”“聚在一起就是一起打游戲或刷視頻,平時刷短視頻可以刷一上午,刷到有趣的會和朋友分享”。針對“您是否會隨便通過陌生人添加QQ好友或微信好友,接受陌生人聊天的請求”問題的調查結果顯示,有接近三成的留守兒童表示會同意陌生人添加QQ、微信好友或接受陌生人的聊天請求。由于留守兒童父母主要關注留守兒童學習及身體健康,較少關注心理健康和網絡安全,祖輩也更多的是關心孩子是否吃飽穿暖,因此需要情感溝通的留守兒童會選擇通過網絡尋找陌生人進行情感傾訴。

(五)網絡媒介依賴情況

網絡媒介依賴是指受眾使用網絡媒介以滿足自身特定的目標需求,而一旦受眾缺乏其他方式代替由媒體提供的滿足或特定目標,就會對媒介產生依賴[5]。調查顯示,僅有不到三成的留守兒童認為自己不依賴網絡媒介(如圖4所示)。

訪談進一步了解,留守兒童上網的便利程度日益提高以及自制力薄弱、監護人監管不力及同輩影響等因素造成留守兒童網絡媒介依賴日益嚴重,并發展成為留守兒童的群體性問題。留守兒童網絡媒介依賴以手機游戲和短視頻依賴為主,他們常刷的短視頻平臺為“快手”和“西瓜視頻”,愛玩的游戲主要為動作射擊類如“和平精英”。有任教老師反饋,部分留守兒童網絡消費不理性,會偷偷用自己生活費充值游戲購買裝備,甚至個別留守兒童會在長輩不知情的情況下綁定銀行卡進行高額充值。

二、留守兒童媒介素養現狀分析

(一)媒介信息獲取能力較低,未能構建健康“媒體食譜”

調查結果顯示,僅有38.86%的受訪留守兒童認為自己能熟練使用網絡媒介獲取信息。訪談進一步了解到,對于大部分低齡留守兒童來說,“西瓜”和“快手”等短視頻平臺成為他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由于留守兒童受自身媒介素養的制約難以主動進行信息搜尋或檢索,造成其對信息的獲取有明顯的算法依賴特征,導致很多留守兒童已沉迷其中仍不知道短視頻的應用依托算法推薦技術,往往沉淪于網絡平臺所營造的“信息繭房”。

獲取信息的質量也是信息獲取能力的表現,傳播學者方可成建議,智媒時代的民眾應打造合理的“媒體食譜”,攝入均衡、充分的信息營養,摒棄低質的信息源。智媒時代,信息質量良莠不齊,留守兒童往往缺乏辨識力與自制力,很容易被一些有惡俗字眼或“吸睛”配圖的信息所吸引,如長期處于低俗信息流中,未能構建合理的“媒介食譜”,難免“營養失衡”,導致留守兒童的價值觀扭曲及審美低俗化。

(二)媒介信息甄別意識不強,造成信息傳播行為失范

調查結果顯示,僅有31.74%的留守兒童認為自己具有“甄別和判斷網絡媒介信息的能力”。智媒時代,任何來源的信息都會不可避免地承載著一定的觀點和立場,網絡信息中的情緒化表達已經成為常態,理性表達反而成為一種稀缺資源,信息審核與把關的缺失,導致大量虛假信息充斥網絡空間。涉世未深、三觀未定、信息辨識力不高的留守兒童很容易被信息裹挾成為網絡謠言的助推者。因此,留守兒童需要提高網絡媒介信息批判意識,在信息分享時,首先判斷信息的真假,以免成為謠言傳播的推手。

調查結果顯示,44.27%的留守兒童表示“自己會通過社交媒體分享信息”。社交媒體為受眾分享信息提供了便捷平臺,一些虛假的、情緒化的信息在沒有信息甄別能力的網友的助推之下往往得到大肆傳播。在魚龍混雜的信息裹挾下,辨識能力薄弱的留守兒童往往會不恰當地使用自己所擁有的信息傳播權,陷入“集體無意識”地跟風分享,造成了信息傳播行為的集體失范。

(三)媒介內容創作能力不高,未適應媒介化社會發展

媒介內容創作能力不高是留守兒童媒介素養缺乏最重要的體現,調查結果顯示,僅有26.43%的留守兒童會通過網絡媒介發布信息,可見,留守兒童在使用網絡媒介的過程中更多的是被動接受信息,而不會主動地輸出信息。通過訪談得知,兩所學校均未開設媒介素養或信息素養課程,加之父母的缺席,導致留守兒童網絡媒介內容制作指導和實操經驗都嚴重缺乏,這是留守兒童媒介內容創作能力不高的直接原因。智媒時代,留守兒童媒介內容創作能力不僅是其媒介素養水平的體現,更關系到他們能否主動適應媒介化社會的發展。因此,應提升留守兒童媒介內容創作能力,賦權他們更好地適應媒介化社會。

(四)媒介信息批判意識薄弱,易被媒介不良信息誤導

調查結果顯示,認為自己“能認識網絡媒介上的各種不良信息”的留守兒童僅占36.49%。信息批判能力是媒介素養教育的高級階段,是以信息接收者的理性思考與批判意識為前提的[6]。長時間瀏覽短視頻和進行碎片化閱讀會降低留守兒童的思維感知能力以及批判能力。信息傳播活動進入一個全新時期,信息傳播之快、信息數量之多、受眾參與傳播熱情之高,導致網絡信息嚴重過載,受眾的注意力成為稀缺資源。為了吸引受眾眼球,一些內容生產者開始不惜以低級的內容迎合受眾偏好,網絡媒介所營造的這種信息環境會對批判能力缺乏并處于成長階段的留守兒童群體的社會認知、價值取向以及審美水平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必須具有一定的媒介信息批判能力才能很好適應信息環境,尤其是對處于強好奇心、認知不成熟的留守兒童尤為重要。

三、結論和建議

湖南省張家界市N鎮留守兒童的調查數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留守兒童媒介素養水平較低,網絡媒介使用中面臨各種困擾:網絡媒介接觸低齡化、媒介內容娛樂化、媒介消費不理性、媒介使用沉迷等。

我國政府非常重視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2021年,國務院印發《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明確要求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為兒童提供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7]。全社會都應該重視留守兒童所面臨的困境并積極尋求解決對策。

課題組認為政府、學校、家庭、媒體應該共同努力提升留守兒童的媒介素養。首先,政府的資金和政策支持是推動留守兒童媒介素養教育發展的強大后盾,政府應做好留守兒童媒介素養的頂層設計,構建媒介素養國家課程標準和課程指南,加強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媒介素養課程教育的投資,壯大基層教學隊伍彌合教育資源不足。其次,學校教育在個人成長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學校要完善留守兒童媒介素養提升的教學體系,可以嘗試將媒介素養教育融入語文、政治、信息等課程教學中,并探索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媒介素養教學實踐。再次,家庭方面的引導尤為重要,但是留守兒童祖輩照看人自身媒介素養水平低下,缺乏媒介素養教育意識和能力。因此,村委/社區應開展豐富的家庭教育活動,尤其是開展群眾性的網絡素養宣傳教育活動,提高留守兒童照看人對媒介素養教育的認識,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媒介素養教育理念,用科學合理的方法規范留守兒童的網絡媒介接觸。最后,媒體應該加強自身建設、嚴格把關傳播內容、杜絕低俗、暴力、色情信息的傳播,為留守兒童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

注釋:

[1]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https://www.cnnic.net.cn/n4/2023/0828/c88-10829.html,2023-08-28.

[2]留守兒童,如何與手機共處[EB/OL].人民網,2023-08-22,http://gd.people.com.cn/n2/2023/0822/c123932-40540131.html.

[3]麥克盧漢.理解媒介[M].何道寬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4]肖芃.媒介素養導論[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6.

[5]Ball-Rokeach,Sandra J.&DeFleur,ML.Adependencymodel of mass-media effects[J].Communication Research,1976,3(01):3-21.

[6]尤佳.融媒時代高校媒介素養教育課程建設的意義與路徑[J].傳媒,2022(07):83—86.

[7]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的通知[EB/OL].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43262.htm,2021-09-27.

(作者:賀琛,湖南工商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朱富娟,湖南工商大學數字媒體工程與人文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編:姚少寶

猜你喜歡
智媒時代媒介素養留守兒童
自然災害危機的輿論引導問題研究
智媒時代機器人新聞對新聞倫理的沖擊與重建
論融媒體形態演進與智媒時代的開啟
未來的“智媒時代”是什么樣
新媒體背景下中學生媒介素養現狀與應對
網絡負面熱點事件對大學生社會心態的影響
“互聯網+”時代高職學生媒介素養的培育路徑研究
體育舞蹈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干預效應的實驗研究
學生的個性發展與教育
大學生媒介素養調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