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隱與顯: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的特征與開發利用

2024-02-18 04:40劉曉倩廣少奎侯學振
現代教育科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課程資源

劉曉倩 廣少奎 侯學振

[摘要]課程資源是課程開發的先決條件。教育空間具有豐富的美育課程開發資源,但長期以來并未引起各方應有的重視,甚至存在對資源的目標隱蔽性、主體隱匿性、內容隱藏性、意義隱遁性的定義偏狹和誤讀偏差,使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的顯性開發陷入囹圄之境。對此,有必要理性審視當前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的隱性特征,糾正其中明顯蟄伏的3種認知失范,立足核心素養引領目標、關注人文素養拓寬主體、聚焦學科素養創新內容、筑基美學素養延伸意義,為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的顯性開發覓求鏡鑒,深化課程資源的育人價值。

[關鍵詞]美育課程;教育空間;課程資源

[中圖分類號]G40-01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843(2024)01-0136-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24.01.021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20年聯合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到2022年,學校美育取得突破性進展,美育課程全面開齊開足,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蓋、多樣化、高質量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學校美育體系?!保?]教育空間是美育課程的重要組成資源,具有不可估量的隱性教育價值。與此同時,也正是因為這種隱性特征,引發了教育界對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的諸多評判,一時褒貶不一。鑒于此,有必要理性審視其隱性特征,進而澄清對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開發的定義偏狹和認知失范,最終為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的顯性開發和合理利用提供策略保障。

一、審思與探賾: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的隱性特征芻議

學校教育空間是指學校內一切實體存在和運動所占的地方,既包括具體物質形態存在和運動所占的物理空間,也包括非物質的意識形態層面的精神空間[2]。學校教育空間具有極其豐富的隱性美育課程資源,但長期以來,卻并未得到有效開發,原因是多方面的,為避免對此類隱性課程資源的濫用和浪費,必須對其特征進行科學的、實事求是的審思。

(一)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目標具有隱蔽性

學習、開發學校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首先要明晰其課程目標是什么。盡管迄今為止,教育理論界對學校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的認識并不完整,但基本可以概括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校教育空間是一種在動態中建構的特殊美育空間;二是學校教育空間承載著學校的美育精神理念,并以潛在的方式達到育人目的;三是學校教育空間通過培養學生對空間的審美感知,實現對學生人格的完善和氣質的提升。這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緊密性聯系,且最終目標都不約而同地聚焦到了空間美育的育人上,然而這種美育的育人目標卻具有一種隱蔽性。首先,這種目標可能不在課程規劃中直接體現,也不一定能通過面對面的直接教學行為來闡釋,甚至可能潛藏在“一草一木一磚瓦”中。這種目標本質更注重學生的心理或精神層面的美學素養,更像是一種長久性的間接美學滲透目標。正如黑格爾所說,“藝術作品應該具有意蘊,它不只是用了某種線條、曲線、面、齒紋、石頭浮雕、顏色、音調、文字乃至于其他媒介,就算盡了它的能事,而是要顯現出一種內在的生氣、情感、靈魂、風骨和精神”[3]。學校教育空間亦是如此。理性審視當下美育課程,也不難發現學校教育空間中所潛藏的目標。例如,借助活動主體對造型、體量、結構、肌理等方面美的認知,建立一種空間美學感、歸屬感、安全感和私密感,從而為學習、教學和生活提供隱性的便利條件;調整教育空間內物質資源的排列順序,包括教學樓、座椅、書桌等,潛移默化地影響受教育者對事物的編排順序,欲求在頭腦中形成極佳的美感舒適性,從而構建由局部到整體的空間認知;憑借教育空間的彈性設計刺激受教育者的視覺等感官,從而激發其創作思維,空間的色彩變換能有效規避單一的情感傳遞,使空間具有一定的可讀性,潤物細無聲地啟蒙空間內的活動主體。

(二)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主體富有隱匿性

“資源”通常是指具有潛在利用價值的東西,這種價值是有待加工、開發的價值,而不是現成的、可以直接為人消費或享用的東西[4]。教育空間課程資源是豐富的,但在被主體實際開發之前,也只具備潛在價值,只有為開發主體所關注,才成為現實的美育課程資源。同樣其空間開發主體也富有隱匿性,就像一群“隱者”躲在教育空間資源的背后,默默影響著空間內每一個人。譬如中國古代學校教育空間的創作設計以偏向于縱深發展的中軸對稱型事物為主,美學追求多以“中和”為導向,由此推演可知其背后的開發主體極有可能是謹遵“克己復禮”觀念的統治人才。文藝復興后西方把學??醋魇菍W生了解大自然和實現審美需求的來源,強調通過優美的教育空間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因而教育空間的布置也多以綠樹與花草等自然裝飾物為主,因此空間開發主體極有可能甚為推崇自然教育觀,但具體是誰,仍需深入調查[5]。從結果上來看,教育空間最終只能以靜態的形式展現在世人面前,從中所窺視的只能是設計主體的部分風格烙印,而其融入的世界觀、價值觀和藝術追求等卻甚少人知。就連當今亦是如此。例如,濟寧學院第二附屬小學目前以“辦一所體現孔子教育思想的學?!睘榘l展目標,空間開發多凸顯“詩、書、禮、樂”等藝術教育特色,盡顯儒家傳統美學;西安立德思小學空間開發多采用紅、黃、藍三大原色,利用經典的配色創造一種舒適的學習氛圍,強調人與物的和諧之美。然而通過實際訪談得知,生活在教育空間內的大部分學生、教師都甚少知道這些美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者是誰。以上例子側面反映了教育空間開發主體的隱匿性,盡管如此,這些空間開發主體還是無時無刻不給予空間內每一個客體以暗示和指導,他們看似無形,實際早已將自己的教育目的暗藏在教育空間的每一個具體事物中。

(三)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內容含有隱藏性

美育課程可利用的資源內容是豐富的,根據課程資源的內容特征,可將其分為顯性美育課程資源和隱性美育課程資源。顯性美育課程資源以藝術課程為主,包括美術、音樂、書法、舞蹈、戲劇、手工等,這種資源的內容編排是有計劃、有系統的;隱性美育課程資源以教育空間為主,包括教育空間物質資源、教育空間布局資源和教育空間精神資源等,不被列入學校教學計劃之中。這兩種美育課程資源各有側重,并無主次、輕重之分,顯性美育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直接的審美、立美、感美標準,隱性美育課程資源則為這種標準的實施提供可觀測的場域支持,“在氛圍中不斷向學生傳授形式化的知識體系,從而使其不斷地遞增、更新和創造”[6]。例如,立體的教育空間,使學生更快地將二維平面思維轉換為3D立體思維,增加在美術或書法藝術作品創作中的空間感;窗洞、門簾的設置,讓學生能夠從一個空間透視到另一個空間的景象,借助遠景打破空間的閉塞感,這對于學生學習手工、泥塑、雕像等實踐類顯性課程有著不可忽視的啟發價值。再如,教育空間的留白,能夠減少空間的壓抑感,避免傳統的教育環境帶給人的“滿、雜”等視覺亂象,虛實相生,更好地彰顯整個空間的審美價值。這種價值也同樣可以運用到音樂、戲劇、戲曲等藝術作品之中,塑造一種“無話處皆成妙境”的藝術效果??傊?,作為隱性課程資源的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與顯性美育課程資源相互配合,統籌聯動,真正發揮美育課程的育人價值。

(四)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意義存有隱遁性

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具有潛藏的文化價值、探究價值和引導價值。首先在文化價值方面,教育空間內所呈現的“象”可以側面反映當前時空范圍內的最具主觀性、世俗性的審美理念和審美傾向。一方面,不同時期的教育空間布局會隨著時代的價值觀變化而變化。盛唐時期側重“剛健之美”,因此教育空間風格大多規模宏大、氣魄雄渾,而宋代提倡“格物之美”,因此教育空間風格大多高雅清遠、秀麗典雅。另一方面,同一時期不同地域的教育空間也存在差異。受氣候影響,南方校園教育空間設計多側重藝術性,整體風格帶有幾絲婉約美,北方教育空間設計相對平緩、嚴謹、質樸一些,頗具幾分恢宏美。其次在探究價值方面,教育空間資源為美育課程提供可探索的場域,可以在無形中塑造出一種邊界感,使美育課程更具有可感性。例如,在學校教育自然空間內學生能夠感受直觀的校園環境美、景觀美等,回歸質樸的自然之美;在學校教育社會空間內體悟校園的人文美、勞動美等;在學校教育藝術空間內感知校園內的色彩美、樂音美等,理解形式的藝術之美;在學校教育科學空間內感悟現象美、知識美等,領略嚴謹的科學之美。教育空間扮演著“器”的形象,恰到好處地將各種美呈現,形成了一個有邊界的“美的小型世界”,彌散出空間內獨有的美學氣息與美學價值,并不斷外延,直到“空間外的其他地方”。最后在引導價值方面,教育空間具有一種心理暗示作用,能夠在無形中塑造學生的審美和立美標準。比如同質化、雷同化、單一化的教育空間常常使人的審美精神陷入刻板、迷離、停滯之中,而多樣化、動態化、豐富化的教育空間往往會使人的審美意志感到舒朗、愉悅、放松??傊?,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但這些價值不是直觀的,需要美育工作者不斷挖掘、整理和反思。

二、澄清與檢視: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認知失范

所謂認知失范,是指人們在對客觀事物的感知、理解與詮釋時,由于內心的價值準繩失衡,所引發的不恰當、不正常、不符合規范的價值混亂、偏差和謬誤現象[7]。新課標出臺后,學校不斷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開展各種藝術社團活動,可以說,課程改革為美育顯性課程注入一針“強心劑”。那么與之相對的隱性課程是否應該同樣予以重視,各界爭議頻頻。教育空間本應是美育課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隱性課程資源,但目前尚未充分開發,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隱匿性特征,使得資源開發主體較難把控資源的可開發程度。因此,人類對該“資源”的價值認知,大抵游離于3種失范取向之間:一為資源樂觀派,即極力推崇建設教育空間,視教育空間為美育課程開展的“關鍵之物”;二為資源悲觀派,即斷然否定建設教育空間,視教育空間為美育課程開展的“阻礙之物”;三為資源中立派,即不提倡也不排斥,視教育空間為美育課程開展的“無關之物”。以上3種認知取向都犯了形而上學的錯誤,在闡釋教育空間價值方面,似乎都不能令人滿意,具體分析如下。

(一)樂觀派:侈談縱論并過度宣揚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

在智能化、現代化、信息化的今天,教育領域但凡有風吹草動便會引來一波流量關注,每發現一項新的教育手段或者教育方式,就會有人大肆宣揚,將其視為教育改革、教育創新的錦囊妙計。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作為一項隱性課程資源,具有巨大的可挖掘潛力,但這種資源潛力也被“資源樂觀派”所窺視,他們滿腔熱血地大肆宣揚對這種隱性資源的充分開發,似乎只要開發了這種資源,美育課程就會實現一種質的飛躍。正如加德納在《多元智能》中提出的觀點,“兒童具有視覺空間、音樂韻律的智能,即學校教育空間中的色彩、形狀、光源等有目的的設計,都會影響兒童的空間感受與視覺認知”[8]。這種對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的充分肯定,勢必會引得一批“資源樂觀派”趨之若鶩,以兒童的健康成長為理由大肆宣揚,甚至最終可能會引發教育界對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的過度開發。顯然,這些“資源樂觀派”把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與教育的關系過于簡單化了,尚未認清課程資源所服務的主體“人”的作用,甚至忽略了資源開發、利用的其他各種因素的交互影響,最終盲目開發也只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二)悲觀派:斷然譴責且否定開發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

路徑依賴理論的提出者諾斯認為:“具有正反饋機制的隨機非線性動態系統,一旦被某種偶然事件所影響,就會沿著一條固定的軌跡或路徑一直演化下去,即使有更佳的替代方案,既定的路徑也很難改變,即形成一種‘不可逆轉的自我強化趨向?!保?]在當前提倡素質教育的背景下,仍存在部分學校將學生分數和學校升學率視為學校管理的重中之重和衡量學校辦學質量的首要標準,排斥開展各種“無關課程”。他們過于強調人在教育中的作用,斷然否定教育空間等資源帶來的任何價值,甚至認為開發隱性課程資源會影響顯性學科的課程學習,節省一切“不必要的”人力、財力、物力投之于教學,希冀學生集中全部精力專注于學習。盡管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有諸多潛在價值,但開發、利用這些資源仍遭到“資源悲觀派”的極力譴責。這種觀點普遍存在,甚至還受到部分家長和學生的吹捧,但理性反思過后不難發現,一味將空間隱性資源和教育剝離并非明智之舉?!笆郎媳静蝗狈γ?,只是缺乏發現美的眼睛”,如果美都不復存在,那么學習和探究的意義又在哪里,教育空間資源是美育課程最常見也是最直白的資源,同樣需要用心去挖掘。

(三)中立派:維持現狀和盲目復刻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

隨著學校教育空間的逐代演化,現代學校教育空間似乎漸漸呈現一種“雷同化”的趨勢。這種趨勢也慢慢吞噬著教育工作者的審美,使之固化,甚至他們都不曾質疑為什么他們會處在如此的教育空間之中,就像“戴著鐐銬跳舞的舞者”,自欺欺人地以為所有的舞者都像戴枷鎖一樣。因此,他們會理所當然地認為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大同小異,所有的學校幾乎擁有相同的教育空間資源,甚至認為這些資源僅是一種可有可無的“裝飾品”,其本身不負荷任何價值,無瑕瑜利害、是非曲直之分。這些資源中立派在對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的爭論中,始終保持一種看似中立、不偏不倚的態度。那么,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真的是可有可無的嗎?事實并非如此。一所學校的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其實早已在不知不覺中滲入空間內每一個人的意志、行為和習慣中,假設有一天教室內的課程表突然由黑白變成彩色,校園內的樹木由綠色變成了楓葉紅,空間內主體的感官便會隨之不自覺地產生一種與自身審美和立美標準相沖突的價值判斷,這種判斷進而會影響人的情緒,最終引發各種連鎖反應。因此,無足輕重地看待教育空間課程資源的價值,同樣需要引起戒備。

三、適應與超越: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的顯性開發利用

美育課程的開展離不開對各種教育空間資源的顯性開發,這種顯性開發應建立在對教育空間資源隱性特征的深刻理解基礎之上,始終立足素養導向,遵循美育課程構建的應然邏輯,對課程資源的顯性開發路徑作出冷靜的思考和理智的審度。同時,不囿于對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認知失范取向的爭辯,而應更關注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的合理應用,充分發揮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的育人價值。

(一)目標引領:立足核心素養,展現空間育人

核心素養是學生應當具備的、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10]。從素養目標的角度來看,美育核心素養不僅包括“知識”和“技能”等認知目標,也包含“情感”“態度”等非認知目標,它的指向并不是單一學科,而是指向整個美學領域。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也涵蓋其中,借助教育空間設計把素養目標蘊含其中,借助空間藝術美給人最直觀的視覺體驗,營造出適合美育課程開展的教育氛圍,不斷把抽象空間具象化,激發學生豐富的情感,進而引導學生構建出適合自己的核心素養觀。首先,建構多元互通的“大美育觀”,有效地切割教育空間網絡,有序地編制美育核心素養課程目標。橫向聯通各學段的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基于核心素養設定適合學生年齡層次的美育課程目標。同時,銜接好不同學段的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育人目標,預先設想銜接中的過渡性問題,確保教育空間美育課程在開展中具有適切性和流暢性。其次,合理利用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可以具身性體驗的特點,設定多維度的美育課程目標。教育空間資源不同于以往的書本資源,是一種可以進行深體驗的教學資源,空間主體可以通過選擇性布置實現不同教育空間場景的轉變,同時也可以從視覺、聽覺、嗅覺等多維度感知教育空間內事物的特征,全方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力。最后,立足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開發的核心目標——育人,著重培養學生欣賞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提高時代人才培養的質量。高質量的人才是“美”的,這種“美”會反過來要求教育空間資源的開發目標以美為出發點,按照美的規律感美、審美和立美,以專業化的視角審視課程目標。目標指向需清晰明確、上下連貫,具有一致性、延續性,合理引導學生提升審美素養、品德修養、人文涵養等核心素養,凸顯教育空間獨特的美育價值。

(二)主體拓寬:關注人文素養,實現協同育人

馬克思主義經典美學理論指出,美的本質就是人本質力量的對象化。這可以理解為人們對美的欣賞,實質上是對復現于對象世界的人的本質力量的觀照(直觀)。具體地說,決定一個事物是美的,使其具有一種魅力,能引起人們喜悅感的,正是對象化了的人的本質力量[11]。這其中所隱含的正是一種人文素養教育。這種人文素養教育通過向學生傳輸相關的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讓學生有選擇地感知外在物象,進而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再創造性地建構出具有濃烈人文主義氣息的藝術作品,其中就包括教育空間。而相反,教育空間中的人文素養塑造也會影響學生的主體認知,包括主體的審美知識積累、主體的審美情趣層次等。因此,協同各類開發主體開發教育空間是充分彰顯人文素養的良好途徑。第一,在學校開發主體上,學校要充分利用教育空間中的墻壁、連廊、門廳、坡道等,營造富有美感、充滿人文氣息的校園美育環境,實現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第二,在教師開發主體上,教師要深刻了解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背后所蘊含的人文內涵,特別是人文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針對學生不同的審美感官系統(如審美認知系統、審美情緒系統、審美表現系統、審美創造系統等)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第三,在學生開發主體上,學生要主動加入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的開發隊伍中,按照自身人文特征(如身高體態、視覺區域、活動認知等)提出不同的教育空間設計理念,從而形成多主體空間的歸屬感,以此促進美育課程的開展。與此同時,家庭也需要與學校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的目標保持一致,為學生的美育發展需求創造更大的教育空間。社會同樣需要給予學校教育空間美育課程建設以適宜的外在環境,廣泛了解、吸納中外優秀空間建設成果,為學校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建設提供可參考的范例。綜上所述,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的開發需要多元主體的共同努力,多元協同育人,建立以人文素養為基礎的多維度共同育人機制,實現教育功能最大化,并且在這種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引導下培養的學生是兼具大美與大愛精神,具有自我價值判斷、反思意識、社會責任感的時代新人。

(三)內容創新:聚焦學科素養,呈現融合育人

蔡元培先生十分強調美育與其他學科的有機融合,他認為教育者應深諳美育不是一門獨立的課程,而是融于各個學科課程之中的輔助性課程[12]。殷世東也同樣指出:“美育課程是各學科相互滲透融合的學校課程總和?!保?3]既如此,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內容的開發也理應做到融合學科、貫通知識、融匯思維。一方面,可以采取學科內容滲透的方式,依托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深化學生對主體學科的理解,如將語文、歷史、地理等學科知識以文字、圖片、板報等形式在教育空間內進行展示,以絢麗的色彩、變化的線條、整齊的陳設營造一種空間視覺舒適感。正如行為主義理論家所提出的“刺激與反應的聯結(S-R)”,通過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的各種感官刺激,從而產生情感聯結,形成對相應學科的認知和再認知。與此同時,時刻關注學生情感和認知需求,充分發揮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的教學優勢,營造合適的學科氛圍。另一方面,中小學美育課程的最終指向是生活美育,培養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在建構學校教育空間時應以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展觀”理論為依循,以美育為著力點,以明智、賦德、強體、促勞為突破點,弱化“五育”邊界,找尋“五育”融通路徑。在學校教育空間的各類場所內滲透智育內容;強化教育空間內的德育元素;改進學校教育空間體育設施的色彩與圖案,以增強學生體育訓練意識;重視學校教育空間中的勞動場所建設,強化勞動場所建設中的美育滲透。另外,借助“互聯網+”、5G技術、虛擬空間等最大限度地整合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優化學科內容的呈現方式,使學生不再局限于單一的空間要素,而是扎根于多維的現實與虛擬共存的動態空間之中。

(四)意義延伸:筑基美學素養,顯現終身育人

美育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種教育形式,基本任務是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14]。這種審美素養正如現代美育理論創始人席勒所說,是一種“感性和理性協調自由的審美狀態”,這種狀態沒有偏向,卻為人的各種能力和素養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15]。以審美素養為基礎開發的學校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所指向的終極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內化型人才,這類人才能夠敏銳地洞察自己所處教育空間內的美育資源是否合適,也能理性判斷這種教育空間能否適配自己未來的審美導向,有選擇地汲取所在教育空間所提供的美育教育資源,始終趨向于一種終身美育的育人理念。一旦這種理念為教育主體所領會,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的開發將具有更大的意義。這種意義所勾連的是一種審美感受力、審美判斷力和審美創新力。首先,在審美感受力方面,人的審美感受是一種精神需要,想要從教育空間中窺探紛繁復雜的事物整體面貌是困難的,甚至俯瞰局部都可能忽略細枝末節。因此,就需要有審美重點,也就是一種下意識的審美感覺,這種感覺與個人的成長經歷、道德判斷、情感需求密切相關。其次,在審美判斷力方面,本質上任何物象都不存在審美優劣之分,只是由于在不同場域內個人對發揮實用價值的事物的主觀感受迥異,所以才產生了所謂的世俗美丑。理解了這種審美判斷的人便不再苛求任何事物都要符合心中所求,對教育空間內的人、事、物便有了更大的包容心和理解心。最后,在審美創新力方面,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是一種動態資源,開發主體可以隨著審美感受和審美判斷不斷進行審美創新。要敢于沖破陳舊的思維框架的束縛,汲取中華民族古典美學以及現代美學的美學智慧和美學營養,最終找到教育空間美育課程資源開發的平衡點,創造一種獨有的“和諧”之美。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和《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5/content_5551609,2020-10.

[2]段兆磊.“互聯網+”時代學校教育空間建設的邊界[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16):12-15.

[3]〔德〕黑格爾.美學[M].朱光潛,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25.

[4]李允,陳立峰.公共教育學課程資源:現狀反思、觀念重建與有效開發[J].課程·教材·教法,2005(10):78-82.

[5]鄭殿華,李保華.西方文明的搖籃古巴比倫[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89.

[6]靳玉樂.潛在課程簡論[J].課程·教材·教法,1993(06):48-51.

[7]龐茗月,戚萬學.從解蔽主體到補償“代具性”:智能時代教育技術價值新論[J].遠程教育雜志,2022(03):56-66.

[8]〔美〕霍華德·加德納.多元智能[M].沈致隆,譯.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14

[9]劉和旺.諾思制度變遷的路徑依賴理論新發展[J].經濟評論,2006(02):64-68.

[10]王杰.以美育人,建設素養型藝術課程標準[J].課程·教材·教法,2023(02):131-135.

[11]鄧佳.高校美育課程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9.

[12]秦建平.從美育到美校:蔡元培與北京美術學校的創立[J].美術研究,2020(04):104-110.

[13]殷世東,余萍.中小學美育課程評價的價值、邏輯及路徑[J].課程·教材·教法,2021(04):12-18.

[14]杜衛.審美與人生[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8.

[15]〔德〕席勒.美育書簡[M].徐恒醇,譯.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4:112-118.

(責任編輯:劉彥平)

Implicit and Explicit: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sources in Educational Space

LIU Xiaoqian, GUANG Shaokui,HOU Xuezhen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Shandong 273165, 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resources are a prerequisite for curriculum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space has rich resour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curriculum, but it has not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all parties for a long time.It has even produced the narrow definition and misreading deviation of the goal concealment, subject concealment, content concealment and meaning concealment of resources, which makes the explicit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sources in educational space into a dilemma.In this regard, it is necessary to rationally examine the hidde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space aesthet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sources, correct the three cognitive anomie that are obviously dormant, based on the core literacy to lead the goal, pay attention to the humanistic literacy to broaden the main body, focus on the subject literacy innovation content, and build the extension significance of aesthetic literacy, so as to find a mirror for the explicit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space aesthetic education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deepen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Key words:? aesthetic education curriculum;education space;curriculum resources

猜你喜歡
課程資源
中學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策略
小學美術課程教學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
淺談初中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試論新背景下鄉土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回歸與運用
“跨境電子商務”課程建設的思考與探索
多元評價,煥發勞技課程的魅力
語文綜合性學習探究
新時期高校足球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研究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當中需要關注的問題探析
網絡環境下的商務英語課程資源庫的建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