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數字化時代學前兒童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探討

2024-02-19 11:38蓋圣杰韓春紅
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教育數字化學前兒童

蓋圣杰 韓春紅

【摘要】教育數字化時代高度關注個體的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人工智能、移動設備與信息技術的應用既為學前兒童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創造了機遇,也帶來了一些挑戰。社會、家庭、幼兒園應當形成支持共同體,以技術革新為抓手,實現新的時代背景下學前兒童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迸c“機”的平衡。

【關鍵詞】教育數字化;學前兒童;社會與情感能力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24)1/2-0003-06

工業革命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迅猛發展帶動了教育技術的變革,使全球教育步入數字化時代。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首次明確提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世界經濟論壇(WEF)在2020年發布的《未來學校:定義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的新教育模式》報告中提出了“教育4.0”全球框架,呼吁現代教育要充分運用技術與信息優勢,研究融入人工智能、移動設備、云計算、物聯網信息技術的新型育人方式,旨在為開展高度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以下簡稱“工業4.0”)確定契合且優質的教育模式?!敖逃?.0”全球框架將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技術特征和個體的社會與情感能力緊密聯結,使技術革命與個體的社會、情感能力發展實現深度耦合。智能化、數字化與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使社會與情感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社會與情感能力的發展水平對人的幸福感的獲得以及人生價值的實現具有決定性意義?!?〕社會與情感能力是個體合理表達和管理情緒情感、理解他人并與他人建立積極關系的能力?!?〕在教育學視域中,學前兒童的社會與情感能力通常被劃分為情緒情感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具體而言,它指的是學前兒童在日常生活中能夠進行基本的情緒識別、理解并能用語言進行表達,在社會交往中積極與他人進行互動,并能處理生活、學習中的常見問題的能力。良好的社會與情感能力有助于推動學前兒童認知、學業、人格的發展,是其適應社會生活、建立和諧社會關系的關鍵前提和重要基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人類教育的變化不僅體現在學習觀念和方式的轉型上,而且體現在技術對學習的賦能上?!?〕本文擬探討教育數字化時代背景下促進學前兒童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探討如何合理利用技術媒介促進學前兒童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一、教育數字化時代背景下開展學前兒童社會與情感教育的優勢

1.人工智能助推學前兒童的社會性互動,促進問題解決與遷移應用

“教育4.0”全球框架中的公民技能、創新創造技能、基于問題和協作的學習等都力求培養在社會交際中意識廣泛、互動自然、能夠系統分析問題的個體。在“工業4.0”時代,人工智能迅速發展,為學前兒童社會與情感教育提供了更新穎、更便捷的平臺,能夠促進學前兒童社會性互動和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

一方面,人工智能機器人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學前兒童的互動意愿。具體而言,機器人比其他電子產品更加凸顯其情感屬性,能讓學前兒童的交互意愿更強,能夠根據學前兒童的真實表現調整互動內容與進度,引導學前兒童表現出更自然的社會性情緒和更多親社會行為。例如,機器人通過社交場景模擬幫助孤獨癥幼兒主動發起互動,并能使其在同伴交往中產生更多言語行為,還能增加其對他人的關注?!?〕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背景下對計算思維培養的關注有助于提升學前兒童的問題處理能力?!敖逃?.0”全球框架重點關注以問題解決和任務執行為導向的知識獲取和遷移,對人工智能的運用更加注重個體計算思維的培養,而計算思維正是個體解決問題應當具備的思維品質。相關研究表明,計算思維有助于學前兒童將復雜任務解構為易于管理、執行的部分,在對問題的步驟化梳理中尋找方法,從而更快速地解決日常學習、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問題?!?〕此外,具備較強計算思維的學前兒童能夠高效識別問題之間存在的共同點,善于獨立分析和歸納總結,進而對問題解決方法進行抽象、提取,理解復雜系統的內部關系,最終在相似的問題情境中完成經驗的遷移應用。例如,在相似的故事情節中,學前兒童能識別出故事角色重復的語言模式,理解和掌握基本語義,且能在生活中加以遷移運用?!?〕

2.數字化移動設備提高學前兒童的情緒識別和情感認知水平,加深情感交流

“教育4.0”全球框架提出的人際關系技能、可及性和包容性學習等內容都對個體的情緒識別、情感表達提出了更高要求,多樣化的情緒表現和個性化的情感體驗將成為個體學習過程的關鍵特征。云計算技術使移動設備的數據處理更加迅速,用戶體驗更為流暢。高性能移動設備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學前兒童的情感認知、交流,從而促進其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

一方面,移動設備的良好用戶體驗能夠直接作用于學前兒童的社會與情感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各類移動社交軟件已經成為一部分學前兒童的新型社交工具,為其打破時空界限與他人進行情感交流提供了可能。具體而言,社交軟件中的表情包、語音、視頻等功能為學前兒童提供了多通道的交流模式,可以跨越拼音、識字以及地理位置的阻礙,為兒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幫助兒童輕松實現“立體式”交流,增強兒童的自主交流意愿。

另一方面,移動設備的信息化平臺促成家庭、幼兒園與社會組建以學前兒童為中心的教育共同體,為教師在線指導親子互動搭建橋梁。家長和學前兒童在多主體參與、多渠道交流、多場景驅動中共同生成話題、表達情感、深化體驗,更能滿足兒童的情感需求?!?〕換言之,無論是移動設備配置中的互動游戲,還是結合廣播電視、移動端應用程序進行的育兒知識宣傳,都有助于吸引家長關注親子互動知識,體驗親子游戲,增強家長與兒童互動的高頻性、科學性,讓個體情緒在技術加持中得以即時表達。

3.現代信息技術提升學前兒童社會與情感學習效率并優化評價方式

“教育4.0”全球框架強調個性化和自定進度的學習、終身學習和學生自驅動的學習,預示著未來學校教育系統將從標準化、階段性、外力驅動的傳統模式向個性化、持續性、內在驅動的新型模式轉變,以確保每位學習者內在的社會與情感需求能夠更好地得到滿足,能按照自身的發展速度不斷進步。多媒體、數字化閱讀、智能化評估等現代信息技術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的推廣為學前兒童社會與情感教育提供了有效支持,能夠優化其學習與評價方式,進而高效促進兒童的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

一方面,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幼兒園教育能夠顯著提升學前兒童社會與情感學習的效率。有學者指出,多媒體技術在教學和生活中的應用不僅能夠幫助學前兒童理解教學內容,促進學前兒童認知發展,而且有助于學前兒童情感、社會性的發展?!?0〕例如,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入能夠喚起學前兒童的注意,聲音、圖像等可以幫助其調節情緒,激發其積極思考,從而產生學習遷移;〔11〕在自主閱讀活動中,文本與影像、線上與線下、游戲與任務相結合的數字化閱讀方式,有助于增強學前兒童的浸入感,在目的明確的反饋和交互中深化其情感理解,促使其持續、踴躍地參與社會互動?!?2〕

另一方面,現代信息技術與技能評價的結合能夠改善學前兒童社會與情感學習的評價方式?!敖逃?.0”全球框架對個體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強調技能評價方式的轉變:將個體技能的評價從終結性轉向形成性,從結束后的事實回憶轉向過程中的情景應用。這意味著個體技能的評價應成為創新教學法的組成部分,而不是被視為教學結束的“附加物”?!?3〕社會互動與交往、情感理解與表達、問題分析與解決等作為學前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技能,急需全面、科學、動態化的評價?,F代信息技術在學前兒童社會與情感學習評價方面具有許多優勢。第一,教學活動與數字化技術的整合使對個體能力培養過程的實時監測和診斷成為可能?!?4〕運用信息技術評價學前兒童的相關技能發展情況,可以實現學習過程和結果的數字化、信息化,在數據收集、評價過程和最終結果之間形成閉環反饋系統,及時、清晰地評估學前兒童社會與情感能力的發展狀況并提供改進建議,實現學習結果的精細化認證?!?5〕例如,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學前兒童社會與情感學習的評價機制,確定小步走的階段性目標,數字化的評價數據能夠快速、便捷地驗證評估結果與預期目標的吻合程度,從而為改進學前兒童的社會與情感學習方式、完善評估體系提供參考。第二,教學過程與技術整合有助于實現個性化評估和追蹤研究。具體而言,技術設備記錄的影像資料有助于對學前兒童在具體情境中的人際互動、情感交流進行深入對比與分析,從而評估兒童在不同情境下社會與情感能力的發展水平,為其提供個性化監測數據。技術設備不僅能夠實現對多名學前兒童的同時監測,而且可以儲存每名兒童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的階段性數據,為個體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的追蹤研究提供數據保障。簡言之,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創新型評價方式可以彌補傳統評價方式的不足,促使評價方式由“經驗主義”轉向“數據主義”,幫助學前兒童在社會與情感學習中“自定航向”,鼓勵其在教育歷程乃至整個人生中不斷發揮自身的主體性?!?6〕

綜上所述,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人工智能、移動設備、數字信息技術的出現與推廣都在學前兒童的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中彰顯了巨大價值。當然,隨著大量智能化、數字化媒介進入學前兒童的生活,人工智能和數字化設備的不恰當使用會阻礙學前兒童社會與情感能力的發展。例如,對智能化、數字化設備的過度依賴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前兒童情感發展失衡?!?7〕又如,智能化、數字化媒介的不恰當使用會對學前兒童的社會化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多項研究表明,學前兒童使用非學習類電子屏幕的時間越長,其社會性情感的表現越差,同伴關系也越糟糕,在人際互動中會出現更多焦慮、退縮行為,且難以遵守社會規范?!?8〕再如,過度數字化教育可能讓學前兒童養成“碎片化”的學習習慣,減少了自身批判性思考的時間,進而陷入“機進人退”的局面。由此可見,教育數字化時代推廣的智能化、數字化媒介在使教育手段革新的同時,也為學前兒童的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帶來了諸多挑戰。

二、教育數字化時代背景下急需健全學前兒童社會與情感教育家園社協作機制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要以智能化、數字化技術為抓手,發揮其開展學前兒童社會與情感教育的優勢,規避其不恰當使用帶來的問題,積極探索教育模式、教育手段變革,家園社協同促進學前兒童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

1.社會保護:構建政策法規框架,規范智能化、數字化設備使用

隨著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化、數字化產品在日常生活中逐漸普及,在幼兒園教育、家庭養育、社交娛樂中電子屏幕的使用頻率日益增多,屏幕暴露的低齡化趨勢日益顯現,幼兒的情感與社會性發展面臨一定挑戰。面對智能化、數字化設備帶來的挑戰,相關部門應當做好頂層設計,通過頒布政策法規對數字化教育加以規范,在社會層面為學前兒童的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提供保障。政策法規框架的構建應從兩方面著手,具體如下。

一方面,頒布指導性文件,為降低數字化、智能化設備給學前兒童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帶來的危害和發揮數字化平臺在促進兒童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方面的優勢提供解決方案和指導建議。成長于數字化時代的學前兒童是對智能技術和數字化媒介有著高度敏感性和親近感的“數據土著”,數字化媒介已成為他們獲取知識信息的重要渠道?!?9〕學前兒童自身缺乏科學使用數字化媒介的意識,難以辨析對自身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有害的信息,需要依賴監護人的指導。因此,基于時代環境的轉變,有關部門有必要通過頒布相關文件對學前兒童使用智能化、數字化設備提供建議。例如,為降低數字化媒介的負面影響,世界衛生組織于2019年首次發布《關于5歲以下兒童身體活動、久坐行為和睡眠的指南》,建議2—4歲幼兒每天靜坐看屏幕的時間不應超過1小時且越少越好,監護人要以身作則,不僅要科學引導幼兒的觀看內容和方式,而且要積極引導幼兒參與健康積極的親社會性互動?!?0〕與此同時,有關部門可以借助自媒體、社交軟件等數字網絡平臺,為幼兒園、家長等利益相關者開啟表達自身訴求的通道,在學前兒童的社會與情感教育中建立多元參與、精準協調、深度合作的策略體系,同時將相關指導性建議和策略通過數字信息平臺的智能問答、個性化推薦、語義查找等功能傳遞給用戶,從而為學前兒童的社會與情感學習提供安全、高效的智能化教育服務。

另一方面,出臺限制性法規,通過禁止性的規定規避數字化平臺為學前兒童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帶來的風險。例如,美國頒布《兒童在線保護法》等文件,禁止數字化平臺、媒體傳播暴力等會給學前兒童帶來心理困擾的不良信息,同時開展相關培訓,提升家長媒介素養?!?1〕隨著技術的發展,視聽媒介日益豐富。無論是在社會宣傳、家庭養育中還是在幼兒園教育中,電子傳播對時空的突破讓信息傳遞愈加開放和多樣。相關部門有必要對數字化平臺的使用方式加以明確規范,建立傳播內容、發布途徑的過濾、篩選機制,明令禁止使用者傳播對學前兒童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不利的內容,督促使用者慎重思考數字信息背后的深層內涵與隱性傷害,從源頭規避風險。

2.家庭教育:樹立科學育兒觀念,規避數字化媒介風險

“教育4.0”全球框架提出了家庭教育的新理念,讓家庭育兒方式逐步轉向數字化。有研究羅列了家長在數字化時代育兒的五個關鍵點,分別是不忽視數字技術、有效使用、規避風險、樹立榜樣以及思想開明?!?2〕具體而言,家長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以促進學前兒童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

首先,有效利用數字化媒介,發揮其在學前兒童社會性發展中的重要價值。家長應當意識到數字化媒介普及在家庭教育尤其是學前兒童社會化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將數字化媒介充分運用到親子互動中。例如,家長選擇工具型的數字化媒介,讓學前兒童觀看教育類屏幕內容,并通過對其中的親社會行為、人際交往禮儀的模仿而提升社會性發展水平。此外,家長運用數字設備記錄、分享親子互動,有助于提升親子互動質量,激發學前兒童產生更多社會性互動?!?3〕

其次,提高媒介素養,以數字化媒介促進學前兒童情感能力發展。學前兒童在接觸媒介信息時不僅能夠發展理解力、判斷力等理性思維能力,而且能提升共鳴、同理、同情等情感態度能力?!?4〕情緒情感是學前兒童內心世界建構的一部分,數字化時代多維聯動的交流環境讓兒童有更多機會嘗試構建自己的情緒識別、表達和管理體系。因此,家長應當重視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從而對學前兒童的媒介素養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良好媒介素養的輻射作用能夠讓學前兒童在接觸數字化媒介時更好地分辨、接收有益的情感信息,合理表達情感,以此促進情感能力提高。

最后,從過度保護逐漸轉向為學前兒童賦權,鼓勵學前兒童通過數字化媒介提升問題解決能力?;跀底只瘯r代學習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學前兒童掌握數字化媒介的基本使用技術已成大勢所趨,技術技能是“教育4.0”全球框架聚焦培養的核心內容。因此,家長在盡量保證學前兒童遠離媒介風險的基礎上,應當保持開放的態度,在育兒中適當“放手”,鼓勵學前兒童自主運用數字化媒介進行問題探究、信息搜集等,培養其主動思考和批判的意識,從而增強其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3.幼兒園教育:打造技術與課程兼容的模式,實現以“技”促“教”

在幼兒園教育中,有學者提出將數字化媒介與課程相融合的理念,〔25〕即教師通過指導學前兒童探索數字化媒介的方式,調動兒童情感表達和人際交往的積極性,加深兒童在媒介使用中的情感體驗,并助推兒童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深度思考。這為教育數字化時代如何更好地助推學前兒童的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提供了啟示。

其一,在教育場域中,構建泛在學習環境,提升活動場所的“硬”實力。教育數字化時代的教育環境應當是多樣態并存的,任何個體都可以突破時空所限而成為學習空間的創造者。泛在學習環境是依賴信息技術與移動設備支持構建的不受時空限制的學習資源體系,支持個體根據所需獲取各類學習資源,享受優質學習服務?!?6〕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可以通過可視設備、虛擬體驗等技術手段讓室內、戶外活動資源深度融合,實現虛擬環境與現實世界的場域交融,營造泛在學習環境。例如,幼兒園內的微型圖書館配備平板電腦、智能機器人助手等數字化、智能化設備,幼兒通過人機協同的學習模式不僅能夠自主完成書籍分類、書目檢索、借閱歸還等流程,而且能獲取有聲讀物、情景演繹等閱讀資源,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升信息檢索、歸類、梳理等技能;幼兒園利用可視化智能屏將戶外大型“叢林迷宮”進行微縮展示,讓幼兒在室內對整個游戲區的全景進行觀察分析、玩法設計和路線規劃,再通過實時音視頻連線,為在該區域活動的幼兒提供線索,實現室內外游戲的合作聯動。泛在學習環境既有助于學前兒童隨時隨地進行可視化、觸摸化探索,根據技術程序更流暢地解決問題,也有助于學前兒童與同伴、教師發生社會性互動,實現人際交流的無縫銜接,即利用硬件技術提升幼兒園活動資源的“硬”實力。

其二,在教育手段中,打造人機交融情感模式,提升活動內容的“軟”溫度。教育數字化時代要求激發學前兒童深度學習的內驅力,而深度學習的發生與學前兒童在教育過程中的幸福感和投入度密切相關。因此,在幼兒園的數字化教育中應當充分考量學前兒童的情感需求,為師幼互動、幼幼互動創設情緒表達、情感交流的空間。例如,在午休準備環節為幼兒佩戴智能手環,為入睡困難、情緒緊張的幼兒播放睡前故事或輕柔音樂,在監測幼兒睡眠數據的同時幫助幼兒平復消極情緒;在國學經典學習中投放觸感對話式人物模型等,輔助教師為幼兒營造有歷史代入感、趣味十足的活動氛圍,豐富幼兒對傳統文化的感知,激發其濃厚的探索興趣,支持其進行主動探究。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追蹤式監控系統、對話式機器人等能夠洞察、理解人類情緒并能產生情感交互的智能化設備,在集體教學和區域活動中建立多通道、多感官、多維度的綜合智能感知交互系統?!?7〕人機交融的情感模式能夠通過表情追蹤、體態分析、聲音識別等剖析用戶的情緒情感并以此為基礎引發個性化互動,從而更好地幫助師幼、幼幼建立真實自然、友好生動的情感互動模式。共享、共情的新型教育生態可以借助智能技術在幼兒園中營造健康融洽的情感氛圍,即通過軟件支持提升幼兒園活動的“軟”溫度。

在教育數字化時代,教育模式變革對學前兒童社會與情感能力的高度關注意味著我們要將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的時代背景與學前兒童發展緊密結合。我們應當深刻把握學前兒童情緒情感、社會性發展與教育模式轉型的內在聯系,厘清新的時代背景下學前兒童社會與情感能力的發展目標,充分認識新的時代背景下學前兒童社會與情感能力培養面臨的“?!迸c“機”,積極促進社會、家庭、幼兒園達成共識,為學前兒童的社會與情感能力發展提供一致的、連續的、持久的支持,謀求化“?!睘椤皺C”的全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懷進鵬.數字變革與教育未來: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的主旨演講〔EB/OL〕.〔2023-02-13〕.http://www.moe.gov.cn.

〔2〕袁振國.高度重視社會與情感能力培養為人生的成功和幸福奠基〔J〕.中國教育學刊,2021(2):5.

〔3〕CASEL.SEL framework〔EB/OL〕.〔2023-02-23〕.https://casel.org.

〔4〕黃忠敬.社會與情感能力:理論、政策與實踐〔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5〕陳明選,周亮.數智化時代的深度學習:從淺層記憶走向深度理解〔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3(8):53-62.

〔6〕張議丹,趙晨靜,趙明,等.社交機器人在自閉癥譜系障礙兒童照護中的應用進展〔J〕.護理學雜志,2020(15):107-110.

〔7〕羅海風,劉堅,羅陽.人工智能時代的必備心智素養:計算思維〔J〕.現代教育技術,2019(6):26-33.

〔8〕黃瑾,田方.學前兒童數學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9〕馮江英,王建虎.幼兒園家庭教育在線指導:內涵意蘊、價值重構與發展轉向〔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3,25(1):129-134.

〔10〕HINOSTROZA J E,LABBE C,MATAMALA C.The use of computers in preschools in Chile:Lessons for practitioners and policy designers〔J〕.Computers & Education,2013(68):96-104.

〔11〕徐怡婷,曾彬.省級示范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信息技術應用調查研究〔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22(6):47-56.

〔12〕李秀晗,曲茜美.游戲化學習在兒童數字化閱讀中的設計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8(18):116-122.

〔13〕KAUSHIK A.Improving learning:Reconsidering student assessment globally〔J〕.Education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2021(58):47-61.

〔14〕TOMASZ H.From education 1.0 to education 4.0:Challenges for the contemporary school〔J〕.New Educational Review,2021(66):36-46.

〔15〕王文禮,龍顯芝.推進教育4.0建設:實現以人為本的復蘇〔J〕.開放教育研究,2023(2):36-45.

〔16〕張娜,唐科莉.以“幸?!睘楹诵模簛碜試H組織的教改風向標:基于《2030學習羅盤》與教育4.0全球框架的分析〔J〕.中小學管理,2020(11):28-30.

〔17〕斯溫格爾.劫持:手機、電腦、游戲和社交媒體如何改變我們的大腦、行為與進化〔M〕.鄧思淵,譯.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8.

〔18〕李汪洋,柳皚然.屏幕暴露的數量與質量之辯:屏幕暴露與學前兒童非認知能力的關系〔J〕.教育學報,2022(1):99-112.

〔19〕王曉敏.智能時代道德教育的可能困境及其破解路徑:基于涂爾干道德三要素理論的思考〔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2):106-112.

〔20〕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y,sedentary behaviour and sleep for children under 5 years of age〔EB/OL〕.〔2023-02-20〕.https://apps.who.int.

〔21〕汪懷君.后真相時代美國數字媒介素養教育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19,41(8):11-19.

〔22〕MANAP A.Aimle babalarda dijital ebeveynlik fark?

indali<D:\★幼兒教育\教科2024\教科2024.1、2合刊\教科2024.1、2合刊\14.tif>inin incelenmesi〔D〕.Elazig:Inonu University,2020.

〔23〕郭力平,郝俊,謝萌.嬰幼兒視頻對1—2歲兒童親子互動的影響〔J〕.心理科學,2013(4):892-898.

〔24〕ELIZABETH T,TESSA J.Media literacy:A national priority for a changing world 〔J〕.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2004(48):18-19.

〔25〕李樹培.兒童媒介素養教育:實踐、問題與路徑〔J〕.中國電化教育,2015(4):20-25.

〔26〕黃明東,藺全麗,劉婷,等.在線群體學習制:教育4.0時代大學班級授課制的“廢”與“立”〔J〕.現代教育管理,2022(7):95-103.

〔27〕曹祥哲.人工智能視域下的產品設計新特征及情感交互設計探究〔J〕.包裝工程,2022(8):32-38.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and Emotional Abilities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the Era of Digital Education

Gai Shengjie, Han Chunhong

(Faculty of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Abstract】The era of digital education emphasizes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social and emotional abilities. The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obile device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created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and emotional abilities of preschool children, while also presenting some challenges. To achieve a balance between the “danger” and “opportun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and emotional abilities of preschool children in the era of digital education, society, families, and kindergartens should form a supportive community wit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Keywords】digital education; preschool children; social and emotional abilities

* 本文為2023年度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幼兒社會情感學習的支持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DHA230403。

**通信作者:韓春紅,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電子郵箱:chhan@admin.ecnu.edu.cn

猜你喜歡
教育數字化學前兒童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專家組成員郭紹青:教育數字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級發展階段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教授李曉明:以教育數字化推進“全民義務基本高等教育”
東北師范大學教授姜強:自適應學習本質是個性化
從教育信息化發展新動向把握建設新方向
建設教育強國?促進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
農民工家庭兒童入學前的教育研究
家庭如何促進學前兒童閱讀能力的培養
學前兒童美術教育中的創造力培養初探
淺談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與心理健康
淺析學前兒童的雙語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