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理念下區域教研支撐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4-02-21 02:08王倩劉金華
遼寧教育·管理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新課程

王倩 劉金華

作者簡介:王倩,大連教育學院高級教師。劉金華,大連教育學院高級教師。

摘要:教研工作在推進課程改革、指導教學實踐、促進教師發展、服務教育決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保障區域教育質量的重要支撐。新課程背景下,大連教育學院以核心素養為根本遵循和實踐指向,充分發揮教研的專業引領職能,積極構建常態化、下沉式、前置性的教研樣態,開展聚焦新課程實施的理論與實踐探索,基礎教育工作呈現出教育教學管理規范有序、新課程工作扎實推進、教師專業發展成效明顯的特色?;诖?,大連教育學院將從強化教學管理、推進新課程內涵式發展、提升校長領導力、關注教師隊伍文化建設等方面入手,提高區域教研指導水平,為新課程實施提供強有力的專業支撐。

關鍵詞:新課程;素養導向;區域教研;教研轉型

2022年4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印發,開啟了基礎教育改革的新篇章,標志著基礎教育從“知識本位”走向“核心素養”的新課程時代,推動了育人方式與教學方式的變革。為切實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助推新課程實施,強化教研的專業引領作用,2023年7月,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關于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的意見》,提出“加強教研支撐引領,健全各級教研體系,推動各地各校常態化有效開展區域教研、網絡教研、校本教研,強化基于教學實際問題和課例案例的研究”。面對新時代素質教育的育人要求,聚焦以問題為導向的教研工作重點,區域教研應將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層學校、一線課堂、教師、學生之中,精準把脈新課程實施情況,提供專業的教研指導,促進新課程落到實處,從而培養德智美體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大連教育學院基于新時代“雙新”“雙減”提質增效的教育發展要求,立足區域基礎教育教學實際,堅持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聚焦學校教育教學的組織實施、新課程新教材的轉化與落實、教師隊伍建設三個方面內容,深入大連市近三分之一的基層學校,以量化研究與質性研究相結合的方法,綜合運用問卷調研、實地調研、訪談調研等方式,通過查閱資料、問卷調查、分學科聽評課、校長教師座談交流、教研活動等形式,開展全學段、全學科、全要素的集中調研指導活動。本文基于大連教育學院開學第一周集中調研的情況,對區域教研工作進行了系統梳理與反思,深度掌握區域教研動態,明確教研改革方向和重點,以切實發揮區域教研的專業引領與支撐作用。

一、區域教育教學實施工作特色鮮明

(一)教育教學管理規范有序

根據大連市教育局關于“開學十到位”的統一工作部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和普通高中階段學校的各項準備工作完善、到位。

1.教學計劃安排科學有序

在義務教育階段新課標、舊教材的背景下,省市制定、下發了新課程實施辦法,對起始年級 “零起點”教學、相關學科教學進度安排等均進行統一安排和部署。絕大多數學校都能統籌安排,嚴格按照大連市教育局的教學進度表安排教學工作。初中、小學“零起點”教學貫徹落實到位。

2.教學準備精細嚴謹

各校聚焦“雙新”“雙減”提質增效的要求,充分發揮教研作用,創新完善教研組集體備課制度。如初中學段的全區集備、校領導包組集備、跨學段集備、集團校集備活動,基于新課程素養導向的“教—學—評一體化”設計,基于學段銜接的課程內容整合設計等,為教師新學期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調研組聽課后發現,各學段教師課堂情緒飽滿,教學環節銜接流暢,學生學習狀態積極,師生互動活躍。

3.“雙減”工作持續深化

各學校課后服務傳承創新,在承襲傳統自習、學科輔導活動的基礎上,組織形式多樣的學科綜合實踐活動、興趣社團活動,開放各學科功能室和圖書館,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和全面發展需求。

(二)新課程工作扎實推進

1.突出重點,促進新課程落實

市、區、校三級通過培訓引領、主題推進、教研組落實等策略,持續推進新課程、新課標有效落實。小學、初中從2023年3月開始,在主題化、序列化教研活動中一直聚焦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設計與實施,開展引領和輻射工作。區級教研以技術賦能課堂教學轉變為抓手,加強智慧學習者課堂、思維課堂、可視化教學目標實現等內容的落實。各學校充分利用集體備課和校本教研平臺,開展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設計、實施與評價實踐,取得了諸多創新型成果。

2.抓關鍵環節,尋求新突破

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普通高中階段學校都能積極轉變育人觀念,為學生的深度學習而教,優化課程內容結構,努力抓住課堂教學、作業、評價等育人關鍵環節開展研究。小學各學校不斷提高作業設計質量,作業管理更加規范,作業設計創新性增強,注重分層作業的設計與實施,實踐性作業明顯增加,充分體現“雙新”“雙減”要求。初中各學科教師從單元整體性角度重新審視學科教學內容,創設有助于學生有效遷移、建構、生成新知識的應用情境,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多角度的生活實例,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大概念的意義建構,探究活動凸顯學生主體性地位,以“做中學、學中做”指向學生的深度學習,著重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各高中學校努力嘗試以大概念的邏輯組織設計大單元教學,注重“教—學—評一體化”的課程實施,探索如何有效將新課標育人理念轉化為實際的教育教學行為,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和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扎實推進與有效落實新課程工作。

(三)教師專業發展成效明顯

1.名優骨干教師示范引領作用發揮顯著

名優骨干教師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如部分名優骨干教師承擔了學校新入職教師的培訓任務,其以教師基本功為抓手,采用傳幫帶的形式,引領新教師和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實現專業上質的飛躍。同時,名優骨干教師在教研組建設上成績斐然,其通過創新教研組運行機制,建設可視化目標,優化教研組集體備課方式,引領教研組積極開展素養導向下的大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教—學—評一體化”等研修活動,嘗試以大概念組織的教案和學案實施課堂教學,走在探索新課程理念如何落實到教學實踐中的專業前列。

名優骨干教師助力區域基礎教育發展,承擔大量市區級教研講座、示范觀摩課、區域集體備課等教研活動,其示范引領作用從校內輻射到區域,帶動區域教師隊伍質量的整體提升。同時,名優骨干教師勤于積累,梳理、反思教學工作,主動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將教學思考轉化為研究成果。

2.輪崗交流教師促進義務教育擴優提質

教師輪崗交流政策在大連市全面實施以來取得廣泛成效,優勢學校的教師輪崗交流到薄弱學校和農村學校,實現了區域內校際間優質教師資源的合理分配、使用和流動,促進了區域教育均衡公平發展。輪崗交流教師在新學校獲得專業發展新契機,其教學活力和專業發展動力得以激發,其工作能量和效益得以積極發揮。同時,他們致力于引領區域內薄弱學校和農村學校完善教研組建設與學科建設,聚焦高效課堂的創建,提高課堂教學內涵和效能,促進輪崗交流教師和新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同步雙向提升,從而帶動區域內薄弱學校和農村學校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加速推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

二、區域教研改革的現實動因

(一)亟須提升學校管理水平

強化學校管理水平在教育教學工作、教師隊伍建設、學生發展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是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為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學校應不斷研究管理的規律,科學規范管理教育教學工作,優化內部治理,創新管理辦法,加強教研組建設,大力支持教科研活動,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專業發展水平,以師生為本,營造和諧共進的學校文化,發揮學校潛在的育人功能,構建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全面發展的長效機制。

(二)亟須加強新課程培訓的實踐性

雖然各學校正如火如荼地開展新課程研究與實踐活動,但現階段學校和教師對于新課程的研究仍處于摸索階段,研究尚不系統、深入,研究成果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與新課程核心素養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例如,雖然多數教師關注從單元主題視角整體把握教學內容間的關聯,但對于學科核心內容及核心素養的把握不足,轉化到課堂教學中的程度與水平存在較大差異;在學生評價領域,部分學校雖然能從多維度探索激發學生內驅力的評價方式,但對評價結果的使用淺表化、碎片化,不能充分利用評價改進教學,且作業設計缺乏科學性,作業難度的層次性、作業結構的有效性、作業內容與目標的一致性得不到保證,評價仍游離于教學之外,“教—學—評一體化”的課程設計有待優化;部分學??鐚W科主題、項目式學習落實不到位,且跨學科課時普遍未達到新課標要求的10%。究其原因,學校和教師缺乏對新課程的深刻理解與把握,亟須開展關于新課程如何精準落地的實踐性培訓與指導。因此,區域應加大力度促進新課程落地的操作性路徑培訓與指導,開發新課程實踐基地,為教師提供跟崗學習機會。

(三)亟須更加關注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新時代,教育邁入優質均衡發展的新階段,從“為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教育機會”轉向“為盡可能多的人提供盡可能好的教育”,追求 “質”的高質量內涵式均衡發展。目前,大連市實施配置式均衡的教師輪崗交流制度,通過區域內優質師資的合理流動,薄弱學校和農村學校的教育質量得到大幅提升。而優質學校如何尋求發展的更大突破,進一步精進學校課堂教學,進一步實現教師專業提升與進階,實現區域教育協同提質增效等,成為區域教育面臨的巨大挑戰。因此,大連市今后應注重區域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關注優質學校教育生態的長足發展,構建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促進輪崗教師與其流入校教師深度合作,將區域教育引向高質量內涵式均衡發展的軌道。同時,大連市應高度關注輪崗教師在流入校的文化融入問題,通過給予其足夠的專業自主權,使輪崗教師全身心融入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中。

三、區域教研改革的思考與展望

“雙新”“雙減”背景下,大連市以課程實施、教學評價、教師專業發展為重點和突破口,落實新課程實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區域內教育發展不平衡、某些措施落實不到位等問題。未來,大連市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繼續加強區域教研工作,打造區域教研新格局,助推區域教育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一)精準教研工作的發力點,強化教學管理

教學管理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基礎,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新課程的實施勢必會引起學校教學生態的變化。為保證教學計劃、教學組織、教學評價等環節有序進行,并提高課堂教學效能,教研工作應以強化教學管理為重要抓手,加強對教學過程各要素的統籌,充分發揮教學管理的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等職能。教育行政部門要常規性督促、檢查學校教學管理的工作,持續加強教學管理的整體性、規范性和協作性。研訓部門要充分發揮研訓系統的教研合力,立足教學,深耕課堂,開展協同開放式的一體化教研指導。同時,推動教學管理常態化、制度化發展,聚焦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將德智體美勞要素融入日常教育教學全過程。此外,強化學科整體育人功能,以教學過程的全鏈條管理加快推動新課程背景下教研工作的整體轉型。

(二)精準新課程落地的著力點,以三級聯動推進新課程內涵式發展

大連市以市、區、校三級教研體系的有效聯動促進新課程的精準落地,三級教研體系各自明確職責與分工,協同推動新課程的內涵式縱深發展。市級教研側重統籌規劃,系統科學設計,開展新課程理念、大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有效性作業設計、“教—學—評一體化”等方面的通識性示范實踐指導工作;區級教研側重組織新課標落地的操作性路徑培訓與指導,開展學科間融合和學段間銜接的大教研活動與實踐基地的跟崗學習,發揮名優骨干教師在區域內的示范引領作用;深化新課程的校本行動,扎根學校和教師發展,聚焦教師教學實踐,開展有利于提高教師新課程實施能力的校本研修活動;運用信息技術賦能新課程設計與實施,突出素養導向,加深教師對大概念的理解;加強教學評環節的邏輯性,通過“教—學—評一體化”的設計體現課程的育人價值,推進跨學科課程的建設與管理,提高教科研工作的科學性和持續性,從而豐富新課程的發展內涵。

(三)精準擴優提質生長點,提升校長領導力

新課程改革本質上是一場自下而上的學校變革。為應對新課程從教育理念到教學方式、從課堂教學模式到學生學習方式的新挑戰,校長作為學校發展的決策者、掌舵人,應努力提高自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掌控新課程實施的方向,帶領學校主動適應新課程改革要求,重塑學校文化,激發學校辦學活力,推動學校組織創新,聚焦課堂教學,優化校本培訓,推進新課程進程,促進新課程精準落地。同時,市級研訓部門要積極開發校長教育領導力專業課程,探索本土化校長發展模式,加快培育本土化“領航校長”,提升校長領導力,打造專業化校長隊伍。

區域應加強對薄弱學校、薄弱學科建設的教研指導,進一步規范薄弱學校、薄弱學科在教學準備、教學實施、教學評價等環節的工作,深入分析其薄弱原因,確定生長點;加強教研指導的針對性,制定加強薄弱學科建設的可視化目標和有效改進策略,突出學科發展重點,激發學科建設活力,強化學科的實踐性,加強教研指導的有效性。

(四)精準新課程改革的支撐點,關注教師隊伍文化建設,以文化浸潤教師專業發展

學校價值觀和學校文化影響著教師的教學理念、教育教學實踐,在激勵教師個人發展、凝聚教師隊伍向心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輪崗交流教師快速融入新學校、新教研組,快速開展有效的教育教學工作,需要依托學校文化的傳承、浸潤、凝聚。大連市優化以情感和文化為紐帶的非正式管理制度,創設積極向上、開放包容的學校文化,以濃厚的教研氛圍鼓勵教師積極創新,滿足教師專業發展需求,這樣的教研生態更有利于教師實施新課程和開展教研活動。同時,區域應積極為教師搭建交流展示平臺,以文化向心力激發教師專業發展內驅力,實現教師專業發展和教師隊伍建設的文化創生。

參考文獻:

[1]周鴻蜀.指向課堂教學改進的區域教研創新與實踐[J].上海教育科研,2023(9).

[2]焦龍保.面向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教師交流輪崗制度的反思與重構[J].教師教育研究,2023(1).

(責任編輯:趙春艷)

猜你喜歡
新課程
2021聚焦新課程 專注新高考 歡迎訂閱全新《新高考》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打造
新課程對教師的新要求——兼談語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淺談新課程下的課外閱讀
新課程改革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新課程背景下正確使用語文教材的思考
發揮自制教具在初中數學新課程實施中的作用
我區初中化學新課程實施中典型問題的思考
新課程下實施有效教學的策略
談新課程中教師角色的轉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