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育融合”理念下的小學勞動教育實踐策略

2024-02-21 02:08郭舒野
遼寧教育·管理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五育融合實踐策略勞動教育

作者簡介:郭舒野,錦州市實驗學校高級教師。

摘要:“五育融合”背景下,勞動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小學階段,學校應該打好勞動基礎,利用好勞動課堂、活動,培養學生愛勞動、會勞動、勤于勞動,從小做生活的小主人。錦州市實驗學校從學生身邊入手、從生活中的細節出發,深入探究小學勞動教育實踐策略,進而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具備必備的勞動能力、培養積極的勞動精神、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

關鍵詞:小學;勞動教育;實踐策略

勞動教育是對學生進行勞動、生產、技術和勞動素養、勞動精神方面的教育,其目的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勞動品質、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勞動精神,使學生獲得勞動基本知識和技能。學校要想切實加強勞動教育,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遵循規律,建立勞動體系

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強調在新時代下越來越需要勞動技術型人才以及具有勞動創新精神的人才,明確了新時代勞動教育的重要地位。

錦州市實驗學校(以下通稱“學?!保┙Y合自身具體情況及不同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建立了勞動教育體系。其中一二年級重在能自理,三四年級重在學技能,五六年級重在會勞動。同時,分年級確定勞動習慣目標,如一二年級要學會倒餐盤、整理書包書桌、系鞋帶等勞動技能;三四年級要學會打結、洗碗、辨別果蔬五谷、獨立購物等勞動技能;五六年級要學會使用簡單家用電器、照顧病人、飼養小動物、包餃子等勞動技能。具體技能內容見下頁表1。

二、創設情境,激發勞動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創設適合課程的教學情境,可以幫助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實踐,對勞動教學情境進行精心設計,激發學生的內驅力,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勞動實踐活動中。小學勞動教學內容大多源于生活,需要教師精心設計,使勞動教學情境生動、豐富,進而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勞動項目活動的教學效果。

如在“整理書包”一課教學中,筆者出示謎語“四四方方一口箱,書本文具里面藏,別看它的個頭小,每天上學離不了”,并分享了一些常見的書包圖片。這種基于真實生活的情境創設,能夠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整理書包的重要性。

三、動作示范,明確技能要領

要想高效開展勞動教育,學校需要充分挖掘國家課程中的勞動教育元素,引導學生形成優秀的勞動能力。因此,筆者在課堂教學中特別重視教師的示范環節。低年級學生的直觀思維更加突出。因此,筆者在勞動課堂上以動作示范這樣的動態方式,借助視覺、聽覺等多感官助力小學低年級學生更好地記憶勞動的步驟及要求。同時,教師的示范也為學生樹立起榜樣的作用,使學生可以更快、更好地明確技能要領。

四、實踐操作,夯實勞動技能

在勞動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把主動權還給學生,引導學生自主開展實踐,同時,在實踐過程中遇到問題,學生之間也可以進行探討。在堅持學生主體的同時,落實教師指導作用。筆者在學生實踐過程中,對學生勞動情況進行觀察,在必要時開展簡單而關鍵的指導,促進學生有效開展勞動實踐活動。

如在“整理書包”一課教學中,除了常規以個體為單位的實踐操作活動外,筆者還設計了“小組PK賽”這一勞動實踐活動形式。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勞動活動,幫助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賽出風采、賽出友誼。勞動實踐小組PK賽的設計,出于兩方面考量:一方面,小組成員一起進行勞動,可以互相激勵、互相監督,增加比賽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一些學生在掌握勞動技能的基礎上,還可以幫助技能掌握得不太扎實的學生。學生既能感受到勞動的快樂,還能感受到互相幫助、關愛他人的濃厚情感。同時,這種活動形式還可以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探究實踐,激發出自身更多的勞動思維,促進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協作能力的發展,這也是小學勞動教學開展項目活動的重要意義。

五、“三位一體”,拓展勞動成果

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應該在思想上重視勞動教育,充分認識到勞動對學生成長的重要作用,保障學生的勞動時間,鼓勵、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學校也應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勞動教育體系的建立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發展放在同一高度,使其緊密貼合社會發展以及現實需要,更好地聯結社會和家庭。

社會即學校,學生需要在社會實踐中提升自己、了解社會,增強其社會責任感,這也是勞動教育理念的體現,同時可以為社區、社會注入新鮮的血脈與活力。為此,學校和社會應發揮教育合力,創新勞動教育的模式,促進社會公共教育資源向小學生勞動教育流入。

筆者在勞動課堂上積極構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共同體”,將勞動課堂由教室拓寬到校園,由校園推進到家庭和社會,使家校聯系更加緊密,實現勞動課堂上的協同育人。此舉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有利于家長和教師的共同成長,更有利于推動學校勞動教育的創新發展,使學生明確以自立為榮的勞動意識,樹立積極正確的勞動觀。

六、多元評價,實現勞動育人

勞動實踐活動的開展,既是對學生行為習慣體系的創新性落實,也是貫徹落實勞動教育方針的重要體現。筆者認為,系統、全面的評價能推動勞動教育課程走向完善,促使學生形成勞動素養,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一)評價內容的多樣化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更關注學生勞動技能習得的結果評價,而忽略其情感體驗、內在價值的情感評價。勞動體系以及各學段教學目標的制定不是為了將學生的勞動素養完全量化,走向單一、刻板的終結性評價,而是讓教師始終關注學生在勞動教育過程中的體驗。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創設和諧的氛圍,使學生在豐富多樣的活動情境中認識、了解、習得勞動技能,獲得生動活潑的情感體驗。教師還應關注學生勞動意識的培養,使其明白勞動的重要性,促進其思想觀念的發展。

(二)評價方式的多元化

傳統的勞動教育往往只停留在口頭的評價,筆者認為,成長檔案袋、勞動記錄本等可以更好地記錄學生的勞動表現,促進其勞動技能的習得和勞動素養的形成。勞動成果展示本、小型勞動作品展可以更好地為學生提供展示個人勞動成果的機會,同樣可以使學生的勞動成果得到更客觀、真實、全面的評價。

(三)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課堂上的教師和學生都是評價的主體。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可以直觀地檢驗學生的勞動成果,及時給予學生實際的反饋,評價、指導學生進一步地勞動。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該以正面評價為主,使學生在評價中獲得較高的效能感,從而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使其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習慣。學生是自評、互評相結合的主體,作為勞動的親歷者,每個個體都具備一定的反思能力,學生需要在評價自己和其他學生的過程中明確改進方向,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勞動能力,改進自己在勞動過程中的不足。

離開了學校,勞動行為的主要場所就是家庭,家長作為學生生活中的勞動榜樣,也是評價主體之一。學校要想取得良好的勞動教育效果,就需要家庭的協作,讓家長參與勞動教育評價,保持家庭和學校對勞動教育的評價一致性,才能引導家長感知勞動教育的育人目標,正視學生在評價考核中的不足并給予合理引導。

參考文獻:

[1]鄭偉.“以勞育德”視域下小學勞動教育策略研究[J].教師,2022(12).

[2]胡巖.五育并舉背景下的小學勞動教育探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3(1).

(責任編輯:趙靜璇)

猜你喜歡
五育融合實踐策略勞動教育
“五育融合”與中國基礎教育生態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體育在中學的新發展
“五育融合”與新時代“教育新體系”的構建
打通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多元通道①
探討農村小學學生的管理工作
馬卡連柯勞動教育思想對兒童勞動教育的啟示
淺談提高初中生牢記英語單詞的實踐教學策略
幼兒園藝術整合活動的實踐策略研究
高級英語課程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實踐策略研究
試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