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創新質量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組態路徑研究
——以集成電路為例

2024-02-27 02:22許學國劉鳳梅周詩雨
中國科技論壇 2024年2期
關鍵詞:核心技術集成電路組態

許學國,劉鳳梅,周詩雨

(上海大學管理學院,上海 200444)

0 引言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產業創新質量,破解產業發展“卡脖子”問題,集中優勢資源實施攻關,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的關鍵時期。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創新水平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下穩步上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我國創新質量位列全球第11位,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當前發達國家對核心知識、關鍵技術實施壟斷及封鎖,如何提升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是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并躋身世界前列的重點。

我國政府鼓勵技術創新,以提升創新質量,助力國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目前,學者多圍繞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特征、機制、路徑及影響因素展開深入研究,但我國關鍵核心技術發展水平如何?如何通過創新質量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這些問題仍需深入探討。本文基于質量內涵和關鍵核心技術特征,通過因子分析構建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指標體系,運用熵權Topsis法測度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并從創新質量視角,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法探究創新質量對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組態效應,以集成電路為例進行實證分析,提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政策建議。

1 文獻回顧

1.1 質量與創新質量

人們對質量的需求和認識改變促使質量內涵在逐漸地延伸和完善。Crosby[1]認為質量就是符合要求,以符合現行標準的程度作為衡量依據。符合標準是對產品最基本的要求,產品只有符合標準和規格才有資格進入市場流通。Crosby的質量概念表達了明示的需求,但未能規定顧客隱含的期望,而Juran[2]認為質量就是產品在使用時能滿足用戶需要的程度,以適合顧客需要的程度作為衡量依據。適合顧客需求是產品在市場上生存發展的前提,產品只有滿足顧客要求才能持續發展。ISO9000標準將質量定義為一組固有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3],該定義中的“要求”是由顧客、合作伙伴、政府及社會等相關方提出??v觀質量內涵的演變,從最初關注產品的合格,到關注顧客的需求,最終到關注相關方利益,質量認識隨著時代的變化在發展和完善。

Haner[4]首次提出創新質量,并將其定義為創新績效在“潛能—過程—結果”3個維度的匯總。自創新質量提出以來,學界從企業、產業和區域層面對其進行定義并測度。企業創新質量是創新所提供的產品、服務、過程,市場或是經營管理的組織、方法的特征滿足顧客要求的程度及所含不良的免除程度[5]。產業創新質量是通過產業創新活動而產生能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并且新產品能夠贏得市場和轉化為經濟效益的能力[6]。區域創新質量是特定時空范圍內區域創新的網絡、環境和結果的固有特性滿足相關創新主體要求的程度[7]。由此看出,每個層面的創新要求和關注點不同,對創新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側重點也會有所不同。企業為了滿足顧客需求,實現利益最大化,其側重經營績效和顧客滿意;產業追求協同發展,加強產業競爭力,其偏好經濟效益和產業協調度;區域尋求高質量發展,提升整體創新質量,其關注的創新質量涉及范圍更廣。

1.2 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路徑的相關研究

目前,學界對關鍵核心技術的定義尚未達成一致,有學者認為關鍵核心技術是在技術體系中起核心或關鍵作用的技術[8],在技術鏈和產業鏈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技術、方法與知識[9],具有科學和市場雙重導向性、高壁壘性、高投入性、獨特性、外部性、持續性、戰略性、壟斷性等特征[9-11]。已有研究對關鍵核心技術的內涵和特征進行了詳細分析,為我國準確識別和認識關鍵核心技術提供了一定借鑒和參考。

技術鎖定是一種路徑依賴,由于網絡效應的存在,一旦市場選定了某項技術標準,即使出現更好的替代技術,市場仍被該項技術標準鎖定[12]。我國正面臨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困境,為此學界從不同視角研究技術攻關路徑。李維安等[13]認為技術鎖定的本質是制度鎖定,其從政府與企業在不同升級階段的治理角色對產業升級的影響,提出技術升級的可行路徑。張杰等[14]在分析制約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全面突破創新的核心因素的基礎上,闡述了可行的破解路徑。

1.3 創新質量影響技術攻關的相關研究

針對創新質量影響技術攻關的研究較少,與該主題相關性較強的文獻大致分為兩組。一組文獻研究某個因素影響與創新質量相類似的創新績效、創新能力等,通過提升創新績效和創新能力實現技術攻關。如左晶晶等[15]通過社會網絡結構發現網絡異質性對創新績效有積極作用,從而有利于實現技術攻關;樸英愛等[16]采用中國省份數據研究發現OFDI逆向技術溢出對中國技術創新能力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并認為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是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重要手段。

還有文獻從創新質量單一要素視角探究創新質量對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影響,如技術標準的形成有利于創新主體通過發揮自身專長實現特定領域技術突破[17];市場需求指引創新方向,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企業會不斷調整生產,提高技術創新水平,此舉有利于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18];社會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為協同攻關提供了物質基礎[19];科學技術領域的原創性創新成果是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重要支撐[20];外部技術擴散有利于創新主體有效協作,共同克服特定的技術攻關難題[21]。以往研究為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促進技術攻關提供了理論依據,但主要是從單一要素角度研究問題,尚未形成系統的創新質量。

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發現存在以下不足:①創新質量評價指標的選取不夠合理。創新質量多采用專利引用數或發明專利數量測度,雖然專利能較好地體現創新性,但專利只是創新活動的中間產出,難以反映創新全過程的質量情況。②創新質量的測度對象大多集中于企業層面,其次是區域和高技術產業層面,針對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質量非常少,由于關鍵核心技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用專利數據和企業、區域及產業的評價指標體系直接衡量不具備科學性。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路徑研究的新視角較少?,F有研究成果從價值鏈、產業鏈和創新模式等視角探討技術攻關路徑較為深入,缺乏從創新質量視角研究技術攻關路徑,且對技術攻關路徑的研究缺乏定量方法。因此,本文結合關鍵核心技術的特點及質量內涵,分析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的內涵并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基于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測度結果進一步探究創新質量對技術攻關的影響。該研究豐富了創新質量的內涵,基于質量內涵構建的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評價體系為其測度提供理論基礎,并從新視角探討技術攻關的新路徑,為實現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供新思路。

2 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內涵、指標體系及測度

2.1 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內涵界定

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是核心技術中最緊要的部分并起決定性作用,相較一般技術具有特殊性。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的提升能加快技術攻關,助推產業攀升至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獲取有利的技術地位與市場地位,其價值不僅體現在經濟維度,更包括難以通過經濟產出量化的競爭地位、價值鏈地位等維度。鑒于此,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的內涵及評價體系應體現其特點及全球價值鏈地位、市場地位、技術地位、戰略地位和社會價值。

參考現有質量和創新質量的內涵及關鍵核心技術特征,見表1。本文認為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是指關鍵核心技術的一組固有特性滿足創新主體要求的程度,包括符合性質量、適用性質量、質量成本、成果質量和可持續性質量等,相互匹配組合實現技術攻關。關鍵核心技術的“固有特性”包含高壁壘性、科學市場雙重導向性、高投入性、戰略性、外部性和持續性等,這些既是其具備的突出特點,也是成為關鍵核心的門檻?!皾M足創新主體要求”包括達到國際標準 (即符合性質量)、市場占有額高 (即適用性質量)、成本和收益相符合 (即質量成本)、創新產出具有經濟價值和技術價值 (即成果質量)、對產業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大 (即可持續性質量)。

表1 質量、創新質量的概念和關鍵核心技術特征

2.2 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指標體系構建

(1)初步確定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指標。對中國知網中含有“創新質量”“創新效率”“創新績效”等關鍵詞的期刊文獻進行分析,結合關鍵核心技術特征,以及考慮關鍵核心技術統計數據及年鑒資料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初步識別出20項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指標,見表2。

表2 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指標體系框架

(2)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集成電路是信息時代不可或缺的關鍵核心技術。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集成電路成為美國和西方國家對華強力打壓的重點,我國迫切需要掌握集成電路核心技術,提升集成電路創新質量,實現技術攻關?;诖?,本文以集成電路為例,根據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指標體系框架,挖掘和分析1995—2020年集成電路相關數據,數據來源于集成電路產業知識服務平臺、《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中國科技統計年鑒》《全國技術市場統計年度報告》,缺失數據采用均值法補齊。

(3)因子分析結果。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因子分析,由KMO和Bartlett球形檢驗可知,KMO值為0.703,Bartlett球形檢驗顯著性水平為0.000,說明各變量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通過因子分析適用性檢驗。

因子分析的總方差解釋結果顯示有5個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累積貢獻率93.485%,說明提取的5個公因子能充分解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因此所有指標可分為5個維度。

依據因子載荷<0.7,表明該項與因子間關系較弱的原則,將因子載荷<0.7的因子進行剔除,最后得到11項指標。依據上述分析,可將11個指標分為5類,見表3。因此,5個維度的得出驗證了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的定義。

表3 旋轉后成分矩陣

(4)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指標體系。關鍵核心技術中國標準數/國際標準數×100%反映我國關鍵核心技術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符合性質量可衡量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的全球價值鏈地位,同時體現關鍵核心技術具有高壁壘性。發達國家形成市場壟斷的原因之一是其技術成果成為國際標準,作為技術標準的制定者具有絕對優勢,一旦標準實施,就獲得了保護自身發展的壁壘和迅速占領市場的有力武器。

新產品銷售收入反映市場對新產品的認可與接受程度。適用性質量可衡量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的市場地位,同時體現關鍵核心技術具有科學市場雙重導向性。關鍵核心技術是必須在全球范圍內接受市場檢驗的產業技術,是必須依托于強大市場需求才能夠“支付”巨額創新投入的高資本密集型技術[30]。市場需求即顧客需求,創新產出只有滿足顧客要求,才能實現持續發展。

技術改造、引進技術、消化吸收經費支出反映對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的技術投入;R&D經費內部支出直接反映研究發展的資金投入;R&D人員折合全時當量科技創新的人力投入。質量成本可衡量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的戰略地位,同時體現關鍵核心技術具有高投入性和戰略性。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實現攻關過程中產生的資源消耗都是提升創新質量而支出的費用和未達到質量標準而產生的損失。質量成本的高低也可說明國家或產業對關鍵核心技術的支持程度,從而反映其在發展中的戰略地位。

發明專利在3種專利中技術含量最高,發明專利申請數/總專利數×100%反映技術成果質量;技術市場交易額反映經濟效益轉化能力。成果質量可衡量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的技術地位,同時體現關鍵核心技術具有技術復雜性。專利是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成果,體現創新質量的技術價值,技術市場交易額體現技術成果在市場的經濟價值。

有R&D活動的企業數反映企業持續開展創新活動的能力;R&D經費外部支出反映與產業外部單位開展創新活動的程度??沙掷m性質量可衡量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的社會價值,體現關鍵核心技術具有外部性和持續性。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提升不僅能實現技術可持續發展,其產生的擴散效應還能帶動產業鏈共同發展[10]。

通過上述分析,可將因子分析結果分別命名為符合性質量、適用性質量、質量成本、成果質量和可持續性質量,構建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指標體系,見表4。

表4 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指標體系

2.3 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測度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此戰略實施下我國科技創新能力飛速提升。因此,選取2010—2020年對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測度,以2012年為界,2010—2011年作為戰略實施前的對比,主要觀測2012—2020年集成電路創新質量的變化。本文利用熵權Topsis法得出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各指標的權重,再計算5個維度的得分,最后綜合5個維度測度各年份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見表5。

表5 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測度結果

根據創新質量測度結果繪制2010—2020年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變化趨勢,如圖1所示。綜合而言,集成電路創新質量2010—2015年發展趨勢較平緩,但2012年后集成電路整體呈上升趨勢,說明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提升了集成電路產業創新質量。到2016年實現一次飛速發展,隨后兩年稍有下滑,2018年起由弱變強,呈高速增長態勢。2014年國務院頒布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明確提出要對集成電路產業給予全方位支持;2015年《中國制造2025》提出集成電路產業“2020年國內芯片自給率達到40%,2025年達到70%”的發展目標。國家扶持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迎來產業首個高峰期。隨后創新質量稍有下降,原因可能是集成電路產業的高速發展被誤認為處于安全狀態,產業積極性下降。直至2018年美國制裁中興事件的發生為我國敲響警鐘,意識到關鍵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加快研發國產芯片的步伐,此后集成電路產業創新質量持續上升。具體看,提升的原因主要是依靠人力和資金成本投入,而成果質量和新產品市場銷售額較少,即使關鍵核心技術具有長周期、高投入的特點,但持續處于“入不敷出”的局面將導致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進入“疲態”。因此,我國亟需探索一種新路徑以打破關鍵核心技術高投入、低回報的局面,平衡創新質量各方面發展,進而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圖1 2010—2020年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變化趨勢

3 研究設計

3.1 研究模型

符合性質量是關鍵核心技術占領國際市場創新成果和關鍵技術標準話語權的表現[31]。將我國核心技術成果轉換為國際標準,實現技術和標準的同步輸出,為提高產業競爭力提供保障,進而實現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適用性質量是新產品的市場占有份額,反映創新成果在市場上的接受程度[32]。開發新產品能夠打破他國壟斷成為替代性新產品,更好地滿足已有需求,并使原有產品失去價值獲得市場認可,往往能帶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質量成本是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保障要素,資金、人力和技術為其提供支撐[33]。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是一個持續高投入過程,加大資金投入、引進科技創新人力、促進科技投入等都是驅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的重要實踐路徑。

成果質量是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基本要素。成果質量決定了關鍵核心技術能否改善受制于人的局面[34]。逐步提升創新成果的經濟和技術價值,積累至一定程度將能促使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

可持續性質量是關鍵核心技術能否在全球領域維持主導地位的體現[35]。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需要不同產業、不同主體協同合作,這不僅有利于產業自身發展,還會帶動關聯產業發展,進而形成正反饋,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持續性創新。

創新質量是實現技術攻關的根本動力[36],會受不同層面因素的影響。綜上分析,以符合性質量、適用性質量、質量成本、成果質量、可持續性質量作為條件變量,運用fsQCA法構建驅動技術攻關的研究框架,探討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有效路徑。具體研究框架如圖2所示。

圖2 創新質量對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組態效應模型

3.2 研究方法

本文嘗試在組態視角下探索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路徑,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 (fsQCA)方法分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組態路徑。fsQCA旨在尋找并解釋條件組態與結果的因果關系[37],采用fsQCA方法探討創新質量究竟如何驅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主要基于以下考慮:①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是受多因素組合影響的復雜過程,基于整體性視角的fsQCA方法有利于明晰影響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主導因素及作用路徑;②fsQCA方法既適用于小樣本研究,又能保留案例的獨特性與深度。因此,采用fsQCA方法較為合適。

3.3 變量測量

(1)結果變量:技術攻關程度。技術攻關程度和技術創新效率相互聯系,創新效率的提高有助于推動技術攻關,技術攻關程度反映了創新效率高低,因此采用技術創新效率計算方法測度技術攻關程度。借鑒已往研究[38],利用DEA模型測算。在指標選取方面,為避免與創新質量指標重復,投入指標選取經費投入和人員投入計算,產出指標選取有效發明專利數和利潤總額計算。

(2)條件變量。據前文創新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創新質量由5個維度構成,這5個維度對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具有一定影響,即為條件變量。各維度指標及其說明已在前文介紹,此處不再贅述。

3.4 變量校準

在運用fsQCA時,變量校準是數據分析的基礎,校準后的指標值使計算結果具有更高的解釋力和說服力。

本文條件變量 (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質量)和結果變量 (技術攻關)數據來源于統計年鑒,數據可信度和使用度高。借鑒Ragin[39]的研究,采用直接法進行校準。將條件和結果的完全隸屬、交叉點、完全不隸屬3個錨點分別設置為75%、50%、25%,校準錨點見表6。為避免集合計算時出現理論困難,將校準后的數據0.5調整為0.501。

表6 各變量標準錨點

4 結果分析

4.1 必要條件分析

在對條件組態進行充分性分析之前,有必要檢驗各單個條件的必要性,檢驗結果見表7。結果顯示,所有條件的一致性水平均低于臨界值0.9,說明單一條件無法成為實現或未實現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必要條件[40]。因此,從整體組態視角出發,分析實現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條件組合。

表7 必要條件分析結果

4.2 條件組態充分性分析

表8 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組態結果

由表8可知,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路徑有2條,H1、H2單個解的一致性分別為0.899、0.890,總體解的一致性為0.914,均大于一致性閾值0.8,說明這兩個組態均為關鍵核心技術實現攻關的充分條件。H1、H2單個解的原始覆蓋度分別為0.409、0.174,總體解的原始覆蓋度為0.676,表明每個組態均能解釋一定程度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結果。同時,形成非技術攻關的路徑有1種組態,總體一致性高達0.959,覆蓋度為0.400,說明未實現技術攻關的路徑具有多樣性。

(1)技術攻關組態分析。在兩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組態中,成果質量是核心條件,說明該變量是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基礎。鑒于研究范圍為全國集成電路產業,因此結合實際案例具體分析這兩個組態,進一步理解各創新質量如何驅動關鍵核心技術實現攻關。

成果質量主導型。組態H1表明,成果質量是影響關鍵核心技術實現攻關的核心條件,并輔之以符合性質量、質量成本和可持續性質量,說明此類組態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依賴成果質量。符合此類組態的案例為集成電路材料。集成電路材料是集成電路產業的基石,硅晶圓是集成電路的物質基礎。2016年上海新昇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發出12英寸硅晶圓,實現國產大硅晶圓從0到1的突破;2017年12英寸硅晶圓全工藝流程實現小批量銷售;2018年實現12英寸硅晶圓的規?;a,初步滿足集成電路產業對硅晶圓材料的迫切要求。目前40~28nm工藝節點的12英寸硅晶圓已實現國產化,上海新昇正進一步研發20~14nm工藝節點的12英寸硅晶圓。階段性成果質量的形成有利于推動產業進一步發展,縮小我國與技術領先國家的差距,為實現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供支持。2018—2020年,上海新昇研發投入金額在整體銷售額中的占比平均維持在38.3%左右,隨著質量成本的持續投入,研發成果逐步接近國際標準,一定程度上帶動產業中下游發展,通過自主研發和合作創新使得關鍵核心技術實現攻關。該組態表明,以成果質量為核心,輔以符合性質量、質量成本和可持續性質量的成果質量主導型創新質量組態能有效促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適用性-成果質量協同型。組態H2表明,適用性質量和成果質量是影響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核心條件,進一步說明成果質量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進程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符合此類組態的案例為集成電路封測。集成電路封測是目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鏈中全球份額占比最高的環節,也是國產替代率最高的集成電路技術。2000—2010年我國集成電路設計、制造領域開始發展,封測技術具有一定的商業價值,相對于其他環節,封測技術壁壘較低、國際限制較少,加之國家政策扶持、市場需求旺盛,我國集成電路封測技術快速發展。2010年至今,我國集成電路封測技術不斷尋求技術創新,突破技術壁壘。2015—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封測行業市場規模從1384億元增至2510億元,呈現逐年遞增態勢,2017年市場規模增長率達到20.77%,是5年內的最高水平,之后市場規模增長率開始回落。究其原因,是部分集成電路封測企業開始向技術含量更高的集成電路設計和制造領域轉型。該組態表明,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受研發成果水平、市場需求程度影響重大,當某領域的研發成果水平達到領先地位,且市場需求趨向于飽和,會驅動創新主體選擇市場需求量更大、技術水平更高的領域涉足發展,進而促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2)非技術攻關組態分析。組態NH1表明,在成果質量不高的前提下,即使具有充足的符合性質量和質量成本,良好的適用性質量和可持續性質量依然會形成關鍵核心技術鎖定。對應的案例為集成電路技術。1978—1990年,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地區通過自主研發、市場定位、成本投入等多種途徑,相繼實現了集成電路產業的飛躍。我國卻縮減了對電子產業的直接投入,開始大規模引進國外技術和生產線,自主研發轉為進口替代。在此之前,我國集成電路技術與美國、日本并無太大差距,市場前景廣闊,但我國將大量資金用于購買引進國外技術,導致本國集成電路技術產出低、成果少,陷入“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的惡性循環。該組態表明,不注重成果質量,即使其他要素完備,仍然難以實現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同時側面印證了成果質量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的主導作用。

4.3 穩健性分析

Verweij等[43]提出對QCA結果的穩健性檢驗主要有3種方法:調整校準的隸屬值、改變一致性閾值和案例頻數。其中,改變一致性閾值的方法被學者廣泛使用[44]。因此,本研究采用提高一致性閾值的方法進行穩健性檢驗,結果見表9。將一致性閾值由0.8上調為0.85,產生的組態與原模型基本一致,說明研究結果具有穩健性。

表9 改變一致性閾值的穩健性檢驗結果

5 研究結論與探討

5.1 研究結論

(1)單一創新質量要素并不是構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必要條件。我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創新質量提升方面存在多元組態,成果質量是實現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基礎要素。具體而言,存在兩種攻關關鍵核心技術的有效路徑,即以成果質量為核心,符合性質量、質量成本和可持續性質量為輔的成果質量主導型條件組態 (組態H1),以及以適用性質量和成果質量為核心的適用性-成果質量協同型條件組態 (組態H2)。

(2)成果質量在實現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發揮普遍作用。成果質量存在于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兩條路徑組態中且均作為核心條件,并在非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路徑組態中缺失,這與關鍵核心技術的特性相符。關鍵核心技術具有高壁壘、高投入和戰略性的特點,其攻關與否重點關注成果產出,在實現攻關過程中即使其他要素完備,沒有高質量的成果產出,依然難以實現技術攻關。因此,在關鍵核心技術發展和戰略布局中,要充分發揮成果質量的導向作用。

(3)適用性質量在實現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中發揮關鍵作用。成果質量是技術攻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當關鍵核心技術難以獲得符合性質量、質量成本和可持續性質量時,適用性質量成為攻關關鍵核心技術的核心條件。集成電路封測作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最快,市場占有份額最高的技術,即使未完全達到領先國家的水平,但其較高的市場銷售額為該行業的經營產品轉型提供物質保障。

5.2 政策建議

(1)鼓勵推行各類創新質量協同發展,構建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新機制。單一創新質量并不是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必要條件。這啟示我國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不能一味追求單一創新質量的提升,而是要結合實際情況,重點關注符合性質量、適用性質量、質量成本、成果質量和可持續性質量之間的聯動匹配,以達到或超越國際標準為目標之一,制定相關制度,鼓勵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等積極創新;明確市場需求和創新發展趨勢,強化關鍵核心技術的政策扶持;合理配置創新資源,不斷完善資源申請和審批程序,保證創新活動得到充足的資源投入同時提高資源利用率;完善創新成果的獎勵機制,以創新成果質量為評價準則,依據成果質量水平給予相應獎勵,以避免“重量不重質”的現象發生。

(2)結合關鍵核心技術的發展情況與攻關難度,形成特色鮮明、自立自強的關鍵核心技術發展新路徑。對于起步早、發展較為成熟的關鍵核心技術,適用性質量和成果質量是促進攻關的核心要素。這類關鍵核心技術可能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創新體系,在政府和社會投入有限的情況下,主要依靠市場發展為技術發展提供支撐。對于尚處于起步階段或攻關時間長的關鍵核心技術而言,成果質量是驅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核心要素,同時需要大量成本的投入,逐步達到國際水平,并帶動產業發展,開放合作實現技術攻關。技術攻關是一個階段性特征鮮明的過程,應當根據技術發展階段差異,探索適合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質量組合方式,建立符合技術特點、促進技術發展、運轉高效穩定的攻關路徑。

(3)深入落實創新主體參與創新活動舉措,構建創新主體積極協作促進創新質量協同發展的新范式。對于符合性質量,政府應該完善技術標準,以國家標準為行業基準的同時,鼓勵企業向國際標準看齊,提升技術創新質量;對于適用性質量,企業應時刻關注市場需求變化,有針對性地與高校、科研機構開展合作,促進科技成果市場化;對于質量成本,政府應完善相關體系,合理化配置人才、資金、技術等資源;對于成果質量,政府需制定相關政策激發產學研的合作意愿,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應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協作進行技術創新;對于可持續性質量,領軍企業應發揮帶頭作用,主動積極地帶動其他企業共同進步,以拉動整個產業發展,相關服務機構如金融機構、中介機構應為技術攻關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和咨詢服務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需多方力量共同參與,重點培育核心技術和能力,如此才能真正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發展。

猜你喜歡
核心技術集成電路組態
燒結礦低硅均質慢燒核心技術研發與應用
首個原子級量子集成電路誕生
習近平: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基于PLC及組態技術的恒溫控制系統開發探討
人工智能與集成電路的關系探討
基于PLC和組態的智能電動擰緊系統
顛覆式創新: 集汽車級十項核心技術的ROBYF1
PLC組態控制在水箱控制系統的應用
基于CMOS集成電路閂鎖效應理論的實踐
鑄造行業三維組態軟件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