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拔尖創新技術人才的類群特征、培養邏輯與培養策略

2024-03-01 06:32黃銀云胡新崗丁越勉
教育與職業(上) 2024年2期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策略

黃銀云 胡新崗 丁越勉

[摘要]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是國家教育強國戰略的重要內容。高職拔尖創新技術人才在類群特征上應具有健全的“復合性”職業人格、全面的“共識性”職業素養和典型的“職業性”類型特征。高職拔尖創新技術人才培養是創新驅動戰略背景下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客觀需要,是科技強國戰略背景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強國戰略背景下職業教育人才供給的現實選擇。在培養策略上,應科學制訂拔尖創新技術人才培養特色方案,增強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合理組建拔尖創新技術人才培養特色班,實施人才培養的因材教育;高水平打造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奠定拔尖創新技術人才培養的師資保障;高標準建強產教研創融合型技術平臺,夯實拔尖創新技術人才培養的實踐條件;高質量建立政行校企研協同育人機制,保障拔尖創新技術人才培養的有效落實。

[關鍵詞]高等職業教育;拔尖創新技術人才;類群特征;培養邏輯;培養策略

[作者簡介]黃銀云(1977- ),女,江蘇姜堰人,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教授;胡新崗(1974- ),男,安徽碭山人,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教授;丁越勉(1984- ),女,江蘇姜堰人,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副教授。(江蘇? 泰州? 225300)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1]。創新創造關鍵在人。職業教育作為我國人力資源培養輸出的重要教育類型,承擔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任。高職院校作為高層次職業教育、中高端應用科技、高素質技術人才的集中交會點,必須深入貫徹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融合發展,優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著力為產業升級、國家復興、民族富強培養一批拔尖創新技術人才[2]。明晰高職教育拔尖創新技術人才的類群特征、培養邏輯,有助于高職院校解決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為何培養人的問題。依據國家職業教育政策,結合高職教育規律和現狀,提出科學合理的拔尖創新技術人才培養策略,有助于高職院校開展拔尖創新技術人才培養實踐。

一、高職拔尖創新技術人才的類群特征

(一)高職拔尖創新技術人才應具有健全的“復合性”職業人格

職業人格是一個人為適應社會職業所需要的穩定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行為方式。健全的職業人格構成了求職和就業后順利完成工作任務和適應工作環境的重要心理基礎。堅持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創新型國家和技能型社會輸送高素質技術人才,為建設科技強國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撐。因此,高職院校培養的拔尖創新技術人才應信仰馬克思主義,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人生觀,涵養民族家國情懷,弘揚創新創造的時代精神,養成良好的道德修養和法治素養,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專家型、技術型、管理型、社交型等類型職業人格相融合的“復合性”職業人格,即要同時具有強烈的為國為民的擔當精神,堅定的崇尚勞動、敬業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創新的工匠精神,誠信為本、無私奉獻的職業道德,開闊的胸懷、包容的心態、虛懷若谷的美德,以及整體的知識觀和智慧的生活觀。

(二)高職拔尖創新技術人才應具有全面的“共識性”職業素養

拔尖創新技術人才是傳統高職教育培養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中具有創新特長的特殊人群,不僅具有全面的“共識性”職業素養,還具有突出的專業素養?!肮沧R性”職業素養是不分行業、不分專業、不分職業的拔尖創新技術人才共有的綜合素養,即具有較強的創新求索意識、開拓創新精神、創新創造能力并能夠取得創新成果、做出創造性貢獻、開創工作生產新局面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復合型、知識型、技術型人才。此類人群在通識素養上,具有良好的創新人格、道德修養和職業情操,個性開放包容,樂于團隊合作與協調,富有好奇心和想象力,求知探索欲望較強,身心素質優良并愿意吃苦耐勞,語言表達及文字駕馭能力強,學習工作能夠持久而專注,善于廣泛獵取知識并能融會貫通,善于發現問題并勇于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在專業素養上,相較于傳統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而言,拔尖創新技術人才應具有寬厚的人文社科知識,系統全面掌握專業(群)知識,熟悉專業(群)發展動態和前沿技術,專業能力及生產實踐能力突出。

(三)拔尖創新技術人才應具有典型的“職業性”類型特征

拔尖創新技術人才的就業面向是企業高端和高端企業,就業崗位通常具有挑戰性高和技術性強的特點。因此,他們首先應具有較強的“生產勝任力”,即熟練掌握所在企業或同類企業生產性崗位(群)全流程核心技術技能,勝任本專業領域內的項目化崗位(群)生產任務的規劃設計、組織協調、運行管理及實操工作,能客觀總結評價生產中的得失成敗,并進行反思改進;其次,應具有過硬的“崗位創新力”,即善于發現企業生產、管理、經營、服務中的問題并給企業管理者提出優化完善意見或建議,能有效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識和技術進行項目任務生產流程優化再造,可根據企業意圖獨立或協作參與企業產品(方案)開發設計及技術升級,能獨立或合作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技術問題;最后,應具有較強的“崗位遷移力”,即不僅能夠適應企業技術升級、產品迭代、工藝優化等帶來的崗位變動,還能根據跨行業、跨專業、跨崗位的工作需要,及時有效地學習并能滿足新崗位的就業需求。

二、高職拔尖創新技術人才的培養邏輯

(一)社會邏輯:拔尖創新技術人才培養是創新驅動戰略背景下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客觀需要

發展是第一要務。建設創新型國家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戰略決策。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2006年,《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明確“著力增強國家創新能力……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提高國家競爭力的中心環節,把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選擇”。2012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要求“加快高素質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每萬名就業人員的研發人力投入達到43人年”。2015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個人和企業要勇于創業創新,全社會要厚植創業創新文化”。2015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推動在全社會形成政策、市場、主體聯動支持創業創新發展局面。2017年7月,《國務院關于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要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筑知識群、技術群、產業群互動融合和人才、制度、文化相互支撐的生態系統……全面提升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國家競爭力,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強大支撐?!?018年10月,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關于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的意見》,強調選拔培養一批拔尖創新人才。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要求把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放在突出位置??萍紕撔?,人才為本。人才資源已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要有一大批符合創新型國家需要的人才來承擔“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任。因此,通過建立“創造力教育”模式培養拔尖創新技術人才,已成為滿足創新型國家建設需求的戰略選擇。

(二)產業邏輯:拔尖創新技術人才培養是科技強國戰略背景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

科技創新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核心動力,以創新驅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是我國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從宏觀層面看,中國要實現人力資源大國向人才強國的轉變,必須擁有一大批創新型技術人才。2017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提出“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培養大批高素質創新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為……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匯聚發展新動能提供有力支撐”。2019年9月,《教育部辦公廳等七部門關于教育支持社會服務產業發展? 提高緊缺人才培養培訓質量的意見》提出“加快培養適應新業態、新模式需要的復合型創新人才”。2021年3月,“十四五”規劃要求“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壯大高水平工程師和高技能人才隊伍”。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要求“職業學校要積極與優質企業開展雙邊多邊技術協作,共建技術技能創新平臺……服務地方中小微企業技術升級和產品研發”。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借此打造具有持續競爭力和經濟增長潛力的產業,實現產業向高層次、高技術價值鏈的推進和升級尤為必要。因此,拔尖創新技術人才的培養在科技強國戰略框架下不僅是迫切的需求,更是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

(三)教育邏輯:拔尖創新技術人才培養是教育強國戰略背景下職業教育人才供給的現實選擇

構建“創新型國家”,全面提升國民的“創新素質”是基礎。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要求“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造就……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2006年,《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提出“充分發揮教育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近十余年,培養創新型人才是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的一貫目標,也是黨和政府賦予職業教育的一項重要使命。2012年6月,教育部印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提出“高等職業教育重點培養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需要的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的技術技能人才”。2016年,《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將“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比例顯著提高,人才培養結構更趨合理”作為主要目標之一。2019年3月,《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要求“加強學生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能力培養”。2022年9月,《教育部辦公廳等五部門關于實施職業教育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的通知》提出“面向重點領域數字化、智能化職業場景下人才緊缺技術崗位……培養一大批具備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藝、會管理、善協作、能創新的現場工程師”。2023年5月,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發布《關于委托開展首批重點領域職業教育專業課程改革試點工作的函》,要求“推動拔尖創新技術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綜上可知,培養拔尖創新技術人才既是國家教育事業的本質要求,也是高職教育人才供給改革的現實選擇。

三、高職拔尖創新技術人才的培養策略

(一)科學制訂創新型人才培養特色方案,增強拔尖創新技術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高職院?;趯I培養專門性人才的綱領性文件。依托高水平專業群,科學制訂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強化拔尖創新技術人才培養頂層設計,是高職拔尖創新技術人才培養的關鍵[3]。一是高職院校在專業群建設中要緊緊圍繞產業鏈對拔尖創新技術人才的要求,及時調整專業辦學方向,開設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形成與產業鏈、創新鏈緊密對接,能夠體現交叉學科、新興學科專業的專業體系。二是明確拔尖創新技術人才培養目標,在專業(群)課程體系中合理設置創新教育類系統化課程。專業群底層基礎或平臺類課程可開設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大學生創新理論與實踐、自媒體內容創新與創意、創新管理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創新文化、基本創新素質及基于專業的創新認知。中層模塊的專業課程如技術創新概論、科學研究方法、學術規范與論文寫作等,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性創新基本能力及學術規范養成。高層專業拓展課程如企業創新實務、創新發明與專利申請實務、企業項目企劃書設計等,著力培養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及技術技能創新實踐能力。三是教學安排環節,通過專業學習、技術研發、技能創新、崗位實踐一體化設計,做好生產服務、崗位實習、畢業論文等專業教學與創新興趣活動、專業創新(創客)社團、創新創業訓練等第二課堂的銜接,突出“工學研結合”,實現校內外教學、科研、生產融合育人。

(二)合理化組建創新型人才培養特色班,實施拔尖創新技術人才培養的因材教育

拔尖創新技術人才培養是深化高職院校創新素質教育、培養創新特長人才的特色化教學改革,因此,應選拔目標人群、組建專門班級并開展特色化教學[4]。一是目標學生的選拔。需全面考慮學生的思維、行為和創造力等多個方面,可借助創意類活動、創新性比賽、實驗性項目、開放性問題、任務障礙排除、研究性課題等方式,也可采用觀察、訪談和評估表等方式,評估學生的創新潛質和培養價值。二是特色班級的組建。從現代學徒、卓越工程師等培養群體中遴選目標對象,或者在專業群內分專業或跨專業海選,形成小班化、團隊化的班級,也可采取走班制、導師制等教學模式,每個班級(團隊)配備校企雙學業導師各一名。學生可根據研究領域選擇導師,通過項目(課題)與導師進行溝通聯系,實施研究生式培養。三是特色學材的配備。除常規教材外,可以將國家職業標準、職業崗位核心技術標準、科技研發項目、專利發明等融入職業技術課程,編寫培訓式講義或數字化學習資源,以提升學生的科研素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四是教學模式的選擇。探索集工學研用創于一體的融合式教學模式,以項目化學習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其自主學習和團隊合作能力,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創新實踐的能力。五是建立任務化考核評價制度。通過創新項目、產品設計、專利發明等方式,實施綜合化動態性考核機制,倡導過程性評價,實現拔尖創新人才的優培劣退。

(三)高水平打造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奠定拔尖創新技術人才培養的師資保障

高職院校需通過崗位設置、教師創新能力培養、學校創新文化培育、教師教育教學創新成果評價、創新支持政策等多方面的努力,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教師隊伍,以確保拔尖創新技術人才的有效培養[5]。一是科學設置技術創新型教師崗位,建立產業引領導向的跨專業教師科技創新與服務團隊,根據產業類型,對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及產業化開發研究的團隊進行分類管理,強調團隊科技創新的質量和實際貢獻。二是加強創新型師資隊伍建設,共組“雙師結構”教師模塊化教學創新團隊,依托產教融合型企業和學術型高等學校,進行創新型教師的定制化、個性化培養培訓。采取固定崗與流動崗相結合的方式,招聘行業企業創新型技術人才任教、合作研究或參與項目。三是加強創新文化和科研誠信建設。強化教師科學素養道德教育與培養,倡導質疑批判、鼓勵創新探索的科研文化。加強對教師科研創新過程的考核與監管,建立創新成果查新與公示制度,提高教師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意識。對于科研職業道德建設,建議建立健全教師縱橫向課題申報流程管理制度,堅持項目課題主持人負責制,實施科研誠信“一崗雙責”機制。四是深化研創體制改革,合理調整研創評價導向,建立以服務需求和創新成效為導向的研創評價機制。依托現代產業學院、企業學院、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等載體建設,推動各類創新主體協同合作,突出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體的作用,促進產學研用緊密結合、資源開放共享。五是落實科研型教師創新創業等相關政策,選派科研水平高、創新成果優秀的教師深入行業企業、科研院所,通過引技入校、送智入企、兼職兼薪、以創代工等方式,建立多元聯合創新生態,并將教師的科技咨詢反響、產品研發能力、成果轉化質量、社會服務成效、技術推廣影響及推動產業技術升級力度等作為職稱評審、職務晉升等的重要參考,激勵教師充分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高標準建強產教研創融合型技術平臺,夯實拔尖創新技術人才培養的實踐條件

建設融實踐教學、技術服務、創新創業于一體的產教研創融合型技術平臺,推動產教研創用有機銜接,是培養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和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的拔尖創新技術人才的必要路徑。一是地方政府以產業園區建設為基礎,引導高職院校與優質企業、科研院所開展雙邊或多邊技術協作,共建產業鏈共性技術服務平臺、技術技能創新平臺等,打通科研開發、技術創新、成果轉移全產業鏈條,為創新型技術人才培養奠定校企合作育人基礎。二是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共同參與的跨區域產教融合共同體,構建服務行業企業技術改造、工藝改進、產品升級的技術創新中心,以專業核心課程與實踐項目開發、教學評價標準制定、教學裝備研制推廣為抓手,匯聚豐富的產教資源,形成支撐高素質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實踐基礎。三是依托企業真實科研課題、技改項目、生產項目,構建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產實踐項目,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術創新及關鍵崗位能力。典型生產實踐項目應屬于行業企業重要崗位(群)的典型生產任務(群),在生產上具有共識性、通用性,在技術上具有先進性、復雜性,在技能上具有多點性、綜合性。四是依托產教創融合型技術平臺,開展指定項目的既定型競賽與自選項目的開放性競賽活動。校企雙師以專家及指導者的身份發布實踐項目以及提供指導,通過項目小組組建、案例分析、項目設計、資源收集、加工制作、成品展示等創新活動,培養學生的項目設計與規劃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

(五)高質量建立政行校企研協同育人機制,提升拔尖創新技術人才培養的運行保障

拔尖創新技術人才的培養必須重視多元培養主體的協作性、多方培養資源的聚合性以及體系化培養過程的科學性,合理構建“互為要素、互為動力、互為制約,技術融通、人力融合、信息融匯”的政府、企業、行業、學校、科研機構多元主體長效聯動協同育人的拔尖創新技術人才培養體制機制[6]。一是建立政治與政策引領機制,確保高質量拔尖創新技術人才培養的正確方向。政府和相關部門應提供政策支持,保障培養模式的正確指導,以政治站位為前提,通過國家政策引領的手段,確保拔尖創新技術人才培養符合國家發展方向。二是構建資源要素協同機制,集聚各方資源以推動協同育人[7]。依托行業職教集團、現代產業學院、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等組織,集聚資金、技術、人才、政策等要素,推動各類主體深度參與校企研混編師資團隊的構建,確定拔尖創新技術人才培養的規模,實施培養方案制訂與課程體系設計,形成支撐高素質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全方位實踐基礎。三是建立運行保障機制,確保拔尖創新技術人才培養的順利推進。成立政行校企研等多方參與的學校理事會,形成政府引導、行業產業主導、校企雙主體、科研機構及普通高校支持的架構。在此基礎上,構建“共生共融、共享共贏”的拔尖創新技術人才培養新生態,通過對接與整合人才、信息、平臺資源,實現多元主體之間教育教學資源的科學配置、共建共享。同時,建立有效的培養與考核評價、人才培養質量評估機制,促進各培養主體之間的協作與共擔,提高拔尖創新技術人才培養的運行效果。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1).

[2]鐘秉林.提高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質量[J].重慶高教研究,2023,11(1):3-5.

[3]王云鵬.走好科教融匯育人路 加強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J].中國高等教育,2023(Z2):16-19.

[4]王偉,楊德廣.新時代我國進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階段[J].教育發展研究,2023(Z2):24-31.

[5]彭術連,肖國芳,劉佳奇.我國高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路徑依賴及變革突破[J].科學管理研究,2022,40(6):122-129.

[6]王新鳳.科教融合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模式與突破[J].中國高等教育,2023(7):57-60.

[7]羅志敏.科技自立自強與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J].重慶高教研究,2023,11(1):10-12.

猜你喜歡
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策略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SPOC混合教學模式設計探討
基于現代學徒制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高職院?!叭齻€空間”就業體系構建研究與實踐
紡織行業職業結構變遷對高職現代紡織專業人才培養的啟示
管理類本科生就業能力構成分析及培養策略研究
淺議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策略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巧設任務,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