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科技社團治理經驗及啟示研究

2024-03-03 10:39毛佩瑾陳婧
開放導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科技社團治理能力社會組織

毛佩瑾 陳婧

[摘要] 科技社團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新時代發展之需,有利于完善社會組織體系、創新社會治理體制及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結合靜態和動態研究視角,基于科技社團治理能力的“制度—結構—關系”三維分析框架,可以較為深刻地總結揭示美英日三個國際典型科技社團的治理經驗。當前,我國科技社團正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仍存在制度規范性欠佳、內部治理機制運轉受阻、自主性和社會參與度不足等問題,應科學借鑒國際科技社團的先進治理經驗,進一步完善科技社團內外部制度環境,提升社團治理結構現代化水平,構建多元主體參與的科技治理共同體。

[關鍵詞] 科技社團? ?社會組織? ?治理能力? 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 G321?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004-6623(2024)01-0093-11

[基金項目]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研究項目:中國科協團體會員制度體系研究(2022070607CG050701)。

[作者簡介] 毛佩瑾,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社會建設、基層治理;陳婧,中共漳州市委黨校助教,研究方向:政策執行、政社關系。

伴隨新一輪科技革命到來和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科技創新成為各國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關鍵看科技自立自強”。作為科學共同體組織和國家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科技社團以其突出的組織和專業優勢,一方面依靠學科領域內知識和人才交流推動科技進步,另一方面通過與不同組織、團體合作,形成科技創新合力,成為社會治理體系中的重要力量。實現科技自立自強,須發揮好科技社團的引領作用,打造世界領先的科技創新體系,實現科技強國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發展目標。

在國家大力推動科技事業發展的背景下,中國科技社團取得長足發展,但也存在治理能力不足的現象,包括法律制度不健全、內部治理不規范、政社關系不明晰等問題,使科技社團的社會功能屬性未得到較好的運用開發。由于國情和制度上的差異,我國與國際科技社團在社團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治理結構、對外互動等方面有所不同。在全球治理趨勢下和中國邁向科技強國建設的進程中,科技社團發展需從全局著眼,對國際先進科技社團治理能力進行剖析,了解國內外同類社團發展特征的異同點,為我國科技社團治理能力提升、更好發揮其在科技創新中的作用提供啟示和借鑒。本文初步構建了“制度—結構—關系”三維分析框架,梳理國際一流科技社團的治理經驗與特征并進行比較分析,以便更有針對性地推動中國科技社團變革,為國家制定科技發展規劃、建設科技強國打下堅實的組織基礎。

一、新時期推動科技社團治理

能力現代化的多維邏輯

1. 宏觀層面:科技社團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不斷增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動力和活力,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中國式現代化的活力與動力,要依靠國家治理賦能加力,讓多元治理主體發揮積極作用。作為國家治理體系中的社會組織系統,科技社團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支撐和力量保障。一是具備專業能力。政府政策制定需要以科技專業知識為支撐,科技社團能為國家產業結構和治理結構轉型升級建言獻策,同時協同多方治理主體形成治理合力,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科技生產力。二是發揮組織勢能??萍忌鐖F作為凝聚科學家群體的社會組織,代表科技領域的社會力量,成為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和公眾的平臺紐帶,能夠通過組織優勢整合科技資源,是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和完善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載體。中國科技社團發展帶有明顯的本土屬性,構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科學技術團體體系。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和科技自立自強,必須以提高科技社團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前提,發揮好社會組織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協同治理作用,在更大范圍和領域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2. 中觀層面:科技社團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創新社會治理體制的必要環節

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改革社會組織管理制度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先后提出“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激發社會組織活力”等社會治理發展目標??萍忌鐖F作為科技領域公共服務的提供者,是社會治理體系的關鍵組成部分。一方面,發展科技社團有助于優化社會治理格局。國家治理現代化需要多元主體參與,科技社團是社會組織中極具活力和創新能力的代表性組織,提升其治理能力對其他社會組織發展有較強的輻射帶動作用,從而推進社會層面的整體協同治理。同時,科技社團積極參與公共治理和政策制定,逐步形成了政府、市場和社會的良性互動關系和科技共治格局,有利于推動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另一方面,科技社團發展為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提供人才支撐。提升科技社團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有助于培養更多專業化科技服務人才,不斷促進科技、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深度融合發展。這種人才培養和交流機制能產生可持續性社會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政府對社會公共服務的成本投入,為推動社會團體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社會治理體系。

3. 微觀層面:科技社團能力建設是完善社會組織體系的必要保障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發揮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這為新時代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社會組織是社會治理的重要主體,加強社會組織體系建設是實現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應有之義。提升組織的治理能力有助于應對外界的不確定性,通過能力建設推動組織結構轉型升級,從而完善組織體系、倒逼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從組織合法性角度看,新制度主義理論認為,組織生存發展要求其遵從制度環境合法性,即組織在運行過程中得到社會大眾認同和支持的普遍做法??萍忌鐖F治理能力提高符合組織發展的運行規律與治理模式,不僅可以突破原有的內部利益結構,還能激發組織自主創新的積極性、拓展參與空間,在夯實組織合法性水平的基礎上推動社會組織治理體系持續完善。從組織會員結構來看,科技社團會員是組織的群眾基礎,夯實會員基礎是社會組織保持先進性、群眾性的根本要求?!犊茀f系統深化改革實施方案》提出,“支持所屬學會重點發展個人會員,鼓勵單位會員中的科技工作者以個人身份加入學會,突出科技工作者的主體地位,強化學會的會員服務意識,密切與科技工作者的直接聯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明確指出要提升群眾組織力,將更多科技工作者納入科協體系中。擴大科技社團會員規模、完善會員結構是社團組織能力提升的重要內容,有助于推動社會組織體系完善,增強治理有效性。

二、文獻述評與分析框架

1. 科技社團治理能力相關研究

科技社團是各行各業科技工作者因相同目標及愿景自愿結合而成的科技型社會組織,在推動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當前,學術界對科技社團的研究主要涉及兩方面。一是關注世界一流科技社團的治理經驗。國際上一些知名科技社團歷史積淀悠久,不同國家在社團建設與管理上既有共性,也存在各自的特征,現有研究重點聚焦此類組織在參與社會治理和科技創新方面表現的突出特點。二是從組織學理論視角對科技社團治理效能進行研究。包括從組織結構、社會資本、治理能力等角度剖析科技社團的治理水平。

關于國際典型科技社團發展與治理能力的研究,主要從制度要素、社會背景、運營機制、活動領域等方面展開。楊理偉(2023)認為,科技社團發展壯大有賴于國際專業的制度需求與社團組織的制度能力共同作用,成熟的合作機制是科技社團參與全球科技治理的關鍵。徐曉丹 等(2020)通過研究英國科技社團治理機制,深入剖析西方國家科技組織治理經驗,并對社團組織成長的社會背景進行總結。歐梨成 等(2020)從科技社團學術出版營運模式入手,分析美國科技社團的運行機制和經營策略。孟凡蓉 等(2021)指出,國外科技社團充分發揮決策者智庫咨詢作用,其中大型科技社團主導并推動了全球科技治理的項目及活動。學界關于國際科技社團的研究視角各有洞見,一定程度上闡釋了世界典型科技社團組織行為的運行機制和制度邏輯,對擴展科技社團研究的國際理論視野作出重要貢獻。但是,僅關注國外科技社團易導致研究結論受限,同時缺乏關于這些先進組織經驗對中國科技社團治理的借鑒和啟示研究。

國內學者關于中國科技社團治理能力的影響要素研究主要涉及靜態和動態兩個理論維度。靜態維度包括組織結構、社會資本等理論視角。從組織結構視角看,中國科技社團之所以呈現“脫鉤”或“掛靠”的二元治理形態,是緣于組織自主性影響組織治理模式產生的選擇機制。從社會資本角度看,社會資本的存量對集體行動產生影響,由網絡成分、網絡規模和網絡質量組成的結構性社會資本可以有效促進科技社團治理目標的實現。動態維度認為,科技社團治理能力是隨時間和環境不斷變化??萍忌鐖F為了實現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具備與其功能相匹配的能力。有學者提出“功能—能力”分析框架,認為提升科技社團治理能力必須圍繞組織的功能、邊界、時序等分析維度構建“動態螺旋”模型。許多學者也意識到,中國科技社團仍然面臨不少困境。第一,國家為科技社團管理出臺的法律法規立法層次較低、用語表述模糊,缺乏高階法律的制度保障。第二,科技社團內部治理結構不完善,社團會員參與公共服務意愿較低,阻礙了科技社團提供更多優質的社會服務。第三,政社關系尚未厘清,我國政府與科技社團間關系受歷史因素影響,二者間關系不確定性、非線性的特征表現持續明顯。以上三方面治理困境共同導致當前中國科技社團發展出現青黃不接、后勁不足的整體局面。在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改革與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時代背景下,推動中國科技社團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變革,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科技社團,亟須結合靜態組織視角和動態關系視角,研究如何推動科技社團治理能力提升。

2.“制度—結構—關系”分析框架

為了彌補現有研究不足,更好地對科技社團治理能力現代化要素與路徑進行解釋分析,本文結合靜態理論維度的制度、結構視角及動態理論維度的關系視角,圍繞科技社團治理能力現代化這一主題,從制度環境、治理結構、政社關系三個角度構建一個綜合性分析框架。

制度是主體行動的辦事規程和行為準則,作為中介要素可以規范行動者和組織行為,制約社會主體的互動邊界、形式和程序,也可為行動主體的行動方向提供可能。根據新制度主義觀點,制度的底層邏輯是組織和行動者在場域內的趨同機制,以趨同性為基底的制度環境使組織遵從相同的游戲規則。制度建設是影響治理效能的重要因素,因此考察效能高低需要將其置于一定的制度情境中。在吉登斯的結構化理論中,結構因具有社會系統特征而得到組織的規則和資源。行動者能夠通過反思性監控調整自身行為,從而彌合制度主義中制度與行動相互割裂的理論空白。相較于靜態的制度與結構,關系視角認為應發揮組織和行動者自身的能動性,承認行動對組織的關鍵作用?;诂F有研究,結合靜態和動態研究視角,本文強調制度、組織、行為三者間的互動關系,試圖提出有關科技社團治理能力的“制度—結構—關系”三維分析框架,深入剖析比較不同國家科技社團組織的治理模式。

三、三維分析框架下國際典型科技社團

治理能力比較分析及主要特征

本文依據“制度—結構—關系”三維分析框架,對國際典型科技社團治理方式進行比較分析,提煉總結相同的治理特征,以期為提升中國科技社團治理能力奠定借鑒基礎。文章選取了三個國際典型科技社團作為研究對象,分別為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英國皇家生物學會(Royal Society of Biology)、日本化學會(The Chemical Society of Japan)。選取以上三個組織的原因是:第一,建社歷史長,組織生命周期曲線變化明顯,可研究的組織階段內容度高;第二,治理模式相對規范成熟,外部環境、組織內部架構、會員管理制度趨向穩定;第三,對國際科技組織影響力大,產出的科技成果對推動各專業領域科技研發具有重要貢獻;第四,三者分別代表北美洲、歐洲、亞洲國家,國情與歷史文化傳統差異帶來的制度環境不同使對比研究的背景更加豐富多元,在不同背景下形成的共性治理特征可為中國科技社團治理帶來有益啟示。

(一)制度視角:法律法規與制度章程

新制度主義認為,合法性機制是促使組織做出行動和決定的觀念力量,這種力量通過有形或無形的方式塑造社會事實,其中最為典型的有形制度要屬法律規定、政策文件以及組織內部通過的決議等相關規定。一些國家很早就意識到社會組織的重要性,尤其是科技社團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突出作用,加上公民結社文化的影響,為科技社團成長提供了寬松靈活的制度環境。從制度視角看,組織外部主要受到法律規章制度和稅收優惠政策的保障,組織內部則通過制定明確的規章制度加速非正式制度的集合。

1. 相對完備的法律體系和規章制度

法律作為組織外部環境的一種制度設計,為科技社團發展提供了組織合法性與規范治理的基本框架。一方面,國際科技社團擁有高位階法律支撐。法律位階是指規范性法律文本在法律體系中的縱向等級,以美英日國家為代表的科技社團總體呈現出高階法律效力的特點。例如,美國科技社團參照非營利組織方式進行管理,由聯邦法、州立法、法院判例三部分構成一套科學的法律體系。其中,聯邦法主要涉及稅收,在全國范圍內統一稅收標準,規定明確的科技社團稅收門檻;州立法是就各州的實際情況,對科技社團基本運作模式和流程規范進行本地化管理;法院判例則是針對組織實踐過程中出現的不合理法條進行修正剔除,進而改善司法程序、補充立法內容。聯邦法位階最高,三類法律分別考慮了不同行政層級和具體司法活動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對科技社團發展的影響,為科技社團規范性發展提供堅定保障。另一方面,呈現多維度、立體化的法律內容體系。英國于1601年頒布《慈善用途法》,奠定了近代以來英國科技社團發展的法律基礎,規定了英國慈善活動的基本要素、非政府組織的主要形態等。工業革命后,英國又出臺《慈善信托法》《慈善受托人社團法》。隨著科技社團發展壯大,英國又陸續頒布了《英國科學技術法》《高等教育與科研法案》《發明開發法》等一系列法律,細化了英國科技社團管理條例,進一步明確組織注冊登記準入標準、理事會與政府間關系、組織的權限與職責、經費使用管理等事項,同時還為科技社團的組織行為提供預期參照??傊?,國際典型科技社團享有較完備的法律體系,能夠以高階的法律形式和細化的法律內容實質性保障科技社團合法權益。

2. 較為成熟的稅收優惠政策

三個國際典型科技社團享有稅收優惠政策,在運營方面減免社團費用支付,以便科技社團更好地統籌資金使用,充分展現了國家對此類社團的重視。如美國國稅局規定,35類組織被納入所得稅減免范疇,科技社團是其中之一,不僅組織本身可獲得減免,向組織捐贈的機構或個人同樣能獲得稅收優惠。在英國,從事公益性質活動的互益性組織有權享有稅收優惠,且捐贈者同樣能享受稅收減免。日本科技社團稅費包括法人稅和捐贈稅。法人稅遵循“收益事業課稅原則”和“視同捐贈制度”,社團本身和捐贈主體均能享受稅收優惠;捐贈稅是法人向科技類公益組織捐贈的部分,主要通過稅前扣除減免。

3. 明確的組織章程與公開透明的管理制度

組織章程與管理制度是維持組織工作的制度基礎。首先,組織章程清晰明確,設定組織共同目標。美國科促會、英國皇家生物學會、日本化學會三個科技社團都制定了明確的組織章程,對外吸引志趣相投的同行者,對內聚焦組織共同目標。設定共同目標有助于組織成員履行組織使命,促進組織非正式制度集合,推動具有相同社會經驗和共同興趣的組織成員強化自我價值認同感,進而增強組織行為的合法性。其次,管理制度公開透明,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在組織重大事項管理方面,三個科技社團采取重大事項公開化。例如,美國科促會每年都在官方網站公布年度報告、財務報表、捐助者名單等詳細數據,接受組織內外共同監督。英國皇家生物學會也會對外公開組織目標、內部流程和行為守則,每年發布年度財務報告,詳細說明財政年度開展的所有工作,以及學會會員在年度大會上正式批準的全套賬目①。組織章程細化與管理機制公開對維護組織運維至關重要,強化了組織的規范治理,建立了良好的社團信用。

科技社團是國家公共事務的輔助者,其發展有賴于國家的法律保障和明確的制度支持。從法律角度看,三個國際典型科技社團有高階、細化的法律體系支撐,良好的政策環境,保障社團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從政策層面看,制度化的、明確的稅收優惠政策給予社團活動空間和動力,使政策執行有據可依。從組織角度看,明確科技社團的內部制度框架,益于有效規范組織和成員行為,在制度層面促進社團形成自我解決和協調機制,激勵廣大社團會員凝聚共識,積極參與科技社團的組織活動。

(二)結構視角:內部治理結構

科技社團需以完善的組織架構和科學的會員管理機制作為支撐。組織架構合理設置標志著組織內部角色關系和職能屬性定位明確,組織既有明晰的權力歸屬,也有專業的部門設置。會員是社團核心,科學的會員制度與管理模式是組織長遠發展的關鍵。簡言之,組織內部治理結構包含組織架構和會員制度兩方面,前者回應的是組織如何實現科學決策與權力配置的問題,后者則針對會員管理與組織內部聯結互動展開。

1. 獨立且專業的組織架構

科學合理的組織結構意味著對組織權責利合理配置,需要規范的決策機制、執行機制及對權力加以制約的監督機制作為保障。三個國際典型科技社團組織結構具有三個共性。一是獨立明晰的權力結構配置。社團內部一般包含三種組織形態:負責決策層面的理事會、負責執行層面的秘書處、負責監督層面的監事會。該架構配置的優點在于權力之間可以相互制衡、公平透明,能夠快速對外部環境變化作出反應,保證高效的組織運作。例如,英國皇家生物學會的治理結構包括理事會、專業事務委員會、工作小組等。其中,理事會是決策機構,教育、培訓和政策委員會直接向理事會報告,專業事務委員會負責監督日常事務,工作小組保障各自領域委員會的常規運作。社團通過明確各部門組織邊界和權力歸屬,保證了組織決策的科學性。

二是高度細分的組織機構設置。美英日三個國際科技社團具有組織體系較完整、機構設置精細化的組織特征。日本化學會組織架構由理事會、支部長·部會長懇談會、會務部門與其他業務部門構成。理事會下設顧問會、咨詢委員會、秘書處、運營會議戰略規劃委員會,共同提供決策服務。美國科促會歷經170多年發展,設有理事會、理事會執行委員會、董事會、董事會事務管理委員會、提名委員會、投融資委員會、分會、分會委員會等分支,形成了嚴密的治理結構和組織架構。為了更好吸納不同地域的會員,科促會按照理事會—董事會—總部委員會—選區/分支/分會委員會—附屬機構委員會的設置進一步細分組織結構,各片區設置附屬機構,及時與會員保持聯系,回應了組織規模龐大的管理需求。

三是較強的組織和專業化優勢。國際科技社團根據自身資源優勢、學科專業知識等儲備,開展高水平獨立研究,為政府決策咨詢提供科學、客觀的研究成果。例如,日本化學會的會務部門、教育與普及部門、學術情報部門、產學合作部門、研究交流部門等組織設置,是與日本鼓勵科技創新、跨學科融合發展的國情相對應,依此分類對口,推動邊緣學科和不同專業領域間交流發展,有效促進日本原創知識產出與傳播。美國科促會在各片區設置的附屬機構崗位有明確的任期時限,極大程度地解決了大型組織如何發揮人才優勢和組織管理的問題,以促進專業化職業人才流通與現代化科技治理水平提升。

2. 分類管理的會員制度

會員是科技社團的主體和組織基礎,科學的會員制度是推進科技社團治理現代化的關鍵要素。管理制度與服務質量是決定會員能否持續性加入社團的重要原因。通過比較三個國際科技社團,可以發現,其共同點是都具有嚴格的會員準入制度,并采取分類式會員管理模式,不同的會員身份決定其享有會員福利與服務的差異性。

分類管理的會員制度,是國際科技社團的重要發展標準和依據。精細化的會員管理模式分類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根據身份不同設定會員類別。從大類上看,美國科促會與英國皇家生物學會將會員分為個人會員與組織會員;日本化學會將會員分為境內會員與境外會員。從小類上看,三個科技社團又對會員身份進行了更精細的劃分歸類,并公開注明不同類型會員的入會費用。英國皇家生物學會進一步將會員細分為學生會員、準會員、成員和終身會員四類,針對四類會員中的個人會員和組織會員,設置差異化個人入會標準,并根據組織類型和規模進行分類管理;在注冊環節提供相應指導幫助,使會員能夠正確、快速識別身份類別。與其他科技社團相比,日本化學會更多關注學生群體在科技創新方面具有的潛力,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科研能力;重點對境內學生會員進行類別區分,對會員學歷水平嚴格把控,并據此設置差異化入會收費標準。

二是根據會員身份享有定制化的會員權益。根據權責匹配原則,三個國際科技社團在細分會員類型基礎上,要求會員繳納不同標準的會費,并享有差異化會員服務。美國科促會將個人會員劃分為四個等級,在會員注冊時已注明各類會員享有服務和權益的不同。英國皇家生物學會的組織會員包含支持機構會員、附屬組織會員及學校和學院聯盟計劃等,三者在享有特定會員福利、持續的專業? 發展計劃和專業獎項外,還有機會參與政府部門決策。三種類型組織會員的會員權益也有差異。支持機構會員除了享有個人會員福利外,還可以參與組織發起的社會活動,但沒有投票權;附屬組織會員是英國皇家生物學會的外部成員客戶,享有依托組織活動向市場推廣的優勢;而學校和學院聯盟計劃則致力于與高等院校合作,共同為學生會員提供服務與福利。

從組織架構來看,三個國際科技社團內部治理結構均呈現出“委托—代理”的組織特點,即決策與執行機構分離,更加強調柔性靈活的扁平化組織形態,滿足了對組織民主化、專業化和自治性的治理需求。在會員管理方面,具有鮮明的分類管理特征。對個人會員的分類管理有利于激勵低層次會員向高層次會員升級流動,激發學會會員學習專業技能的動力,吸引不同類型、不同領域的社會群體加入,從整體上保障個人會員規模長期穩定發展。對組織會員分門別類的管理制度設計,一方面可以使組織獲得可持續資金來源,另一方面有益于塑造良好的組織形象和公共關系。

(三)關系視角:科技社團與其他治理主體的互動行為

結構層面側重研究科技社團的內部治理模式,而關系層面更強調社團與外部組織的互動關系,互動對象包括政府、企業、高等院校與研究機構等,關注與這些治理主體在合作互動中如何保持密切聯系。這種外部互動是科技社團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萍忌鐖F在此過程中形成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為政府提供多元化社會公共服務,不斷提高社團的治理能力。

1. 平等互動的政社關系

在三個國際科技社團案例中,政社關系體現出平等合作的特點,即社團決策具有充分的獨立性,且與業務對象保持平等性。第一,相對獨立的資金來源。雖然美國、英國、日本均劃撥了財政資金用于發展科技社團,同時也支持社團通過開展經營性活動獲取收入,如會費、出版物發行、舉辦學術會議、投資收益、活動贊助等。由于社團資金來源不完全依賴政府部門,社團能從根本上相對獨立于政府之外,運用市場化機制整合社會資源以壯大組織,逐步打造科技社團的社會品牌。

第二,組織決策自主性強。管理決策與人事安排是組織獨立的兩大根本標志。三個國際典型科技社團的重大事項基本是由理事會與代表大會討論決定。社團理事會與高級管理者同樣由社團內部推舉產生,政府對科技社團內部決策沒有過多干預。為了保證組織權力運行的自主性,社團制定了明確的行為準則,保證組織自主決策權并賦予其合法性。例如,英國皇家生物學會在行為準則中明確規定,“高級管理者必須承認組織內部其他專業人員行使其自由裁量權的權利”①。因這些專業人員往往是學科領域內具有一定話語權的代表人物,擁有深厚的學術背景和豐富的管理經驗,更容易在決策層面制定符合社團發展的長期規劃,在執行層面貼近社團運行的實際情況,從而最大效度發揮社團專業優勢,避免行政主導帶來的非專業性和低效能化。

第三,為政府提供科技決策咨詢服務。平等的政社關系既包含相對獨立的資金來源與決策權,也涵蓋緊密協作的政社合作行為。三個國際科技社團立足自身專業優勢,承接部分政府職能,圍繞政府治理、社會發展等熱點難點問題,用科學精神和科技成果提供決策咨詢,影響政府決策過程。美國科促會成立“政府關系辦公室”,加強和政府間的溝通交流;設立科技政策研究基金,支持科學家參與科技政策制定;定期組織科技和政策方面公共論壇,加強與決策者間的交流,積極承接政府政策問題研究??拼贂ㄟ^國會簡報為國會做科技聲明和陳述,聯合30多個科技社團組成學會研究小組,發表年度報告,對下一財政年度的相關預算進行統計分析并提出意見??拼贂€承擔為美國聯邦研發提供支持的趨勢數據和分析服務,根據美國總統每年的預算要求,監測國會辯論和法案,關注美國和其他國家的長期研發預算趨勢,為決策者和科學工作者提供及時客觀的信息與觀點。

2. 積極參與科技治理

科技社團以學術交流、學術傳播作為主要會員活動,通過開展學術會議、科學獎勵等活動激勵會員在專業領域內交流和鉆研,以此打造科技學術共同體。在全球治理的時代背景下,各國大力推行公共服務改革,科技社團對推進科技服務和國家創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國家治理中發揮顯著的功能性作用。當前,以美國科促會為代表的國際科技社團與多元主體間的互動凸顯項目治理特征,即以重點項目為抓手,增強其與互動對象的交流合作,提高科技社團治理能力。

一是培養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科技人才。STEM教育項目(科學、技術、工程、數學)作為跨學科人才培養計劃,被眾多國家認為是知識與技術創新的核心競爭力。美國科促會作為推動該項目的主要機構,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合作,尋找具備STEM潛質的優秀學生。通過向參與項目的學生提供專項獎勵、學術平臺、職業規劃,促進STEM領域中低收入學生群體擁有繼續教育和就業機會,有計劃、有傾向地培養科技青年人才,匯聚科研人才,形成科技創新合力。

二是向社會公眾傳播科學知識。為增進社會公眾對科學的正確理解,科促會特別設立大眾媒體科學與工程獎金(Mass Media Science & Engineering Fellowship),致力于培養大眾科學家,即支持具有科學專業背景的本科生、研究生加入公眾媒介,與新聞工作者共同報道科學新聞,將復雜的科學問題轉化為大眾普遍接受的科學知識。該計劃至今已實施45年,累計培養了800余名研究員。

三是搭建全球科學家網絡平臺。在全球治理背景下,科學家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的需求更為迫切。為建立科學與政策間有效溝通機制,科促會發起了聯系全球科學家與政策的倡議(Connecting Scientists to Policy around the World),吸引和培養世界范圍新一代科學家,以滿足當前和未來科技政策領域的需要,匯聚不同職業、不同學科的科學家形成社會網絡,為公共政策和科技創新作出貢獻。同時,科促會加強國家、區域和國際科技組織等利益相關方之間的聯系,促進科技政策方面的全球化合作,通過搭建科技交流平臺妥善解決科學政策分歧,打造科學外交新模式。

從關系層面可以看出,一方面,社團保持獨立模式是組織發展的重要基礎。平等的政社關系可以保證組織決策和資金使用的自主性,減少依附和被干涉情況,更好地按照組織意愿完成使命任務。另一方面,參與全球治理和科技活動折射出科技社團的社會功能屬性。通過開展多元合作項目,搭建科技工作者學術交流網絡,強化了社團參與治理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形塑科技組織的現代治理模式。

四、我國科技社團治理困境

三個國際科技社團經過長期發展,在制度環境、組織結構與對外關系方面形成了較成熟的現代社團治理體系。加強科技社團治理能力是深化社會組織改革的重要內容,我國科技社團正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面臨著重大歷史機遇與國際國內形勢快速變化的時代背景。當前,我國科技社團發展仍面臨諸多短板與難題,亟須得到有效解決。

1. 科技社團制度規范性欠佳

首先,組織外部制度環境亟須改善。一是科技社團法律地位尚不夠明確。我國社會組織的最高層級法律僅包括《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基金會管理條例》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均屬于國務院行政法規,各地的條例、辦法、細則也大多從政府規章層面出臺,立法位階整體偏低,適用的法律法規條文效力明顯不足。二是科技社團的配套政策有待完善。我國現已出臺《關于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認定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以支持社會組織享受稅收優惠政策,但認證程序較煩瑣。例如,認證成功的組織可享有5年優惠資格,到期后必須按照初次申請流程重新辦理免稅優惠資格。三是參與國家科技評價體系機制不暢。國家科技評價體系機制與科技社團治理機制存在脫軌,缺乏合適的科技評價轉接機制,科技社團人才的資格認證也未納入國家科技評價體系之中,阻礙了科技成果轉化落地,限制科技創新進步。

其次,社團內部制度規章難以執行到位。部分社團組織章程制定不合理,一些科技組織的章程未挖掘科技社團深刻內涵,僅簡單模仿其他同類型組織,沒有依據實際情況制定章程內容,丟失了自治性結社的組織原則,導致科技社團發展陷入瓶頸。此外,沒有按照規定進行信息公開。有效的組織內部正式制度通常表現為科技社團規章制度的執行規范性。部分科技社團規矩意識較弱,存在信息不透明、條文規范不明確、更新速度慢的現象,以及權責劃分重疊交叉、換屆選舉流程不規范、變更細則不明確等問題。

2. 科技社團內部治理機制運轉受阻

首先,治理結構的專業化、組織化程度不足??萍忌鐖F組織結構面臨組織規模與制度安排不匹配的發展阻點。一是科技社團管理人員行政化。受歷史發展影響,我國科技社團普遍行政化色彩較重,管理者多來自政府部門曾任領導,雖具有資源鏈接的優勢,但在團隊管理能力和科技知識儲備方面存在不足,組織治理難以“對癥下藥”,致使科技社團出現服務意識不強、專業能力和社會責任感較弱的社會認知。二是科技組織民主決策的議事規則不規范。目前我國科技社團會員代表大會制度在執行時存在偏差、流于形式,例如召開會議次數過少、參與會議的會員代表人數不足三分之二、常務理事長決策權力過度集中等,決策與執行過程中暴露出的非規范性與隨意性問題皆不利于科技社團高質量發展。三是科技社團監督力度弱化。我國科技社團監事會受重視程度不足,監事會權力受制于理事會,難以形成權力相互制衡。監事會成員選拔標準較低,專業素養不高,不熟悉必要的社團法律與財務知識,也容易產生監管無效的問題。

其次,會員管理制度精細化程度不高。當前科技社團存在會員管理與服務粗放化的問題。一是會員準入門檻標準有待改進。從申請渠道上看,科技社團會員申請渠道過窄,僅依賴科技社團的品牌效應、熟人介紹等方式,極可能錯失有意愿加入的潛在會員。從會員注冊上看,對會員準入的信息甄別能力不足。會員注冊時缺少對會員信息的甄別環節,這種信息不對稱易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從而影響科技社團會員質量。二是不同類型會員會費繳納區分度低。區別于國際典型科技社團,我國科技社團的會員類型大多停留在個人會員和團體會員粗淺劃分的階段,“一刀切”的會費繳交從側面反映出科技社團會員管理方式較粗放,不利于社團開展經營性服務,難以滿足多層次會員需求。三是會員服務同質化現象明顯。我國科技社團會員服務以舉辦學術會議為主,對會員開展針對性、定制化服務較少,未對會員資源進行深度鏈接與合理運用,無法最大程度發揮會員的組織優勢。

3. 科技社團自主性和社會參與度不足

首先,政社關系未厘清,削弱了社團獨立性。一是過度依賴政府部門扶持。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科技社團大多基于政府需求設立,政社聯系緊密,行政掛靠體制一定時期內保障了我國科技社團有序發展。隨著市場經濟推進,國家科技需求發生戰略轉變,行政掛靠反而束縛了科技社團自主發展及其與其他社會主體平等互動。二是社團資金渠道較受限。模糊的政社關系使科技社團資金多來自政府扶持,加上不健全的會員管理制度,科技社團資金難以通過會費繳納、經營性服務等方式獲取,固化了科技社團現有的掛靠關系,政社關系難以真正剝離。三是智庫功能未充分發揮??萍忌鐖F專業性強,匯聚了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為政府決策咨詢提供智庫支持。但是,我國科技社團會員活動大多局限于學術交流,成果缺乏正式途徑轉化為有價值的咨政報告,且存在報告質量不優、研究未堅持問題導向、缺乏深度調研等問題,對公共政策科學性、有效性產生影響。

其次,主動參與科技治理的社會基礎薄弱??萍忌鐖F承擔社會責任主動性不強。我國社會組織普遍存在社會效益不足的問題,具體表現為科技社團主動投身于社會實踐的力度和次數較少,提供社會公共服務成效欠佳,社會認知度和認可度較弱??萍冀M織還存在與其他社會治理主體缺乏互動的發展短板。當前,不同類型科技社團之間沒有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也沒有相互學習借鑒差異化治理經驗的制度安排??萍忌鐖F整體社會聯動動力不足,脫離了多元社會治理主體的支持,很大程度上無法提供突顯問題指向性的公共科技創新服務。

五、國際科技社團治理經驗

對我國科技社團能力提升的啟示

基于我國科技社團現有的治理困境,借鑒國際典型科技社團治理經驗,從“制度—結構—關系”三個層面分析,推動我國科技社團體制機制改革,需轉變社團治理思維,以服務為導向,形成黨建引領、政府引導、社團落實、公眾參與的協同治理模式,最大限度維護社團的組織自主權和學術自治權,分類分階段推動科技社團治理改革。

(一)加快完善科技社團內外部制度環境

制度是組織治理遵循的秩序,完善的制度環境有助于提升秩序合法性,是組織治理能力的有力保障。

1. 充分肯定科技社團的法律地位

一是完善科技社團相關法律體系。制定包含科技社團在內的中國社會組織基本法,統領社會組織各項業務發展。加強標準化建設,避免因文件政策不一、標準不同引發的矛盾問題,使可能存在相互沖突的行政法規服從于基本法,解決社會組織無法可依、有法難依的制度困境。建立基本法、補充法、配套法相輔相成的科技社團監管法規體系,健全科技社團監管與退出機制,幫助社團掃除法律程序障礙。二是出臺扶持社團發展的配套政策。借鑒國際科技社團做法,完善社會組織稅收優惠政策,積極推動符合條件的科技社團依法享有免稅或少稅資格,加大對向公益組織捐贈的機構和個人實行捐贈稅前政策優惠的力度。同時逐步完善社會組織監管法規制度,陸續出臺與科技社團現代化治理水平相匹配的法律政策。三是推進科技社團參與國家評價體系建設。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促進科技社團參與科技成果轉化的創新實踐,從評價指標、評價準則、評價篩選、評價失信、評價獎勵等方面構建操作路徑,通過發揮智庫作用增強科技社團人才能力,利用好科技人才資源,突出社團專業性水平。

2. 加強科技社團內部治理的制度性基礎

提升科技社團的內部治理有效性,有益于增強會員對組織的集體認同,強化科技社團的社會基礎。一是嚴格執行科技社團組織章程。章程需明確科技社團自身組織使命,結合組織規模、發展規劃統籌考慮,明確各部門職責范疇。社團規章制度要符合黨建引領及國家治理對科技創新提出的新要求、新標準。執行部門要把組織章程要求貫徹到位,優化執行工作體系。成員應熟悉社團章程具體內容,遵守社團行為條例,共同維護科技社團組織秩序。同時,強化日常監管,對違反組織規定的行為進行嚴肅處理,采取適當的懲戒措施與會員退出機制。二是建立社團重大事項定期公布機制。做到財務透明、決策透明、管理透明,及時聽取會員對社團的意見建議,改變科技社團權責劃分重疊交叉、換屆選舉流程不規范、變更細則不明確的問題。

(二)優化科技社團治理結構與會員管理制度

對科技社團而言,組織治理結構與會員制度對應著社團“如何治理”和“為誰治理”的建設難題。

1. 推動社團內部治理結構改革

一是維系社團權力結構動態平衡。完善以理事會為決策機構、秘書處為執行機構、監事會為監督機構的三權制衡權力框架,統籌資源配置,促進決策科學。設置與社團會員規模相適應的組織架構,改變科技社團現有的決策層人多、執行層人少現象,搭建扁平化、柔性靈活的組織層級,有效提高管理工作組織效率與質量。二是提升管理人才專業化水準。推行管理人才自薦與推薦制度,保證選舉過程公開透明,減輕科技社團行政化色彩。社團管理者一方面須具有專業技術背景,在行業領域有一定話語權,受到大多數同行認可;另一方面還須具備豐富的管理經驗與能力,熟悉社團規章制度與運作機制,能積極維護社團成員集體利益。三是細化考核與激勵標準。對管理層而言,要根據社團章程規劃與日?;顒禹椖?,對社團成員采取因時、因事的考核方式,建立激勵懲戒制度,優化考核的組織管理指標體系。對社團會員而言,確定并優化長短期考核指標,將學術成果納入指標體系中,構建起低檔會員轉為高檔會員的晉級通道,強化組織發展的內生動力。

2. 提升會員管理制度精細化水平

一是規范會員準入與會員繳納制度。根據社團專業特色與組織規模,多渠道發展會員,對會員類型分檔設置,科學設置線上會籍管理系統。根據不同會員類別收取會費,既可增強會員身份的認知度,也能維護會員差異化權益需求。二是開發不同類別的會員定制化服務。創新服務體系,不斷促進會員發展,分析會員行為,精細化對標會員需求,提升會員對社團的滿意度、歸屬感。通過開設專項獎勵、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定期舉辦學術會議和專業培訓講座等形式,打造精品化學術交流平臺、針對性科技獎勵與獎項,構建服務于國家科技創新與科技強國戰略的學術共同體。

(三)構建科技社團與多元主體參與的科技治理共同體

1. 厘清政社關系,保障科技社團的組織獨立性

第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科技社團作用??萍忌鐖F要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揮理事會黨委的政治引領作用,執行機構黨組織發揮戰斗堡壘功能,開展社團黨建活動,弘揚科學家精神,宣揚誠信科研與科技倫理,樹立優秀科技工作者和創新團隊典型,擴大社團吸引力和凝聚力,形成黨建引領下獨具特色的學科特征與科協運作模式,營造良好科技學術氛圍。第二,逐步改革科技社團與政府間行政掛鉤掛靠關系。對科技社團歷史遺留問題要下大力度解決,從資源依賴型轉變為資源再生型模式。要講究“脫鉤”方法,將科技社團由“掛靠”平穩過渡為“脫鉤”模式,政府與社團需共同探索科技組織現代化治理的新模式新路徑,保障社團自主表達公共訴求與集體權益。第三,拓展科技社團多元資金渠道。資源整合能力是科技社團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體現,而資金自主是社團獨立性的根本衡量標準。除會費等常規收入外,社團可依據自身情況合法合規開展經營性服務。找準科技市場定位,加強與創新企業合作,提供需求導向的科技服務,優化社團資金分配,不斷加強社團組織資源的配置權。

2. 注重多方賦能,夯實科技社團參與科技治理的社會性基礎

其一,打造科技社團間的智庫功能聯合體系,構建堅實的智庫網絡。加強科技社團間內部聯合,通過共同舉辦學術研討會、開展課題合作、基金項目申請等形式,強化同類社團組織間交流互動,集合專業優勢、科學謀劃對策,構建科協系統內部智庫網絡,著力為黨和政府提供決策咨詢服務。同時,發揮好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這一平臺的作用,其要將社會服務作為重點工作內容,推動所屬科技學會積極組織社會服務,引導其他科技社團投身公共服務領域,形成科技社團內部治理聯合體。其二,搭建科技治理多元參與共同體平臺,為全球與國內科技治理獻智獻策。一方面,充分發揮科技社團專業性、網絡化優勢,加強與高校、企業、智庫等不同組織交流合作,通過優勢互補擴大科技知識與成果產出的傳播力、影響力與普適化推廣。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全球科學家組織網絡優勢,對重點、稀缺、高技術含量的項目進行研究并開展國際合作。靈活運用線上科技合作平臺和線下互動合作研究,以推動科學技術國際項目走深走實,實現不同國家社團間資源共享,提升科技社團國際化水平。其三,營造科技創新的良好社會氛圍,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養??萍忌鐖F要加大公眾科學普及力度,深入中小學、社區等基層一線,舉辦科普講座和科學基礎知識培訓,增強科技社團服務能力,推動我國科技社團實現治理能力提升與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柴一凡.以有效監管促進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J].中國行政管理,2021(4):59-64.

[2] 陳成文,黃開騰.制度環境與社會組織發展:國外經驗及其政策借鑒意義[J].探索,2018(1):144-152.

[3] 黃輝祥,劉驍.論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構建:“結構”與“行動”的互動——基于“結構—行動”框架的分析[J].社會主義研究,2021(6):133-139.

[4] 李瑞昌.聯體與聯動:作為社會治理制度的在線調解創新[J].行政論壇,2020,27(4):83-89.

[5] 魯云鵬.比較視角下典型國家科技社團治理模式特征的框架性研究[J].學會,2021(11):41-45.

[6] 魯云鵬.基于治理轉型背景下社會資本對科技社團治理有效性的影響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21(4):150-160.

[7] 孟凡蓉,馬天喜,袁夢,等.世界一流科技社團發展現狀國際比較——基于實踐動態的視角[J].科技導報,2021,39(10):80-89.

[8] 孟凡蓉,張潤強,陳光,等.科技社團參與科技評價的角色與路徑——基于三重邏輯的理論分析[J].科學學研究,2023,41(2):212-220+347.

[9] 孟凡蓉.科技社團理論研究現狀和發展方向[M].北京:科學出版社,2020.

[10] 歐梨成,劉培一.典型國際科技社團學術出版運營模式探究——以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0,31(12):1440-1446.

[11] 徐頑強,張婷.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政府與科技社團關系演變邏輯:基于間斷均衡的政策分析框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3,40(3):104-111.

[12] 徐曉丹,樊春良.英國科技社團的治理機制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20,38(5):154-160.

[13] 許文文.脫鉤抑或掛靠?中國科技社團治理模式選擇機制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23(1):39-47.

[14] 許耀桐.國家治理為中國式現代化賦能加力[N].北京日報,2023-05-22.

[15] 楊理偉.全球科技治理中國際科技組織的發展與運作機制:模式演進與路徑重構[J].科技管理研究,2023,43(12):239-249.

[16] 游玎怡,溫珂,王海燕.會員參與對科技社團員工公共服務意愿的影響——基于跨層次擴展的計劃行為理論[J].科學學研究,2023,41(5):886-895.

[17] 余貞利,韓鳳芹.英國科技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J].經濟研究參考,2016(3):25-35.

[18] 張海波,裴瑞敏,楊義營.美國科技社團智庫建設的經驗與啟示——美國科學促進會的案例研究[J].自然辯證法研究,2023,39(8):83-89.

[19] 張良,劉蓉.治理能力現代化視角下科技學會能力模型構建研究[J].學會,2015(11):5-12+20.

[20] 趙玉環.發達國家科技創新立法的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東岳論叢,2008(5):86-88.

① 英國皇家生物學會官網,https://www.rsb.org.uk。

① 英國皇家生物學會官網,https://www.rsb.org.uk。

Research on Governance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ocieties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Institution-Structure-Relationship”

Mao Peijin, Chen Jing

〔Party School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National Academy of Governance), Beijing 100089; Party School of Zhangzhou Municip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Abstract: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governance abil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ocieties is essenti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ra, as it contributes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system, innovation of the soci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realization of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By combining static and dynamic research perspectives and utilizing based on the "Institution-Structure-Relationship” three-dimensional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governance capac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ocieties, we can comprehensively summarize and reveal the govern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experiences of typic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ocie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Kingdom, and Japan. At present, Chin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ocieties are entering a stag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facing problems such as poor institutional standardization, obstructed operation of internal governance mechanisms, insufficient autonomy,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cientifically draw lessons from the advanced governance experience of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ocieties, further improve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ocieties, enhance the modernization level of governance structures, and build a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governance community with diverse participation.

Key word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ocieties; Social Organization; Governance Capacity; Modernization

(收稿日期:2023-12-22? ?責任編輯:賴芳穎)

猜你喜歡
科技社團治理能力社會組織
科技社團服務管理內部控制建設分析
大數據視角下的國家治理現代化
高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論社會組織在安置幫教工作中的功能定位
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法治精神”
政府網站建設及在提升治理能力中的作用分析
社會組織能力建設的總體方向與具體路徑
政府主導型社會治理模式下社會組織發展理路
社會組織有效參與新型農村社區治理的路徑分析
科技社團智庫建設的深度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