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合拍中國題材紀錄片的對外傳播策略研究

2024-03-08 03:20楊影影楊麗雅
新聞潮 2024年1期
關鍵詞:對外傳播

楊影影 楊麗雅

作者簡介? ?楊影影,河南工業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楊麗雅,河南工業大學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基金項目? ?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年度項目“在豫留學生社會網絡構建及其中原文化認同提升研究”(項目編號:2023BXW005)研究成果。

【摘 要】提高中外合拍中國題材紀錄片的對外傳播效果,對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采用個案研究法對《行進中的中國》第二季的內容策略進行分析,發現其在內容框架上做到了充分考慮受眾需求,選取國際熱點,強調中國對國際的貢獻,真正地站在國際受眾的角度進行思考;在敘事策略上使用國際化表達講述中國故事,采用他者視角,選取身份不同、國別不同的多個敘事者進行敘述,減少文化差異帶來的傳播障礙。該紀錄片給中外合拍中國題材紀錄片在選題、敘事、傳播渠道等方面提供了有益啟示。

【關鍵詞】中外合拍紀錄片;《行進中的中國》第二季;對外傳播

當下,具有“國家相冊”之稱的紀錄片是跨文化傳播的重要方式,與電視劇、電視新聞并稱為對外傳播的“三駕馬車”[1]。在紀錄片領域,中外合拍中國題材紀錄片在展現中國國情和塑造真實立體的中國形象方面作出了貢獻。顧名思義,中外合拍中國題材紀錄片是指中國與其他國家聯合制作、聯合發行的以中國話題作為題材的紀錄片。2023年5月23日,由上海廣播電視臺與Discovery(探索頻道)聯合出品的外宣紀錄片《行進中的中國》第二季榮獲第四十四屆美國泰利獎電視紀錄片金獎。泰利獎被稱為“美國電視界奧斯卡”,該紀錄片能夠在國際市場上突破重圍,可見其實力。該紀錄片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不同側面,涉及中國的制度、經濟、民生等諸多話題,起到了向世界展現新時代中國的作用。因此,將《行進中的中國》第二季作為中外合拍中國題材紀錄片的典型案例進行研究具有一定代表性,對該紀錄片的內容策略進行分析,能夠為中外合拍中國題材紀錄片更好地在國際上傳播,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提供借鑒意義。

一、《行進中的中國》第二季的對外傳播內容策略分析

內容研究是國際傳播學研究的組成部分之一。對于受眾而言,內容是吸引其觀看的最重要因素,對于紀錄片而言,內容的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紀錄片的國際傳播效果。

(一)內容框架:充分考慮受眾需求

1.展現中國形象與為國際答疑解惑相結合

紀錄片的首要目的是向世界展示真實立體的中國面貌,以此消解世界對中國的誤解和刻板印象。中國作為世界大國,可展現的方面是多樣的,如何對這些主題進行取舍奠定了紀錄片的內容基調。與面向國內的紀錄片不同,面向世界的紀錄片要充分考慮到國際上不同受眾之間文化背景的差異,一方面要尋找不同國家和文化之間的最大公約數,講述世界都能聽懂的話題;另一方面,還要尋找國際受眾真正關心的話題,為國際受眾解答有關中國的疑惑,通過彌補中國與世界之間的信息差,讓世界真正地認識中國?!缎羞M中的中國》第二季共分為五集,選擇通過制度、經濟、科創、生態、民生五個方面來展現中國,并在每一個部分的開頭設置了一個問題。這些問題有些涉及世界對中國的好奇,如中國制度是如何運行的、科創正在如何改變中國;有些涉及世界對中國的疑惑,如中國如何實現對生態治理的承諾、中國人如何共享發展成果。制度、經濟、科創等話題不僅對于中國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對世界而言同樣是至關重要的,這些切中肯綮的問題不僅展現了中國的大國風貌,而且回應了國際對中國的關切與質疑,有力地擊破了國際社會有關中國的謠言和刻板印象。

2.解讀中國政策與選取國際知名話題相結合

想要真正地了解中國,就不得不了解中國的制度和政策。對于外國人而言,想要通過中國語境下的詞匯和概念來理解這些內容是困難的?!缎羞M中的中國》第二季在處理這一問題時,通過選取具有一定國際知名度的案例,讓國外受眾在對事件背景具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進一步向制度和政策方面深挖,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第一集《制度》中,為了介紹黨的政治制度——民主集中制是怎樣運作的,選擇曾在國際上產生過廣泛影響的云南大象遷徙事件作為切入點。以在背后促成這一事件的當地政協委員資艷萍作為主角,講述她是如何通過提案提高野生動物破壞農作物的賠償金額,保障了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推行,間接地促成了云南大象遷徙這一事件,證明了我國制度的有效性。此外,通過展現她的日常工作,讓觀眾看到了民主集中制的運作方式,驗證了這一制度的可行性并展現了民主集中制與我國的適配性及其優勢。通過解讀中國政策與選取國際知名話題相結合的方式,將嚴肅的制度與政策轉化為具體生動的事件和案例,大大地提高了紀錄片的吸引力并降低了觀看門檻。

3.呈現中國實力與強調國際貢獻相結合

中外合拍中國題材紀錄片的對外傳播,是要將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展示給世界。中國進入新時代以來,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都迎來了快速發展,因此,呈現中國強大的綜合國力是中國題材紀錄片的使命之一。對于紀錄片而言,過于強調實力會顯得“宣傳”意味很濃,影響傳播效果?!缎羞M中的中國》第二季則很好地把握住了宣傳和傳播之間的界限。在《經濟》一集中,選擇以中老鐵路和中歐班列為例,介紹了我國在經濟上所實行的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一方面展現了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經濟模式,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我國在國際貨運上所作出的貢獻。在《科創》一集中,以中國人搭載中國制造的深海潛水器“奮斗者”號,下潛至10909米深的馬里亞納海溝深處事件作為案例之一,這一技術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擁有。這一事件體現出中國在世界上遙遙領先的船舶技術,但紀錄片在講述這一事件時,并不是僅僅關注中國的科技成果,而是強調中國與國際的合作,中國團隊與其他研究團隊共同發起《馬里亞納共識》,與全世界的科學家共享深海潛水器,促進全世界對海洋生物的關注和研究。在科創這一主題中將中國的科技實力與對國際所作出的貢獻結合在一起,用事實說話,說服性更強,也不會引起觀眾的心理反感。

(二)敘事策略:使用國際化表達

1.敘事者:多元身份共筑國際認同

事實和觀點的陳述者對于傳播效果而言具有很大影響力。敘述者是指敘事文本中的“陳述行為主體”[2]。胡亞敏根據熱奈特的敘事層次,將敘述者劃分為外敘述者和內敘述者。外敘述者是第一層故事的敘事者,他既可以起到結構的作用也可以參與敘事。內敘述者則是故事內講故事的人?!缎羞M中的中國》第二季的外敘事者是英國導演羅飛(Arthur Jones),他是該紀錄片的主持人和撰稿人。在每一集的片頭,羅飛這樣介紹自己:“我是來自英國的紀錄片導演羅飛,到中國工作和生活已經25年多了,在過去幾十年里,我用鏡頭觀察和記錄著這個偉大國家發生的巨大變化,但是這次我要從幕后走到熒屏前,帶領大家去體驗我所認識的中國,一個日新月異發展中的中國?!绷_飛曾是好萊塢《綜藝》雜志中國首席記者,參與執導過多部紀錄片和電影,如《海神號事件》《陽光三疊》《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國幸存者》等,獲得過2007年美國Syracuse國際紀錄片電影節評委會大獎。羅飛不僅是一位國際認可的英國紀錄片導演,并且參與制作和導演過多部與中國有關的紀錄片,他會說流利的普通話,在中國生活和工作的背景讓他對中國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由他來擔任該紀錄片的外部敘述者角色,能夠打破中國與國際之間的文化壁壘,起到“溝通橋梁”的作用,帶領著國際受眾來認識中國。

《行進中的中國》第二季的內敘述者包含了多種類型,下到底層工作人員和普通民眾,上到行政長官和國際知名學者,由不同身份的敘事者講述來自不同社會和不同階層的經歷和看法,增加了故事的可信度,也讓紀錄片的每一個主題的敘述變得更加飽滿和立體?!缎羞M中的中國》第二季在每個主題都盡可能地采訪來自社會不同層面的人,讓觀眾通過敘事者的講述由小及大,由下至上地去認識中國。在第三集《經濟》中,介紹中老鐵路時,采訪了列車上的列車長,了解列車真實的運行情況,隨著認識的不斷加深,敘事者的身份也逐漸轉變為決策者。

2.敘事視角:他者視角搭建認知橋梁

法國文學理論家熱拉爾·熱奈特將敘事視角闡釋為視點的選擇,通俗來講就是敘述時觀察故事的角度[3]。1969 年,熱奈特首次在敘事視角的研究方向上創造性地提出了“focalisation”(聚焦)這一術語,并于之后在《敘事話語》一書中做了更為詳盡的闡釋。其將敘事視角以聚焦主體不同的信息受限程度及聚焦關注點,以敘事聚焦為名分為了零聚焦、內聚焦與外聚焦[4]。在《行進中的中國》第二季當中主要使用了內聚焦,以第一人稱——羅飛的視角進行敘事。羅飛在紀錄片中負責通過解說詞推動情節的發展,每集的開頭羅飛都會以第一人稱提出相應的問題,帶領觀眾走進他的視野,共同去了解中國。

他者視角的使用為國際受眾理解中國搭建起了認知橋梁,讓羅飛這樣的“他者”來講述中國故事,卸下了受眾對“宣傳”的防備心理,從他者視角輸出的內容也更能夠貼合國際受眾的認知和需求。

3.敘事結構:中心結構串聯敘事主題

從敘事學的角度來講,敘事結構是創作者根據主題思想的表達需要,運用蒙太奇思維方式對眾多零散的素材做出取舍和布局,將它們組織成有機的整體[5]。簡單來說,敘事結構決定了事件和人物將以怎樣的順序被組合起來,順序的不同決定了最終呈現出的主題的不同。對于人文類紀錄片而言,往往存在著多種敘事結構,敘事單位不同,則敘事結構也不相同。以《行進中的中國》第二季為例,假設以整個紀錄片為單位,從宏觀的角度來觀察,敘事結構呈現為板塊式結構,板塊式結構的特點是每個板塊的敘事內容相互獨立,不具有因果或時間關系,并且都服務于同一主題。

從宏觀和整體來看該紀錄片采用了板塊式結構,但在每一集分集當中采用的則是中心串聯式結構。中心串聯式結構的主題較為清晰,一般來說主題先行,成為情節和敘事的靈魂和紐帶,利用一條或者多條敘事線索將“子敘事”進行并置敘事,情節相對松散,但是敘述者都是為了主題服務的[6]。中心串聯式結構通常會由一個線索將情節串聯起來,在《行進中的中國》第二季的分集中,線索是由“問題”來充當的,開頭首先會提出一個問題,其次圍繞著這個問題展開介紹和采訪,類似于新聞中的深度報道,層層深入,最后進行主題升華。在第三集《經濟》中,總問題是:中國能為世界經濟注入活力嗎?分問題有:雙循環是什么?中國為什么從外向型經濟轉向以國內循環為主體?中國制造和中國品牌能夠支撐起國內循環嗎?中國能否繼續放開經濟,持續保持對外開放?在這些分問題之下又分別設置相應的案例作為論據,最終得出結論。這樣的結構對于情節性、故事性較弱的人文類紀錄片而言,能夠快速抓住觀眾的注意力,環環相扣,層次分明,隨著問題不斷被解答,中國的形象也被充分展現,觀眾在不知不覺中就被紀錄片中所展示的中國形象所感染。

二、新時代中外合拍中國題材紀錄片的對外傳播啟示

(一)選題層面:尋求中外文化的最大公約數

中外合拍中國題材紀錄片的對外傳播中,有三類題材最受歡迎,分別是自然動物類、人文歷史類以及社會熱點現實類。這三類題材之所以能夠受到國外觀眾的青睞,是因為在這些題材中均能夠找到中外文化的最大公約數,找到國際和國內文化的共通處。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在經濟、社會、科技等方面取得了許多建設性成果,展示中國新時代面貌的社會熱點現實類紀錄片也成了近年來對外傳播的重點。這類紀錄片的對外傳播容易給國際受眾帶來“宣傳”“說教”等刻板印象,陷入自說自話的境地。因此,這類紀錄片的選題要與國際熱門話題相結合,選取全球性的命題結合自身經驗進行講述,如《習近平治國方略:中國這五年》講述了中國的醫療改革、司法改革、科技創新,直面中國的老齡化、大城市病、環境污染等問題,這些題材是世界上諸多國家都關心的話題或者正面臨的困境,中國的發展方案,可以為世界提供一種新的思路[7]。

(二)敘事層面:選取多元視角切入受眾心理

“他者”視角是中外合拍中國題材紀錄片外部視角中多使用的一種方式[8],選擇國外面孔全程出鏡采訪,主導紀錄片的節奏,如《行進中的中國》第二季,解說詞全程是以羅飛的視角所創作的,這種視角對于主打客觀真實的紀錄片而言并不是最恰當的,但對于中外合拍中國題材紀錄片的海外傳播而言,選擇這種視角能夠增加國外受眾心理上的親近感,更加容易代入到情境當中,給嚴肅的紀錄片增加了一些人情味,給國外受眾帶來了更好的觀看體驗。除卻外部視角,在紀錄片主題之下的具體故事的內部視角中,由故事的親歷者或專家學者進行講述,這兩種敘事者的視角在紀錄片當中相互補充,同樣重要。在中外合拍中國題材紀錄片中,會邀請許多國際人士進行講述,有些是學者,有些是與主題相關的人士,在《行進中的中國》第二季中,出現了許多海外知名學者,他們都是對于中國有一定研究成果的學者。從他們的視角敘述的中國,對于國際受眾來說更加具有說服力。

(三)渠道層面:借助國際平臺打造傳播矩陣

目前,中國紀錄片一般通過四種渠道進行國際傳播[9]:一是通過自主創建的海外頻道進行傳播,如CGTN;二是與國外頻道或欄目合辦節目,如五洲傳播中心和探索頻道合拍的紀錄片《習近平治國方略:中國這五年》;三是在流媒體平臺上傳播,如上海電視臺紀錄片中心創作的大型文獻紀錄片《大上?!?;四是通過社交媒體、參加海外展映和國際電影節等非傳統渠道傳播,如上海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打造的系列紀錄片《永遠的行走:與中國相遇》?!缎羞M中的中國》選擇與探索頻道合作發行,并在主要國家和地區的周末黃金時段播出,取得了70%以上的平均收視率。與國際本土頻道的結合讓中國紀錄片的海外落地更加穩定和具有針對性,定時定量的播出有利于積累海外受眾群體,這種方式為中國紀錄片的對外傳播增加了許多助益,但若能夠和流媒體和社交媒體平臺結合起來,搭建更加完備的傳播矩陣,將紀錄片的傳播力進一步提升,會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

三、結語

紀錄片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中外合拍中國題材紀錄片的對外傳播對于向世界展示新時代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面貌,建構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具有重要意義?!缎羞M中的中國》第二季在內容選擇上充分考慮國際受眾需求,采用國際關心和感興趣的話題和事件,展示中國對于國際的貢獻和重要意義,在敘事策略上使用國際語言講述中國故事,在引人入勝的敘事結構中使用他者視角進行敘述,增強了故事的可信度。該紀錄片最終獲得了國際受眾的認可,這給中外合拍中國題材紀錄片的對外傳播帶來了有益啟示。在選題和敘事上要更多地考慮到國外受眾與中國之間的文化差異,找尋中外文化的共通處,選取貼近受眾心理的敘事視角進行紀錄片創作,在渠道上要利用多個國際平臺,“造船”和“借船”同步進行,打造中國紀錄片國際傳播矩陣,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作出貢獻。潮

參考文獻

[1]何靜,龐敏.中外合拍中國題材紀錄片的跨文化傳播[J].青年記者, 2020(9): 64-65.

[2]胡亞敏.敘事學[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55.

[3]李森.托多羅夫敘事理論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大學,2006:77-78.

[4]張志勇.人物紀錄片敘事視角研究[D].吉林:北華大學,2021:22-23.

[5]譚天,陳強.紀錄之門:紀錄片創作理念與技能[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1:1-3.

[6]馬真真.鄉村教育題材紀錄片的敘事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21:33.

[7]李知亦.中外合拍紀錄片的國際傳播策略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19:136.

[8]王君,張曉鋒.新時代中國國家形象建構與國際傳播策略:以紀錄片《中國緣·傳播者》為例[J].國際傳播, 2022(5): 81-88.

[9]趙楠,白飛.全球共有知識視域下紀錄片創作研究:以《運行中國》為例[J]. 對外傳播, 2022(10): 61-63.

猜你喜歡
對外傳播
基于電視媒體的中原文化旅游對外傳播路徑探究
新媒體時代區域媒體對外傳播的創新和轉型
《廈門日報》:聯手華文媒體 講好廈門故事
新形勢下國家形象塑造及對外傳播策略研究
新媒體時代我國對外傳播“搭車思維”的應用
文化在我國國際話語權中的作用及路徑
講好中國故事 創新對外傳播
站在歷史和時代高度講好中國故事
媒介融合背景下合肥城市形象對外傳播新常態
中國文化典籍英譯與對外傳播之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