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藥學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探討 *

2024-03-11 19:32龔雪敏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24年5期
關鍵詞:醫藥學思政思想

龔雪敏 黃 高

(1.貴州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2.貴州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學生正確三觀最主要的途徑,是引導其形成正確思想行為的有效手段。它將思想行為的形成變化、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規律作為主要研究對象。2020 年,教育部頒布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明,“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繼而達到“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思政課程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專門為思想政治教育量身定做的課程。目前,高校思政課程主要從道德、歷史、哲學、法律等角度進行價值引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罢n程思政”則是從各門各類課程中凝練出思想政治元素,并將其充分展現在教學中[1],從而對學生起到價值傳播、價值引領的作用,有效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質培養中的中心地位。

中醫藥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豐富德行文化、擁有悠久歷史傳承、堅持唯物主義世界觀、崇尚生命法則等,具有豐富教育價值。在中醫藥學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需立足課程特色,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的交匯融通結合點[2],推進以專業課育人和以專業知識化人模式建設,潛化師生心靈,涵育師生品行,引領時代新風尚。

1 思想鑄魂 立德樹人

思政課程在我國由來已久,歷來以德育為重點。2016 年,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全國高等教育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傲⒌聵淙恕蹦繕说倪_成,需要始終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課程思政正是對這一思想的踐行。

中醫藥學是歷經千年歲月洗禮而保存下來的瑰寶,其中蘊含豐富的德育元素。中醫醫德思想萌芽于夏商周,規范于春秋戰國,完善于宋元明清時期[3],近現代一直在傳承與發揚?!鹅`樞·師傳》曰:“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無病……德澤下流,子孫無憂”,這句話對醫生的職業道德作出了明確要求。同時,《素問·上古天真論》提出醫生應做到“德全不?!?。漢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序》提出,醫生行醫要“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即對待患者要一視同仁,不分等級與貴賤。唐代孫思邈《大醫精誠》曰:“凡大醫治病……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強調醫生治療患者時應保持“恬淡虛無”“濟世為懷”的心態,要具有大愛精神。清代喻昌《醫門法律·問病論》曰:“醫,仁術也,仁人君子,必篤于情”,說明中醫是一門充滿仁愛之心的技術,醫生診治患者要仁慈真誠,對患者的疾苦感同身受,這樣就能做到“無所不到”;同時患者會因醫者真誠的行為而全力配合[4]。

在中醫藥學中,規范德行的內容不勝枚舉。以培養計劃和教學大綱為依據,有意識、有目的地去深挖中醫藥學中德育元素,并融入教育過程,潛移默化地對醫學生醫德的形成和建立產生影響,是非常必要的工作。為此可以從多個方面開展工作,如將德育內容編入教學大綱、教材、講稿等教學資料中;將中醫藥學德育元素由點到面進行整合,以教學案例、經典故事、名醫生平等方式豐富教學素材;將古往今來中醫醫師在民族危難時刻“深知臨險境,天使發錚言”的博愛擔當精神貫穿課程始終。

2 以史明智 精湛醫術

思政課程以啟智為抓手,包含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容。法國作家雨果曾說過,歷史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同時也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從整體上看,過去與現在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所以看問題一定不能與歷史割裂。誠如毛澤東同志所說:“讀歷史是智慧的事”。中醫藥學的發展是智慧的結晶,其歷史源遠流長。

先秦時期,《周禮》《詩經》《山海經》等書中已見明確的醫藥記載,這為中醫藥理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戰國至漢代,先后誕生了諸如《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代表中醫藥學體系正式建立的四大經典著作;隋唐五代時期,出現了諸如楊上善、王冰、王叔和、孫思邈等醫學大家,他們對中醫藥學理論與臨床的深入探索,促進了中醫藥學的大發展;宋元明清時期,中醫病因、養生、中藥、針灸、骨傷、醫事管理等方面都獲得了長足發展,中醫藥學走向成熟;近代以來,中醫藥學在西醫的沖擊中,跟隨時代潮流不斷發展壯大??梢?,中醫藥學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每一步的推陳出新都閃爍著智慧的光芒。醫術傳承也是如此,每一個醫家、每一本著作,其所蘊含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鉆研精神、淵博的醫學內容和專業知識、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技術特點,都是歷史發展中留下的智慧財富。如《黃帝內經》運用當時優秀的哲學思想作為說理工具,將其靈活運用于藏象、養生、體質、經絡、診治等重要內容中,闡述中醫藥學理論體系的基本構架;孫思邈創用“方證同條,比類相附”之法,將《傷寒雜病論》之要旨和自身臨床經驗有機結合,揭示出傷寒六經辨治規律,最終完成了《千金翼方》。故“史之為用,其利實博”,歷史具有啟智作用,既是守正創新的基礎,又能“鑒前世之興衰”,起到“考當今之得失”的功用。

在中醫藥學的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對中醫藥學發展歷史的總結和理解。教學內容除了講述中醫藥學發展史之外,還應對代表性醫家的治學態度、醫學思想、臨床經驗等加以凝煉。在教學設計中,注重有機串聯歷史的長線與各時期醫家的閃光點,充分展現中醫藥學的智慧,堅定醫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自信、對中醫藥先賢精湛醫術的崇拜;同時有目的地傳授醫學生專業思維方法,為其提供學習工具和資源等。課堂教學外,可有目的性地組織醫學生參觀中醫藥(民族醫藥)博物館、精讀歷代醫家著作、開展名醫學術研討會和撰寫名醫醫學思想心得等??傊?,以工匠精神勉勵學生、以求真精神鞭策學生、以精湛醫術啟發學生,是中醫藥學課程思政的應有之義。

3 哲學省思 以觀世界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門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規律的科學,它是高校思政課程的核心內容之一。學習這一內容的要義,在于指引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認識客觀世界、全面分析理解問題,對當代大學生無疑具有重大意義。

中醫藥理論中蘊含有豐富的古代哲學文化。從實踐檢驗的角度來看,中醫藥學的產生和發展源于人類生產活動實踐,從伏羲“制九針”從事醫療實踐活動、神農“嘗百草”對中藥知識不斷探索,到馬王堆出土《五十二病方》(現存最早醫學方書)所涉及的病名、藥物、藥方等,再到各時期涌現出的醫家醫書,都表明中醫藥學是人們在與疾病不斷的斗爭實踐中積累而形成的。這種發展過程深刻展示出先實踐、后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循環無端、螺旋上升的中醫藥學理論與實踐統一原則[5]。從物質基礎角度來看,《黃帝內經》強調人體生命活動以物質為基礎,提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與天地相參”“生氣通天”,提示人需要不斷從自然界獲得構成和維持人體生命的物質,其要義在于尊重活動主體的物質性[6]。從樸素的辯證思想角度來看,《黃帝內經》運用氣的運動變化、陰陽的對立統一、五行之間的生克制化等哲學理論,闡述自然界事物發生、發展的變化規律,指導說明人體生命活動規律、發病規律以及防治規律,強調人體是不斷變化的,健康是人自身一種動態的平衡狀態,即“亢則害,承乃制”。另外,中醫藥學強調辨證論治,根據疾病發生發展變化的不同階段進行治療,其思想核心也是強調動態地診治疾病。

中醫藥學的理論體系既是實用科學,又是濃厚的哲學理論基礎。它雖然和馬克思主義哲學有所區別,主要是古代樸素唯物主義,但二者都具有重視實踐、堅持物質第一性、主張和諧發展等觀念。在教學設計中,應該注意從哲學角度闡明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在教學內容上,可以適當引入馬克思主義哲學來審視和反思中醫藥學相關理論。借此,既能深化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解,也可以加深其對中醫藥學理論的認知。

4 循法而行 助力成才

傳遞法制教育是高校思政課程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特別強調:“要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社會主義法制教育可以使大學生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的基本理論,理解法律的基本精神,夯實法治觀念,提高法律意識,從而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培養知法懂法的接班人,助力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

中醫藥學理論的核心內容是闡明疾病發生發展變化的規律,闡述防病治病的基本原則與方法,從而保證機體正常的生命活動。而這些規律和原則正如同人在社會必須遵守法律一般,是從事醫療活動必須遵守的規則。遵循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是學習與運用中醫藥理論的基本準則。學習中醫藥學的目的是解決人體的健康問題,這就必須重視“防病”與“治病”的基本原則?!胺啦 狈矫?,中醫養生強調治未病思想,提出要按照“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钡冗m應自然的養生原則,以滿足“形與神俱”的要求,達到“盡終天年”的養生目標?!爸尾 狈矫?,關鍵是要遵循治則、治法和選方用藥原則。治則是治療疾病必須遵循的法則,中醫提出了治病求本、調整陰陽、扶正祛邪、補虛瀉實、因勢利導等諸多治療原則。為突出治則對治療疾病的重要性,《素問·移精變氣論》中提出:“治之要極,無失色脈”,若“治之大則,逆從倒行”,就會“標本不得,亡神失國”。治法是在治則指導下的具體措施與方法,受治則約束,具有明顯的具體性與規律性。汗、吐、下、和等八法是中醫最基本治療大法,《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其在皮者,汗而發之”,說明病邪在表時,應采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在選方用藥方面,應像隋唐楊上善所主張的一樣,“知古今”“知要道”“知地方”“知形志所宜”。中醫藥學正是通過這些類似法律的規律和原則,規范醫生的醫療行為,使其醫療技術提升,為人民的健康保駕護航。

“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立”“健康所系,生命相托”,中醫藥學作為關系人生命與健康的學科,更應該重視規范性,并嚴格遵守規則。在教學設計中,應突出醫則、醫法內容,潛移默化地使其融入醫學理論與實踐的全過程,成為醫學生從事醫療活動的基本準則;在教學內容上,可結合相關臨床醫療糾紛案例,闡明遵循醫理、嚴于治道的重要性及與之相關的法律后果,助推醫學生確立患者生命至上、醫生醫之有道的醫學法治觀念。

5 結語

“蒙以養正,圣功也”。思政課程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在我國受到高度重視。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有機結合,就是要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

中醫藥學不僅是世界醫學科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在傳授中醫藥學專業知識的同時,應在道德規范、歷史傳承、哲學智慧、醫學法則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如糖融水、如鹽入味,讓中醫藥學課程更有味道,進一步實現育人功能,達到“春風化絲雨,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

猜你喜歡
醫藥學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思想與“劍”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思想是什么”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中國民族傳統醫藥學現代傳承與高等教育
論蒙醫藥學的挖掘與展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