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改背景下中學信息技術教學優化方法

2024-03-13 06:21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教師進修學校余兆煊
天津教育 2024年3期
關鍵詞:編程信息技術內容

■福建省龍巖市長汀縣教師進修學校 余兆煊

新課改嘗試從多個方面改變原有課程規劃。第一,課程目標:轉變知識教學方法,側重于技能、知識利用、知識情感等內容。第二,課程結構:保證課程規劃的均衡性,順應未來社會對信息技術人才的需求,關注技術、藝術、體能各方面的教學效果。第三,課程內容方面:增加實踐課程,讓課程與生活相互關聯。從多個視角進行課程規劃創新,改變原有的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改革質量。

本文簡要介紹了新課改背景下中學信息技術課程優化方法,如加強教學內容展示的清晰性、提高素材選擇的目標性、問題設計引導教學、結合學情優化教案;以移動平臺為例,開展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改進實踐,梳理移動教學要點,合理開發公眾號的教學功能,設計移動教學體系,結合具體教學實例項目給出最新的教學方案,分析教學成果,揭示教學優化的積極意義。

一、新課改背景下中學信息技術課程優化方法

(一)加強教學內容展示的清晰性

中學信息技術的教學工作需要加強內容展示,迎合學科教學需求展示技術操作方法?,F代教學體系給出了技術展示、技術演示的硬件條件,在信息技術相關內容講解期間,教師可以借助現代課程方法加強課程交互,使學生形成深刻的印象。比如,針對Word 文檔的教學,教師編制教案時可以借助操控學生界面,演示Word 的平臺操作方法,使學生形成基礎理解。技術操作演示后,給予學生自主操作空間,便于學生掌握Word 的用法。又如,在“格式畫筆”教學中,教師可以演示“格式畫筆”的使用方法,采取任務驅動形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操作方法,加深學生對技術操作的印象,建立學生課程學習的自信。

(二)提高素材選擇的目標性

借助學生自行動手操作的形式,使其掌握更多技術操作方法。如果設計的實踐活動不全面,將會浪費學生課程學習時間,降低技術學習質量。為此,在機器操作練習課程中,教師要參照學情、生活等因素加強技術練習,有效去除不利因素,切實提高練習效果。比如,在Excel 格式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予學生較多的自主操作空間,讓學生打開表格,在其中添加數據,設計字體格式。此類表格操作方法對城市學生而言較為簡單,而對鄉村學生而言,計算機熟悉程度不高,鮮少接觸Excel,并不了解操作方法,存在一定的學習困難。為此,教師可以采取動畫演示的形式,詳細講解“添加數據”“字體設計”“字體顏色切換”等各項操作,使學生學會Excel 的使用方法,借助具有技術操作演示的素材,確保教學工作高效進行。

(三)問題設計引導教學

部分教師會參照課程內容,結合學生技術學習需求給出全面的教案設計,以增強課程的神秘感,激發學生技術探究的欲望。比如,在學習Word 課程后,學生學習了部分格式設計方法,能夠進行文本特效設計,包括“陰影”“上標”等。教師可以設計問題,讓學生自由表達操作方法,比如,給出一組算式:讓學生說出格式設計流程,以發揮問題驅動的作用,促使學生相互交流。

(四)結合學情優化教案

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改革需要轉變傳統觀念,學習全新的課程規劃思想,以保證課程創新質量。在課程規劃期間,教師應明確學生的地位,讓學生作為課程規劃成員,引導其提出問題,從而結合學生學情給出更具針對性的教案設計。

二、以移動云平臺為例,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改進實踐分析

(一)云平臺課改現狀

當前課程類型較多,部分課程尚未融合云平臺。中學信息技術是以計算機為視角,指導學生掌握基礎的計算機操作方法,可以使用云平臺進行課程改革,以滿足課程教學需求。云平臺的教學融合思想是網絡教育的一種形式,借助服務器有效存儲各類線上課程資源,幫助各類群體使用線上設備下載并分享課程資源。此類平臺上傳的課程資源來自全國各個地區,然而各區域考試側重點有一定的差異,部分課程學習資源尚未上傳至云平臺,造成教學資源存儲量不均衡。比如,信息技術學科相關資源較少,無法給予學生線上指導。教師可以借助云平臺的優勢,參照課程需求,逐步上傳相應的課程資源,從預習、探究、實操、測評四個方面逐步完善相應的教學內容,指導學生構建全新的學習體系。

(二)移動教學需要掌握的要點

移動教學創新設計是以終身學習為中心,借助互聯網資源帶給學生多樣的學習內容。進行移動教學時,教師要關注以下問題:一是學生應擁有移動設備,確保移動學習有序進行,便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主探究課程內容。二是教師可以設計多個小話題,讓學生自主搜索相應的內容,自由規劃課程學習時間。針對學生自主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教師應給予線上一對一指導。

(三)公眾號平臺的合理利用

微信平臺中的“公眾號”用戶服務功能主要有四類:

第一,數據統計分析。從用戶類別、服務菜單、用戶消息、反饋內容四個方面進行數據整合,分析用戶需求。比如,學生利用平臺提出問題,進行內容分析時,會整合問題類別,問題較為集中的內容提醒教師注意。

第二,信息交流模式。教師借助平臺可以自主設計“群發”“自動回復”“單獨回復”等內容,以回復學生問題。在自動回復時,可以采取“關鍵詞”“話題”“統一性”等回復方式,結合可能出現的問題設計相應的回答內容。

第三,管理。公眾號給予用戶的管理功能有“消息”“用戶”“創作”。首先,消息管理,教師可以借助后臺查看學生的學習問題,并給出回復,消息內容會保存3 天。其次,用戶管理,教師可以在后臺獲取學生的用戶信息,如頭像、基本信息、在線學習時間、自主學習進度等。最后,創作管理,教師可以自主上傳“中學信息技術”的相關內容,便于學生在線選擇。

第四,開發功能。教師可以結合自身的課程規劃需求進行功能開發。比如,結合Excel 學習內容,開發線上制作Excel 表格的模塊,讓平臺自主錄制學生制表的過程。教師回放學生制表作業,可以掌握學生Excel 表格操作的熟練度,并給出相應的指導。

(四)教學平臺設計

教師創建移動云平臺時,需要參照中學信息技術學科的相關要求,結合學生學情,梳理移動學習的優勢,根據云平臺、公眾號的技術條件搭建移動學習、資源共享的教學平臺。云平臺功能包括“導學課程”“微課資源”“課程測試”等,云服務項目以公眾號為主。

第一,系統需求分析。移動云平臺設計期間,以課程指導、學生學習、平臺管理為主要功能。學生可以自主選擇章節課程,學習相關課程內容。在導航欄添加關鍵詞,搜索平臺內的相關資源。學生搜索到的課程可以分享給其他同學。課程下方設有“交流區”,便于學生針對課程內容相互交流。教師可以采取“課程群發”形式,向班級學生推送課程,設計課程討論話題。

第二,平臺角色分析。借助此平臺,學生能夠更便捷地獲取信息技術學習資源,在微信群分享成果、交流操作方法。教師制作課程資源時以學生學習視角為出發點,逐步展示操作方法,增加課程指導的簡明性,促使學生掌握核心內容。通過“導課預習”“要點提煉”“重點練習”“技術測試”教學流程,自主生成各時段的學生報告、單個學生各時段的學習報告,便于師生查看。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學習報告分析課程教學效果。學生可以查看自己的學習報告,了解自身信息技術學科的學習進度。

第三,教學應用。課程教學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練習題測試”“知識延伸”等模塊綜合開展教學活動。編程學習主要關于“Python”“圖形編程”“編程貓”的操作方法,提高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全面性?!爸R延伸”單元,教師可以引入書本中未添加的相關內容,如“重要人員簡介”“人工智能”“VR 技術”等。

(五)教學內容設計

1.教學框架內容設計。

移動平臺中,教師設計信息技術課程時,主要從“學習目標”“學生特點”“學習情景”“教學資源加工”“自學模塊設計”“小組共研項目”“課評”等方面逐一設計。設計界面時要參照學生需求,讓學生自主選擇課程難度;設計教學內容時,采取章節分布的形式,參照書本課程和學生需求合理劃分課程類別。

第一,線上學習資源具有零碎性、多樣性等特點。學習方式和學習環境的改變對學生知識積累和技術操作均有一定的影響。為此,教師要進行知識整合,引導學生學習,使學生掌握相關內容。

第二,移動學習包括圖像、音頻等多種知識呈現方式。教師設計課程期間要保持內容的簡潔性,減少多樣性素材帶來的學習干擾。

第三,技術用法。教師使用圖文、微課視頻等形式將信息技術的重要知識和導學內容分享在公眾號,便于學生查看,使用微信“用戶統計”功能獲取學生的基礎情況。另外,教師可以制作動畫,利用公眾號推送給學生,指導學生移動學習方法。師生利用線上平臺交流技術問題,利用課程測試數據生成學生單元學習報告,用于反饋課程設計效果。

2.課例設計分析。

第一,課程分析。學習課例選擇《算法與程序設計入門》,利用移動平臺給出教學設計。公眾號推送課程界面,以課程主題為封面,設計一個概念話題:“什么是開源硬件?”給出兩個技術應用“彩虹流水燈”和“玩轉音樂”。學生點擊相應板塊,可以展示“概念話題”“技術應用”的具體內容。教學內容設計要以學生為中心,此課程是高一年級的學習任務。

首先,教學目標;教師參照項目任務內容,要求學生從已有的信息資源中自主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信息分類和信息處理。在信息處理完成后,學生分享處理成果,形成信息意識。教師采取項目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操作,逐步養成計算思維,利用移動平臺打造數字型技術學習體系,使學生自主學習技術方法、協同交流技術內容,給出具有創新性的技術實踐,以形成數字創新思想。針對信息技術成果,學生以高度的熱情參與學習,形成信息社會責任感。

其次,教學內容;以信息技術教材內容為中心,適當增加算法、程序兩類內容。

再次,教學重點;要求學生明確編程含義,參與編程應用,在實踐中了解編程的方法,結合應用需求給出可行的編程方案。

最后,教學難點;學生能夠自主使用程序,編制可用的功能程序。

第二,導課設計。教師選擇一期“春節晚會”視頻,讓學生思考“舞臺燈光”設計方法,引出“算法”“程序”等內容,讓學生思考生活中的編程。學生回答電梯間播放的廣告、微信軟件、智能手表等。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回答中選擇一個編程應用,引出編程的含義及用法。比如,選擇智能手表,讓學生思考手表的讀數顯示方式。

第三,凝練重要知識點。教師點擊編程界面,提出問題:“如何讓彩燈發出亮光?”學生小組交流,分析亮燈的編程方式,給出“無限循環”的編程方法,以此解決亮燈問題。教師繼續提出問題:“如何設計自主唱跳程序?”采取難度遞增的方式,使學生處于持續學習的狀態。

第四,展示編程成果。各小組學生展示編程成果,學生之間相互評價,以此促進學生相互學習。

第五,課后思考。教師結合“亮燈”“唱跳”的編程學習,讓學生思考新的編程方向。有的學生給出“朗誦詩歌”的編程方案,有的學生設計“小鳥流水”的編程方法,促進學生自主研究編程方法,形成信息技術的創新思想。

第六,公眾號學習支持。在公眾號內,教師分享“彩虹流水燈”“音樂世界”“PPT 動畫”“數據計算”等學習資源,給予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環境。

(六)教學效果分析

H 校設計兩組學習,一組在計算機教室,采取一般教學法,二組在計算機教室,融合移動平臺,進行協同教學。一組、二組學生各有2 個班級,一組有75人,二組有76 人。教師借助“測試功能”分別設計10 道編程題目,獲取兩組學生分數,并進行對比,如表1 所示。

表1 學生編程測試分數(單位:分)

10 道題目,每題10 分,在學習之前,兩組學生測評分數相近,對編程內容的了解不夠深入。經過課程學習后,一組、二組的平均分分別為65.21 分和88.52 分。由此可知,移動平臺具有一定的教學支持功能,可以用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改進設計。

三、結語

綜上所述,結合H 校兩組學生的“算法與編程”學習情況,確定移動平臺具有一定的教學優化功能。在教學設計中,移動平臺能夠從“導課資料分享”“課中要點內容講解”“重要內容演示”“課后測評”等方面給予教學支持,可以作為信息技術優化教案設計的技術選擇。

猜你喜歡
編程信息技術內容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編程,是一種態度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元征X-431實測:奔馳發動機編程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編程小能手
紡織機上誕生的編程
主要內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