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LDL-C/HDL-C、non-HDL-C、RLP-C及sLOX-1水平與老年急性腦梗死的相關性研究

2024-03-13 07:06劉海穎
臨床誤診誤治 2024年1期
關鍵詞:脂蛋白頸動脈膽固醇

張 萌,劉海穎,齊 暢

急性腦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主要發生機制為動脈粥樣硬化,約占腦血管疾病70%,病死率為5%~15%,致殘率達50%以上[1]。有研究顯示,高齡是誘發該病的高危因素[2]。ACI神經輕度缺血缺氧可引起頭暈、頭痛等癥狀,隨著缺血缺氧持續加重,可造成神經組織病變或壞死,嚴重損傷患者神經功能[3]。動脈粥樣硬化是誘發ACI的關鍵環節,而血脂代謝異常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現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升高,LDL-C持續升高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進程[4]。傳統血脂指標無法滿足動脈粥樣硬化診斷和預測,臨床研究顯示,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non-HDL-C)、殘粒脂蛋白膽固醇(RLP-C)、可溶性凝集素樣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體-1(sLOX-1)等指標與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進而介導ACI進展[5-7]。但目前有關LDL-C/HDL-C、non-HDL-C、RLP-C及sLOX-1與老年ACI相關性的臨床研究鮮見。故本研究分析老年ACI患者LDL-C/HDL-C、non-HDL-C、RLP-C及sLOX-1水平與神經功能缺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相關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廊坊市第四人民醫院收治的230例老年ACI作為研究組。納入標準:均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8]中ACI診斷標準;均經影像學檢查確診;年齡≥60歲;均為首次發病,發病時間≤72 h;入院72 h完成頸動脈彩超檢查;近6個月內無糖皮質激素藥物治療史。排除標準:甲狀腺功能減退或亢進;近期有手術、感染和出血史;惡性腫瘤;血液疾病或結締組織疾病;非血管性因素所致的認知障礙;因煙霧病、動脈炎所致的腦梗死;心源性腦栓塞;合并嚴重器官功能不全;發病前3個月服用他汀類藥物;有頭部外傷史;隱匿性腦血管畸形。按照2∶1配比原則選擇同期、同年齡段115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本研究經廊坊市第四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0220703),受試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LDL-C/HDL-C、non-HDL-C、RLP-C、sLOX-1檢測

采集對照組體檢當日、研究組入院24 h內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離心5 min,取上清液。使用AU5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美國貝克曼庫爾特公司)檢測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LDL-C、HDL-C,并計算LDL-C/HDL-C、non-HDL-C、RLP-C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sLOX-1水平,試劑盒購于武漢艾美捷科技有限公司。

1.3 頸動脈超聲檢查

使用Voluson E8型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儀(美國GE公司)行頸動脈超聲檢查,均由2名經驗豐富(工作時間>3年)醫師操作,探頭頻率7~12 MHz,ACI患者取仰臥位,偏頭暴露頸部,掃描頸總動脈、頸內外動脈及分叉部位,在頸動脈分叉近端后壁約1.5 cm處測量頸動脈內中膜厚度(IMT),測量3次取平均值,其中IMT<1.0 mm為正常,IMT 1.0~1.5 mm為IMT增厚,IMT>1.5 mm為斑塊形成[9]。

觀察斑塊回聲、形態特征,將斑塊回聲均勻的扁平斑、斑塊鈣化或纖維化、部分回聲增強、后方回聲減弱,內膜光滑、硬斑,無斑塊內出血判為穩定斑塊;若出現軟斑、混合斑及潰瘍斑,斑塊呈低、中回聲,有斑塊內出血判為不穩定斑塊[10]。根據有無斑塊及斑塊特點分為無斑塊、穩定斑塊及不穩定斑塊。

1.4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

研究組入院48 h內采用NIHSS評分評估神經功能缺損程度[11],該量表總分42分,涉及11個項目,<7分為輕度神經功能缺損,7~15分為中度神經功能缺損,>15分為重度神經功能缺損。

1.5 觀察指標

1)比較2組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飲酒史、吸煙史、既往史、空腹血糖(FBG)、TG、TC、C反應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2)比較2組LDL-C/HDL-C、non-HDL-C、RLP-C、sLOX-1水平。3)比較不同斑塊穩定性、神經功能缺損及IMT老年ACI患者LDL-C/HDL-C、non-HDL-C、RLP-C、sLOX-1水平。4)分析LDL-C/HDL-C、non-HDL-C、RLP-C、sLOX-1水平與老年ACI的關系。5)分析LDL-C/HDL-C、non-HDL-C、RLP-C及sLOX-1水平與斑塊穩定性、IMT、NIHSS評分的相關性。

1.6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臨床資料比較

2組年齡、性別、飲酒史、吸煙史、既往史、FBG、TC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TG、HCY、CRP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2組研究對象臨床資料比較

2.2 2組LDL-C/HDL-C、non-HDL-C、RLP-C及sLOX-1水平比較

研究組LDL-C/HDL-C、non-HDL-C、RLP-C、sLOX-1水平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表2 2組研究對象LDL-C/HDL-C、non-HDL-C、RLP-C、sLOX-1水平比較

2.3 不同病情老年ACI患者LDL-C/HDL-C、non-HDL-C、RLP-C及sLOX-1水平比較

不同斑塊穩定性、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及IMT老年ACI患者LDL-C/HDL-C、non-HDL-C、RLP-C、sLOX-1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老年ACI患者LDL-C/HDL-C、non-HDL-C、RLP-C及sLOX-1水平比較發現,無斑塊患者<穩定斑塊患者<不穩定斑塊患者,輕度神經功能缺損患者<中度神經功能缺損患者<重度神經功能缺損患者,IMT正?;颊?IMT增厚患者<斑塊形成患者(P<0.05)。見表3~5。

表3 不同斑塊穩定性老年ACI患者LDL-C/HDL-C、non-HDL-C、RLP-C及sLOX-1水平比較

表4 不同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老年ACI患者LDL-C/HDL-C、non-HDL-C、RLP-C及sLOX-1水平比較

表5 不同IMT老年ACI患者LDL-C/HDL-C、non-HDL-C、RLP-C及sLOX-1水平比較

2.4 LDL-C/HDL-C、non-HDL-C、RLP-C、sLOX-1水平與老年ACI的關系

控制表1中差異有意義的自變量后偏回歸分析結果顯示,LDL-C/HDL-C、non-HDL-C、RLP-C、sLOX-1水平與老年ACI密切相關(P<0.01)。見表6。

表6 偏回歸分析LDL-C/HDL-C、non-HDL-C、RLP-C、sLOX-1水平與老年ACI的關系

2.5 相關性分析

研究組LDL-C/HDL-C、non-HDL-C、RLP-C及sLOX-1水平分別與斑塊穩定性、IMT、NIHSS評分呈正相關(P<0.01)。見表7。

表7 老年ACI患者LDL-C/HDL-C、non-HDL-C、RLP-C及sLOX-1水平與斑塊穩定性、IMT、NIHSS評分相關性

3 討論

有學者認為,ACI由腦血管狹窄和閉塞引發,可造成不同程度神經功能損傷,嚴重時患者可出現意識障礙,危及生命[12]。而動脈粥樣硬化是誘發ACI最常見的原因,其發生公認有3種學說:1)脂質滲入學說,是早期病變表現,脂紋最早可出現在兒童期,是一種可逆性病理改變;2)血栓鑲嵌學說,是脂紋脂質沉積表現,動脈血管壁中膜平滑肌細胞轉移至內膜,形成部分增生纖維帽,最終演變為纖維斑塊;3)損傷應答學說,即動脈粥樣硬化經典表現,纖維斑塊和粥樣硬化斑塊可造成動脈管腔狹窄[13-14]??梢?明確頸動脈粥樣硬化程度對ACI早期預防有重要作用。

有研究證實,血脂代謝異常與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而LDL-C、HDL-C異常表達是誘發冠心病和ACI的獨立危險因素[15]。LDL-C是膽固醇主要運輸形式,可促進動脈壁中膽固醇沉積和內流,長時間停留血管內可被氧化修飾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進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并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HDL-C主要介導膽固醇的反向轉運,從而發揮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16]。LDL-C/HDL-C是評估動脈粥樣硬化進程的主要指標,LDL-C/HDL-C比值越高,腦梗死神經缺損程度就越嚴重,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就越不穩定[17]。non-HDL-C主要是指除HDL-C外所有脂蛋白的總和,有指南指出non-HDL-C可作為代謝綜合征、糖尿病患者降脂療效的評估標準,與傳統血脂指標相比,non-HDL-C評估心腦血管疾病動脈粥樣硬化的敏感度較高[18]。RLP-C是所有殘粒脂蛋白顆粒所含的膽固醇,在空腹狀態下可水解為極低密度脂蛋白、中間密度脂蛋白,但RLP-C直接檢查程序復雜、敏感度較低[19]。VARBO等[20]根據脂質曲線提出了RLP-C的計算公式。已有研究證實通過公式計算的RLP-C預測疾病價值高于測量獲得RLP-C[21]。RLP-C通過促進內皮黏附分子-1、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表達,促進單核細胞在動脈壁聚集,是直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此外,RLP-C殘留物經多種酶修飾后可促進內皮細胞局部活化,形成多種損傷因子,進而激活巨噬細胞釋放白細胞介素和腫瘤壞死因子,促進血管局部炎癥形成[22]。本研究發現,研究組LDL-C/HDL-C、non-HDL-C、RLP-C水平高于對照組。提示LDL-C/HDL-C、non-HDL-C、RLP-C水平變化可介導ACI的發生發展。進一步比較不同病變程度老年ACI患者LDL-C/HDL-C、non-HDL-C、RLP-C水平發現,無斑塊患者<穩定斑塊患者<不穩定斑塊患者,輕度神經功能缺損患者<中度神經功能缺損患者<重度神經功能缺損患者,IMT正?;颊?IMT增厚患者<斑塊形成患者。說明高水平LDL-C/HDL-C、non-HDL-C、RLP-C可促進老年ACI患者頸動脈血管內膽固醇大量沉積,促進斑塊產生和形成,有助于動脈粥樣硬化生成,進而加重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促進老年ACI患者疾病進展。

凝集素樣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體-1(LOX-1)是ox-LDL受體,在內皮細胞、活化血管平滑肌細胞和巨噬細胞中廣泛表達。LOX-1還可在血小板表面暴露,通過抑制二磷酸腺苷誘導血小板聚集,從而參與動脈粥樣硬化全過程[23]。在病理狀態下LOX-1經蛋白酶水解成sLOX-1。近年有研究證實,251例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漿sLOX-1水平高于對照組,還證實sLOX-1是患者預后不良的危險因素,高水平sLOX-1與患者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定性、狹窄程度密切相關[24]。本研究發現,老年ACI患者sLOX-1變化趨勢與LDL-C/HDL-C、non-HDL-C、RLP-C一致。表明sLOX-1水平升高可參與老年ACI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產生和形成,加重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與相關研究結果相似[24]。本研究進一步分析發現,LDL-C/HDL-C、non-HDL-C、RLP-C、sLOX-1水平與老年ACI密切相關,且與斑塊穩定性、IMT、NIHSS評分呈正相關。表明上述指標水平升高,可促進患者IMT增加,利于軟斑、混合斑等形成,其水平越高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也就越嚴重,不利于疾病控制。

綜上所述,LDL-C/HDL-C、non-HDL-C、RLP-C、sLOX-1水平在老年ACI患者中明顯升高,是誘導ACI發生的危險因素,且與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IMT呈正相關??梢姺e極監測LDL-C/HDL-C、non-HDL-C、RLP-C、sLOX-1表達,對老年ACI患者的臨床診療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猜你喜歡
脂蛋白頸動脈膽固醇
談談膽固醇
降低膽固醇的藥物(上)
降低膽固醇的藥物(下)
膽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藥嗎等7題…
非配套脂蛋白試劑的使用性能驗證
三維超聲在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前的應用價值
腦微出血與頸動脈狹窄的相關性分析
高密度脂蛋白與2型糖尿病發生的研究進展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對泡沫細胞形成的作用
結節性黃瘤并發Ⅱa 型高脂蛋白血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