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士生教育規模推演:2012—2025年中國為例

2024-03-16 16:01董淵王任模鐘曉征韓芳明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24年1期
關鍵詞:定量分析數值模擬

董淵 王任模 鐘曉征 韓芳明

摘要:基于博士生教育鏈式反應規律,提出由歷史數據估算學位授予率和退出率的方法,給出以實際或預測的指導教師、招生規模為輸入,推演在學規模、學位授予規模的方法。以中國為例,實現“十四五”期間指導教師、招生、在學規模和學位授予規模的綜合定量分析,數據表明:新時代“穩定規?!钡健胺€步擴大”調控已完成;“十四五”末博士學位年度授予規模有望突破10萬,從而超過NCES傳統統計口徑下美國學術類博士學位數。建議重點改革指導教師選聘和直博招生方式,探索專業學位博士生培養模式,深入開展基于數理方法的規律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議,推動博士生教育高質量發展,提升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能力。

關鍵詞:博士生教育;鏈式反應;規模推演;數值模擬;定量分析

作者簡介:董淵,清華大學數學科學系黨委書記,研究生院副院長,副研究員,北京 100084;王任模,清華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副院長,六級職員,北京 100084;鐘曉征,清華大學學位辦公室副主任,六級職員,北京 100084;韓芳明,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培養辦公室高級主管,六級職員,北京 100084。

基金項目: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研究課題“新時代直博招生方式的模式創新與策略研究”(編號:2020ZAA010)

一、博士生教育規模定量分析研究進展

博士生教育是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一流博士生教育體現一流大學人才培養的高度”[1],“而一流大學群體的水平和質量決定了高等教育體系的水平和質量”[2]。博士生教育發展規律研究廣受關注[3],具有重要價值。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博士生教育發展迅猛[4],近年來發達國家博士學位授予規模增長顯著[5],規模定量分析已經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進展。常若菲和楊衛提出研究生教育學位產出方程,定量描述碩、博士學位授予規模和投入的關系,模擬40年來中國學位授予規模演化過程,分析了20世紀初政策調整對學位授予規模的影響[6]。別敦榮等人給出穩健增長趨勢下以年均增長率為參考的線性外推方法,預測了“十三五”期間中國博士生在學規模[7]。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NCES)每年發布博士學位授予數據和基于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的定量預測結果[8]?;趧恿W模型鏈式反應規律的研究揭示美國學術類博士學位授予規模符合具有周期波動特性的分段指數規律,并給出2021—2030年間的定量預測[9]。

為全面反映政策性調控對博士生教育的影響,需要綜合考慮指導教師、招生、在學和學位授予等規模數據進行定量分析。對比中美博士生教育,張煒和汪勁松提出基于增長趨勢線性外推的中國博士招生、學位授予規模定量預測,指出不同推算方案的預測結果之間存在較大差異,而教育政策是關鍵影響因素[10]。針對美國博士生教育,王傳毅等人給出招生增長率、完成率和流失率保持穩定條件下的時間序列模型,對在學規模進行定量測算[11]。博士生教育動力學模型揭示主要規模數據可以用鏈式反應類似的方程描述、符合分段指數變化規律[12],給出規模調控模型及相應數值求解方案,完成21世紀初中國博士生教育規模調控的定量分析[13]。

基于上述工作,本文探討根據歷史數據估算系統特征參數學位授予率和退出率,以實際或預測的指導教師、招生規模為輸入的規模推演方法,推動博士生教育規模的綜合定量分析。

二、博士生教育規模推演方法

1.博士生教育的鏈式反應規律

某一國家或地區在相同經濟、科技和教育政策影響范圍內,博士生在學規模是以年度為單位的離散時間序列,可采用連續函數E(t)來近似,滿足類似于鏈式反應方程的博士生教育動力學模型方程[12]:

綜上,可根據歷史數據估算特征參數學位授予率和退出率,離散遞推求解博士生教育規模調控正問題,逐年推演博士生教育規模數據。

三、2012—2025年中國博士生教育規模推演

新時代中國研究生教育迎來改革發展戰略機遇期[15],規劃文本和實際數據顯示,新時代博士生教育經歷了新的規模調控。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明確“堅持穩定規?!盵16],“十三五”規劃提出“穩步擴大研究生培養規?!盵17],“十四五”規劃指出“穩步擴大專業學位研究生規?!盵18]。圖2給出單自然對數坐標下中國歷年博士生教育規模數據①及分段線性擬合結果,與規劃文本相對應,“十三五”初期博士生招生規模成長指數明顯上調。

聚焦新時代“穩定規?!钡健胺€步擴大”的規模調控,對2012—2025年中國博士生教育進行研究。首先基于實際輸入數據開展2012—2020年規模推演測試,其次預測輸入數據并進行2021—2025年規模推演,進一步求解參數反問題得到系統特征參數變化情況,為后續分析提供支持。

1.2012—2020年規模推演

表1給出數值解和實際值之間的比較。在學規模數值解均方根誤差為0.60%,其中最大誤差為0.90%。學位授予規模數值解均方根誤差為2.34%,其中最大誤差為-5.92%??梢钥吹?,系統內部數據在學規模受外部變化影響小,推演誤差更小。

上述方法能夠比較準確地推演2012年以來的規模數據,表明模型對規模調控變化具有良好的描述能力,所采用的數值求解方法,特別是特征參數估算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可信度。

基于研究生教育學位產出方程的定量演化過程數值方法[6]能有效模擬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博士學位授予規模變化趨勢,穩健增長趨勢下以年均增長率為參考的線性外推方法[7]給出“十三五”期間中國博士生在學規模的預測,而本文方法能夠對調控過程中的多種規模數據進行綜合定量分析。與求解參數反問題得到特征參數、采用龍格-庫塔方法的模擬方法[13]相比,本文方法無需求解參數反問題,而是根據歷史數據估算特征參數,采用顯式單步歐拉方法就能給出具有相當精度的結果。

2.“十四五”期間規模推演

表2給出數值解和已公布實際數據的對比,預計“十四五”末中國博士學位授予規模將超過10萬。如圖中箭頭所示,2019—2020年是學位授予規模調整的關鍵時間窗口。其中2021年在學規模數值解的誤差為0.70%,2022年招生規模、在學規模數值解的誤差分別為-0.72%和1.60%。

上述方法給出“十四五”期間規模推演,其中2021—2022年推演數據與已公布實際數據較為接近,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描述能力,所采用方法,特別是特征參數估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基于增長趨勢線性外推的規模預測方法[10]給出“十四五”期間中國博士生招生規模、學位授予規模定量預測數據,而不同推算方案的預測結果存在較大差異。本文方法對“十四五”期間5年數據進行推演,給出中國博士生教育指導教師、招生規模、在學規模、授予規模相互協調的綜合定量分析。

縱向對比?;厥走^去,中國博士生教育經過四十多年發展,年度學位授予規模有望在“十四五”期間突破10萬。從1982年首次授予學位13個到1985年超過100個,到1988年超過1000個,前兩次增長10倍各用時三年。1999年超過1萬個,第三次增長10倍用時11年。如果“十四五”期間突破10萬,則第四次增長10倍用時約25年,其主要原因是21世紀初以來實施“穩定規?!闭?,使得招生規模增速保持較低的水平。

橫向對比。放眼全球,中國博士學位年度授予規模有望在“十四五”期間首次超過NCES傳統統計口徑②美國學術類博士學位授予規模,接近美國各類博士學位授予規??倲档囊话?。NCES預測2025年美國各類博士學位授予規??倲导s20萬[8],其中傳統統計口徑學術類博士學位授予規模近年來占比保持在50%以下,應低于10萬?;趧恿W模型鏈式反應規律的方法預測2025年美國學術類博士學位授予規模低于10萬[9]??紤]歷年累計博士學位授予總量以及人口總數之間的差異,可知中國勞動人口中博士學位獲得者的占比仍遠低于美國,中國博士生教育規模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3.2012—2025年規模發展分析

規模調控完成。數據表明,新時代中國博士生教育經歷了完整的規模調控,其過程呈明顯的“規模潮涌”現象,招生規模成長指數于2015—2016年由約0.03調高到約0.095,在學規模于2017—2018年進行調整,學位授予規模于2019—2020年完成調整,進入中速平穩發展階段。

特征參數變化趨勢。根據歷年規模數據求解參數反問題,得到博士生教育系統特征參數,并進行分段線性擬合。圖6上、下兩半部分給出招生比( ) tα、生師比( ) tρ數據,學位授予率( ) tβ、退出率( ) tε數據,及分段線性擬合結果。年度招生比反映輸入變化,總體呈分段線性變化趨勢,2020年之后基本保持逐步上升趨勢,到“十四五”末達到約1.1。年度生師比是博士生教育規模調控的重要觀測指標,同樣呈分段線性變化趨勢,2020年之后逐步上升,預計“十四五”末將超過4.0。年度學位授予率,自2006年的略高于0.20逐步緩慢下降,2020年之后繼續下降。年度退出率的估算值基本保持穩定。

四、中國博士生教育規模向何處去?

上文基于指導教師、招生規模實際數據和預測數據,實現了2012—2025年中國博士生規模綜合定量數值推演,下面進一步探討“十四五”之后博士生教育面臨的挑戰和可能的走向。

1.“穩步擴大”可能不穩!

“十四五”之后,中國博士生教育可能面臨師資挑戰。隨著“穩步擴大”政策推動實施,中國博士招生規模不斷擴張,在學規模、學位授予規模增幅分別在2015—2020年間逐次發生變化,呈現明顯的“規模潮涌”現象。2016—2021年指導教師規模成長指數一直低于招生規模成長指數,如果“十四五”期間仍延續相同的增長方式,招生比、生師比將持續走高。招生比將于“十四五”期間再次高于1,生師比將高于4并達到僅次于2005年歷史峰值(接近5.00)的第二高峰,可能面臨師資方面的挑戰。

更長遠地看,中國博士生教育可能面臨生源挑戰。2020年博士生招生11.60萬人,其中學術學位博士生10.23萬人,占88.18%,生源主體是碩士學位獲得者[19]。而同年碩士學位授予規模72.97萬,其中學術學位僅為31.23萬,占42.80%。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內,碩士學位獲得者就業形勢較好,大量優秀碩士學位獲得者可能選擇不再繼續攻讀博士學位,進而導致優質生源缺乏。同時,我國正在經歷年度出生人口數量持續下行帶來的“少子老齡化”規模結構調整[20]。如果延續現行招生方式,10—20年后生源形勢可能更為嚴峻。

博士生規?!岸唐诳从媱?、中期看導師、長期看生源”。指導教師充足、保障條件到位時,單獨擴大招生規模,有望在3—5年內實現在學規模、學位授予規模的擴大。但如果指導教師規模不能隨招生規模同步增長,規?!胺€步擴大”不具有可持續性。而隨著創新人才需求增長和人口年齡結構變化,教育系統與其他行業產業之間的人才競爭日趨激烈,大規模高質量生源將成為博士生教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2.未來走向:“穩步擴大”還是“穩定規?!??

“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迫切需要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層次人才”[21],2020年召開的中國研究生教育會議明確了改革方向和發展路徑[22]。

中國博士生教育目前仍以學術學位博士生教育為主,2020年在學博士生規模為46.65萬人,其中學術學位博士生43.19萬,占比92.57%。各行各業對高層次創新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大,中國勞動人口中博士學位獲得者占比遠低于發達國家的代表美國,而通過出國留學方式借助國外教育體系為我國培養關鍵領域高層次創新人才面臨很大阻力,需要推動以博士生為代表的高層次人才自主培養,不斷提升質量,積極擴大規模。

新時代“穩定規?!钡健胺€步擴大”的調控已完成,如平穩發展,“十四五”之后可能走向為:

改革指導教師選聘方式,積極拓展師資。建設一流指導教師隊伍是博士生教育發展的重要內容[23]。學位制度建立以來,指導教師選聘經歷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批、授予單位自行審批試點[24]、審核權下放給全部授予單位[25]等不同階段。2016年起清華大學教研系列教師全面獲得博士生指導資格[1],2018年北京大學推行新聘教學科研崗位教師直接確認博士生指導教師資格[26],一大批年輕的助理教授、副教授走上指導教師崗位,充分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應進一步改革選聘方式,在全球范圍內遴選能夠為人師表、具有學術活力、經過良好訓練的年輕教師,實質性擴大博士生指導教師隊伍。同時完善指導教師研修制度,幫助年輕教師提升指導能力,確保博士生培養質量。

改革直博招生方式,積極拓展生源。直博招生從應屆本科生中選拔人才,于1991年由清華大學率先試點[27],并于2001年在全國推廣[28],是我國選拔具有學術志趣和創新潛力優秀生源的重要途徑。2009年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項目(PTN項目)面向往屆本科畢業生招生[29],2019年清華大學試點招收具有學士學位國際學生直接攻讀博士學位[30],不斷拓寬直博招生的選拔范圍。應總結試點經驗,進一步改革直博招生方式,逐步擴大直博招生規模占比,盡快擴大直博招生適用范圍,并配套有競爭力的獎助支持,在具備學士學位的基礎上全面考察創新潛力[31],面向全球吸引生源并選拔優秀人才,以應對生源挑戰。

加強行業產業合作,探索專業學位博士生培養新模式?!笆奈濉币巹澝鞔_“穩步擴大專業學位研究生規?!盵18],從招生規模增速來看,近年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明顯高于學術學位研究生教育,未來專業學位博士生在整體博士生在學規模、學位授予規模中的占比也將逐步增加。需要探索專業學位博士生培養新模式,加強與行業產業的深度合作,結合關鍵領域重大實際問題開展高水平原創性研究。積極聘請行業產業高水平人才聯合培養博士生,以一定程度減緩生師比升高帶來的風險。

從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博士生招生規模增速持續高于指導教師規模增速,直到2003—2004年由“積極擴大”到“穩定規?!焙蟛虐l生轉變。在此期間年度生師比數值不斷升高,并于2005年達到歷史峰值近5.0[13],引發了當時關于培養質量風險的討論。綜合考慮社會需求、科研投入、導師力量、學校辦學條件等制約因素,有專家提議要“穩定博士生招生規模、著重提高培養質量”[32]。后續調查顯示生師比偏高對學術指導質量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部分學科中導師指導頻次偏低。隨著規模調整和質量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博士生培養質量呈現穩步提升的發展態勢[33]。

與21世紀初相比,當前社會需求更為迫切,科研投入比較充足,辦學條件明顯改善,但科學優化博士生指導規模、保持合理的生師比仍是重要的話題[34]??紤]到人類信息處理能力大約局限為7±2[35],如果指導方式沒有較大變革,則仍無法長期承受生師比不斷升高而帶來的壓力,可能不得不將招生規模成長指數調整到接近甚至低于指導教師規模成長指數的水平,保持招生比接近或略低于1.0,重新回到類似“十一五”期間的“穩定規?!卑l展模式。

綜上,“十四五”后期在積極推動改革、擴大招生規模的同時,應盡早開始適度擴大指導教師規模、積極拓展優質生源,同時加強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探索與行業產業合作的高層次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化解生師比不斷升高帶來的風險,爭取持續“穩步擴大”,實現博士生教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如果相關改革舉措不到位,則可能需要適度降低招生規模成長指數,進入較低增速的發展模式。而如果簡單延續“十四五”前期模式,則可能面臨生師比不斷升高而帶來的風險,有可能不得不大幅調低招生規模成長指數,重回“穩定規?!卑l展模式。

五、總結與展望

基于鏈式反應模型,針對博士生教育規模定量分析這一重要問題,本文采用根據兩年歷史數據估算系統特征參數學位授予率和退出率的方法,給出以指導教師、招生規模為輸入的規模推演方法。

2012—2020年中國博士生規模數據測試表明,該方法能夠以歷年實際數據為輸入,較為準確地給出在學規模和學位授予規模,實現新時代中國博士生教育“穩定規?!钡健胺€步擴大”調控的綜合定量數值模擬,該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可信度。深入分析規劃文本和實際數據,推斷“十四五”期間指導教師、招生規模成長指數的定量數值,并給出規模預測。以預測數據作為輸入,推演2021—2025年間在學規模和學位授予規模,預計“十四五”期間將達到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節點,年度博士學位授予規模有望首次突破10萬,從而超過NCES傳統統計口徑下美國學術類博士學位授予規模。

2012—2025年中國案例表明,該方法能夠以實際或預測的指導教師、招生規模為輸入,根據歷史數據估算主要特征參數,比較準確地實現博士生教育規模綜合定量數值模擬,具有一定的預測能力。根據預測,中國博士生教育后續可能面臨師資、生源兩方面的挑戰,如果希望持續“穩步擴大”規模,則需要積極推動改革,使得指導教師、招生規模成長指數大致相當,實現規模和質量協調發展。

上述討論基于“十四五”期間“穩步擴大”模式下的規模推演,如果相關條件和發展形勢發生變化,或出現重要的政策調整,則實際情況可能與推演結果存在較大出入,因此需要開展滾動推演,加強動態監測,并根據需要探討面向2035年、2050年的規模推演。而隨著中國專業學位博士生規模及占比不斷增加,可能需要針對學術學位、專業學位博士生進行分類分析。

雖然文中以中國博士生教育作為案例,但理論推導中并沒有對具體國別和發展時期進行特殊限定,因此該規模推演方法具有一定普適性。后續將嘗試對世界其他博士生教育強國的規模數據進行推演,分析各國博士生教育規模發展趨勢,進一步探索方法的適用范圍。此外,應探討能夠刻畫不同國家間博士生教育相互影響的動力學模型,以實現更大范圍的博士生規模綜合定量分析。

未來應繼續推進基于數理方法的研究,針對高水平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規模、結構和路徑,給出基于模型定量分析的建議,助力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能力,推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36],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人才支撐作貢獻。

致謝和聲明: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前會長趙沁平院士“進行相關系列研究”的指導,浙江大學陳子辰、北京理工大學王戰軍、復旦大學汪玲、中國人民大學李立國、華南理工大學張樂平等教授對課題的指導,與清華大學姜培學、周杰、劉惠琴、王傳毅、孫傅、楊帆、陳鐵軍等老師關于中國博士生教育發展的討論,匿名評審專家提出的關注面向2035年長期推演能力等建議,對本文具有重要幫助,一并表示感謝。文中意見、發現和貢獻僅為作者淺見,并不反映課題資助方等相關單位和個人的立場。

參考文獻

[1] 邱勇. 一流博士生教育體現一流大學人才培養的高度[N].光明日報, 2017-12-05.

[2] 王希勤. 乘勢而上, 深化改革 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開新路[N]. 科技日報, 2022-11-24.

[3] 趙沁平. 關于我國研究生教育的二十個問題[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5(6): 1-2.

[4] CYRANOSKI D, GILBERT N, LEDFORD H, et al. The PHD factory[J]. Nature, 2011(4): 276-279.

[5] SARRICO C S. The expansion of doctoral education and the changing nature and purpose of the doctorate[J]. Higher education, 2022(84): 1299-1315.

[6] 常若菲, 楊衛. 中國40年研究生教育的規模和學科演化的動力學模擬[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21(11): 1-7.

[7] 別敦榮, 易夢春, 李家新. “十三五”時期研究生教育發展思路[J]. 中國高教育研究, 2016(1): 83-90 .

[8] HUSSAR W J, BAILEY T M. Projections of education statistics to 2028[EB/OL]. 47th ed. (2020-05) [2023-04-28]. https://nces.ed.gov/programs/pes/index.asp.

[9] 董淵, 王任模, 鐘曉征, 等. 美國學術類博士生教育規模的周期波動[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22(11): 85-93.

[10] 張煒, 汪勁松. 研究生教育規模預測與中美比較[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22(2): 1-7.

[11] 王傳毅, 楊佳樂, 李伊明. 美國在學博士規模究竟有多大:測算模型及其應用[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9(1): 87-91.

[12] 董淵, 王任模, 鐘曉征, 等. 博士生教育的鏈式反應規律[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21(11): 8-15.

[13] 董淵, 王任模, 鐘曉征, 等. 基于鏈式反應規律的博士生教育規模調控模型[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23(6): 71-80.

[14] 關治, 陸金甫. 數值分析基礎[M]. 3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331-333.

[15] 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 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 教研[2013] 1號[A/OL]. (2013-03-29) [2023-04-2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1304/t20130419_ 154118.html.

[16] 教育部. 關于印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通知: 教研[2012] 9號[A/OL]. (2012-06-14) [2023-04-28].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2/content_2238967.ht m.

[17] 國務院. 關于印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7] 4號[A/OL]. (2017-01-19) [2023-04-28].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19/content_516134 1.htm.

[1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EB/OL]. (2021-03-13) [2023-04-28]. 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19]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20年招收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 教學廳函[2020] 9號[A/OL]. (2020-05-07)[2023-04-28]. https://www.moe.gov.cn/srcsite/A15/moe_778/ s3114/202005/t20200511_452761.html.

[20] 楊文莊.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做好新時代優化生育政策工作[J]. 人口與健康, 2023(1): 15-18.

[21] 習近平對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2020-07-29) [2023-04-28]. https://www.moe.gov.cn/jyb_xw fb/s6052/moe_838/202007/t20200729_475754.html.

[22] 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 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 教研[2020] 9號[A/OL].(2020-09-04) [2023-04-28]. http://www.moe.gov.cn/srcsite/ A22/s7065/202009/t20200921_489271.html.

[23] 教育部. 關于加強博士生導師崗位管理的若干意見: 教研[2020] 11號[A/OL]. (2020-09-29) [2023-04-28]. http://www. 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2009/t20200927_491838.html.

[24] 林功實, 丁奎元. 改革和完善博士生導師制度的辯證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1994(4): 53-55,24.

[25]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關于進一步下放博士生指導教師審批權的通知: 學位[1999] 9號[A/OL]. [2023-08-01]. https://gradschool.ustc.edu.cn/static/upload/article/file/6.pdf.

[26] 尹丹, 黃俊平, 瞿毅臻. 博士生導師遴選制度的改革、成效和思考——基于北京大學的探索和實踐[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21(5): 16-20.

[27] 白永毅, 楊淑華. 直博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實踐與思考[J].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1995(1): 87-90.

[28] 教育部關于做好2002年招收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 教學[2001] 11號[A/OL]. (2001-09) [2023-04-28]. http://www.moe.gov.cn/jyb_xxgk/gk_gbgg/moe_0/moe_7/moe_ 19/tnull_291.html.

[29] PTN聯合博士生項目辦公室.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項目(PTN項目)2023年招生簡章[EB/OL]. (2022-07-27) [2023-04-28]. https:// yzbm.tsinghua.edu.cn/publish/s03/s0302/detail/7c0a2cf1-baee-4f89-9395-af77598b2957?yxsdm=045.

[30] 清華大學2020年招收國際研究生簡章[EB/OL]. (2019-10-05)[2023-04-30]. https://gradadmission.tsinghua.edu.cn/f/yzlxs/ yz_lxs_kstzb/view?id=358096.

[31] 楊斌, 康妮. 博士制度“四問”及改革建議[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16(12): 1-4.

[32] 王大中. 穩定博士生招生規模 著重提高培養質量[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05(2): 1-2.

[33] 中國博士質量分析課題組. 中國博士質量報告[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0: 75-78,001-004.

[34] 鮑威, 吳嘉琦, 何峰. 如何適度布局博士生規模[J]. 中國高教研究, 2021(4): 75-81.

[35] MILLER G A. 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 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56(2): 81-97.

[36] 習近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33-36.

(責任編輯 劉俊起)

①學位條例實施以來的數據,不含港澳臺地區。學位授予數據來自: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年度報告課題組.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年度報告2020》,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2;1981年指導教師數據來自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的公開信息,其余數據來自《中國教育統計年鑒》。如無特別說明,下文相關數據的統計口徑和來源均與此相同。

①2022年數據來自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307/t20230705_1067278.html。

②NCES 1960—2009年使用的統計口徑。其中,學術類博士含哲學博士(Ph.D.)、教育博士(Ed.D.)等,實踐類博士含臨床醫學博士(M.D.)、法律博士(J.D.)等第一職業學位(First-Professional Degrees,FPD)。

猜你喜歡
定量分析數值模擬
定量分析的特點及其重要性
大規模古籍文本在中國史定量研究中的應用探索
FTA在工業氣體探測報警系統中的應用
商務英語詞匯量與商務英語閱讀能力相關性研究
國外藝術體操科研現狀
張家灣煤礦巷道無支護條件下位移的數值模擬
張家灣煤礦開切眼錨桿支護參數確定的數值模擬
跨音速飛行中機翼水汽凝結的數值模擬研究
雙螺桿膨脹機的流場數值模擬研究
一種基于液壓緩沖的減震管卡設計與性能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