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教育強國建設:測度與分析

2024-03-16 22:30章燕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24年1期
關鍵詞:國際比較指標體系

摘要:研究生教育強國建設是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趯ρ芯可逃龔妵鴥群睦斫?,構建研究生教育強國指數評價體系,系統考察我國和世界主要國家研究生教育強國指數情況。通過與世界主要國家進行比較,測算發現我國研究生教育強國指數處于中等偏上位置,但與美國、德國、英國等國相比,我國研究生教育在教育質量水平和教育服務能力方面還有一定的差距,在受研究生教育人口比例、優勢學科均衡發展、國際頂尖大學和人才、原創性科研成果等方面存在短板,應在持續改善保障條件下擴大規模、提升質量,加快研究生教育強國建設。

關鍵詞:研究生教育強國;指標體系;國際比較

作者簡介:章燕,湖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人事秘書,博士研究生,長沙 410081。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研究生教育作為最高層次的學歷教育,是培養高層次人才的主要途徑和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科技、人才的最佳聯結點,直接關系到國家競爭力水平[1]。加快推進研究生教育強國建設,助力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具有重大戰略意義。本研究通過文獻梳理對研究生教育強國的內涵和特征進行分析界定,構建科學可行的評價指數,在世界視角下研判我國研究生教育強國建設狀況,分析研究生教育發展中的優勢和不足,為研究生教育強國建設提供客觀依據。

一、研究生教育強國的內涵與特征

對研究生教育強國的內涵存在多種界定。一是從本體論上,有學者認為研究生教育強國是教育強國建設的制高點,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頂端對整個國家教育體系的發展有著引領和標識作用[1];也有學者提出,研究生教育水平一流、體量最大、結構合理、世界認可度高、影響力強是衡量研究生教育強國的主要維度[2]。二是從價值論上,有學者認為研究生教育強國具有強大的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能力,能支撐國家現代化建設和人類社會進步的需求[3],研究生教育強國主要表現在高層次人才、創新驅動力、社會服務力、文化引領力四個方面[4];還有學者認為研究生教育強國是指一個國家具有強大的教育能力,內部表現為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發展,外部表現為擁有一定數量在國際上有影響的研究型大學[5]。

研究生教育處于知識發展和轉型的最前沿,是創造和應用高深知識的專門場域。布魯貝克高等教育哲學、知識生產模式2等理論揭示研究生教育發展基于以下兩個邏輯:一是滿足高深學問創新與應用的內在需要的學術邏輯,二是滿足社會發展和服務國家的外部需求的現實邏輯。學術邏輯決定了研究生教育對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知識創新的核心使命,而現實邏輯則決定了研究生教育通過拔尖人才和科技創新服務社會的基本職能,這兩個邏輯起點相互關聯、彼此推動[6]。

建設研究生教育強國是我國現代化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和時代需要。本研究認為,研究生教育強國概念的內涵可以界定為教育質量、教育服務等綜合實力具有相當強的國際競爭力和世界影響力的國家,具體表現為高水平的教育質量、適切性的教育服務和可持續的發展潛力。教育質量是研究生教育自身發展的水平,教育服務是研究生教育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發展的力度,可持續發展潛力是研究生教育發展的保障條件。建設研究生教育強國依賴于研究生教育的內生發展,關鍵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前兩個維度的綜合評價水平越高,也就意味著研究生教育的實力越強。綜合來看,研究生教育強國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主要特征。

一是強大的培養能力。這是研究生教育強國的基本特征,包括完備的培養體系和高質量人才的產生??v觀世界,公認的研究生教育強國美國、英國等均形成學科門類齊全、層次類型多樣化的研究生培養體系,通過制度建設或提升到立法的高度來協調和促進研究生教育發展。高質量人才的產出是卓越研究生培養能力的顯著特征,據統計,截至2011年全球55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具有研究生學位者占比97.47%,其中具有博士學位者占比94.57%;1901—2019年全球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多的前30所大學中,美國有19所,德國和英國各4所[7]。

二是領先的科研水平。由于研究生教育的內在學術性和研究性,科學研究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務。有研究發現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科學中心、經濟中心三者的轉移順序是一致的,得出的結論是經濟的發展依靠科技創新,而創新來自科學研究,歸根結底依靠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8-9],越是研究生教育強國,此方面表現越突出。德國和美國先后成為世界科學中心,都因各自強大的研究生教育體系培養了大批世界級科學研究者,并涌現出大量突破性的科研成果。

三是廣泛的世界影響力。19世紀柏林大學率先開創研究生教育,“為科學而生活”成為德國大學新的理想,教授治校、學徒制等制度形式對其他國家產生了深遠影響,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留學目的國。之后美國深受德國大學的影響,通過創辦研究生院將研究生教育制度化,并開啟大學服務社會的先河,一躍成為現今世界高等教育中心和超級強國。目前世界四大高校排行榜前10位中,美國基本占據8位。2022年美國國際教育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21—2022年度美國國際留學生來自全球219個國家和地區,人數為948519人,并且研究生留學人數超過本科生留學人數,成為世界最大的留學目的國[10],足見其國際影響力之大。

二、研究生教育強國指數的構建與測算

近年來有關研究生教育發展水平的研究多集中于構建研究生教育質量指數和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有研究在總結各類質量指數方法的基礎上,從條件支撐力、國際競爭力、社會貢獻力和大師培養力四個層面構建研究生教育質量指數[11];有研究從充分度、貢獻度、保障度三個層面構建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進行國際比較分析[12]。在高等教育方面,有研究運用CIPP模式提出高等教育強國指標體系,采用24個二級指標將我國與12個高等教育強國進行對比分析[13];也有研究提出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監測指標體系,從高等教育發展能力、滿足需求能力、創新引領能力三個維度來重點體現競爭力[14]。本研究基于前述研究生教育強國內涵的界定和對已有相關研究總結的基礎上,嘗試構建研究生教育強國指數指標體系,并對世界主要國家研究生教育強國指數進行測算。

1.研究生教育強國指數指標體系的構建

研究生教育強國實際上是國際比較分析的結果,其指標選擇主要體現以下原則:一是可行性,所有指標數據來自國際公共統計數據庫或各國官方發布的統計數據,確保數據來源可信、口徑一致;二是共識性,選取指標具有較高共識度,充分吸收近年來各類教育測評中出現的新指標;三是簡潔性,指標體系盡量精簡,選取關鍵指標,強調競爭性評價。依據前述研究生教育強國的核心內涵和主要特征,本文從教育質量、教育服務與教育投入三個維度構建研究生教育強國指數指標體系,具體構成情況見表1。

第一,質量指標。由千人注冊研究生數、近五年畢業博士生平均數、軟科排名前10名學科上榜數、四大高等學校排名前200學校平均數、國際研究生占全球留學生比例五項指標構成。根據唯物辯證法理論,一切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先從量變開始,當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會引起質變,沒有一定數量的質量是沒有意義的質量,本文從量的維度和質的維度兩個方面進行指標設計。在量的方面,采用千人注冊研究生數與近五年畢業博士生平均數反映一個國家研究生培養與供給能力。在質的方面,采用在四大高校排行榜排名前200學校平均數作為指標;軟科排名前10名學科上榜數反映高層次人才培養和高水平科學研究的綜合質量;國際研究生占全球留學生比例表明一國能否吸引大批國際留學生,是反映研究生教育實力最顯著的指標之一。這個指標設計旨在最大限度考察研究生教育質量,又能夠反映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影響力。

第二,服務指標。由25—64歲人口受研究生教育的比例、近五年研究生教育畢業生中STEM學科學生比例、高被引科學家、萬名高校研究員擁有PCT(專利合作條約)專利申請數、大學與企業研究合作五項指標構成。高等教育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三大職能,研究生教育作為高等教育頂端組成部分,同樣承擔這三大職能,因此本文圍繞這三個職能進行服務指標設計。人力資源支撐水平是反映教育貢獻度的基礎指標,25—64歲人口受研究生教育的比例反映其滿足知識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的程度;STEM教育指標反映人才培養專業結構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程度;高被引科學家與萬名高校研究員擁有的PCT專利申請數反映高??茖W研究和創新產出的質量;大學與企業的研究合作反映大學本身服務社會的程度??陀^上講,后三個指標并不是研究生教育服務的直接指標,如果能準確統計到各國研究生及導師群體知識產出或社會服務產生的效益等則更為合理。各國研究生教育服務指數是一個非常重要但又難以測量的變量,由于主要國際組織數據庫未發布相關的統計數據,同時各國統計口徑不同,指標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但換個角度看,高被引科學家、申請PCT專利的高校研究員、與企業研究合作的主體大多是接受過或正在接受研究生教育的相關群體,與研究生教育的關系雖然不具直接性但相關性很大,因而采用該指標具有合理性[12]。這樣的指標設計突出反映研究生教育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服務國家戰略的需求,同時體現產出質量的國際競爭力。

第三,投入指標。由高等教育R&D經費、高等教育R&D經費占當年GDP的比例兩個指標構成。研究生教育發展需要人財物等方面的有力支撐。高等教育R&D經費投入是研究生教育發展最重要的資本要素,高等教育R&D經費占當年GDP的比例是衡量一國研究生教育財政保障水平的關鍵性指標。這兩個指標重在強調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投入條件,關注可持續性。

2.測算對象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研究所數據庫[15],將各國2016—2020年注冊研究生的平均數進行排序,選取前50%的74個國家(地區),其中部分國家缺失數據超過1/3而未納入研究生教育強國指數測算,最終34個國家納入排名。2020年,這34個國家近五年注冊研究生數占世界總注冊研究生數的73.62%,國內生產總值(GDP)占世界GDP總額的84.90%,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57.74%。除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土耳其、智利、哥倫比亞、墨西哥外,其他國家均屬于發達國家。

3.測算方法

為便于對不同指標進行科學比較,采用極值法對具體評價指標進行無量綱化處理,使轉化后各評價指標值介于0到1之間。

本研究指標屬于數量指標,指標權重參照課題組的教育強國指數權重處理方法[16],采用等權重法,客觀呈現數據全貌。由于教育投入維度考察研究生教育發展的保障條件,從投入產出效益角度分析,并非越高越好,因此將教育質量與教育服務兩個維度納入研究生教育強國指數測算,各占1/2權重。

指標數據主要來自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研究所數據庫、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數據庫[17]等國際組織數據庫和中國、俄羅斯、日本、印度等國教育部門官網,詳見表1。由于國際數據的延遲性(通常延遲2年),目前可得數據主要為2020年數據,為了保持一致性,各指標數據基本采用2020年數據;其中25—64歲人口受研究生教育的比例、萬名高校研究員擁有PCT專利申請數兩個指標數據年份為2021年(中國萬名高校研究員數據采用2016—2018年平均值),中國國際研究生占全球留學生比例是2018年數據,俄羅斯千人注冊研究生數是2019年數據、近5年畢業生數是2018—2020年平均數、25—64歲人口受研究生教育的比例是2018年數據,瑞士高等教育R&D經費、高等教育R&D經費占當年GDP的比例兩個指標是2019年數據。中國數據是中國內地的統計數據,不包含香港、澳門、臺灣等地區。

為了保證結果的透明度和可復制性,參照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全球創新指數》的處理方法,不對缺失值進行估計,用“\”表示,并且不在評分中考慮。中國、俄羅斯近五年研究生教育畢業生中STEM學科學生比例,印度、巴西、哥倫比亞萬名高校研究員擁有PCT專利申請數,巴西高等教育R&D經費、高等教育R&D經費占當年GDP的比例等共7個指標數據缺失。

4.測算結果

經測算,世界主要國家研究生教育強國指數測算結果具體見表2。

第一,從總指數及其排序來看,世界公認的研究生教育強國美國、德國、英國位列前三,研究教育綜合實力與其他國家相比具有較大優勢;作為研究生教育超級強國的美國得分最高,無論是單項指數還是總體指數均遠高于其他國家,尤其是質量指數,具有絕對優勢。瑞士、法國、瑞典、中國、芬蘭、荷蘭、澳大利亞位列前十,除中國外均屬于發達國家、高收入國家群組。

第二,研究生教育強國指數排序與投入指數基本保持一致。由圖1可見,研究生教育強國指數排名靠前的國家其投入指數基本在中等偏上位次,同時投入指數偏低的國家其研究生教育強國指數也偏低,但投入指數高的國家其研究生教育強國指數不一定更高。研究生教育超級強國美國,其教育投入指數也遙遙領先。整體上,投入指數與研究生教育強國指數存在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822,p<0.01。

第三,研究生教育作為教育、科技、人才的最佳聯結點,將研究生教育強國指數與同年的全球創新指數、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德科集團和谷歌聯合發布)進行分析存在相關性。研究生教育強國指數與全球創新指數、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人均GNI均呈中高程度正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727、0.687和0.594,相關性檢驗均為p<0.01。研究生教育強國指數排名前十的國家在全球創新指數、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中基本均排在前十左右,除中國分別排在第十四位、第四十二位,法國分別排在第十二位、第二十一位,澳大利亞分別排在第二十三位、第十位(見圖2)。

三、研究生教育強國指數的中外比較分析

從測算結果來看,中國總指數值接近英國、德國,但與美國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質量指數和服務指數均位于中等位置?,F將我國與美國、德國、英國的研究生教育強國指數進行比較分析(見圖3),總結我國研究生教育的優勢和不足,為研究生教育強國建設提供參考。

第一,研究生教育規模大,人力資源存量低。表3顯示,2020年度我國研究生教育規模位居世界前三,近5年畢業博士生平均數為世界第二,但研究生層次的人力資源存量、增量比例低。美國、德國、英國25—64歲人口中接受研究生教育者的比例略低于OECD國家平均水平15.13%,接受博士生教育者的比例均高于OECD國家平均水平1.3%;美國、德國、英國的千人注冊研究生數分別是我國的4.46倍、7.33倍、4.57倍;美國、德國、英國的就業人員中研究生學歷比例均為我國十倍以上。根據世界銀行數據[18],美國2020年GDP總量達21.06萬億美元,占世界經濟總量24.74%,我國GDP總量達14.69萬億美元,占世界經濟總量17.26%,中國人均GDP僅為美國的16.38%??梢?,我國人口中接受研究生教育者的比例遠低于美英等發達國家,作為人力資源強國建設的主陣地,研究生教育發展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之間還有很大距離。有學者預測從現在我國在學研究生規模以年均8.1%左右的增速進行擴張,到2035年千人注冊研究生數達到7人左右,方能滿足國家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19]。

第二,科學研究水平顯著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不高。2020年我國軟科排名前10名學科上榜數與高被引科學家數排名世界第二,PCT專利申請數排名世界第一,科學研究支撐引領社會發展的作用不斷增強;但美國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研究生教育質量方面仍占絕對的優勢,第一項指標占世界總數的一半左右,高被引科學家數、萬名高校研究員擁有的PCT專利申請數、四大高等學校排名前200學校平均數均大于中國、德國、英國三國之和。與世界研究生教育強國相比,我國基礎科學研究短板依然突出,重大原創性成果和頂尖人才缺乏,高技能人才比例偏低。根據相關研究,我國高端人才數量與發達國家差距巨大,每萬名勞動力中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平均人數僅為11人[20];我國軟科排名前1學科數偏低,集中于工學;僅有2人獲得諾貝爾獎、1人獲圖靈獎(研究生畢業于美國),菲爾茲獎等世界級獎項及世界排名前10頂尖大學等尚未實現零的突破,這些均表明我國研究生教育依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第三,國際研究生比例偏低,國際影響力不強。我國國際研究生占全球留學生比例偏低,與其他三國相比差距明顯,美國、德國、英國該比例分別是我國的4.50倍、2.41倍、2.70倍。在學研究生中留學生比例同樣偏低,2018年我國在學碩士研究生中留學生比例、在學博士研究生中留學生比例分別為2.5%、6.7%,而美國分別為13%、25%,英國分別達到35%、41%[19]。近年來我國加強國際發展合作,完善來華留學生教育的質量保障,來華留學生比例不斷提高,但生源地主要是非洲和亞洲,占比超過八成[16];我國仍是世界最大留學生源國。這些表明,我國研究生教育的國際影響力仍有待提高。

第四,研究生教育保障水平仍需提高。我國高等教育R&D經費總量較高,但是高等教育R&D經費占當年GDP的比例遠低于其他三國,2020年美國該比例為0.3839%、德國為0.5862%、英國為0.6574%,我國僅為0.1857%;高等教育基礎研究經費占R&D經費比例持續下降,2020年僅為38.5%,低于創新型國家高于50%的平均水平[16]。師資力量是研究生教育發展的首要保障條件,隨著研究生教育規模的擴大,我國研究生教育生師比從2012年的5.76∶1上升到2020年的6.27∶1,研究生規模的增長幅度高于導師規模的增長幅度[21]。研究生教育的發展需要國家強有力的支撐,未來應加大經費投入,改善保障條件,在提高質量前提下適度擴大研究生規模。

四、結語

本研究構建了研究生教育強國指數,并對世界上研究生教育規模居于前1/2的其中34個主要國家進行測算。測算結果顯示:第一,世界公認的研究生教育強國美國、德國、英國排名前三,美國得分最高,代表世界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最高水平;第二,各國研究生教育發展水平與其經濟水平相匹配,大體上發達國家研究生教育強國指數高于發展中國家,位于研究生教育的頂端;第三,研究生教育強國指數與全球創新指數、全球人才競爭力指數呈中高程度正相關;第四,我國研究生教育強國指數中等偏上,具有一定的優勢和突出的短板。

研究生教育強國指數測算的實證分析驗證了指數模型的合理性、可行性。同時,由于教育是個復雜的系統,研究聚焦于定量評價,樣本量有限,主要是呈現我國及世界主要國家研究生發展態勢,為我國研究生教育強國建設提供客觀依據。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在多個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與世界研究生教育強國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主要體現在存量上,美國、德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因其在悠久的研究生教育歷史中形成制度體系、積累辦學資源,在國際研究生教育中已占有一定地位。我國研究生教育起步較晚,發展迅速,數量指標大多居于領先地位;質量指標還處于追趕階段,但在某些領域已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不斷縮小與世界主要研究生教育強國的差距。我們應借鑒世界研究生教育強國的發展經驗,在持續改善保障條件的前提下擴大規模、提升質量、追求卓越、增強影響力,加快研究生教育強國建設。

致謝:感謝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王戰軍教授、張微博士后對論文選題、論證、撰寫過程所給予的指導和建議。

參考文獻

[1] 洪大用. 扎根中國大地加快建設研究生教育強國[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19(3): 1-7.

[2] 楊衛. 立足新時代 履行新使命 以優質學術研究服務研究生教育強國建設[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9(3): 1-2.

[3] 王戰軍, ?,? 研究生教育強國: 概念、內涵、特征和方略[J].中國高教研究, 2020(11): 13-18.

[4] 王戰軍, 藺跟榮, 張澤慧. 建設研究生教育強國的科學內涵與實踐路徑[J]. 中國高等教育, 2021(18): 27-30.

[5] 羅堯成, 姚儉. 優質資源共享與研究生教育強國路徑選擇[J].高校教育管理, 2011, 5(3): 62-66.

[6] 郭月蘭, 汪霞. 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 內涵、邏輯與實踐取向[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9(2): 6-11.

[7] 袁廣林. 世界一流大學的本質特征是什么?——兼論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在一流大學中的地位[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2(4): 1-8.

[8] 鄔大光, 趙婷婷, 李梟鷹, 等. 高等教育強國的內涵、本質與基本特征[J]. 中國高教研究, 2010(1): 4-10.

[9] 陳學飛, 沈文欽. 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背景和條件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 2011(11): 8-12.

[10] Th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ll places of origin[EB/OL]. [2023-04-11]. https://opend oorsdata.org/data/international-students/all-places-of-origin.

[11] 王傳毅, 徐冶瓊, 程哲. 研究生教育質量指數: 構建與應用[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18(12): 56-62.

[12] 黃寶印, 黃海軍, 喬文君, 等. 世界主要國家研究生教育發展指數: 內涵、框架與測度[J]. 中國高教研究, 2021(11): 21-26.

[13] 趙迎紅, 魯琪, 徐宏毅, 等. 我國高等教育與世界高等教育強國之比較[J]. 理論月刊, 2010(9): 147-150.

[14] 吳立保, 曹輝, 宋齊明, 等. 新時代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監測指標體系研究[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19(7): 14-21.

[15] UIS. Stat. Education[DB/OL]. [2023-04-19]. http://data.uis. unesco.org.

[16] 課題組. 建設教育強國: 世界中的中國[J]. 教育研究, 2023(2): 4-13.

[17] OECD. Education at a glance[DB/OL]. [2023-04-21]. https://stats.oecd.org.

[18] The World Bank. GDP[EB/OL]. [2023-05-10]. https://data. worldbank.org.cn/indicator/NY.GDP.MKTP.CD?view=chart.

[19] 馬永紅, 馬萬里. 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研究生教育發展階段劃分與走向思考——基于國際比較視角[J]. 中國高教研究, 2021(8): 26-32.

[20]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中國STEM教育白皮書(精華版)[EB/OL]. (2017-06-20) [2023-07-11]. https://ict.edu.cn/uplo adfile/2018/0507/20180507033914363.pdf.

[21] 王戰軍. 中國研究生教育質量報告2022[M]. 北京: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22: 33.

(責任編輯 劉俊起)

猜你喜歡
國際比較指標體系
淺談公路統計指標體系的構建
層次分析法在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應用
供給側改革指標體系初探
中美高等理科教育課程設置的比較研究
購物免稅與退稅政策的國際經驗啟示
信用證欺詐及例外原則的比較研究
家居空間設計項目化教學模式改革的國際比較研究
金融資產結構的國際比較及發展啟示
城鎮排水系統量化指標體系研究
測土配方施肥指標體系建立中‘341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