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設計學習任務培養關鍵能力
——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為例

2024-03-19 10:27嚴志英上海市嘉定區啟良中學
教育 2024年8期
關鍵詞:語言形式

嚴志英 上海市嘉定區啟良中學

學習任務群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的課程內容組織與呈現的新方式,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的特征,是由相互聯系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并明確教師應圍繞特定學習主題,創設學習情境,設計學習任務,實現學習內容、方法、資源以及情境的統一。依據這些特征和要求,聚焦目標,設計進階任務;立足學情,搭建學習支架;注重實踐,多元創意表達,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關鍵能力,提升核心素養。

本文以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唐詩三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為例,從三方面加以闡述。

一、聚焦目標,設計進階任務

《新課標》建議課程實施體現語文學習任務群的特點,整體規劃學習內容。因此,設計語文學習任務時應根據單元、單篇學習內容,確定單元或單篇學習目標,即學生學習單元或單篇的核心任務,進而聚焦目標設計相互關聯、層層遞進的多項學習任務。學習目標與學習任務緊密相關。學習目標統攝學習任務,能引導學生把握學習方向;學習任務分解學習目標,能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實現語文關鍵能力的進階提升。教師可以多路徑設計多任務,使學習任務群富有層次性、綜合性和創新性,并積極落實到教學過程中。學習任務的設計,應關注語文特性、學生主體行為和學習過程,將各種不同的語文要素有機地融入其中,環環相扣,形成進階任務鏈,引導學生在多樣語言運用情境中開展語言實踐活動。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教學目標是理解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目標是學生學習的核心任務。為引導學生完成這一核心任務,教師要設計學習任務鏈:【任務一】查找資料,了解背景;【任務二】朗讀課文,疏通文意;【任務三】品讀解析,理解主旨;【任務四】創意表達,深度體驗。這四項學習任務圍繞核心任務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呈現“鏈”式結構(如圖1所示)。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完成系列學習任務,解決核心任務。其中【任務一】查找資料,學生配樂講述杜甫草堂故事,置身于情境中學習,為后續理解杜甫深厚的愛國情感作鋪墊?!救蝿斩吭O計字音字形、讀出節奏、讀出音律、實詞解釋、句子翻譯等子任務,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為后續學習再次蓄勢?!救蝿杖吭O計了子任務:1.概括每段描寫的場景。2.品讀每段關鍵詞句、語言形式,體會作者表達的內心感受。3.關聯四段內容,結合寫作背景,深度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這三項子任務環環相扣,逐層遞進,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關鍵詞句所表達的情感。

圖1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學習任務群

以往教學最突出的問題是缺乏學科知識和學科能力的系統性,而學習任務的結構化設計解決了這一問題。學習任務結構化圍繞要實現的目標,將有關要素進行搭配和安排,遵循認知進階的要求,使它們互相關聯,相互作用,層層深入,構成一個整體,讓學習從淺表走向深度。本課設計的學習任務鏈,依據識記、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表達運用和探究六個閱讀能力層級,遵循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邏輯順序,圍繞學習目標設計學習任務,設計不同層次的任務,滿足不同基礎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在基礎性、發展性學習任務的引導下,循序漸進地深刻理解詩歌表達的深沉的愛國主義情感,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能力得以提升。

為了將學習任務轉化為學習行動,教師需要設計“學習任務單”。這份“學習任務單”既是課前預習任務,又是課堂自主探究任務,也是課后深度學習任務,還是預習單、導學單、練習單,可謂“一單四用”。學生在任務鏈的引導下,綜合運用統整、比較、聯結等多種閱讀策略,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開展自主探究,呈現高漲的學習熱情,課堂實施生成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半m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睂嵺`證明: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任務,能讓學生沉浸式體驗學習過程,激發起學習的熱情,轉變學習方式,從進階起點到進階終點,學生進階水平不斷攀升,最終帶動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等關鍵能力的提升,發展學科核心素養。

二、立足學情,搭建學習支架

以學習任務驅動語文學習,是語文教學方式的突破。但在教學實踐中,核心學習任務的完成往往不能一步到位。這就需要教師立足學情,將核心任務細化、拆解;依據學習任務給學生搭建具有學習指導意義的支架,提供具體方法、思維路徑和策略途徑,讓學生順著“梯子”往上“爬”,這樣才能保證學習任務真正地開展。本課設計的核心任務是理解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對生活在今天的學生來說無疑是有難度的。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此時,教師就應為學生提供朗讀、品析支架。通過朗讀、分析,才能讓學生感受古詩文的音韻美,理解詞句的含義,體會作品的思想內容。在授課中以“朗讀訓練”為切入點,再轉以“揣摩語言”的方式,進而去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從而完成學習任務。

【任務二】朗讀課文,疏通文意。教師為學生提供朗讀學習支架,介紹歌行體古體詩的特點,特別是節奏、韻律方面的特點,并示范朗讀。

在書上用“/”標出節奏,寫出韻腳——七言句:四/三或二/二/三;九言句:二/二/二/三或四/二/三或二/四/三。

在教師進行誦讀時,學生能從教師的語氣變化、語速急緩、停頓長短、聲音狀態來判斷文本的情感基調,培養共情能力,提升審美水平,為后續進一步深入分析文本做鋪墊。教師范讀后,學生以自讀、小組讀、全班讀等多種形式朗讀。在斟酌語調高低起伏的變化中,學生能夠充分地深入文本,激發聯想與想象,感悟作者賦予其中的情感志趣。在朗讀“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這個句子時要引導學生逐漸進入作者凄慘的晚年境遇中,為作品奠定悲憤的情感基調,因此語調應由低到高逐漸調整。而朗讀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些句子時,也應該根據作者的情感遞進層次適時調整語調。根據語調從低到高的變化,體會作者從沉思中振作,用理想戰勝現實,用意志戰勝嘆息的激亢之情,感受作者飽覽民生疾苦,體察人間溫暖的濟世情懷。與此同時,結合朗讀評價量表,采用學生點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的多元評價方式,讓學生認真地辨別、欣賞、甄別同學的朗讀,深度體驗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閱讀積極性也會得到提升。

【任務三】品讀解析,理解主旨。這項任務是本課重點,也是難點。為幫助學生完成此項任務,教師將此項任務細化、拆解成三項子任務,以表格的形式呈現(見表1),讓學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研讀各段描寫的場景、關鍵詞句、語言形式、作者感受,最后關聯四部分,結合寫作背景,深刻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表1 【任務三】品讀解析,理解主旨學習支架

子任務1:概括每段描寫的場景。

子任務2:品讀每段關鍵詞句、語言形式,體會作者表達的內心感受。

子任務3:關聯四段內容,結合寫作背景,深度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畫面感、鏡頭感極強,教師通過任務群引導學生把想象、品析、朗讀有機結合。學生自讀一遍,通過想象再現詩中描繪的情景,概括內容;再讀一遍,通過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品析關鍵詞句,理解詩人情感;最后帶著感情反復朗讀兩到三遍,基本就可以背誦了。其中品析語言部分,教師以畫面一為例提供示范學習支架。品析“怒號”“卷”“飛”“渡”“灑”“掛罥”“飄轉”等動詞,關注韻腳,體會作者狂風襲屋、茅草翻飛狀況下的痛惜和焦急。教師作出示范后,組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畫面二三及末段,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師在解決重難點時,為學生搭建表格學習支架,切實改變了“精講精練”式的教學現狀,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積累、梳理和整合,形成了良好的文言語感。學習支架是一種方法、思維路徑的指引,使閱讀路徑清晰、方法得當,體現層遞性和邏輯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積極思考、自主探究的語文能力,使學習過程真正成為逐層深化的意義建構的過程,從而形成語文能力。

三、注重實踐,多元創意表達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意義的獲得,是每個學習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對新信息重新認識和編碼,建構自己的理解。而創意表達正是走向深度學習的有效載體。創意表達倡導“學生自主、創新地表達真情實感和個性體驗,積極分享,樂于交流,養成熱愛文學閱讀、自主交流研討的好習慣”,重在語文知識的遷移應用。它不同于教材的“思考探究題”,也不是中考試題的再現。在真實情境下,基于核心素養整合學習內容,設計與學生當下或未來生活相關的真實情境與挑戰性任務,開展言語實踐活動,有助于提升學生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文化自信能力。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設計了【任務四】創意表達,深度體驗。為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作者的情感,課堂結尾設計了“我眼中的杜甫”情景劇創編這一創意表達環節。教師提供學習支架,回憶我們學過的杜甫作品《春望》《望岳》《石壕吏》等,結合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古詩苑漫步》誦古詩、品古詩、輯古詩的方法,通過誦讀、書法、繪畫、音樂、舞蹈、戲劇、專題鑒賞等形式表達自己對杜甫的深度理解。課后學生完成“我眼中的杜甫”情景劇創編,擇日舉行閱讀分享會。學生運用多種現代媒介形式,如視頻、音頻、圖片、電子文本,綜合文學、音樂、美術、表演等多學科知識,融入自己的閱讀感受和生活體驗,表達對杜甫的作品及杜甫本人的深刻理解,表現出自己心中的杜甫形象。

這項任務一方面要求學生整合之前的學習資源,如文學知識、文本閱讀經驗、典型表現手法、優質語言材料等,通過親身實踐形成系統知識;另一方面融入自己的情感體驗,深度理解作者“沉郁頓挫”的詩歌風格,培養家國情懷。這一任務具有情境性、趣味性、綜合性,引導學生參與語文學科實踐活動,在建構、運用語文知識的過程中,聯系自己的經驗、現實生活、社會實踐,促進思考與理解,調動學習動力,提升認識真實世界、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體現了“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內容、形式和思維“三位一體”的特性。同一文本,因角度不同、個人經歷不同,會表達出不同的個人感悟,形成感受美、發現美和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創意表達任務的設計,應立足“創設真實而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凸顯語文學習的實踐性”,使抽象的學習走向具象,有對象、有目的、有成果,促使學生將掌握的知識、技能、方法進行貫通,形成解決新情境的認知結構,完成所思所想、能思能想、應思應想的思維進階過程。這種綜合性的項目化學習任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突出任務驅動和學習情境,具有綜合性特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度思維、高度參與,形成新的意識、養成新的表述能力,準確表達出閱讀感悟以及意義建構的深度,培養發展審美創造能力。

綜上所述,學習任務的設計與實施,體現情景性、實踐性、綜合性,能有效轉變學習方式,激發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熱情,積累語文學習經驗,提升語文關鍵能力,發展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猜你喜歡
語言形式
繪畫色彩的形式語言
例談形式視角下的中年級人物語言教學策略
大學校訓文化探析
交際中的性別語言差異
課文的核心教學價值,閱讀課堂之本
分層次序列化訓練增強考場寫作的增分因素
咂出“語言形式”下的味兒
漢英思維差異新究:語言、表達和文化
拋開繁花錦簇,實實在在、完完整整解讀語文文本
抓好起步教學,讓學生愛上文言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