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賦能,驅動美術精準教學
——以“鍛煉的人們”教學為例

2024-03-19 10:27金曉蕓上海市閔行區江川路小學
教育 2024年8期
關鍵詞:學情技法動態

金曉蕓 上海市閔行區江川路小學

《上海市教育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2021—2023)》明確指出要積極探索教育數字化“新環境、新體系、新平臺、新模式、新評價”建設,推進教育更高層次的優質均衡、個性多元。隨著研究的深入,教育教學變革在數字化轉型下更加個性、更加精準優化?;谥腔酃ぞ叩慕逃龜底只D型,是以智慧作業和智慧紙筆為收集數據的手段,結合作業設計、互動課堂等場景,在閔智作業平臺上進行數據匯總和分析,以支持或推進師生教與學活動。智慧工具(閔智作業平臺和智慧紙筆,以下簡稱平臺及紙筆)的運用,為美術教師聚焦本年段美術學科核心知識教學、學科素養培育,有效、快捷、準確地收集和掌握學生真實信息、課堂行為、練習行為等提供了便捷。有了數據的支持,教師更易于精準判斷學情,課前改進教學設計,課中及時干預、精準施策、因材施教,面向全體組織多元評價;同時,學生也可以進行個性化學習。

“鍛煉的人們”是五年級第二學期的一節人物泥塑課,基于以往人物造型與泥塑表現知識技能,本課的“知識與技能”維度目標設定為:初步學會利用鉛絲支架,以包裹泥工技法為主,綜合運用各種泥工技法,塑出形象生動、動態有變化的彩泥運動人物造型。這是一個知識技能運用綜合性強、難度較大的泥塑表現內容,如何有效運用平臺、紙筆以及各項技術輔助教學,為美術課堂提能增效,實現精準化教學成了本課研究的最大挑戰。

一、教學前:依托智慧平臺,精準學情支持精準教學設計

(一)精準學情來自前測數據分析

學情的精準獲取有助于教師設計、實施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也更能在教學過程中兼顧學生整體的學習與個體的學習差異。精準學情的獲得有賴于對學生學習基礎、既往學習情況數據的精準分析。

1.問題:學情不明晰,知識技能掌握程度不明確

在以往的執教中發現,學生對以往學習的知識技能掌握程度和教師認為的掌握程度存在不小差距。但只有全面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才可能實現精準化的教學,教師才能在沒有掌握的知識技能點上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研究教法學法。

2.途徑:關注掌握情況,借助平臺組織課前測試

為更精準地掌握學生以往學習的情況,筆者依托平臺的“作業設計”功能板塊進行課前測試,涉及的都是以往學習過的與泥塑相關的知識與技能,用來考查學生對雕塑的分類、人物捏塑的手法、重點技法包裹的熟悉程度、泥塑人物形象與主題內容的掌握程度。題目的設計是為了適應小學生的答題習慣和縮短答題時間,筆者選擇了單選題和多選題兩種題型。鑒于學科特點,采用的都是圖文結合的題目。(如圖1所示)

圖1 前測題示例(單選題和多選題)

(二)精準學情支持精準教學設計

測試后數據產生,每組題目的正確率各不相同,各有高低,但總體呈現出第三題有關泥塑中包裹技法的題目是最不理想的。這個技能在以往多項內容中學習過,但從數據上看,學生有所遺忘,最不理想的一個班級的正確率甚至不到50%(如圖2 所示),然而就是這個技能點恰恰也是本節課的關鍵技能,而且需要學生靈活運用。因此,針對包裹這一泥工技法薄弱的學情,筆者作出了以下教學調整與活動改進(如圖3所示)。

圖2 已學包裹技能及相關前測題的正確率數

圖3 薄弱技能的教學調整

1.示范視頻切片處理,突出包裹技法

課堂上,筆者將一鏡到底的示范視頻以倍速完整播放,其實學生在觀看時不清晰應重點關注什么。經過精準數據的分析后,針對學生對包裹技法的掌握程度不高,筆者就對示范視頻進行切片處理,將包裹這個技能點的部分單獨剪輯,突出包裹技法的運用。

2.帶著問題觀看示范,引導關注要點

為引發學生關注更多包裹技法運用的細節,筆者在播放包裹技法視頻前進行了提問,如:哪些部位適合用泥團進行包裹,哪些地方又適合泥片包裹?先包哪個部位再包哪個部位?這些問題有效引導了學生觀看的關注點,同步幫助學生梳理學習、制作要點。

3.視頻加入關鍵文字,提示關鍵信息

筆者在原本無任何文字提示的視頻中,按照步驟順序添加關鍵技法的信息文字,提示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視頻時關注這些信息,更易于發現更多靈活運用的包裹技巧。

4.師生互動現場示范,鞏固活用技法

為檢驗學生是否認真觀看并關注到視頻中技法的關鍵信息,同時也為鞏固和加強學生對這些技法的理解和掌握,觀看視頻后,筆者再一次讓學生進行包裹技法相關問題的回顧并進行現場示范、展示范作,增加了直觀性、互動性。

(三)精準學情支持下的自主個性化學習

精準教學中,教師更希望學生在完成教師布置的前測題的同時,也能喚起以往學習的經驗,為后續活用技能做鋪墊。那么,相關精準資源“投放”,在很大程度上就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喚起學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

1.問題:自主學習欠缺,無法實現個性化學習

以往的學習中,學生即使知道自己薄弱的知識點,也無法通過任何手段進行查漏補缺。長此以往,學生這些薄弱的知識也會隨著年級的增長、知識技能難度的提高而越發薄弱,甚至無法銜接新的知識技能。

2.途徑:自主查看資源,為鞏固薄弱技能做鋪墊

前測后,學生即可通過平臺看到自己回答的是否正確,并可同步查看解析。同步發布的文字講解、已學教材內容圖片、以往優秀學生作品、相關知識點短視頻等豐富的學習資源(如圖4 所示),能幫助學生調取以往所學知識、鞏固技能,為后續學習做鋪墊。學生即可實現個性化的自主學習,對于較薄弱知識技能點,可能點擊平臺反饋的解析即可進行復習鞏固,可為本課知識技能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圖4 圖文解析和視頻講解等學習資源示例

(四)實施效果:從經驗教學轉化為精準學情支持,助力教師教學提質增效

本課在實踐中運用平臺進行課前測試,能讓教師更精準地了解學生的學情。教師從設計前測題到有效反饋的數據分析過程,也是教師梳理本課的知識技能點、教學重難點的過程,能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有更清晰的認識,能在很大程度上讓教師從以往的經驗中脫離出來,讓教學更加有的放矢,更有針對性,從而更有效地解決學生的實際困難和現實問題。

本課前測中發現的技能薄弱點包裹技法就成了教學中的難點,教師改進教學后開展的一系列教學活動都更加突出這個技能的學習,學生掌握的程度也就越高,美術表現、創意實踐能力就越強,作品質量更好。

二、教學中:巧用“紙筆”解決關鍵問題,驅動精準教學

(一)助力把握人物動態,更好落實教學重難點

1.問題:人物動態難把握,理解不深入難表現

本課學習內容為支架造型,用彩泥捏塑表現動態較為復雜的運動人物形象,但學生對于人物動態的理解還不夠深入,塑造起來有一定難度。想要塑造好運動人物的動態可以先從繪畫平面的運動人物動態線著手,多次練習,有助于學生理解人物關節與動態變化的關系、人體各部位的比例關系等,更好地抓住不同運動的人物動態特征,從平面到立體逐步形成過渡。這也是教師收集即時生成教學資源的環節,有利于調控后續教學的方向。但是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無法看全所有學生的嘗試練習資源,教師有時就會錯過很多學生重要的資源,效率比較低,且不全面。

2.途徑:紙筆嘗試畫與練,有效輔助動態教學

平臺以及紙筆的運用可以及時捕捉學生的人物動態線軌跡,不僅在平臺上能實時顯示,還能從軌跡回看中了解學生繪畫時的思維過程,有效解決教師無法全面、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難題。這些生成性的資源更加豐富和全面,教師可以將典型學生練習的人物動態線作為范本進行分析,也可發現個例問題的練習,組織針對全班或個體的指導,為后續的調整、改進教學提供有效的支撐。

3.調整:搭支架訓練思維,過渡到立體動態

為了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設計這個教學環節時,可將繪畫人物動態線的難度設計為遞增式的難度(如圖5 所示)。第一個人物排球運動員跳起扣殺的動作,與教師在黑板上示范的羽毛球運動員人物的動態線相似,能力較弱的學生也能模仿著繪畫。有了繪畫經驗,第二個武術人物動態線的繪制,學生知道該如何觀察運動人物的動態,該從什么部位開始,哪里是關節位置,怎么轉折變成動態,能一邊觀察人物一邊嘗試繪畫。第三個人物動態線的繪畫,沒有參考圖例,直接繪制喜歡的運動人物動態線,這是具有挑戰性的練習,但是繪制之前,學生從教師提供的運動小手冊和慢鏡頭視頻中看過大量的靜態運動人物和動態運動人物,在腦海中積累了不少運動人物的素材,雖然難度最高,但是不少學生從中體驗到了如何從真實人物到平面人物,再到平面形式展現人物動態線的繪畫創作過程(如圖6 所示)。這恰恰也是一個思維訓練的過程,成為學生能力提升的過程。

圖5 教師示范人物動態線及三個梯度的人物動態線繪畫練習

圖6 人物動態線的繪畫創作過程

同時,運用“紙筆”繪畫人物動態線較于以往的教學經驗,發現學生如果直接拿到鉛絲人支架,學生會不斷地去調整它的動態,糾結于動態的優劣,費時且會導致完成度不高。改進教學加入這個環節后,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隨著三個梯度的人物動態繪畫,不僅在腦海中已經積累了不少素材,更對自己喜歡的運動的人物動態會有初步的構思,也知道關節點的位置,也就能果斷迅速調整鉛絲人各部位的動態。

4.實施效果:從無暇思考轉化為充分思維過程保障,助力學生人物動態表現

五年級學生在對人物動態有比較充分的理解與構思后,發現進行泥塑的創意表現是有難度的,尤其是塑造動態較為復雜的運動人物形象。在以往傳統教學中,往往都是學生運用支架,調整好動態后直接塑造,基本沒有學生思考的時間,學生的作品千篇一律,即使提供了參考的人物圖片,往往也是以模仿教師的范作為主。

本課的改進教學實踐,重新分配了學習時間,運用智慧筆進行人物動態線的嘗試繪畫,讓學生對自己所塑造的人物動態進行構思;梯度、分層的練習形式,讓學生由模仿到理解,再進行創意,對人物動態有了充分的思考過程,為后續從平面動態到立體形態表現做好鋪墊(如圖7所示)。

圖7 練習中學生的思維與表達

(二)助力即時多元評價,優化診斷與激勵

新課標倡導的是“教學評一體化”,美術學科也不例外。在一節課中,評價能幫助學生了解和評判自己和同伴所學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這個環節必不可少。但是以往的常規課堂的評價比較籠統,評價方法和流程比較煩瑣。例如,要進行自我評價,教師還要打印自評表格讓學生填寫,但是課后又不方便統計。又如,同伴的互評、教師只能請個別同學用語言進行點評,涉及學生范圍較小,如請全體同學進行互評,運用投票等方式,還要制作學具等,所占教學時間又太久,效率不高?;趥鹘y課堂中的評價問題,筆者通過平臺和紙筆的功能開發,實現了即時、高效、準確反饋。

1.巧用單選功能自評,自我診斷

筆者用手機拍照投屏展示全體學生作品后,再將自評標準羅列在課件中,將評分標準轉為A、B、C、D 四個選項。同時,課堂中打開平臺課堂互動板塊中單選題功能,學生運用快速答題卡就可以完成自評,數據也能馬上顯現,方便快捷(如圖8 所示)。學生通過對標評價要求,完成自我評價和診斷,從而了解自己已掌握的知識技能和反思自己可以提升的空間。

圖8 自評要求與評價數據呈現

2.巧用切題開展互評,同伴激勵

筆者利用鋪碼紙按學生學號設計了互評表格,依據評價要求,選出喜歡的作品。學生在通過切題分割處理在表格相應的范圍內打勾或做記號,就能以參與率的形式看到學生的投票數據(如圖9 所示)。學生通過數據能直觀感受到同伴間的鼓勵與肯定,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圖9 鋪碼紙切題,學生互評、參與率平臺數據

3.實施效果:從個體參與轉化為面向全體樹自信,助力提高學習評價效益

傳統的美術課堂,評價是難題,一直比較籠統、單一,難以突破,已經難以滿足學生自我診斷和教師調控后續教學。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教學評價也可以有較大的突破。

本節課在實施評價時,相較于以往的傳統評價方式更加高效、準確,更有量化的數據支持。學生的評價從點到面,充分參與其中,通過平臺和紙筆實現全體學生的自評與互評,實時、直觀的數據顯示,讓學生有機會再一次鞏固本課知識技能要點,進行自我診斷、同伴間相互學習,從數據中了解自己,明確發展目標,從而樹立學習美術的自信心。同時教師也能實時掌握學生的評價數據、學習情況,為后續更精準地調整、實施教學形成數據支撐。

猜你喜歡
學情技法動態
國內動態
國內動態
國內動態
針對學情,實干巧干
作業批改中如何了解學情
立足學情以點帶面
動態
例析三角恒等變換的三種技法
精通拍攝技法
技法只是書法的一部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