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化學課程思政融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初步探索
——以西北民族大學《動物生物化學》為例

2024-03-20 10:07徐紅偉魏玉梅馮玉蘭臧榮鑫
中國畜禽種業 2024年2期
關鍵詞:生物化學共同體中華民族

徐紅偉,蔡 勇,魏玉梅,馮玉蘭,臧榮鑫*

(1.西北民族大學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甘肅蘭州 730030;2.西北民族大學實驗教學部,甘肅蘭州 730030)

習近平指出,我們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發展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院校的初心使命,是為中華民族的自立自強辦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責任擔當[1]。民族院校應深刻領會黨對辦好民族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堅持以共同性為導向,有形有感有效深入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各項工作,促進各族師生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共同進步,把學校建設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堅強陣地。

西北民族大學是新中國成立的第一所民族高等院校,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工作主線,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圍繞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培養應用型人才。動物醫學和動物科學專業是西北民族大學傳統優勢專業,是建校之初開設的專業之一,2014 年入選第一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秳游锷锘瘜W》 是動物醫學和動物科學的專業基礎課,是研究動物機體化學組成,以及生命活動中發生的化學變化及其調控機理的學科,其涉及面廣、知識點多、系統性強、內容復雜、更新速度快,在課程體系中處于承上啟下的核心地位。2018 年生物化學教學團隊入選重點示范教學團隊、獸醫學學科思政創新團隊,2022 年《動物生物化學》 課程被遴選為甘肅省級一流本科課程,教學團隊被遴選為甘肅省省級教學團隊。

《動物生物化學》 課程授課對象是大二的學生,正值三觀建立期和政治意識與公民意識的萌芽期,也是培養低年級學生樹立最基本生命概念的關鍵時期。專業課程中引入思政教學,建設思政教學范式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為厚育各民族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情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動物生物化學》 課程融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思政元素,構建學科“課程思政、專業思政、科研思政和教師思政”四位一體學科思政新體系,達到全面育人的目的[2]。

1 《動物生物化學》 課程思政融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必要性

1.1 思政育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高等教育的初心使命?!秳游锷锘瘜W》 作為動物醫學和動物科學專業基礎課和核心課,教學中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內容,營造潤物無聲的思政課堂教學環境,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立德樹人作用,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入腦、入心、入行。

1.2 涉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內在要求

“立德樹人、知農愛農、強農興農”是涉農專業的辦學使命。西北民族大學動物醫學和動物科學專業長期堅持“用得上、留得住、上得去”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2],已成為地區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為西部邊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做出了積極貢獻。因此,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工作主線,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堅持“立足西北,服務民族,產學研密切結合”的教學理念,全面推進《動物生物化學》 課程內涵建設,在傳授生命有機體化學本質相關知識的同時,緊緊圍繞國家“三州三區”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略、“一帶一路”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激發學生“學農、愛農、知農、為農”的情懷,增強師生 “走進農村、走近農民、走向農業”服務“三農”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2 《動物生物化學》 課程思政建設的總體設計

如圖1 所示,《動物生物化學》 課程以《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 為指導,綜合考慮學校辦學定位、動物醫學和動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動物生物化學》 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知識結構和思政元素等課程特征,以及學生知識結構層次不齊、思維模式差異化和未來職業規劃多元化等多方面因素,通過修訂課程教學大綱,建立起了包括知識、思政、素質和能力的課程教學目標[3]。

圖1 “動物生物化學”課程思政建設總體設計

根據確定的知識目標、思政目標,梳理《動物生物化學》 課程理論教學環節和實踐教學環節的內容,挖掘知識點中的思政元素;借助當前熱點話題、學科前沿、行業動態和時政要聞等,梳理提煉出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的結合點,并進行“融入式”設計,構建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庫[4]。

通過教學設計創新與教學過程改革,將課程思政元素以討論形式融入課前、課中、課后教學全過程、以知識點形式融入課堂內外,使課程思政元素與知識點有機融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專業知識運用和創新能力,培養服務“三農”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從而實現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高度融合,最終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思政教育融為一體[5]。

根據素質目標和能力目標,優化《動物生物化學》 課程評價體系,通過采用非標準答案設置,引導學生創造性地應用學科知識關注和解決實際問題,實現課程思政建設成效評價和教學目標達成度評價,形成課程思政建設與評價體系改革、教學目標重構的“三者聯動機制”[6,7]。

3 《動物生物化學》 中蘊含的鑄牢中華民族共體意識課程思政元素分析

《動物生物化學》 課程含有大量的生命現象、自然規律和代謝途徑,各專業知識點中蘊含著大量的思政元素?!拔鍌€認同”是鑄牢中華民族共體意識的核心和基礎?!秳游锷锘瘜W》 課程思政融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應該在“五個認同”視域下,根據課程的專業特征、知識特征和教學特征,系統梳理其蘊含的思政元素。

3.1 對偉大祖國的認同

20 世紀初,一些有識之士出國留學,志在報效祖國。通過學科專業知識、原理技術以及國內生物化學發展史的學習,結合吳憲、施一公、顏寧等現代中國科學家在蛋白質結構解析方面的科學貢獻,基于學生對科學家的崇敬,將課程中的知識學習上升為價值觀念的培養,激發學生投身科學,強化學生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感,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愛國使命,建立學生對偉大祖國的認同。

3.2 對中華民族的認同

《動物生物化學》 著重講授生物大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及其對生命活動的影響。這些復雜的相互作用,可以用來比擬社會生活中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集體與集體等相互關系,是“三個離不開”“四個與共”的生動例證。此外,同工酶、核苷酸序列等在分子群體遺傳的應用研究成果,結合歷史背景分析我國綿羊等家畜品種的起源和分布規律,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體現。同時拓展思政元素,深刻認識“三個離不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闡述的 “中國夢”,個人的奮斗離不開國家,離不開“國家夢”的實現,而“國家夢”的實現又需要每一個人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挖掘自己創造力,從而實現對中華民族的認同。

3.3 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我國勞動人民在源遠流長的中醫藥實踐中早已經摸索出很多生化原理與技術,并用于醫療和生活中。燦爛的絲綢文化是中國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其中的繅絲工藝中蒸煮蠶繭,就是最有效的分離純化蠶絲蛋白的技術;而中國古代先進的制糖工藝、釀酒技術,用現代的眼光看,也都是利用酶以及生化技術提前和制備而來的?,F代施一公團隊解析高分辨率酵母剪接體的研究[8],是中國科學家在世界基礎生命科學領域的重大原創性突破,也是對世界科學的重大貢獻。這些都值得作為該課程中的重要思政元素加以呈現,使學生在動物生化的專業知識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通過了解專業杰出科學家的研究經歷和突出貢獻,增強文化自信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3.4 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

《動物生物化學》 課程主要講授各種生物大分子在生命過程中的化學反應與相互作用,在生物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套完整的代謝調節體系,呈現出微觀層面的事物相互聯系、拮抗、協作等關系,這些代謝調節體系在神經、激素和酶三個水平上發揮作用,其中酶水平的調節是最基層的調節作用,神經和激素水平的調節最終也通過酶起作用。這一調控過程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原理在微觀層面的生動案例,通過對比體內代謝調節體系及其過程與近代中國歷史的新陳代謝,引導討論誰是中國社會“代謝調節體系”中的“神經”“激素”“酶”,有助于學生們在專業學習中理解與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

3.5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動物生物化學》 是研究生命屬性的化學本質的科學,是一門實驗科學,有系統的知識理論體系和技術手段,具操作性和實踐性。課程設置目標不僅是教會學生解決某個具體的技術問題,更是旨在引導學生利用專業知識服務國家整體發展戰略。1965 年9 月,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全合成具有完整生物活性的牛胰島素,這一重大科技成果取得是《動物生物化學》 的教學內容中諸多體現我國政治體制獨特優越性的案例與進展之一。這些案例有助于讓學生們形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由上分析,《動物生物化學》 課程蘊含著豐富的課程思政內涵。在《動物生物化學》 課程思政實踐中,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課程思政元素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浸潤于專業知識中,使學生增強“五個認同”、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4 《動物生物化學》 課程思政融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施路徑探索

4.1 加強理論學習

習近平指出,“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并強調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課程思政,前提是每一位課程教師深入學習并深刻領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價值意蘊。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組織學習培訓,使老師們深刻領悟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內涵、深刻認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深入理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淵源、準確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本任務,使廣大教師切實肩負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神圣使命,正確認識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之間的關系,在專業課程中即注重專業技能知識的講授,也積極主動地挖掘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落實立德樹人的人才培養目標。

4.2 提高思想認識

課程思政作為育人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主動融入學?!罢n程思政、專業思政、科研思政和教師思政”四位一體學科思政新體系中,按照大學生認知規律,綜合考慮學生知識結構、思維模式和未來職業規劃,結合社會熱點、日常生活挖掘思政元素,采用融入式設計,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課程思政元素融入于專業知識中,實現學生從理性認識上升到信念自覺,進一步內化為情感自愿,外化為行動自覺[9]。另外,部分少數民族學生中存在的“狹隘民族主義”和部分漢族學生中存在的“大漢族主義”錯誤認識,這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理念相悖,所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對象為全體學生[10]。

4.3 理順內在聯系

通過文獻查閱、集體備課等方式,在“五個認同”視域下,深入挖掘知識點里蘊含的思政元素[9],進行“融入式”設計,將每個結合點歸于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后,按照課程章節順序,按課時編制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庫。結合課程學習,鼓勵學生參加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以及“挑戰杯”“互聯網+”等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通過參加這些活動,激發學生科研興趣,鍛煉學生思考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及數據整理分析能力,強化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將實踐思政融入課程,從而進一步深刻和領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義。

4.4 優化教學設計

以《高等院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 為指導,通過修訂課程教學大綱,在課程教學目標中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確立為課程思政的重點;在教學過程中,營造開放、平等、互動的課堂環境,利用已建成的“學習通”教學平臺,采用“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方式,將課程思政元素以討論形式融入課前、課中、課后教學全過程、以知識點形式融入課堂內外,同時充分利用線上手段、課外實踐,給學生提供相關的思政學習材料,使課程思政元素與知識點有機融合;在教學效果評價中,遵循發展式評價、過程式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以學生的獲得感和成長、成人、成才的效果為評價標準。實現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高度融合,最終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情感教育融為一體,切忌生搬硬套,強迫學生呆讀死記抽象的理論,進行灌輸式教育,或將政治文本采用照本宣科的教育方法,教學效果將會大打折扣[9]。

5 小結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的實踐要求。將學科專業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相結合,是挖掘學科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元素的基礎。課程思政建設的基礎在課程,根本在思政,重點在課堂,關鍵在教師,成效在學生[11]。高校要充分認識到思政教育的現狀,提高教師師德以及專業綜合素質,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在教學中自然融入思政元素,以實現專業課程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教學目標。在《動物生物化學》 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要做到:①加強教師的政治理論學習。只有教師不斷學習黨史國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才能建設好課程;②準確把握教學對象,關注學生的體驗和感受,主動融入到學校集專業思政、課程思政、科研思政、教師思政為一體的“大思政”育人體系,形成協同育人大格局,才能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③持續更新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庫。在“五個認同”視域下,根據當前熱點話題、學科前沿、行業動態和時政要聞等,實時更新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庫,持續改進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④優化教學設計,從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評價,全方位進行教學改革,實現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高度融合,提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成效。

猜你喜歡
生物化學共同體中華民族
愛的共同體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生物化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效果分析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體的戰斗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習得性無助感與生物化學教學改革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