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風樂派領軍人

2024-03-24 10:48單紅
當代音樂 2024年3期
關鍵詞:二人轉

單紅

[摘 要] 東北風樂派作為中國音樂文化的一種特色存在,無論從語言上,還是在歌曲旋律中以及戲曲音樂方面都有著東北地域的特殊風格,在東北風樂派中,楊柏森老師絕對是領軍人物和東北戲曲音樂踐行者。他的音樂作品深受老百姓喜愛,在社會各個層面人們認知當中,都有其喜歡的理由和標準。楊柏森老師的音樂作品讓大部分人喜歡,說明楊柏森老師是成功的,是值得歌頌的音樂家。本文將老百姓喜愛楊柏森老師作品的原因淺顯地做一下梳理和分析。

[關鍵詞] 東北風;楊柏森;二人轉;吉劇

[中圖分類號] J605?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2233(2024)03-0001-03

楊柏森,國家一級作曲家,原吉林省戲曲劇院院長,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戲曲音樂研究會常務理事,吉林省第七批突出貢獻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楊柏森老師音樂創作領域廣泛,業界給予極高的贊譽,先后被評為“觀眾喜愛音樂人”“吉林省著名二人轉音樂家”“吉林省‘二人轉音樂風格著名作曲家”“最具影響力戲劇藝術家”。五十多年創作出三百余部作品:代表作有《大姑娘美大姑娘浪》,電影《男婦女主任》,電視劇《劉老根》《馬大帥》《鄉村愛情》《希望的田野》三部曲和《圣水湖畔》等二十余部影視配樂曲和滿族新城戲《一米陽光》《哈達山下》《首輔范文程》《鐵血女真》以及龍江戲《馬旭》《鮮》《松江魂》《蕭紅》、吉劇《站醒臺》《貴妃還鄉》《小村故事》《寶貝回家》、商南戲《闖王寨傳奇》等戲劇音樂。這些音樂作品被老百姓廣為傳唱和觀看,深得百姓喜愛。作品獲得文化和旅游部文華獎、中宣部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等十余個國家級獎。其中有關二人轉方面的音樂創作成績顯著,影響深遠,在全國的東北音樂創作當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

筆者從小生活在東北農村,那是遼寧西部地區,三省交界。生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經歷過集體社會,那時候在生產隊為農村集體最基層組織,每天都是由生產隊隊長組織農民生產勞動,農民吃喝都由生產隊分發,村民文化生活也是聽隊長安排,農民文化生活處于極度貧乏之中,每天就是在晚上六七點鐘聽家家戶戶廣播匣子。廣播匣子里播出的都是那個時代流行的現代樣板戲和革命歌曲。改革開放后,筆者就來到東北中部省份吉林省長春市,那時候筆者也才十五歲左右,接觸的音樂是當時流行的港臺歌曲,那叫一個好聽。鄧麗君的、羅大佑的,每天都聽,并跟著唱。后來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首紅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大姑娘美大姑娘浪》又讓人們煥然一新、耳熟能詳。這首歌給那個時代的年輕人帶來了不一樣的感覺,百姓聽慣了港臺歌曲,一首具有濃郁特色的東北原汁原味的歌曲讓人聽了耳目一新,紛紛傳唱。由于當時對音樂不太懂,就以為歌曲好聽就算是好歌曲,也不去看詞曲作者是誰。直到后來筆者創作歌詞的時候,才關注到那些具有濃郁東北特色的歌曲,詞曲作者是誰?!洞蠊媚锩来蠊媚锢恕愤@首歌的曲作者正是楊柏森老師。

一首好聽的歌曲讓筆者記住了楊柏森老師的大名,后來讓筆者對楊柏森老師最有印象的是2002年,那時,隨著電視劇《劉老根》的熱播,《劉老根》電視劇主題曲《圓夢》讓筆者記住了這首歌的詞曲作者是誰,詞作者是何慶魁,曲作者是楊柏森,直到后來,《馬大帥》《鄉村愛情》等電視劇主題曲《一個情字活一生》《咱們屯里的人》這些經典歌曲在全國唱響,筆者有幸接觸到了楊老師,也曾多次當面聽他演唱自己譜寫的歌曲。從中也了解了楊柏森老師走進音樂創作的經歷過程,楊老師自己講:“寫老百姓愿聽的歌,譜老百姓愿聽的曲,說老百姓的大實話,做老百姓的貼心人”。楊老師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楊老師在音樂上取得這樣的藝術成就,除了楊老師本人有這方面的天賦之外,更在于有名師點撥和好的創作環境。楊老師中學時候就遇見了他的貴人劉潭老師,劉老師在學校組織了宣傳隊,讓楊老師當宣傳隊長,楊老師在中學時候就得到了極大鍛煉,為以后創作打下了基礎,創作音樂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楊老師好學,他家前院有個王家大院,大院里有喜歡群眾文化生活的民間音樂愛好者,他們吹拉彈唱,這讓年輕的楊柏森老師特別喜歡往這個地方溜達。那時候楊柏森老師也會來事,把這些民間藝術家哄得十分高興,老師高興了,就愿意教學生,楊柏森老師的音樂生涯就從這里開始了,這些民間藝術家就成了楊老師的啟蒙老師。

一首歌曲多么美妙,不管歌曲描述的多么動人,都無法將聽完這首歌的感覺完全講給對方,對方也無法感受。一首歌曲讓所有人都喜歡那是不可能的,讓大部分人喜愛,愿意聽,閑暇之余還和親朋好友品味一下,哼哼幾句,那就是成功的作品,是老百姓喜歡的歌曲。楊柏森老師的作品是讓普通百姓喜愛的,每當楊老師出新作品時,小區廣場上,一群退休的老頭老太太三五成群的圍在一起,聽著楊柏森老師的作品。老百姓用最樸實的語言對楊老師的作品給予評價,有的給予贊美,有的也會找三兩缺點,但是絕大多數人都是說好,最常用的一句話是,“你看人家楊柏森整的東西,真是那個啊,聽著得勁”。比如,2011年,電視劇《拉拉屯風情》主題曲《莊稼院的歌》隨著電視劇的熱播,這首歌也成為百姓喜歡的歌曲,小區里、廣場上,隨處可以聽到百姓哼唱,“高粱葉子窄喲,苞米葉子寬,看不見那羊腸小道能有幾道彎”。有人在唱,有人在評,“楊老師譜曲的這首歌真接地氣啊,把歌詞里面的百姓熟悉的農村生活環境用音樂唱出來,讓我們這些下過鄉的人聽了,仿佛回到了那個下鄉的時候”。尤其是農村百姓最喜歡的樂器嗩吶融入歌曲伴奏中,剛開始聽就讓這些有過農村生活經歷的人感興趣,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這種切身體會被楊老師的作品詮釋得淋漓盡致。

楊老師的作品是具有典型的東北地域特色,他創作音樂的曲風幾乎都是東北的風味,楊老師創作歌曲的時候,都是在夜深人靜時進行創作,拿到他喜歡的歌詞,腦海里就會閃現曾經與百姓交往的時候,那個地方百姓平常哼哼的小曲,符不符合歌詞要表達的意境,來靈感了,瞬間就會找到歌曲風格和曲調,隨手就拿起筆,用紙記錄下來。楊老師譜寫的歌曲都是用隨手抓的紙張記譜??催^楊老師曲譜的人,第一感覺就是曲譜寫得潦草,那也就恰恰說明,楊老師把腦子里裝的東西趕快記錄下來,晚一點就怕忘記了。有一次,楊老師的愛人半夜突然感覺床晃悠,像發生地震了,醒來一看,楊老師在床上打拍子呢,這是來靈感了,自己邊打拍,邊哼哼曲調。楊老師有的時候創作作品來的快,三五天出作品,那跟楊老師平常深入百姓生活,與百姓打成一片是密不可分的。年輕時候的楊老師就跟鄰居學習樂器,參加工作后,到鄉村演出,演出到哪,就虛心學習到哪,把當地百姓流傳的民間小調記在心中。退休后,楊老師和愛人到海南旅游,參觀完一個景點,楊老師愛人發現楊老師還在景點沒回來,走回去一看,楊老師蹲著聽苗族老太太唱苗族歌曲,并與之交流、學唱。楊老師為了追求藝術完美,多次拜訪吉林音樂界名家。那炳辰、劉振邦、常維奇、江巍老師家中楊柏森老師是???,有時候為了一段音樂,不管天黑,路好不好走,冬天雪天路滑不滑,就是找那炳辰老師請教,有一回,那老師見楊柏森老師穿的褲子屁股后面濕了一片,明知道楊老師是來的路上滑倒了,坐雪水上了,就逗楊老師說:“有好詞了啊,激動的淚水甩到屁股后面去了啊”。東北人特有的幽默這些藝術家是拿過來就用,被說的人也不覺得尷尬,一笑了之。楊老師是真誠地向這些老藝術家請教,這些藝術家也毫不保留地教,慢慢地,這些老藝術家們就發現楊老師真是對音樂癡迷啊,見面就請教,只要聽說哪位老師有新的東西,那馬上就想把老師的東西學到手。即使是現在,楊老師已經退休十多年了,仍然在學習。2023年10月份,應吉林市戲曲創作學會會長陳靜波邀請,筆者和楊柏森老師一起參加了學會采風活動,和楊柏森老師閑聊時,筆者就說“我小時候生活在遼西農村,我們老家那里百姓喜歡的是喇叭腔,皮影戲,唐山落子等”,楊老師問筆者,“那你還記得怎么唱嗎”,筆者回答說:“當然記得,我小時候跟著我大姨父學唱過驢皮影,會?!?,楊老師就讓筆者唱給他聽。筆者憑著記憶唱幾句,看楊老師聽得還津津樂道,這么大年紀,藝術上取得那樣大的成就,楊柏森老師何許人也,那是吉林省作曲大咖級別的人物,還這么虛心的學習,多么讓人敬佩。這樣敬業,能不出好作品嗎,天道酬勤,這話用在楊老師身上,多么合適。

楊老師的作品來源于老百姓,還給了老百姓,老百姓也說,楊老師的作品沒有大氣磅礴的作品。他們希望楊老師創作幾首旋律激昂、氣勢恢宏、蕩氣回腸的歌曲,有的人就說了:“創作不屬于他的風格作品,那也不是他干的啊”。這就說明,老百姓還是體諒楊老師的,一個人不可能是面面俱到,在某一領域,達到巔峰,那就是相當優秀了。

最近筆者和我的本家單丹聊天的時候,筆者就問她:“你怎樣評價和你合作過的楊柏森老師?”單丹和我說:“初識楊柏森老師是先聽到他的歌,電視劇《鄉村愛情》主題曲《咱們屯里的人》、《劉老根》主題曲《圓夢》,后來才知道原來小時候就聽過的那首《大姑娘美大姑娘浪》也是楊老師的作品,終于感受到這股濃郁的‘東北風的‘殺傷力了。本山叔拍的電視劇主題歌幾乎都是楊老師寫的,真沒想到后來我和楊老師竟然還有了一次難忘的合作。2003年11月19日,我進了電視劇《馬大帥》劇組,本山叔把寫《馬大帥》片尾歌的機會給了我,那時我寫歌還不到一年,也是我開始寫歌以來第一次為電視劇寫歌,壓力有些大,楊老師與我交流很多,也給我很大鼓勵。在劇組15天,看劇本,每天寫出一稿歌詞。最后那幾天,本山叔讓我就寫自己,后來才寫出了《活出個樣來給自己看》。記得在創作期間,楊老師還帶衡越姐來看我,那也是我第一次見衡越姐,她從北京剛趕來,想看看那首歌。當歌詞《活出個樣來給自己看》定稿后,我又多待了一天,等楊老師譜曲。那天一早,楊老師突然來了,進門就說‘曲子出來了,連夜寫的,還沒等我說話,楊老師就唱了起來:‘活出個樣來給自己看……他一開口就像拳頭打到我心里,又把心給揪起來,那一瞬間,我全身的血液都在沸騰,詞曲的碰撞,感覺真超出想象。楊老師唱歌時臉都震得通紅,連脖子上的青筋都鼓了起來,看得一清二楚。好像整個房間都在他的歌聲中震顫。我感受到,原來音樂賦予生命還可以有這樣強烈的表達,那種力量直擊心底,撼動靈魂。讓我更震撼的是楊老師對音樂和藝術的熱愛和敬畏”。通過單丹的切身體會,就知道楊柏森老師在百姓心目中是多么有影響力,老百姓多么喜歡他具有鄉土氣息的音樂作品。

楊柏森老師的作品在選用歌手的時候,是有嚴格要求的,他的每一首作品,歌手演唱的情感都很到位,在選《劉老根》第一部主題曲《圓夢》演唱者的時候,歌手衡越講述整個入選過程,那是歷盡千辛萬苦的,一開始,衡越從武漢到北京試唱的時候,楊柏森老師是把衡越排除在外的,衡越為了唱這首歌,央求楊柏森老師再給一次機會,衡越等了一夜,第二天早上才錄制,也許是衡越太喜歡這首歌了,真是用心,動情演唱。當楊柏森老師把衡越唱的《圓夢》給趙本山聽的時候,趙本山聽完,就拍板定下來了,這首歌就讓衡越演唱。從此衡越就走進了楊柏森老師的視野,以至于后來,適合衡越演唱的歌曲,楊柏森老師都讓衡越演唱。上面講的《莊稼院的歌》也是衡越演唱。

楊柏森老師對音樂有著這樣的追求,又嚴格認真把關,他的作品怎么會不讓百姓喜歡。楊柏森老師創作音樂的風格已經被國內音樂界定位東北風樂派典型代表,領軍人物。筆者雖然是對歌詞創作有點愛好,但是對作曲是一竅不通的,評價一位國家著名一級作曲家作品,評不了,那些專業術語筆者不懂,只能從普通百姓的角度去評價楊老師,看看周圍的人是否喜愛楊老師的作品,通過觀察、交流,發現楊老師的作品在百姓心目中是絕對受歡迎的。楊柏森老師是百姓心目中認可的、敬佩的從黑土地走出來的當代音樂家。盡管楊柏森老師年紀七十有之、年近古稀,但楊老師對創作音樂作品興趣不減,他依舊對東北風音樂進行探索,最近他到大慶和當地戲曲創作人員進行探索研究大慶地區音樂特色,哪里有值得楊老師感興趣的音樂,楊老師真是不顧自己的年齡和身體,積極參與創作。目前楊老師正在吉林省松原市對滿族新城戲曲進行挖掘和創作,楊老師辛苦了。楊老師在與筆者聊天時說:“他今后要注重徒弟的培養,多教給學生們點東西,不能讓黑土地文化丟失,要有繼承人,雖然是退休,創作熱情不能退”。楊老師還鼓勵筆者,要多看書,多增加知識點,早晚會用到的,楊老師的話語筆者會銘記在心。愿楊柏森老師這棵音樂常青樹年年蔥綠,佳作不斷繼續為老百姓創作出喜愛的音樂作品。

(責任編輯:韓瑩瑩)

猜你喜歡
二人轉
淺談二人轉藝術的現狀及發展前景
淺析民間文化變遷的傳媒推動力
二人轉旦角表演藝術之我見
移動支付大戰:從“二人轉”到“三國殺”
新金球獎欲打破梅西C羅“二人轉”
烽火中的二人轉
二人轉舞蹈的風格特點
漫談二人轉舞蹈源流
二人轉的語言特征
我和姥姥的“二人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