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江陣的記載與淵源

2024-03-25 10:23孫琳宋剛
古典文學知識 2024年2期
關鍵詞:水滸宋江

孫琳 宋剛

“宋江陣”是以水滸主要人物宋江為名,自明清以來在我國部分省市特別是閩臺地區流傳時間較久、傳播范圍較廣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往往以某村落或族群為基礎形成,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和傳承性,融宗教信仰、技藝展演、強身健體、鄉土文化認同等于一體,突出了文化同源性以及閩臺人民數百年來一直傳承此種儀式背后所蘊含的中華民族認同與族群認同?,F在的“宋江陣”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山東的鄆城,福建的廈門、泉州、漳州,臺灣的臺南、高雄等地,人們在特殊的節日樂此不疲地表演“宋江陣”。

宋江陣的早期記載

水滸相關故事自北宋末年即已開始廣泛傳播,從史籍中的“縱橫京東”,到民間普遍認為宋江等人“有力有智”,明初戲劇《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小說《水滸傳》中有宋江等人排兵布陣的詳細描寫,在明中后期伴隨《水滸傳》的盛行,水滸文化在民間的影響亦達至頂峰,如明朝張岱在《陶庵夢憶》中多有關于吳越民俗的記載,其中卷七“及時雨”記載了紹興一次規模較大的祈雨儀式,需要百般尋人扮作宋江等三十六人:

壬申七月,村村禱雨,日日扮潮神海鬼,爭唾之。余里中扮《水滸》,且曰:畫《水滸》者,龍眠、松雪近章侯,總不如施耐庵,但如其面勿黛,如其髭勿鬣,如其兜鍪勿紙,如其刀杖勿樹,如其傳勿杜撰,勿弋陽腔,則十得八九矣。于是分頭四出,尋黑矮漢,尋梢長大漢,尋頭陀,尋胖大和尚,尋茁壯婦人,尋姣長婦人,尋青面,尋歪頭,尋赤須,尋美髯,尋黑大漢,尋赤臉長須,大索城中,無則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鄰府州縣,用重價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漢,個個呵活,臻臻至至,人馬稱娖而行,觀者兜截遮攔,直欲看殺衛玠。

此段記載中所稱“壬申”,當為明崇禎五年(1632),以扮演水滸好漢來祈雨足見當時《水滸傳》的巨大影響,這或許可算是關于“宋江陣”的較早記載。張岱為浙江山陰(今紹興)人,其言“里中”當指紹興。所謂潮神海鬼,指當時百姓為禱雨而扮作的司雨之神,而“爭唾之”,可見對干旱天氣的無奈與反抗。三百年后魯迅在《朝花夕拾·五猖會》中將張岱所寫賽會與清末紹興迎神賽會比較,不免感嘆原來的“豪奢”與后來的敷衍。之所以扮演水滸好漢來祈雨,或許與宋江“及時雨”的綽號有關系,當地民眾迫切期盼“及時雨”的降臨,也有可能是因為《水滸傳》中言宋江死后梁山泊內“祈風得風,禱雨得雨”,楚州“遠近祈禱,無有不應”,有學者認為此種扮演水滸好漢禱雨儀式漸失與明末清初人們對水滸“誨盜”的潛在顧忌有關,只是如果將此種儀式與傳布閩臺地區的宋江陣聯系起來看的話,則有可能是此種儀式并非沒有流傳下來,而只是嬗變成了其他形式。張岱此段描寫中提及此種民間禱雨扮演的對象已經具備現存宋江陣的主要人物形象特征。

明代陳懋仁所編纂的《泉南雜志》中也有類似賽神的記載:

迎神賽會,莫盛于泉。游閑子弟,每遇神圣誕期,以方丈木板,搭成抬案,索绹綺繪,周翼扶欄,置幾于中,加幔于上;而以姣童妝扮故事,衣以飛絹,設以古玩,如大士手提筐筥之屬。

張岱與陳懋仁的二處較早記載雖未言明此種盛會為“宋江陣”,但從規模、形式上來看,與之甚為接近,謝國興據此認為宋江陣出現在漳、泉一帶極有可能是明代中后期之事,而且一開始是先模仿廟會“抬閣”的形式。

在現存文獻中,有關宋江陣的相關信息出現時間普遍較晚,但相關傳說則言宋江陣自明末清初即有傳布。宋江陣的傳承主要分布在山東鄆城、福建、臺灣等地,特別是臺灣地區是宋江陣文化現今保存較為完整的區域,基本上未曾斷絕。從其發展歷程來看,甚有可能自鄆城傳至東南沿海,又由福建等沿海傳入臺灣并不斷發展衍化。

宋江陣淵源傳說

關于宋江陣的淵源,有多種不同說法,普遍體現了水滸文化對民眾心理的廣泛影響,大多數傳說推至戚繼光、鄭成功、南少林僧人等基于對宋江等人忠義無雙、替天行道的熱愛與首肯,方以其名命“宋江陣”。下面將幾種說法簡要介紹。

一是宋江實戰陣法的遺留。歷史上宋江等人在嘯聚江湖、馳騁天下時,為抵抗官軍,提升協同作戰能力,平時注重演練相關陣勢,鍛煉部卒體能,加強協調與團結,才能具有較強機動作戰能力,從而橫行京東,攻城掠寨,致官兵數萬無敢抗者。宋江等人出于忠義的選擇,接受招安又相繼離世之后,部分將領和士卒或尋地隱居,或返鄉歸農,閑暇時將此陣勢又傳給周邊百姓,代代相傳,以至于今。像位于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的曠廟附近,即有傳說安道全隱居時曾在此傳播醫術和陣法,據說某些流傳閩臺地區的宋江陣口號中還有一些是鄆城方言。菏澤市是全國聞名的“武術之鄉”,據史籍記載水滸英雄宋江即出身于此,以其命名的陣法在此地流傳亦為順理成章之事。

二是戚繼光以鴛鴦陣為基礎創編而成。明朝中期,抗倭名將戚繼光崇尚宋江等人的忠義之心,自小以抗倭為己志,曾寫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詩句。戚繼光從軍后將原有的“鴛鴦陣”加以改良,并將適用于水域作戰的藤牌、狼筅等納入常用武器之中,即為現在所說的“宋江陣”,戚家有一支后人在山東鄆城落戶,故鄆城故老相傳此陣。戚繼光坐鎮東南沿海,結合實際將此陣法不斷加以改良,并用于實戰之中。浙江、福建與臺灣等地百姓經常遭受倭寇、海盜侵擾,戚繼光將陣法簡化傳布民間,此種戰陣遂廣泛傳播。只是由現存宋江陣來看,缺乏戰陣攻擊與防衛的實用性,更多的是體現宗教儀式的象征意義,或許是因時代和功用的不同,不斷融入戲曲表演、祭拜等因素所致。

三是鄭成功寓兵于農的遺存。明末鄭成功為保衛海疆,訓練部卒,有所謂的“藤牌兵”及“五花操兵法”,在原有陣法的基礎上改良創新了此套陣法,因當時部伍中不少是來自福建地區的武林豪杰,非常崇仰《水滸傳》中的梁山英雄,于是便以中國傳統武術為基礎,打著“替天行道”“忠義雙全”的旗號,將此陣法發展成為“宋江陣”。后來鄭成功統治臺灣時,其部屬陳永華為了方便治理,采用寓兵于農和寓政于教的做法,將某些戰陣訓練方式融入民間,某些農業器具也融入陣勢訓練之中,像雨傘作為生活中常見器具,既能防雨,又兼攻防效果;月牙鏟、叉,是農家用來叉草的;齊眉棍隨手可得,可防御來襲野獸,又可驅趕家禽家畜等;刀、斧是農家普遍可見的農具。入清后,不少將士退伍離開軍隊,就地安置,結合民間信仰與地方武力而成“陣頭”。

四是少林功夫的傳承衍化。還有傳說認為“宋江陣”是少林武術流傳的一派,由少林五祖拳祖師蔡玉川所創,與南少林的單套拳、獅陣、劍獅等同時流傳下來?,F今仍有相當數量的宋江陣是以武館為中心組織起來的,這類宋江陣較少奉祀田都元帥,而是以拳術演練為主,故供奉宋太祖、達摩祖師的較多。

五是水滸相關戲曲衍化而來。福建地區的戲曲表演行業多奉田都元帥為祖師爺,宋江陣亦多奉田都元帥為保護神,還有地區稱為“宋江爺”“宋府元帥”等,從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宋江陣與水滸戲的密切關系。

由于田都元帥在漳、泉一帶多稱“相公爺”,而宋江陣系以水滸故事為張本,宋江為水滸好漢的首領,出陣時領頭掌旗(宋江旗),“相公”與“宋江”的閩南語發音亦較近似,有可能發生某種訛傳現象。亦有一些廟宇如臺南市南區的中州寮保安宮同時供奉田都元帥與宋江爺兩尊神像,安定區蘇厝長興宮同時供奉田府元帥與田都元帥,也有的將宋江陣供奉的保護神統稱為“梁山人馬”,只以紅紙書寫牌位而無神像,甚至有供奉手持雙刀扈三娘造型的“宋江娘娘”者,名稱雖有不同,神像也有差異,卻都是宋江陣的保護神,體現了民間信仰傳播過程中的某種衍化與變異。宋江陣中除持旗的“宋江”外,還有手執雙斧的“李逵”緊隨其后,負責保護和沖鋒陷陣,一般認為在宋江陣所有兵器中,雙斧是最具有鎮邪除煞功能者,亦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百姓對“黑旋風”形象的某種親近之情。

據說過去傳統戲班外出表演劇目時會在后臺安奉田都元帥神位,保佑演出平安順利,因此宋江陣在廟會繞境經過歌仔戲、布袋戲戲臺前,往往會向戲臺行禮致敬,與拜廟相似,亦稱“拜棚”。若戲臺上正在演戲,會暫停演出,派人接香答禮,若不在演出階段,也會專門派人著戲服接禮,體現了戲劇行業之間的互相尊重。

六是某種宗教儀式的演化。自元明時起,福建、廣東一帶居民多有移居臺灣者,面對水土不服、野獸侵襲、匪盜騷擾及思鄉之苦等,先民在筑屋建房過程中,多建廟立祠,將本地崇祀神明帶至新的居住地,繼而形成同鄉聚居村落,共同開墾生活。逢寺廟建成、神佛誕辰之日,多會依家鄉習俗舉辦祭典以酬神恩,在迎神賽會時請神明乘轎出巡游行,以驅邪除煞,同時會組織各種藝陣隨同神明出巡護駕。宋江陣在不同時期所扮演的主要社會角色可能有所不同,但某種儀式實踐與宗教功能則大多存在,換句話說,宋江陣在廟會活動中作為“熱鬧陣”,“武陣”并非其主要功能,維護與實踐宗教儀式的神圣性以及驅邪鎮煞往往才是出陣的最初目的?,F在宋江陣出陣儀式多包括:廟宇舉行請水(請神)、進香、繞境(代天巡狩)時開道護駕,舊廟整修慶成或新廟落成開廟門、神明安座時之護衛,一般居家與公司進行凈宅、鎮煞等,多與宗教法事相關。

宋江陣的淵源雖說法不一,但觀其藝陣精神與操練目的,無疑是以移民農業社會文化的環境為背景,以加強團結、訓練體能、防衛家園為基礎,以配合地方節慶祭祀儀式為形式的綜合性活動。但既以“宋江”為名冠之,體現了對宋江等人忠義無雙、替天行道的崇仰之情,是水滸文化的某種衍化形式。

本文為山東省社科聯2023年度人文社會科學課題“水滸文化在臺灣的影響”(項目編號:2023—LTZX—07)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水滸宋江
童說水滸——項目式美術課程設計的探究
延攬人才,宋江最佳
張恨水《水滸人物論贊》之品味及思考
延攬人才,宋江最佳
延攬人才,宋江最佳
宋江給李逵的一封信
文盲趙西玉
《水滸》求疵錄二則
《閑看水滸》里的黑暗江湖
宋江為什么不殺情敵張文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