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綻放光彩

2024-03-25 18:41葛懷法
新校園 2024年2期
關鍵詞:傳統節日中華民族傳統

葛懷法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然而,由于諸多原因傳統文化正在從我們身邊悄然消失,這一嚴峻形勢給我們敲響了保護傳統文化的警鐘。全面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亟須大力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將祖國的大好山川之美、民風民俗之美、悠久歷史之美、燦爛文化之美融入教學,給學生的思維插上想象的翅膀,任其在自由廣闊的天地中盡情翱翔。這不僅能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更能讓學生知而獲智,智達高遠。

一、創設文化平臺,滲透傳統文化教育

就語文課堂而言,教學中創設文化情景,不僅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更有利于傳統文化教育的進一步滲透。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傳統文化教學情景的創設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充分利用空間。我利用班內“美的發現”“美的分享”“我眼中的美”等宣傳版面,讓學生搜集、整理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名言警句、古代名人畫像,也可以是自己書寫的名人書法,抑或是與傳統文化有關的剪紙、貼畫等,從空間上營造一種濃厚的班級傳統文化氛圍。

發揮導語優勢。課堂上,可選擇與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典故詩文,順勢利導,引領學生進入文本世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讓學生沉浸在傳統文化氛圍的熏陶中。

巧妙播放音樂。利用音樂優美的旋律、和諧的節奏,讓學生入情入境品賞?;蜉p松愉悅,或婉轉悅耳,或慷慨激昂,從聽覺上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感受中國文化藝術獨特的美。

適時穿插影像。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相關影像視頻,讓學生耳濡目染,了解古人的故事,體悟他們的情感,進而產生思想情感的交融,思維火花的碰撞,真正達到心靈上的共鳴。

在這些方法中,我們根據不同課文采用不同方法。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借“懷古”贊揚孫權、劉裕的抗敵業績,批評南宋當政者倉促北伐的冒險行動,表達自己積極抗金、恢復中原、統一國家的熱切愿望。我將三國時的人物用多媒體圖片形式展示出來,并鏈接了影視劇中孫權等人物形象,讓學生知曉孫權是三國時吳國的國君,在南京建立吳都,并且能夠打垮來自北方的侵犯者,保衛了家園。接著給學生播放另一部關于廉頗、藺相如的影視劇片段,特別是趙王派的使者說“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時,學生們對辛棄疾雖老卻不忘為國效力、收復中原的耿耿忠心深有感慨和共鳴,而愛國主義情懷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培養和提升。又如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莫懷戚的《散步》一文,就是選取散步這一平凡瑣事,把子孫三代互諒互讓的親情用幾個特寫鏡頭展現出來。文章篇幅雖然比較短小,內容也淺顯易懂,但字里行間流淌的卻是濃濃的親情,滲透的是高度的責任和使命感。所以講授此文時,應注重對學生進行互敬互愛、尊老愛幼、責任使命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滲透,讓傳統文化之根牢牢扎在學生的心靈深處,讓學生在內心書寫一個頂天立地的大寫的“人”。

二、閱讀文化經典,提高自身修養

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特別是一些詩詞歌賦,都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在《論語》中,我們體悟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處世之道;在《己亥雜詩》中,我們感悟了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無私奉獻精神;在《岳陽樓記》中,我們體會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境界;在《病起書懷》中,我們真切感悟了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的一片拳拳赤子之心;從《晏子使楚》中,我們感受到中國人身上的那種不卑不亢、不畏強權和勇于維護國家尊嚴的氣魄與膽識;從《愚公移山》中,我們感受到了中國勞動人民非凡的勇氣和毅力;從“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吶喊中,我們看到了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從“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中,我們體會到了濃濃的親情;從“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中,我們深切體悟到譚嗣同誓為變法流血犧牲的堅定決心……正是在這一篇篇意蘊豐富的經典文章中,中華民族的各種優秀傳統才一點一滴地在學生身上流淌、積聚、傳承,最終凝聚成中華民族所特有的那種精神和氣質。我們要讓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流入學生的血液,浸入學生的骨髓,融入學生的生命,讓它成為學生生命中那一抹最亮麗的底色。

三、利用傳統節日,弘揚民俗文化

中華民族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文化歷久彌新。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民俗有著特定的生長土壤。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已在中華民族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扎根、發芽、生長、開花、結果。它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如何保護和傳承這一歷史文化,如何取其精華,剔除糟粕,讓傳統民俗繼承下來,并為其注入新的血液,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文化載體,有著獨特、豐富的文化內涵。而傳統節日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起源、形成和發展過程實際上是中華民族文化內涵不斷豐富、日趨穩定和創新進步的縮影。它是中國人情感與思想的凝聚,是認知天地人的重要表達與生動實踐,承載的是中華文化的命脈,傳遞的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心理認同和價值追求。但是,我們也發現,近幾年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社會上和學校內不少年輕人竟然不知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的時間、由來。

針對這一情形,每一次傳統節日之前,我都會對學生進行詳細分工,讓他們通過各種渠道搜集、整理與傳統節日有關的故事傳說及詩詞名句,安排學生出一期與傳統節日有關的手抄報。我還會在班內開一次傳統節日主題班會,讓學生暢談對傳統節日的看法與認識,在討論、交流、分享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我利用戰國時期商鞅“立木為信”的故事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利用三國時期陸績“懷橘遺親”的故事對學生進行尊老愛親的感恩教育……通過這些教育,讓學生更加深入了解我們偉大祖國的悠久歷史及燦爛輝煌的傳統文明,讓學生自然、真切地感受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領略形神兼具的傳統文化之美。

作為語文教師,應該熱愛優秀傳統文化,勇于承擔弘揚民族文化的歷史使命,教會學生把握傳統節日的內涵,創新傳統文化的傳承方式,讓它在中華民族這個古老而又文明的國度綻放光彩。

(作者單位:山東省壽光市洛城街道第一初級中學)

猜你喜歡
傳統節日中華民族傳統
還有哪些傳統節日呢?
還有哪些傳統節日呢?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