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數據挖掘技術研究《醫學衷中參西錄》中風的用藥規律

2024-03-25 01:23崔俊波穆超超陳寶貴
世界中醫藥 2024年1期
關鍵詞:赭石牛膝置信度

崔俊波 穆超超 陳寶貴

(1 天津中醫藥大學附屬武清中醫院,天津,301700; 2 天津市中西醫結合研究院中西醫結合內科研究所,天津,301700)

張錫純所著的《醫學衷中參西錄》關于中風因病機、診斷治療的論述頗多,尤其是開創性對中風以“腦充血”與“腦貧血”2個緯度分而論治的先河,治療中風的多個方劑,因其君臣佐使配伍精妙,藥物配比精準,臨床療效顯著而沿用至今?!夺t學衷中參西錄》成書至今已有諸多校訂刊本,版本不一,質量也良莠不齊,由此原始的文獻處理方式會受到部分學者主觀意識代入的影響,更遑論因原材料的殘缺、數量或質量欠佳等因素影響研究結果,為了更客觀的呈現名家先輩的學術思想,就需要在傳統的研究方法中糅注新的數據計算處理操作,即大數據處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日趨成熟,大數據處理技術應用也越來越廣[1],該技術的主要操作即為數據庫中的知識發現(Knowledge Discover in Database)或數據挖掘(Data Mining)。簡言之,大數據處理就是對已存在的、有積累的、雜亂無序的信息進行有效的操作,從中提取有用知識的完整過程,其本義是“從大量數據中尋找知識”,故“數據挖掘”與“數據庫中的知識發現”內容與目標存在著高度的重合性,為使全文簡潔流暢、避免沖突,本文以“數據挖掘”作為大數據處理的主要代表,應用數據挖掘的基本算法,對《醫學衷中參西錄》中風診療、用藥方面的規律進行總結歸納,有助于中風患者的治療、康復及預后,對傳承及弘揚中西醫匯通思想具有促進作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文獻來源 《醫學衷中參西錄》首次出版距今已超百年,已有諸多版本???。綜合考慮底本、校注年代、出版社出版物質量、校注者、版本流行程度以及獲取的難易程度,本文最終選擇以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于2009.1印(2016.6重印),(ISBN 978-7-5377-3310-6),由魯瑛、梁寶祥、高慧等51位專家學者參與校注的版本作為主要用書[2]。

1.2 納入標準 中風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喎斜、言語不利為主癥的病證,輕者可無昏仆,僅見口舌喎斜、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語謇澀等癥[3]。故《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凡主治癥狀如前所述的方劑、驗案處方均應采納。

1.3 數據的規范與數據庫的建立

1.3.1 數據庫的建立 在從《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提取中風所用藥物之前,先對全書原文充分閱讀:《治內外中風方》和《治肢體痿廢方》中詳載11首方藥治療中風;在《論腦充血原因及治法》《論腦充血證可預防及其證誤名中風之由》《論腦貧血治法》《論腦貧血痿廢治法答內政部長楊階三先生》《論目疾由于腦充血者治法》《論肢體痿廢之原因及治法》《論治偏枯者不可輕用王勛臣補陽還五湯》《腦充血門》《癇痙癲狂門》等諸驗案中亦有治療中風的處方(病案錄入首診處方),均予納入以完善數據庫,累計納入31首處方。

《醫學衷中參西錄》除用藥遣方具有一定規律可循外,在治療中風時還特別強調煎煮法,為使數據挖掘的結果更有效指導臨床,本文基于數據結果,對記載的關于治療中風的藥物配伍、煎服法、功效及主治等系列內容進行整理、歸納,圍繞“方劑”“藥材”“煎煮法”的使用為中心,以文檔形式基于Office Excel建立3個基本數據庫:1)方劑數據庫:對內而言,每首方劑都是由不同藥材構成的獨立多維體,藥有限而方無窮,但治療證候相同的疾病時均會圍繞一個主方,萬變不離其宗;對外而言,其必然存在“病-癥-證-方”的多維聯系,綜合考慮,“方劑數據庫”的建立很有必要。2)藥材數據庫:藥材為方劑的基本構成因素,該數據庫包含藥物的基本信息,完善藥物屬性,包括四氣、五味、歸經等。數據庫同時保留中藥材的文本信息與屬性內容,便于分析與查閱。3)煎煮法數據庫:徐靈胎曰“煎煮之法,宜深講,之效不效,在乎此……方雖中病,煎法失度,必無效”,在治療中風的處方中,有不少強調以濃鐵銹水進行煎煮,此數據庫主要圍繞濃鐵銹水的屬性及特殊用途,雖目前在臨床應用和學術研究方面甚少,但該特殊煎煮法應予重視,或為治中風的點睛之處。

在前期處理準備過程中建立的3個獨立基本數據庫,之間相互關聯與依存,本文主要圍繞治療中風用藥規律,所以數據計算與分析以藥材數據庫為重心,將方劑數據庫與煎煮法數據庫作支撐。

1.3.2 數據庫的規范 在整理歸納過程中,中藥名常因個人書寫習慣、炮制方法選擇、地域或風俗文化差異、抄錄誤差等而有不同的名稱,為保證數據挖掘的高準確率,避免對整體數據挖掘結果的偏差影響,必須對中藥名進行標準化、規范化處理。具體參考步驟如下:1)以2015年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4]為第一校正標準,以中藥名于《藥典》中單獨具有目錄為標準;2)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未收錄某種中藥,而其在數據挖掘中的影響因子不可忽略,則以《中藥大辭典》[5]為第二標準對其進行規范化處理;3)參考《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方解和中藥的使用習慣,補充規范中藥名稱;4)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和《中藥大辭典》為標準,補充描述中藥的性味、歸經,完善中藥的規則屬性。

1.4 數據分析 為保證挖掘結果的可信度與高效性,避免對低頻率、低影響因子中藥的低效分析,減少對整體用藥規律的偏差影響,本文主要以高頻、高影響因子藥物為數據分析對象。并設置參考規則如下:1)規定1個完整方劑為1個獨立母集,其包含的單味或多味藥材為其子集;2)分別以字母S、C、E表示支持度、置信度和Euclidean距離;3)以S衡量藥物的普遍性,S>10%的藥物為頻繁項;4)以S′(S′>29%)代表在S基礎上進一步篩選出的高頻繁項,以S′為基數計算C與E值;5)以C衡量藥物之間聯系性的強弱,即不同藥物之間的相似度;6)計算C時,需要綜合考慮前項規則的S大小,為避免繁冗的低功計算,規定僅限高頻繁項藥物可逆回作為前項規則進行C的計算;7)以E衡量相似度的同時,補充并完善S與C兩項規則。

本文對《醫學衷中參西錄》中風的藥物進行數據分析與計算,根據前文設置的數據規則,引入S、C、E的概念,得到其常用藥物集合,進而推算得到其基本組成,歸納出此類方的主要配伍結構,并將該結構認定為《醫學衷中參西錄》治療中風基本方。分析均由已有數據計算所得,無假設條件,結果可信度較高。嚴格按照納排標準。

1.5 規范化處理 規范化處理時,因《醫學衷中參西錄·人參解》有言:“古所用之人參,方書皆謂出于上黨,即今之黨參是也……古之人參其為今之黨參無疑也?!鼻視形丛敿氂涊d“黨參解”,故本文將“野臺參”與“真遼人參”統一規范為“人參”;龍骨雖《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未收錄,但臨床常用且屬頻繁項藥物,故納入計算范疇,以《中藥大辭典》為規范標準。龍骨、牡蠣這一類藥材的生用與煅用功效區別較大,本文在此嚴格按照制定的相關標準進行規范化處理,不對生用、煅用的功效區別做過多討論。見表1。

表1 藥物名稱規范化處理

1.6 藥物置信度 根據S與S′的計算結果,頻繁項藥物有20味,高頻繁項藥物有12味,根據前文設置的數據處理規則,本文主要對12味高頻繁項藥物進行之間置信度的計算并分析。

1.7 藥物Euclidean距離 Euclidean距離為衡量數據之間相似程度的重要輔助指標,距離越小,證明不同藥物在多維空間之內的相似程度越大,不同藥物在治療該類疾病時相配伍使用的可能性也越大。計算Euclidean距離時我們需要先將規范處理后得到的藥物使用數據進行二元化處理,引入IBM SPSS Statistics軟件,通過“分析”-“相關”-“距離”3項任務進行數據計算。

2 結果

治療中風共有方31首,藥65種,藥物共使用259次。

2.1 藥物支持度與屬性 由表2可知,《醫學衷中參西錄》治療中風時,以白芍使用次數最多,牛膝與赭石次之。用藥以平、寒二性,苦、甘二味,歸肝、脾二經最為常見。

表2 頻繁項藥物支持度及藥物屬性

2.2 藥物置信度 表3中豎列為前項規則,橫行為后項規則。規則{1-B}與規則{2-A}都表示白芍與牛膝之間的關聯性,但因規則的向量屬性,規則{1-B}表示:在《醫學衷中參西錄》用白芍治療中風時,同時用牛膝的可能性為82.35%;而規則{2-A}表示:治療中風用牛膝的同時,有87.50%的可能性同時用白芍。單味藥材之間置信度為100%的有19項規則:(赭石-白芍)、(龍骨-白芍)、(牡蠣-白芍)、(甘草-白芍)、(茵陳-白芍)、(地黃-白芍)、(甘草-牛膝)、(茵陳-牛膝)、(地黃-牛膝)、(龍骨-赭石)、(牡蠣-赭石)、(甘草-赭石)、(茵陳-赭石)、(地黃-赭石)、(黃芪-當歸)、(牡蠣-龍骨)、(龍骨-牡蠣)、(沒藥-乳香)、(乳香-沒藥);高頻項中,多味藥材之間置信度為100%的規則有2項:(白芍,牛膝-赭石)、(赭石,牛膝-白芍)。為與表2的數據順序保持一致,表4-7的后項藥物排序以支持度由高到低排序,具體內容詳見表4~7。

表3 高頻繁項藥物單味之間置信度(%)

表4 高頻繁項藥物多味之間置信度(白芍,牛膝)

表5 高頻繁項藥物多味之間置信度(白芍,赭石)

表6 高頻繁項藥物多味之間置信度(牛膝,赭石)

表7 高頻繁項藥物多味之間置信度 (白芍,牛膝,赭石)

2.3 藥物Euclidean距離 由表8可知,計算所得的Euclidean距離與置信度具有高度的重合性,支撐本文對藥材之間置信度的計算結果。距離越小證明藥材之間關聯性越大,同時使用的可能性越高。

表8 高頻繁項藥物之間Euclidean距離

2.4 基本組方 根據數據計算,可分析得到《醫學衷中參西錄》中風基本組方的常用藥物及其配伍情況:從支持度計算,白芍、牛膝、赭石三味的支持度分別為54.84%、51.61%、51.61%,均大于50%;從置信度計算,龍骨與牡蠣、當歸與黃芪、乳香與沒藥相互間的置信度均較高?!夺t學衷中參西錄》開創性對中風以“腦充血”與“腦貧血”2個緯度分而論治的先河,結合對原文的分析,可認為:治療中風(腦充血)的基本組方是以白芍、牛膝、赭石三味藥為基礎,龍骨、牡蠣為高可能性的組方用藥;治療中風(腦貧血)的基本組方是以當歸、黃芪兩味藥為基礎,乳香、沒藥為高可能性的組方用藥。治療中風(腦充血)時,白芍、牛膝、赭石為基本組方。見表9。

表9 《醫學衷中參西錄》中風(腦充血)基本組方情況

治療中風(腦貧血)時,黃芪、當歸為基本組方。見表10。藥量是決定臨床療效的重要指標之一,依據《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記載藥量的28首治療中風處方,牛膝常用量明顯集中;龍骨與牡蠣、乳香與沒藥組成的兩對藥物,每對藥物使用時劑量相同;其他藥物用量分布較廣泛。見表11。

表10 《醫學衷中參西錄》中風(腦貧血)基本組方情況

表11 《醫學衷中參西錄》中風基本組方及高可能性組方用藥劑量(個)

3 討論

《醫學衷中參西錄》開創性對中風以“腦充血”與“腦貧血”2個緯度分而論治的先河,并對兩類中風的病因、病機、治則、治法有其獨到的認解。

3.1 《醫學衷中參西錄》論中風

3.1.1 腦充血 《黃帝內經》曰“血之與氣,并走于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復反則生,不反則死”;“諸風掉眩,皆屬于肝”“巔頂之上,唯風可到”及“頭為諸陽之會”。張錫純引《黃帝內經》之旨,認為當腎水虧虛時,水不涵木,致肝風上擾,關脈弦硬,絡破血溢,離經之血局部淤塞,發為腦充血,故“腦充血”實為出血性中風的別稱?!耙姼沃?知肝傳脾”,肝木旺則乘脾土,出現此病機后,多見脾胃氣機升降失常的癥狀,并因“腦藏元神”,元神被擾,肝魂不安,心神失養,故又可見失眠、心悸等表現。所以在腦充血的治療時,張錫純特別重視肝、脾、心三臟間的協調與平衡,尤其重視維護肝臟的正常生理功能,以生懷山藥及懷牛膝各一兩、生赭石八錢軋細、生龍骨及生牡蠣各六錢搗細、生懷地黃六錢、生杭芍及柏子仁各四錢,磨取鐵銹濃水煎煮,組方建瓴湯,方中懷牛膝為君,并重用赭石、龍骨、牡蠣,回顧數據挖掘結果,牛膝的“引氣血下注”,赭石的“重墜下達”,龍骨、牡蠣相伍以“斂戢肝火、柔和脈象”均得到映證。

3.1.2 腦貧血 《黃帝內經》謂“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傾,目為之?!?。此處“上氣”即為張錫純所言“大氣、宗氣”,張錫純尤其重視宗氣在人體中的作用,獨創“宗氣論”并完善相關疾病的診療,其認為胸中宗氣不但為呼吸中樞,亦為由心輸腦之血脈的中樞。宗氣主宰全身,斡旋腦部,流通血脈,宗氣若不能貫心脈以助血上升,則腦中氣血皆不足,“宗氣不足”是腦貧血的主要病因,故“腦貧血”意指缺血性中風。治療應以峻補胸中宗氣、助血上行為主要大法,持此論古方為補血湯,方中重用黃芪迅以補氣,少用當歸緩以補血,與王清任用補陽還五湯治療中風的理論高度一致?!饵S帝內經》稱腦為髓海,人之色欲過度,腦髓必空,其人則頭重目眩,甚或猝然昏厥,知覺運動俱廢,神經失其所司,而腦髓神經原藉血為濡潤者也,峻補胸中大氣之后,氣推血升,是為治標治本。又與數據挖掘結果高度一致,黃芪配當歸,取其“氣血雙生、陰陽有制”。

3.2 《醫學衷中參西錄》治中風

基于挖掘數據結果,分別以單味藥支持度、多味藥置信度為切入點,總結《醫學衷中參西錄》中風的藥物規律。

3.2.1 單味藥支持度 白芍——生肝血以柔肝:治療中風時,使用頻次最高藥物為白芍,《醫學衷中參西錄》全書數據庫的挖掘結果顯示治病方支持度最高的藥物也為白芍[1],可見白芍在《醫學衷中參西錄》用藥中的核心地位。白芍首載于《神農本草經》,為歷代醫家常用藥,多取其“緩中,治水氣”“中惡腹痛,腰痛、“胎前產后諸疾”等功效,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才記載白芍“平肝止痛”[6]?!夺t學衷中參西錄·芍藥解》注言:“味苦多酸,性涼多液,善滋陰養血,退熱除煩……為其味酸,故能入肝以生肝血?!薄夺t學衷中參西錄》治療中風時多以肝、脾二臟為病位切入點,依據中風的病因病機與學術基礎,結合數據挖掘結果分析,白芍適用中風的原因為“入肝以生肝血、柔肝緩急”。中風脈象弦硬者多為肝氣疏泄失常,與情志因素密切相關,且肝臟有促進脾胃運化和分泌排泄膽汁之功,故白芍最適宜緩解弦硬的脈象。

對白芍炮制前后的化學成分進行研究[7]:鑒定出的40種成分在生品和炮制品中種類未見顯著性差異,白芍炒后藥性緩和,可能是炒制后有效成分的含量發生變化。白芍養血柔肝的作用機制已有相應研究[8]:白芍通過影響磷脂酰膽堿等多達21種的小分子代謝產物,對機體紊亂的代謝軌跡具有一定的回調重建作用,改善血虛肝郁狀態。

牛膝引氣血下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牛膝首見于鎮肝熄風湯,以其“蓋肝為木臟……且中寄相火……此因肝木失和,風自肝起。又加以肺氣不降,腎氣不攝,沖氣、胃氣又復上逆。于斯,臟腑之氣化皆上升太過,而血之上注于腦者,亦因之太過,致充塞其血管而累及神經”,故“是以方中重用牛膝以引血下行,此為治標之主藥”,在《醫學衷中參西錄·牛膝解》中補充道,“善引氣血下注,是以用藥欲其下行者,恒以之為引經……用以治腦充血證,伍以赭石、龍骨、牡蠣諸重墜收斂之品,莫不隨手奏效”。張錫純深諳牛膝引氣血下行的特性并將其充分發揮,在治療腦充血證時,實為不可或缺的重要選擇。

對于牛膝的妙用,不少醫家曾行相關研究[9]:牛膝“引氣血下行”的特性已延展到引藥性下行的層面,影響整體藥方的作用趨勢,能使成方中藥物的有效成分作用靶向發生變化。除導向作用以外,現代藥理學研究支持的牛膝“腦保護”作用更是治療中風的助力,牛膝的有效成分能加速腦出血后血腫的吸收和血栓的溶解速度,減輕腦水腫,促進血腫周圍組織開放或建立側支循環,達到改善腦組織的供血、供氧能力,部分恢復腦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10],尤其是在腦組織水腫期后,重用牛膝能有效促進腦細胞的生理功能重建,顯著減輕后遺癥狀。采用系統溶劑法及柱色譜法提取分離牛膝不同部位對體外培養的神經干細胞增殖的作用發現:牛膝正丁醇部位和多糖部位可能是其促神經干細胞增殖的主要活性部位[11]。牛膝主要有效成分研究發現:其引藥下行的重要作用是牛膝皂苷和多種微量元素的物理基礎[12],該發現既支持牛膝的引藥性下行,又是牛膝作為引經藥的現代藥理學基礎。

赭石——重墜下達:赭石在《醫學衷中參西錄》治病方中首見于治陰虛勞熱方的醴泉飲,張錫純初制醴泉飲時,并無赭石的加入,因考慮醴泉飲中有升有補,一派升發,對于咳嗽上逆的患者不是很適宜,遂以赭石易丹參,因“赭石之壓力最勝”,可使“人參補益之力下行直至涌泉,而上焦之逆氣浮火,皆隨之順流而下”,此處已提示赭石治療中風是因其能將升浮補益的藥性下壓,不至升發太過。因赭石功效頗多,《醫學衷中參西錄·赭石解》中,除注解內容外,還附有治病驗案23則,在諸多藥解中實屬罕見,不僅可生血、可涼血,又因其重墜的特性而善于鎮逆氣、降痰涎、止嘔吐、通燥結,在治療因肝火暴動與氣血相并上沖腦部引起的中風,需急用鎮斂肝火、寧熄內風之法將上沖氣血引還時,雖有如龍骨、牡蠣一類能斂火熄風,但下達力量很弱,惟佐以赭石,其重墜之力使下達作用迅速,足見赭石在治療中風中的不可替代性。

探究張錫純推崇赭石原因的研究較多,中風方面,李恩慶等[13]總結為“牛膝配赭石,引血下行降胃沖”“赭石配茵陳,鎮舒并用順肝性”,此兩點歸納與數據挖掘結果高度重合,臨證時,在發揮藥物自身特性最大化之外,更應注重君臣佐使以統籌組方。毛世友[14]報道赭石治療腦震蕩、腦挫裂傷、外傷性顱內血腫等顱腦外傷收效明顯,但未具體闡述其藥理基礎。劉丹等[15]研究赭石藥理時發現,赭石能同時影響機體的外源性凝血系統和內源性凝血系統,增加血小板計數,從而發揮其促凝、止血的作用,該研究支持腦充血后以赭石入藥療效顯著的作用體系。姚鵬宇等[16]認為煅淬后的赭石不僅降低苦寒之性,更增強平肝止血之功,生赭石的抗炎作用優于煅用,煅赭石的鎮靜、抗驚厥、縮短凝血時間作用優于生用。故赭石的生用與煅用各有所長,需根據具體病證進行選擇。赭石的主要有效成分為三氧化二鐵,在中風的治病方中,張錫純多次強調以濃鐵銹水煎煮藥材的特殊煎煮法,鐵銹的主要成分為氧化鐵和三氧化二鐵,取濃鐵銹水煎煮藥物意在加大赭石的用量,使重墜之性更甚。

3.2.2 多味藥置信度 由數據挖掘結果可見,可納入分析的置信度C=100%的藥對規則有19項,結合支持度比重,圍繞目前分析結果,將對當歸&黃芪、龍骨&牡蠣和乳香&沒藥3個藥對進行配伍分析。

當歸&黃芪——氣血雙生、陰陽有制:《新修本草》[17]載當歸能“除客血內塞,中風痓,汗不出……補五臟,生肌肉”。此處所言“客血內塞,中風痓”頗類中風后瘀血內停,故當歸治中風能直中病因;“汗不出”亦為中風常見癥狀,“補五臟”之效契合《黃帝內經》?!夺t學衷中參西錄·黃芪解》稱“黃芪能補氣,兼能升氣,善治胸中大氣下陷,胸中大氣是為宗氣,為肺呼吸翕合作用的原動力,肺調百脈,肺氣充足,則血行脈中,脈無澀滯之憂,血無離經之患”,論黃芪治中風堪為點睛之筆。

《本草新編》[18]載“不知血藥生血其功緩,氣藥生血其功速,況氣分血分之藥,合而相同,則血得氣而速生……故補血必先補氣也。但恐補氣則陽偏旺而陰偏衰,所以使氣生十之七而血生十之三,則陰陽有制,反得大益,生氣而又生血,兩無他害也”。當歸與黃芪組方,意味氣血雙補,寓在補中有通,功效相得益彰,全面詮釋當歸與黃芪配伍之精妙[19]。

龍骨&牡蠣——斂戢肝火,柔和脈象:二者相配,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不包括驗案方中臨證加減的情況,仍高達20首成方,涵蓋收斂真陰、固元、止淋、重鎮安神、止血、降逆祛痰、安神定志、重鎮降逆、滋陰潛陽等諸多方面,用于虛證如氣、血、精、津、液的滑脫不禁,實證如血淋、熱淋、痰濁內阻等[20]。治療中風時,二者相伍增效明顯,《醫學衷中參西錄》稱龍骨“質最黏澀,具有翕收之力,故能收斂元氣、鎮安精神、固澀滑脫”,徐靈胎稱其“斂正氣而不斂邪氣”。張錫純認為中風位主要在肝,而肝為木臟,應春季,天人相感,一年春始,故可言人身之氣從肝始,而肝之取象為青龍,亦與龍骨同氣,故龍骨既可入氣海固元氣,又可入肝經防泄元氣,因而肝風內動致脈甚弦硬者,恒用龍骨配牡蠣以斂戢肝火,使脈象柔和其病自愈,二者相伍適用于肝火過盛引起的諸多病證[1]。

乳香&沒藥——活血搜絡祛風:乳香與沒藥,性皆微溫,前者善透竅以理氣,后者善化瘀以理血,合用則宣通臟腑、流通經絡。張錫純認為二藥合用“雖為開通之品卻不至耗傷氣血”,萎廢痹痛,取其舒筋通絡止痛;臟腑瘀滯,取其宣通活血行滯;動風抽搐,取其活血搜絡祛風[1]。唐開強等[21]亦認為“乳香-沒藥”為臨床活血行氣化瘀的常用配伍藥,乳香辛溫走竄,善于活血定痛;沒藥苦泄力強,功在散血化瘀。數據挖掘結果顯示,乳香與沒藥相互間的置信度C值均為100%,說明用乳香時必配沒藥,沒藥入方時亦必用乳香,意在取二者相輔相助。張錫純認為“乳香、沒藥最宜生用,若炒用之則其流通之力頓減”,在應用二者的21方中20方明確生用為佳[22]。二藥相配功用雖優,但目前二者治療中風方面的研究匱乏,除對二者藥性研究較少外,還可能與二者煎煮后的氣味與色澤不佳、病患難以接受有關。

綜上所述,總結《醫學衷中參西錄》中風的藥物使用規律為:1)整體用藥以平寒二性、苦甘二味、肝脾二經為多;2)藥量方面,雖龍骨與牡蠣、乳香與沒藥、牛膝五味藥用量規律明顯,但其他藥物用量規律不顯著。故確定具體患者藥量時,仍須遵循“三因制宜、四診合參;謹守病機、辨證論治”的原則;3)治療中風(腦充血)時,首取白芍生肝血以柔肝之效,次重牛膝引氣血下行之力,繼以赭石重鎮下達收工;常配伍龍骨、牡蠣,取象肝木,柔緩脈象;以濃鐵銹水煎煮為其點睛之處;4)治療中風(腦貧血)時,首取當歸、黃芪陰陽互制、氣血雙生之力,托舉下陷大氣;妙用乳香、沒藥,理氣以透竅,理血以化瘀。據此規律,再綜合分析藥對、藥組和成方基本結構,證實張錫純在用藥時善于將藥物某一特性最大化,同時追求藥物性味的更優組合,使其契合中風的病因,具有更好的療效。

利益沖突聲明:無。

猜你喜歡
赭石牛膝置信度
基于網絡藥理學探討當歸-牛膝防治骨關節炎的作用機制
硼鋁復合材料硼含量置信度臨界安全分析研究
給人生染一抹赭石
刻著人類歷史的紅色石頭
刻著人類歷史的紅色石頭
正負關聯規則兩級置信度閾值設置方法
牛膝化學成分及其對細胞增殖影響
牛膝雞爪/明·馮夢龍《廣笑府》
置信度條件下軸承壽命的可靠度分析
牛膝配方顆粒中蛻皮甾酮的含量測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