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資本理論視角下優質教育資源輻射的難為與能為*

2024-03-26 12:16郭子超
教學與管理(中學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教育資源優質資源

摘? ? ? 要 社會資本理論視角下,優質教育資源輻射要突出在結構布局、關系聯動與認知領域方面的作用,并據此制定有針對性的優質教育資源輻射策略?;谠撘暯?,現實中出現了諸如資源分布的閉環性、對稱性與可持續性不佳,資源共享的信任度與意愿程度存在差距,資源輸入地區在現實性、適切性上的不匹配等問題。為此,應發展個體優勢,形成優質教育資源的結構化對接;評估實際效果,淡化優質教育資源的品牌效應;立足需求導向,考量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對象的現實關切。

關 鍵 詞 社會資本理論;優質教育;教育資源;資源配置;資源輻射

引用格式 郭子超.社會資本理論視角下優質教育資源輻射的難為與能為[J].教學與管理,2024(01):6-10.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教育公平問題的日益凸顯,優質教育資源輻射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議題。社會資本理論強調社會關系對個人、群體和組織行為的影響,要求關注地區、學校和群體的差異性,為我們分析和解決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問題提供了有益啟示。本文試圖從社會資本理論的視角,探討優質教育資源輻射的難為與能為。

一、社會資本理論對優質教育資源輻射的作用

社會資本理論(Social Capital Theory)是一種研究社會關系中信任、規范和網絡對個人、群體和組織行為影響的理論。20世紀80年代,學者們開始關注社會關系對經濟行為的影響。社會資本理論強調社會關系對組織協同和績效的影響,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可以幫助周邊地區的社會資本得到提高,促進周邊地區教育體系的改革和完善,從而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增加社會資本的總量。

1.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分布的網絡密度、中心性與連接性

在社會資本理論中,社會資本是指一個社會中所有人共同擁有的、有利于個人和社會發展的資源, 以社會系統網絡、社會信任和社會規范為基本要素[1]。其中,結構維度關注社會關系網絡的形式和結構,如網絡的密度、中心性和連接性等。這些指標反映了優質教育資源在不同地區、學校和教育機構之間的分布和流動情況。從結構維度來看,優質教育資源輻射的密度、中心性與連接性對實現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網絡密度是指社會關系網絡中節點之間聯系的緊密程度。在優質教育資源輻射的背景下,網絡密度反映了教育資源在各個層面上的流動和傳播情況。較高的網絡密度意味著教育資源在不同地區、學校和教育機構之間的流動更加順暢,有利于實現教育公平,比如,通過建立聯盟、協議或合作項目等方式,促進優質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之間的聯系和協作。網絡中心性是指在社會關系網絡中,某個節點在網絡中的重要性或影響力,反映了網絡中節點(如學校、教育機構、教師等)的重要性和影響力。在優質教育資源輻射的背景下,網絡中心性對教育資源分配和傳播具有顯著作用。在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區域學校過程中,網絡中心性反映了優質學校和教育機構在教育資源分配和傳播中的作用。較高的網絡中心性反映了優質學校和教育機構在教育資源輻射中具有較大的影響力,位于網絡中心的節點(如學?;蚪逃龣C構)往往更容易獲取優質教育資源。這是因為它們與其他節點的聯系更緊密,能夠從更多途徑獲取信息和資源。在教育領域,中心性較高的學?;蚪逃龣C構通常有更好的師資、設施和課程,且這些優質資源可以通過與其他節點的聯系和合作,向周圍地區和較低中心性的節點輻射,從而提高整個網絡的教育質量。連接性關注社會關系網絡中各節點間的聯系強度和聯系方式,對教育資源分配和傳播具有重要影響,連接性是優質教育資源從一個節點傳播到另一個節點的基礎。一個緊密相連的教育網絡有助于資源在網絡中迅速、有效地傳播。通過加強教育機構間的聯系和合作,可以提高優質教育資源輻射的效率和覆蓋面,高連接性的教育網絡促進了教育機構之間的合作和支持關系。這些關系包括共享教學資源、教師交流、聯合培訓、研究合作等多種形式。通過這些合作關系,優質教育資源得以在各個方面共享,從而推動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

2.提升社會關系聯動的信任、義務與合作意愿

社會關系是推動優質教育資源輻射的人為因素,在社會資本理論中,關系維度關注社會關系的性質,如信任、義務、合作意愿等。社會資本理論強調合作在優質教育資源輻射中的關鍵作用。在教育領域,各個學校、教育機構、政府部門和社區組織可以通過社會關系的合作來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和傳播。

信任是教育機構、學校、教師和家長之間開展合作的基礎。無論將信任視為一種“人格特質”還是“理性選擇”,主動權都在人自身[2]。在一個信任度較高的教育環境中,各方更愿意分享優質教育資源,開展聯合培訓、研究項目和課程開發等活動。這有助于優質教育資源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得到傳播和應用,且信任的建立能夠持續增強教育機構、學校、教師和家長之間的合作意愿,在信任的基礎上,各方可以更加順暢地開展合作,如組織教師培訓、教育研究項目、家長參與等,從而推動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義務是指個體或組織在社會關系網絡中對彼此承擔的責任和期望,它可以推動教育機構、學校、教師、家長和政府之間相互支持、合作與貢獻。當教育參與者在社會關系網絡中對彼此承擔一定的義務時,他們將更加關注教育質量。教師會更加投入教學,家長會更加關心孩子的學習,學校和教育機構也會努力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這有助于整體提升教育質量,且政府、學校和家長之間的義務感可以加強教育政策的執行力度,在承擔一定義務的情況下,各方會更加認真地執行教育政策和計劃,以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分配和傳播。合作意愿是指個體或組織在社會關系網絡中愿意參與合作以實現共同目標的程度,當教育機構、學校、教師和家長之間具有較高的合作意愿時,他們更愿意分享和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如教材、課程設計、教學方法和研究成果。這有助于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率,且當教育機構和學校之間存在較強的合作意愿時,他們更傾向于開展教師培訓、學術交流和研究合作等活動,從而促進人才發展和教育創新。

3.倡導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價值觀、認知和期望

在社會資本理論中,認知領域主要關注共享的價值觀、認知和期望,主要包括教育機構、學校、教師和家長在教育資源分配和應用方面達成共識的觀念、理解和預期,角色認知是身份認同的基礎[3],當各方都認同教育公平、質量和創新等價值觀時,他們更容易在資源分配和利用上形成合力,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

共享價值觀是指個體或組織在某一領域內達成共識的價值和信念。當教育機構、學校、教師和家長擁有共同的教育目標時,他們更容易在教育實踐中形成合力。共享的教育目標有助于協調各方的行動,確保優質教育資源得以更有效地傳播和應用。在追求教育質量的共識下,各方將更加重視優質教育資源的開發、傳播和應用,以提高整體教育質量,在共享價值觀的基礎上,教育機構、學校、教師和家長更容易開展合作與交流。他們可以通過分享資源、經驗和研究成果,共同提升教育水平,從而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認知是指各方對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理解和認識。在共同認知的基礎上,教育機構、學校、教師和家長能夠更好地滿足彼此的需求,合作開發、傳播和應用優質教育資源。此外,相互認知有助于促進教育政策的制定、執行和監督,從而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的實現。通過相互認知,教育機構、學校、教師和家長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需求和能力,熟悉各自的情況,以建立良序的合作關系[4]。期望是指個體或組織在社會關系網絡中對教育過程和結果的預期。當教育機構、學校、教師和家長具有一致的期望時,他們在教育資源分配和應用方面能夠更好地協作和配合。共同的期望有助于實現資源共享的目標,推動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期望可以作為衡量教育資源共享成果的標準,幫助各方評估教育資源輻射的效果。當各方對優質教育資源輻射的成果有信心和期望時,他們更愿意投入時間、精力和資源,推動優質教育資源的發展和傳播,且通過對實際結果與期望的對比,各方可以發現問題并及時調整策略,進一步提高優質教育資源的傳播效果。

二、社會資本理論視角下優質教育資源輻射的難為

優質教育資源以其被冠予的“優質”屬性,具有高質量的資源建設特點,然而在影響周邊區域的輻射問題上仍存在一些難為的現象,既有優質教育資源所在區域自身在輻射能力、意愿方面的實際難題,又有被輻射地區在接受優質資源時的適切性問題。

1.資源分布的閉環性、對稱性與可持續性不佳

優質教育資源輻射過程中的一大難題是資源分布的閉環性與對稱性不佳。這一問題涉及到教育資源在地理、經濟和社會層面上的分配差異,導致教育資源的獲取和利用不公平。首先,教育資源的閉環性體現在優質資源往往在特定區域內流通,難以擴散到其他地區。這種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理和經濟因素的制約。發達地區和城市學校通常擁有更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更高的教育質量,而農村、欠發達地區以及大城市中的非中心城區則面臨教育資源匱乏的問題[5]。這種資源差異導致優質資源在有限區域內流通,難以有效地惠及其他地區。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導致資源投入不均,發達地區通常擁有較高的財政支持和教育投入,能夠吸引更多的優質教師和教育資源。相反,欠發達地區由于經濟條件有限,很難獲得充足的教育資源。其次,教育資源的對稱性不佳意味著不同地區、學校和個人在獲取教育資源方面存在差距。這一問題與信息不對稱、社會階層和家庭背景等因素密切相關。由于信息渠道和資源獲取能力的限制,一些地區、學校和弱勢群體可能難以獲得優質教育資源。這導致教育資源在社會各層面的分布不均衡,進一步加劇教育貧富差距。最后,可持續性涉及教育資源在長期內的有效利用、更新和維護,這對于實現教育資源公平分配和持續發展至關重要。隨著科技進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斷演變,教育資源需要不斷更新和完善。然而,由于經濟、技術和人力資源的限制,一些地區和學??赡軣o法及時更新和維護教育資源,導致資源的陳舊和浪費,且優質教育資源的持續供給需要政府、教育機構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在有限的資金和資源條件下,保障教育資源的可持續供給是一大挑戰。

2.資源共享的信任度與意愿程度存在差距

在一些地區,由于歷史、文化和經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人們對于資源共享的信任度往往不高。他們擔心共享資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或者其他人會濫用共享資源,因此不愿意為共享資源提供支持。同時,由于缺乏對共享資源的了解,他們往往不愿意將其作為投資的優先選擇。反觀一些大規模的中心發達城區,以及有著一定優質教育資源的歷史基礎的地區,人們對于資源共享的信任度較高,并且愿意為共享資源提供支持,他們相信共享資源能夠最大程度地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時也能夠提高教育水平。只有充分地建立起對優質教育的信任度,才能激發優質教育資源輻射與被輻射地區的接受意愿,因為教育資源的共享需要爭取到各種社會關系的信任和支持,如果信任度不夠,就會影響資源共享的效果和成果,社會也不意愿接受冗雜的教育資源。比如在線課程、教育網站、電子書籍等等,這些屬于某一管轄單位或區的優質資源可以輻射到更多的學校,使得周邊地區獲得共享資源,但是如果資源本身質量不過關,或者共享平臺的信譽不高,就會影響到資源的輻射效果,這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在一些教育經濟相當發達地區,有些資源可能很優質,但是由于沒有形成品牌效應,公眾辨識度不高,導致本身很優質的教育資源在輻射問題上失去了應有的信度;二是有些資源可能不是很優質,但是卻由于政策或歷史的原因,得到了某種知名度,被打上了品牌的烙印,形成了所謂的“優質”資源,這樣的資源雖然容易得到周邊地區的集體認同,但是也會有盲目追求品牌而失去實質效應的危險。

3.資源輸入地區在現實性、適切性上的不匹配

在教育資源的輻射和共享過程中,需要考慮到教育資源在不同地區和社會群體中的現實性和適切性,以確保資源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和發揮。在教育資源的共享和輻射過程中,教育資源的需求和實際情況在不同地區和社會群體中是不同的。有學者提出:“教育優質資源擴大模式是使優質教育資源從優質校向薄弱校輸出、移植、整合、再生”[6],在一些教育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資源輸入地區可能會對教育資源的使用和分享有更高的意愿和能力。但在一些資源匱乏的地區,可能由于該地區的歷史與現實因素無法充分利用教育資源,或者產生資源對接方面的水土不服,從而導致教育資源在不同地區和社會群體中的現實性和適切性不匹配的問題。優質教育資源之所以優質,追溯其來源,一方面是來源于社會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另一方面則來源于由一定文化和歷史因素造就的資源聚集地帶,這些不同來源集聚著一些寶貴的教育經驗或模式。然而,資源的優質不代表在現實性與適切性上能夠做到與被輻射地區的匹配,如果這方面的問題不考慮,便會出現優質教育資源輻射的失靈,即看不到優質教育資源在周邊地區所產生的實際效果。例如,一些地區的教育資源所需承載的配套資源過于復雜,超出了資源輸入地區所能及的范疇,或者說并沒有相應的承載能力去接受優質教育資源的輸入,優質教育資源在業績層的覆蓋面有所提升,但在實踐層的應用度卻有所制約,有些地區甚至還是沿用以前慣有的制度與資源,因為資本的產生并不是越新越好、越高級越好,相反應該追求適切、合理,如此才能產生良好的優質教育資源應用效果。

三、社會資本理論視角下優質教育資源輻射的能為

社會資本理論關注社會關系、信任和合作等因素如何影響社會成員的行為和資源分配。在優質教育資源輻射的問題上,我們可以從社會資本的視角來分析這一現象的潛在作用和可能的益處。

1.發展個體優勢,形成優質教育資源的結構化對接

羅納德·布爾特(Ronald S. Burt)在社會資本理論中,提出“結構洞” (Structural Hole Theory)的概念,該理論研究人際網絡的結構,分析什么樣的網絡結構能夠為網絡行動主體帶來更多的利益或回報,在社會網絡中,某些節點處于不同群體之間的位置,這些節點在網絡中的空白區域被稱為結構洞[7]。這些具有結構洞性質的節點可以獲取獨特的信息和資源,進而在網絡中獲得競爭優勢。結合結構洞理論,我們可以探討如何發展個體優勢,實現點對點的優質教育資源結構化對接。

在社會網絡中,結構洞為處于洞中的個體提供了機會,使其能夠在不同的群體之間發揮橋梁作用。這些個體可以將來自不同群體的信息和資源整合起來,從而實現資源、知識和信息的優化。由于處于結構洞中的個體能夠獲得獨特的信息和資源,這有助于提高其在網絡中的地位和權力。在教育領域,結構洞指的是不同學校、地區和教育群體之間缺乏直接聯系的空白區域。通過發現和利用這些結構洞,可以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傳播和共享,進而改善教育資源的分布。處于結構洞中的“個體”,即教育工作者、學生或家長可以在不同群體之間發揮橋梁作用,分享優質教育資源。比如,教育工作者可以在學校、地區和行業內擔任橋梁,將優質教育資源引入所在地區。教師可以通過參加教育培訓、行業交流等活動,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將這些優質資源帶回學校。同時,教育工作者還可以通過教學研究、開發課程等方式,將優質資源傳遞給學生,組織教師培訓、學術研討會等活動,鼓勵教育工作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這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在結構洞中發揮橋梁作用,將優質教育資源引入自己的教育實踐中。此外,企業、非營利組織、政府等利益相關者可以發揮自身優勢,為優質教育資源提供支持。例如,企業可以提供實習和培訓機會,幫助學生拓展職業技能;非營利組織和政府可以推動教育項目,促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對接與傳播;政府和教育部門可以推動跨區域的教育合作項目,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在不同地區、學校和群體之間的共享。通過建立合作機制,可以填補結構洞,實現資源的更有效分配。

2.評估實際效果,淡化優質教育資源的品牌效應

嚴格意義上講,優質教育資源并不是一種單純理論上的發展愿景,同樣也并非是被標榜的某種宣傳品牌,而是一種對教育環境、教育發展有著一定促進作用的資源內容。同樣的,輻射優質教育資源是借助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互相借鑒資源優勢,達到互相提升的實際效果,追求的是實效,而非品牌。社會資本理論強調人際關系和社會網絡在資源獲取和利用中的重要作用,因此,重要的是考察優質教育資源在不同地區、學校和群體之間的分配情況,評估資源輻射對教育機會和教育質量的影響。優質教育資源輻射是指將優質的教育資源向更廣泛的地區和人群傳播,以提高教育質量和公平性。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優質教育資源的品牌效應可能過于強烈,輻射結果的實效性有限。品牌效應的雙面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育資源的影響力和傳播效果。然而,過分追求品牌效應可能導致資源分配不公和教育質量下降。因此,在追求品牌效應的同時,需要關注教育資源的實質質量。首先,評估優質教育資源在不同地區、學校和群體之間的分配情況,了解資源的實際覆蓋范圍和影響力。通過考試成績、學生綜合素質、畢業生就業等方面,評估優質教育資源對教育質量的影響,分析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對不同地區、學校和群體的教育機會的影響,評估其對教育公平性的貢獻。其次,考察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在推動教育創新和改革方面的成果。從社會資本視角分析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對不同地區、學校和群體的教育機會的影響,以及對推動地區教育改革的效能,評估其對教育公平性的貢獻,研究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在改善學生、教師和家長之間的社會網絡和人際關系方面的成果,以及這些改善如何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在此基礎上,通過跨區域合作、線上教育等方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范圍[8]。再次,政府和社會應鼓勵優質教育資源的競爭和創新,以促進教育資源質量的提升。通過競爭,可以刺激教育機構提高服務質量,滿足不同受教育者的需求。最后,建立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多元化的教育評價體系,兼顧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等多方面因素,避免單一的品牌效應對教育資源分配的影響,提高優質教育資源分配的公開性和透明度,讓公眾了解資源分配的實際情況,增強社會監督,同時教育部門和媒體應加強對公眾的教育和引導,提高他們對教育資源質量的辨別能力。這將有助于公眾在選擇教育資源時更加理性,避免盲目追求品牌效應。

3.立足需求導向,考量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對象

所謂優質教育資源,事實上是不斷使人民獲得滿意,且有質量有特色的教育資源,這種教育資源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物質基礎,沒有立足人民需求的教育資源的輻射與供給,也就無任何教育成效可言。自覺堅持教育資源需求供給的人民立場,從人民對美好教育的期待出發,以人民的滿意為基本尺度,盡可能地開發與應用有質量的教育資源,是優質教育資源輻射的目標。依托區域聯動,圍繞教育資源價值的提煉,在人財物的管理、相關制度、理念創設方面,合理規劃需求與供應之間的關系,改進需求的方向,提升需求的品質,目的是在更好地追求教育普惠化的同時,實現優質教育資源輻射的功效型價值。

從社會資本理論的視角來看,優質教育資源輻射在提高資本流動質量和公平性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為了更好地滿足受教育者的需求,優質教育資源輻射需要立足需求導向,充分考慮受教育者的現實關切。首先,了解教育資源需求,分析不同地區、學校和群體對教育資源的需求,包括教材、課程、教師等方面的需求。根據不同地區、學校和群體的實際需求[9],制定有針對性的資源輻射策略,確保資源有效地滿足受教育者的需求。根據不同學校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優質教育資源輻射策略應有所區別,比如大型學校和小型學校的資源需求可能存在差異,不同類型的學校(如普通中學、職業中學、特殊教育學校等)可能有不同的教育需求,優質教育資源輻射應針對不同規模的學校,提供相應的支持和服務。其次,考慮教育服務需求,了解受教育者對教育服務的期望,包括師資培訓、教育咨詢、心理輔導等方面,不同年齡、性別、興趣和特長的學生可能有不同的教育需求,不同學科、職稱和教育經驗的教師可能有不同的教育資源需求,在資源輻射過程中,針對受教育者的現實關切,采取精準的政策和措施,如提供定向培訓、優化教育服務等。最后,關注教育機會需求,探討受教育者對教育機會的渴求,如進入優質學校的機會、參加特殊課程或項目的機會等,鼓勵不同地區、學校和群體之間的教育合作,推動資源共享,創新教育服務和機會[10]。

綜上所述,基于社會資本理論的視角,要更加關注地區、學校和群體的差異性,以制定有針對性的優質教育資源輻射策略。在這個過程中,政府、教育部門、學校和社會組織需要共同努力,以滿足不同受教育者的需求,提高教育質量和公平性。

參考文獻

[1] 陳鶯,陳乃林.社區教育與社區治理融合發展的邏輯框架與實踐路向:基于社會資本理論[J].職教論壇,2022(12):101-106.

[2] 刁益虎.學生信任何以可能——以社會資本理論為視角[J].教育學報,2022,18(04):114-125.

[3] 童宏亮,吳云鵬.新生代鄉村教師身份認同的“惑”與“不惑”——基于帕特南的社會資本理論視角[J].教師教育研究,2022,34(01):7-12.

[4] 周濟南,羅依平.城市社區合作治理失靈的矯正:一個社會資本理論的分析框架[J].湖湘論壇,2021(04):118-128.

[5] 羅清紅,薛涓,高瑜.云端引領? 優教共享——共享教育的實質與實踐[J].中國教育學刊,2021(05):93-98.

[6] 高莉.義務教育優質資源擴大模式分析——基于辦學體制的考察[J].教育科學研究,2020(12):12-17.

[7] Burt, R. Structural holes and good ideas[J]. American Journal of So-

ciology,2004(110): 349-399.

[8] 李偉勝.立足學校變革創生優質教育資源[J].人民教育,2020 (22):34-39.

[9] 李敏,姚繼軍.住房影響優質教育機會獲得的實證分析——以南京市四主城區小學為例[J].基礎教育,2020,17(02):52-60.

[10] 臧艷美.學區內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8(26):26-28.

【責任編輯? ?王? ?穎】

*該文為2023年度天津市教委社會科學重大項目“基礎教育綜合改革路徑與推進策略研究”(2023JWZD55)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教育資源優質資源
果桑優質輕簡高效栽培技術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優質
蔬菜桑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整合校外教育資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淺談如何優質開展“三會一課”
資源回收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面向數字化教育資源的Flash到HTML5轉換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