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互補 交叉創新 *
——在生理學課堂上講好中醫藥故事

2024-03-27 09:12章夢婷江愛娟甘賢兵甄毅嵐江傳瑋申國明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24年8期
關鍵詞:中西中醫學生理學

章夢婷 江愛娟 甘賢兵 王 浩 王 媛 甄毅嵐 沈 諾 江傳瑋 申國明

(安徽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安徽 合肥 230012)

中西醫并重是“健康中國”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中國方案”走上世界舞臺,中醫藥的顯著療效為國際社會所關注,這些都離不開中西互通的中醫藥人才。生理學是中西醫臨床專業必修的核心基礎課程,學習生理學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認識疾病的發生、發展和病理改變,為后續基礎和臨床課程的學習提供必要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然而,現代生理學與傳統中醫理論對機體生理機能的論述差異很大,對初入醫門、剛完成結構形態學學習的學生來說,在短時間內學習兩大理論體系難免困惑。另外,學生對生理學在醫學體系的重要地位認識不夠,教師課堂講授的生理學知識與中醫臨床診療脫節。以上現象一定程度地影響了中西醫臨床專業生理學的課堂教學效果[1]。探索如何將現代生理學理論與傳統中醫理論有機結合,在中醫院校上好生理課并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對實現中西醫臨床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有重要意義。

1 中西互補在生理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中西醫學雖屬不同的理論體系,但其研究對象都是人體,有許多共通之處?,F代生理學對整體水平的研究尚不夠充分,而中醫學“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可充實現代生理學的內涵,學習時中西互參能促進醫學生對復雜生命活動有更全面的認識,也有利于在專業課學習的同時進行課程思政教育,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中西醫結合專業自信。

1.1 中醫整體觀理念充實了現代生理學的內涵現代生理學和中醫生理學都是研究人體生命活動客觀規律及其發生機制的科學,以防病治病、保持身體健康為共同目標?,F代生理學通過定性定量、微觀探索的方法,打開人體奧妙之門,力求在最微細的水平上研究機體的結構與功能,卻對人的整體性重視程度不夠。與此相適應,西醫治療疾病是通過精確的生理生化指標,按統一標準,判斷病癥,對癥下藥,不同的人使用同一個標準的治療方案,對人的特殊性與整體性、精神心理因素的關注不夠。因此,對復雜的多系統疾病,例如原發性高血壓病和自身免疫病的治療效果欠佳。而整體觀是中醫學的特色優勢。中醫學認為機體各臟腑、形體、官竅有著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人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之間也是密切關聯的。中醫在診斷疾病時,亦從整體出發,通過五官、形體、色脈等外在表現來了解內臟病變,察外知內。這種“五臟一體”“天人合一”的中醫整體觀能夠充實現代生理學的內涵。引導學生學習生理學時中西互參,以促進其更全面、更深刻地認識和理解生命活動。

1.2 中西互補教學有利于培養中西醫結合人才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戰斗中,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診療方法在預防、治療和康復全過程都發揮了很大優勢,我國的衛生事業迫切需要同時具備中醫辨證論治和西醫支持療法兩套醫學體系的中西醫結合人才。雖然近年來國家在中西醫人才培養上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目前的中西醫結合教育模式仍然只是形式上的結合,中醫只講授中醫內容,西醫也只講授西醫內容,這樣機械且缺乏銜接的課程設置不利于培養學生的中西醫結合思維,學生到臨床后也不能運用中西醫結合方法完成診療工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作為中西醫臨床專業的醫學必修課程,教師可以將生理學作為中西醫結合的重要切入點和突破口,針對二者的知識共通點進行適當的中西醫結合教學。例如,中醫學早就認為“腎主骨”(《素問·宣明五氣》),而現代生理學近十年才證實腎臟可催化產生1,25-(OH)2-D8,從而影響骨鈣的沉積和釋放,二者在腎臟內分泌功能的認識上具有一致性。介紹類似資料,一方面可以加強兩種醫學理論體系的中西醫結合,培養學生的中西醫結合思維,夯實中西醫基礎。另一方面通過揭示中醫學早在2000 多年前對“腎”功能已有的獨特論述,樹立學生從事中西醫結合事業的堅定信念,激發學生探索中西醫結合的興趣。

1.3 學習中醫藥故事有助于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生理學是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一般在大學第一學年開設。大一階段是學生“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此時期形成的價值觀念、理想目標會影響以后的學習、工作及生活。應充分發揮生理學課程的育人作用,將愛國主義教育、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教學過程。例如,在講到“生理學發展史”時,可引入“現代生理學之父”林可勝教授的故事。林可勝教授不僅在痛覺生理學領域成就卓越,還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作出貢獻。二戰后,他拒絕了蔣介石任命的衛生部部長職務,移居美國繼續從事醫學研究,后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林可勝教授在科研中的求真精神、民族存亡中的愛國精神以及不與亂世同流合污的“士大夫”精神,都與中醫的文化內涵相呼應[2]。還可提及我國第一位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科學家屠呦呦與青蒿素的故事,以及胰島素是由我國科學家首先人工合成的等。通過展示我國高水平中西醫結合的科研成果,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另外,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大醫精誠”中提倡醫者應做到“精”于專業、“誠”于品德。我們在要求醫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還應加強醫德醫風教育,著重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救死扶傷的職業道德精神[3]。在生理實驗中,教育學生尊重實驗動物,敬畏生命,培養醫學生的“醫者仁心”。教師將中醫人文故事融入生理學課堂,讓學生自覺凝練出對中醫文化的認同感,在“潤物細無聲”中增強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 中西互補式生理學教學法的實踐和探索

在生理學教學中,利用中西醫結合模式,可融會貫通兩大理論體系,更好地解釋復雜的生理機制,培養學生的中西醫結合思維,實現知識體系由基礎到臨床的順利過渡。另外,通過展示生理學-中醫學交叉融合的最新成果,激勵學生探索中西醫結合的興趣,為其開展中西醫結合研究奠定基礎。

2.1 中西互通 培養學生的中西醫結合思維中西醫學雖屬不同的理論體系,但研究對象都是人體。在生理學教學中,教師應對知識點進行梳理,尋找生理學與中醫學的共通點。例如,在緒論的講授中,我們結合人體內環境穩態學說和機能調控的反饋模式把生命活動中動態平衡、對立統一等普遍規律與中醫陰陽五行學說中相互制約、消長平衡、互相轉化的理論相比較,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陰陽五行學說。藏象學說中的“心主血脈”“頭者,精明之府”“胃主受納”“肝司疏泄”“肺主氣、司呼吸”“腎主水”對應生理學的心、腦、胃、肝、肺、腎參與人體的血液循環、精神活動、消化與吸收、呼吸運動及尿的生成和排出等??梢?,兩個學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現代生理學為中醫理論的科學化提供了完整的理論體系,而中醫理論也使得現代生理學具有更廣闊的科學內涵。教師在講授時應穿插結合,以此構建中西醫理論體系間的溝通平臺(見表1)。與此同時,現代研究[4]顯示,脾虛與消化系統功能、寒熱證與生物能學、衛氣與免疫生理可能具有一定聯系,通過向學生展示這些領域間交叉融合的最新成果,培養學生的中西醫結合思維,使學生了解如何應用現代科技新成就和新思路探索中醫基礎理論。

表1 中西醫臨床專業生理學教學設計舉例

2.2 整合知識 搭建基礎醫學通向臨床醫學的橋梁在中西醫臨床專業的生理學課堂上,為了發揮中醫重臨床、重療效的優勢,避免教師課堂講授的生理學知識與臨床診療脫節,教師應尋找生理學與其他基礎醫學課程及臨床課程的結合點、生長點,搭建基礎醫學通向臨床醫學的橋梁,最終使學生能靈活運用中西醫兩大醫學體系的知識解決臨床問題,這也符合臨床上中西并用、中醫辨證、西醫辨病的實際情況。

生理學既不如解剖學直觀,也不如組織胚胎學和病理學微觀,其較強的抽象性,是令很多學生感到比較難學的原因之一。但是,生理學卻與這些專業基礎課緊密聯系,為臨床課程的學習和臨床實踐奠定基礎。例如,臨床醫師對人體各系統結構的認識來自解剖課,對各系統功能的了解則來自生理課;生理上肺通氣、肺換氣的原理和病理上呼吸衰竭的學習,有助于臨床對呼吸衰竭的診斷治療;心肌電生理和抗心律失常藥物作用機制的比較學習,有助于學生理解臨床心律失常用藥。在生理學課堂上聯系其他基礎醫學課程,可以有效避免學科間的重復和脫節,使學生短時間內就能對整個器官系統形成較為立體和完整的認識,鍛煉學生的綜合性思維,夯實醫學理論基礎。

我國現行的臨床醫學教育模式多是在本科教育的前兩年系統地學習基礎醫學知識,而后進入臨床各??浦R的學習,這種教學模式使基礎醫學與臨床脫節明顯。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將生理學的課堂教學與臨床實踐相結合,運用臨床實例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例如,講解腎小管的重吸收時,分析常用利尿藥的作用原理;講授交感和副交感神經調節呼吸道口徑時,引入臨床使用β 受體激動劑治療哮喘的實例;在遇見患者主訴左肩和左上臂疼痛時,醫生必須考慮可能是心肌缺血導致的牽涉痛;肝癌晚期患者會出現口鼻和皮膚出血,是因為肝功能破壞后肝內凝血因子合成減少。通過這些臨床案例的介紹,拉近生理學與臨床的距離,讓學生不再覺得生理學知識抽象,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模式。

2.3 改革實驗 推動中西醫結合創新人才培養生理學是一門實驗性科學,每一個結論和數據均從實驗中獲得。然而,目前大多數中醫院校繼續沿用了五六十年代的機能學驗證性實驗,這種重復性實驗與目前科學研究常用的技術方法嚴重脫節,且內容與中醫藥關系不大。應當在逐步減少傳統驗證性實驗的同時,加入一些中醫特色的實驗項目,并使學生掌握先進的實驗技術。例如,在家兔尿生成的影響因素中增加中藥茯苓對尿量影響的觀察項目;在動脈血壓調節實驗中加入三七觀察其對動脈血壓的影響;建立大鼠腳趾疼痛模型,觀察電針特定穴位的鎮痛效果;生脈注射液對失血性休克大鼠收縮壓的提升作用等。同時,為使學生更多地接觸臨床操作,可增加呼吸衰竭的搶救、急性腎功能衰竭和失血性休克的機制等綜合實驗,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通過機能學、現代藥理學、中西醫臨床之間跨學科、跨專業的綜合性實驗,鍛煉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動手能力,為他們今后進行科學研究和學術職業發展打下基礎。

另外,依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教師可加入中西醫結合現代研究進展的介紹,使學生了解如何利用現代生理學方法發掘中醫學寶庫,激發學生探索中西醫結合的興趣。例如,2021 年哈佛大學團隊在Nature發表的文章為電針足三里的全身抗炎效應找到了神經解剖學依據,這實現了針灸研究的歷史性突破[5];北京中醫藥大學團隊發現山銀花多糖能有效調節機體免疫力,維持腸道內穩態[6];暨南大學團隊通過解析“情志致病”“痰瘀互結”的生物醫學基礎,豐富了中醫理論的科學內涵[7];中醫科學院團隊通過7600例臨床研究部分闡明了穴位敏化的臨床應用價值及科學基礎[8]。通過向學生展示生理學-中醫學交叉融合的最新科研成果,開闊他們的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視野,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中西醫結合科研思維模式。

3 中西互補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及改進方案

在生理學課堂上講好中醫藥故事,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理學教師大多畢業于西醫院校,對中醫學了解不多,這就要求教師要比較系統地學習中醫理論,使中醫知識能順利地融入生理學教學。也可邀請中醫學院的教師和中醫院的臨床醫生共同開展集體備課活動,促進中西醫交流和相互借鑒。特別要指出的是,中醫學博大精深,教師應精選最貼切的、被現代醫學研究證明科學有效的內容,控制總量,不可喧賓奪主[9]。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可向學生推薦一些自主學習資源,例如吳雄志的《中醫生理學》、秦伯未的《中醫入門》、劉力紅的《思考中醫》等,以及智慧樹、學堂在線等微課、慕課平臺的高品質科普資源。

綜上所述,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切實做好“傳承精華,守正創新”,應以醫學基礎課程為切入點。在生理學課堂上講好中醫藥故事,不僅有利于醫學生中西互參,更全面地認識生命活動規律,也有利于學生深刻地認識中醫理論豐富的科學內涵,成為知識全面、品格忠誠的中西醫結合接班人,為中西醫結合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歡
中西中醫學生理學
《現代電生理學雜志》稿約
202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PBL在《動物生理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
中醫學關于“瘀血”的用法
中醫學關于“證”的用法
影響中西的波希戰爭
“味其道”與“理其道”(一)——中西詩與思比較談片
中醫學對腦心的論述
中西結合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50例
差分放大器在生理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