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節日文化與小學語文讀寫融合的意義及路徑

2024-03-28 00:14邱淑慧
課堂內外·教師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傳統節日文化讀寫融合小學語文

邱淑慧

摘? 要:文章探討了傳統節日文化與小學語文讀寫融合的意義及路徑,以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首先從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闡述傳統節日文化與小學語文讀寫融合的深遠意義,其次從課程設計、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構建等方面,提出了傳統節日文化與小學語文讀寫融合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傳統節日文化;小學語文;讀寫融合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是中國人共同的精神家園。其中傳統節日包含著人們一定的信仰、情感、觀念、儀式、習俗等,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塊璀璨的瑰寶。2005年,中央五部委就傳統節日專門發文《關于運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的意見》。2021年,教育部印發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和2022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都明確提到了傳統節日的重要性??梢?,在語文教學中適當地滲透傳統節日文化,具備較高的現實意義與緊迫性。

語文課程中的言語作品本身就是記錄文化、傳承文化的重要基石,語文學科的獨特性表明,傳承傳統文化是語文教學的歷史使命。傳統節日文化與小學語文的讀寫融合是一種探索,也將成為一種必然。

一、傳統節日文化與小學語文讀寫融合的意義

傳統節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上長出的果實,是中華民族情感和信念的重要表達,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在特定歷史時期所形成的一種特有的文化現象,具有鮮明的地域特點和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小學語文讀寫是學生語言表達和文字理解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傳統節日文化與小學語文的讀寫融合,對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對傳統節日的關注

現代化進程的快速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發生了深刻變化??旃澴嗟纳?、商業化的娛樂活動以及新興科技的沖擊,使很多傳統節日逐漸走向商業化和娛樂化,這也導致人們對傳統節日文化的認知度和關注度下降。有些青少年追崇西方節日,卻對中國的傳統節日表現淡漠。究其原因,是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缺乏,文化自信樹立得不夠牢固。所以,要想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樹立學生的文化自信很關鍵。傳統節日作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其融入小學語文讀寫中,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與傳統節日相關的故事、詩詞和文章,以及課堂閱讀、小組討論和寫作活動等方式,在耳濡目染的學習環境中自覺地關注與重視傳統節日;在互動與交流中,學生對傳統節日文化的內涵和價值觀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和情感體驗,從而激發出更加真誠和深沉的情感,進一步增強了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二)有助于拓寬學生認知視野,發展跨文化素養

在當前東西方文化碰撞、交流越來越頻繁的大環境中,青少年的國際視野和全球勝任力顯得尤為重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是實現中國夢的精神力量之源。培根鑄魂,促進青少年成長為有理想、有信念、有擔當、具有中國底色、中國氣象和中國精神的時代新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最好的生活教材。傳統節日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一個豐富多樣的文化寶庫,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智慧。將傳統節日文化融入讀寫活動,學生能夠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傳統節日習俗和文化底蘊,以及歷史、地理、民俗等多個學科的知識,感受到節日文化的豐富內涵、情感價值和美學意義,進而拓寬了視野,提升了文化素養和跨文化的交流能力,自覺成長為具有國際視野和全球勝任力的時代新人。不久的將來,傳統節日文化必定在時代新人的傳承與創新中,如同《只此青綠》那樣成功“破壁出圈”,走向國際,驚艷全世界。

(三)有助于深化學生母語思維,發展核心素養

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與情感抒發能力。傳統節日文化蘊含豐富的話題和多彩的素材,可以給學生充分展示自我觀點和情感表達的機會。學生從文言文到現代文,從演講到寫作,逐級鍛煉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思維能力。

例如,在書寫春聯的活動中,學生需要運用語文知識和技巧,進行字音、字形、詞語的組合和搭配,這不僅能夠提高對字詞句的運用能力,還可以拓展想象力和創造力。再如,在課堂上,教師導讀賞析古詩詞,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詩詞的美妙之處,激發學生對語言、文學的喜愛和情感的表達。根植于傳統節日文化的沃土,置身于氤氳的母語氛圍,學生語文能力的拔節指日可待。

二、傳統節日文化與語文讀寫融合的路徑

(一)將傳統節日與語文課程有機地結合起來

在學習中國傳統節日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與節日相關的經典文學作品作為閱讀材料,讓學生通過閱讀、講解和討論深入了解節日的背景、意義,以及與之相關的文化內涵。同時可以設計一些與節日相關的寫作任務,如寫傳統節日的由來、慶?;顒拥?,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例如,古詩詞是語文學習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內容,承載著優秀的傳統節日文化?,F在引用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和傳統節日有關的詩詞,在讀寫結合教學中,教師應有效把握這一契機,基于古詩詞這一切入點向學生更進一步地介紹和傳統節日文化有關的內容,在豐富學生文化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對傳統節日精髓有深入的了解。古詩詞中,有很多描寫月亮的詩句,如“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等,學生在誦讀這些詩詞時,能夠明確這些詩句都是對八月十五這天,詩人對家人、家鄉思念的描寫:因為無法回到家鄉和家人團聚,只能通過仰望明月來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再以詩句敘說自己內心的思念。

在講解中,教師可以圍繞八月十五這一切入點引導學生思考:為何八月十五時,作者會思鄉?通過拓展與傳統節日文化相關的內容,學生在誦讀詩句時能充分體會作者的心境:八月十五是中秋節,農歷八月在秋季的中旬,同時秋季的第二個月還被稱為仲秋,再加上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仲秋中,所以才被稱為中秋節;秋季是收獲的季節,人們忙了一年,終于可以聚在一起享受自己的勞動果實,在月光皎潔、云霧稀少的秋天,一家人享受美食的同時還可以抬起頭一起欣賞秋月;吃月餅、玩花燈等都是中秋節這一天的習俗,從古代流傳到現在,中秋節也因此慢慢地變成了大家非常重視的“團圓節”。

通過這些與傳統節日文化相關知識內容的鋪墊,學生既可以在誦讀中實現對詩句內涵的有效把握,又可以深刻認識到中秋節并非只是放幾天假那么簡單?;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家里每年過中秋節時,都會做些什么?那一天有沒有什么讓自己難忘的事情?或者是在下一個中秋節時,自己想和家人做些什么?然后以文字的形式呈現出來。這樣既可以優化傳統節日文化與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的整合,也有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利用傳統節日文化創建教學情境

創建合適的教學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帶給學生濃烈的情緒渲染。尤其是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因其年齡偏低,所以大部分學生極易被外界環境所感染、影響,教師可抓住學生的這一特征,合適地創建教學情境,并在情境中滲透與傳統節日文化相關的素材,輔助學生快速轉化學習重點、在切身體驗下對傳統節日文化形成認識。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古詩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詩歌傳遞的情感,感受珍愛親情的思想內涵,并培養學生寓情于景的古詩技巧,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創建相關的故事情境,為學生講述與九月初九重陽節有關的小故事。在故事中讓學生了解與該節日有關的文化習俗,在特定情境下使學生自主探究詩歌所傳遞的親情與鄉情,在濃濃的節日文化氛圍里,學生感受到濃濃的文化情感。

(三)利用信息技術展示傳統節日文化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及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運用信息工具、多媒體設備開展教育工作,已成為我國教師慣用的教學技巧。在小學語文教育工作中,教師很難在每一個節日來臨之際都恰巧講解到相關的知識點。所以,教師可以適當引入多媒體工具,利用互聯網設備為學生呈現傳統節日文化,突破現實條件造成的諸多阻礙。在此期間,教師需要重點關注兩個方面:一方面,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發展基礎,結合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規律,合適地引入互聯網素材,幫助學生聯想學習。另一方面,教師要對信息化教學形成正確的認識,將其看作是特定的教學手段,不能過分抵觸,但也不能過度依賴;要合理調整信息化教學與傳統教學之間的比例,避免出現本末倒置。

傳統節日文化中包含了較為豐富的文化素材,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師利用多媒體工具對傳統節日文化進行呈現,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減輕學生的理解負擔。例如《元日》這首古詩的創作背景為農歷正月初一,也就是大眾熟知的春節。詩人在詩句中描繪了春節辭舊迎新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祖國的熱愛,也表達了其革陳除舊的政治抱負。在傳統的教育工作中,教師往往會將教學重點集中在古詩詞的內容方面,會更側重與學生交流、分享與春節有關的內容。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通常會出現重點偏移的問題,將學習點集中在自己所經歷的春節上,而對詩歌中所傳遞的思想內涵難以形成正確的理解,只能夠通過死記硬背掌握正確答案。但教師如果能引入多媒體工具,則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呈現以往春節的一些習俗景象,也可以為學生播放其他地區的春節視頻,讓學生在看視頻的狀態下,結合自己所經歷過的春節進行對比,想一想這些春節習俗有哪些相同點、不同點,進而推斷出我國的民俗文化。教師也可以以春節為主題,為學生播放一些兒歌,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引導學生比較異同,深化其整體認知。此時,學生對詩歌中所傳遞的政治抱負便能夠產生深刻的理解,真正地與詩人形成情感共鳴。

(四)創新教學方法

在傳統節日文化與小學語文讀寫融合的過程中,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針對小學生的特點和情感認知發展,教師有必要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實現這種融合的目標:

1. 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是一種基于情境的教學方式,通過創設逼真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教師將傳統節日文化融入教學情境中,能夠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傳統節日的氛圍,體驗其中的特色習俗,進而引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通過情境教學的方式,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傳統節日文化,并在實踐中提升語文讀寫能力。

2. 對比教學法。對比教學法是一種通過對比不同文化、不同時空的內容,引發學生思考、比較和分析的教學方法。在傳統節日文化與小學語文讀寫融合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其他民族的傳統節日,讓學生了解不同的文化習俗,并與我國的傳統節日進行對比。通過比較不同節日的特點和內涵,學生能夠擴展視野,提升跨文化的理解力和語文表達能力。

3. 舉例教學法。舉例教學法是一種通過具體實例進行教學的方法。教師講述真實的案例,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及其在語文讀寫中的應用。對此教師可以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等,學生通過閱讀相關文章、了解相關習俗,參與文學賞析、創作等活動,能夠更好地理解傳統節日文化,并將其運用在語文讀寫中。

三、結語

傳統節日文化的底蘊豐厚,涉及廣博,具有非凡的育人價值和讀寫資源。它需要教師創新教學認識、教學思維,強化傳統節日文化與語文讀寫教學活動的融合,在兩者的有效連接下,豐富學生的體驗,促進學生深化對文化的認識,培育學生的學科素養與文化素養。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干國祥. 理想課堂的三重境界[M]. 桂林:漓江出版社,2022.

[3]郭學萍. 小學創意寫作[M]. 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

[4]周晴,馬家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校本課程的意義及路徑[J]. 基礎教育研究,2021(23):21-24.

(責任編輯:鄒宇銘)

* 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2022年度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校本趣慧讀寫課程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20221436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傳統節日文化讀寫融合小學語文
基于素讀的初中語文讀寫融合教學初探
讀寫融合:提升高年級學生語用能力的應然選擇
傳統節日文化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價值分析
中國傳統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功能研究
傳統節日文化失落的原因及解決對策
多元構建,讀寫融合,實驗操作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