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教學中整本書閱讀策略微探

2024-03-28 07:54邢雅芝
課堂內外·教師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教學設計小學語文

邢雅芝

摘? 要: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閱讀,學生能夠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提高學習能力,不斷取得進步。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整本書閱讀教學法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诖?,文章將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整本書閱讀的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

一、整本書閱讀概述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合小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占據著重要地位,是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很多一線語文教師針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做了很多相關研究,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教學策略。整本書閱讀教學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標準,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開闊學生的眼界,是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方式。20世紀40年代,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首次在《論中學國文課程標準的修訂》中提出“整本書閱讀”這一概念,其中所倡導的核心思想為“對閱讀能力的培養,非課外多看書籍不可”。在新課標背景之下,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是重要的教學任務。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能夠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在“雙減”政策下達到題目減量與文化基礎提升的平衡,通過難點理解、思考、交流、討論,學生養成了終身閱讀的良好習慣。

二、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價值

整本書閱讀是倡導教育部為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發展制訂的相關文件,遵循學生年齡的差異性,教育工作者向學生推薦一些閱讀書籍,繼而組織開展整本書的導讀活動、整本書的交流活動,確保學生帶著積極主動的心態融入活動,繼而實現學生閱讀素養的鍛煉。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可以使學生有更多的閱讀體驗,積累閱讀素材,拓寬閱讀視野,掌握整本書閱讀的技巧和方法,鍛煉閱讀能力,為后續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鍛煉奠定良好的基礎。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多以篇章為對象,其對學生閱讀思考能力的鍛煉是有限的,而整本書閱讀可以很好地改變這樣的局面,繼而不斷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

對當前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現狀進行歸結,筆者發現,存在的問題比較多:教師的閱讀推薦頻率處于比較低的狀態,并且沒有系統性和計劃性,多數是想起來才會去推薦,推薦次數少,學生選擇少;教師在選擇閱讀書籍時,也存在不少問題,閱讀書目與學生的認知相互違背,沒有考慮學生的興趣;在推薦書籍的過程中,沒有制訂對應的計劃,選擇的題材也比較單一。這些都可能對實際整本書閱讀的有效性帶來極大的不良影響。在整本書閱讀教學方法方面,也存在不少問題,有的教師會將整本書閱讀看作課外閱讀,很少進行指導;還有的教師將整本書閱讀作為精細化閱讀教學的重點板塊,進行過于細化的安排,忽視了學生的承受能力,這樣也容易使實際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的效益處于較低的狀態。小學生整本書閱讀的環境是不理想的,班級圖書柜的藏書量有限,有的甚至不足30本,書本的類型也比較單一,多數是文學方面的,人文社科方面的比較少;校園閱讀氛圍不濃,學校雖然開展了閱讀活動,但是活動結束后,學生的閱讀興趣就沒了;圖書館藏書不少,但利用得不是很好。在學生的整本書閱讀中,缺少有效的監督方案,小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有限的,而整本書閱讀又是一項長期性的工程,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學生很容易半途而廢。顯然,如果這樣的問題長期存在,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的效益難以提升,繼而導致小學生閱讀素養的發展進入不理想的狀態。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整本書閱讀現狀

(一)教師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采用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如“板書式教學”“填鴨式教學”等,完全按照課本內容一板一眼地開展教學,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在課外閱讀教學中,教師不會過多傳授給學生基礎知識,只會留足夠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自主閱讀。這樣很多學生無法吸收課外讀物中的知識,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此外,很多教師不注重推進整本書閱讀教學,沒有利用好這種有效的教學方式。

(二)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小學階段,學生較為貪玩,自制力較差,無法長時間聚精會神地投入學習,更何況是完成整本書閱讀。即使學生能夠完成整本書閱讀,也是囫圇吞棗,很快就會忘記讀過的文章,這種生硬的學習方法無法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要想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需要提高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的重視程度,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當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要及時進行引導,鼓勵學生大膽提問、質疑,幫助學生答疑解惑,消除學生的閱讀障礙,促使他們完成整本書閱讀任務,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四、小學語文教學中整本書閱讀的對策

(一)深化閱讀方法教學,提升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能力

在培養學生整本書的閱讀能力之前,教師自身的整本書閱讀能力需要得到保證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整本書閱讀方法、開展自主閱讀活動。因而,教師需要先對書籍資源進行綜合分析,然后根據實際的教學條件以及學生對整本書的閱讀學習需求、特征來創新教學內容、方法,采取多樣化教學方法進行針對性教學,幫助學生找到適合的整本書閱讀方法。同時教師要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之前對閱讀文本進行閱讀,準確掌握內容、文體、思想等,為教學方案的規劃奠定基礎。這樣在學生閱讀遇到問題時,就能夠高效解決問題,從而有效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在閱讀期間,也需要從小學生閱讀的角度出發,對學生閱讀的興趣點進行分析,再根據整本書的實際情況調整閱讀教學方法。

(二)構建導圖,提升思維

整本書的知識點相對冗雜,在未能正確梳理各事件涉及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經過、結果等要素時,學生閱讀時將相當吃力。教師可以思維導圖為基礎,劃分文本內容,幫助學生厘清事件的邏輯性與順序性,將相關知識點進行串聯,則能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識框架。

為了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能梳理好各個事件的關聯性,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構建思維導圖,并在完成一個章節的閱讀任務后,對思維導圖進行填充,以達到梳理思路、提升思維水平的目的。由于學生已掌握導圖的構建方法,加之在教師的影響下能自覺閱讀,因此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收效明顯:學生借助導圖用簡單的語言說出《三國演義》某個事件的前因后果,達到了對文本簡單解讀的教學目標。從整本書閱讀的性質上來看,要想掌握書本中的重要信息,需要借助導圖進行全面研究、綜合分析。只要找到閱讀學習的關鍵點,再以“點—線—面”的形式進行思維發散、繪制思維導圖,學生就能隨即聯想到所有相關的內容,梳理出知識脈絡、找到全書的重難點。

(三)增加創意寫作板塊

讀寫融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理念,對整本書閱讀活動而言,在實際設計的板塊,也應該切實地將寫作與閱讀關聯起來。依照這樣的方式,創意寫作課程的教學訴求得以滿足;習作目標也可以與課外閱讀關聯起來,讀寫結合的教學效益會不斷得到提升。在此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教學設計的焦點放在:

其一,鼓勵學生隨筆寫初感。在閱讀的過程中,一些話語可能使學生產生觸動,此時學生可以迅速地結合自己的感受寫下對應的文字,這種做法可以鍛煉學生的評述鑒賞能力。

其二,鼓勵學生在閱讀中進行短評,引導其進入深思狀態。以小說情節評論為例,教師會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提出這樣的問題:“書籍中有很多情節,哪些情節是你一口氣讀完的?”要求學生界定對應的情節,并嘗試進行短書評的撰寫。當然,還可以對小說人物進行評論。在閱讀的過程中,小學生可能會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小說情節關聯起來,繼而形成共命運的閱讀狀態。如有的男生可能比較喜歡湯姆的勇敢,能夠在黑夜去墳場,喜歡冒險,喜歡去策劃;有的女生對貝奇和湯姆鬧別扭的情節比較感興趣,仿佛看到了自己。由此鼓勵學生選擇對應的人物,嘗試對人物的特點進行評述,這也可以讓學生進入深度反思的狀態,繼而使閱讀的深度和廣度得到不斷加深。

其三,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進行片段練習仿寫活動。以哈克出場為例,其中牽涉兩個段落的描述,教師將此作為仿寫訓練的對象,讓學生將對象換成自己的同學,然后進行仿寫,在班級上展示仿寫結果,然后讓其他學生猜測:他寫的是誰?在這樣的猜測與仿寫活動交互中,學生參與仿寫活動的積極性不斷提升,仿寫中,學生的寫作思考能力也會得到很好的鍛煉。當然,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比較生動的寫事片段,引導學生理解。

(四)以教學評價完善教學內容

1. 做好教學反思

核心素養培育是一個動態化的過程,而整本書教學模式同樣是一個不斷推進與演變的過程,因此教師在做好教學規劃以及調研學生實際情況的前提之下,仍要對教學過程中學生所產生的差異性進行研究,并做好教學方案的完善與優化。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中小學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中所推薦的林海音《城南舊事》為例。該書在教學過程中,初步將其的講述制訂為四周,將教學的主要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基礎知識與能力提升,第二階段為研究策略與閱讀方法培養,第三階段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發現大部分學生都能夠根據制訂的計劃開展自主學習,但部分學生無法跟上學習進度。在進行了綜合測試評定之后,教師便發現是這是個人閱讀計劃設置不當所致,因此建立了“一周一報”的閱讀反饋機制,從而在了解了學生的思想動向的同時,也能夠時刻把握教學進度。

2. 創新評價模式

依照核心素養的培育目標,當前,教師已經開展了多樣化的整本書閱讀活動。為了能夠合理評定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要一改過去單一的成績評定模式,進一步創新教學管理模式。例如,在小組合作的課題研究中,除常規的教師點評以外,小組內的學生還可以進行互相點評,對探究過程中所展現出的探究精神進行分析,發現對方的優缺點,從而完成自我的革新與發展;也可以通過小組之間互評的形式,讓學生交流研究成果,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將研究、學習過程中所有的資料以及作業內容進行整合,并進行結語評價;教師收集并了解當前學生的思想動向,必要時可通過分層教學的形式,彌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出現的不足。

(五)注重內容篩選,合理引導閱讀

在選取閱讀材料時,教師認為的一篇優秀文章,對學生而言可能就不是。因此教師在選擇內容時,不能從自己的角度進行選取,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難易程度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等進行合理選取。除此之外,整本書閱讀還要注重內容的多少和趣味性,讓學生能夠有興趣、有耐心、有能力地進行閱讀??傊?,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之前,一定要重視內容的篩選,并認真地指導學生進行閱讀。

例如,在學習《魯濱孫漂流記》時,課本上的內容是節選的。學生在進行節選閱讀時,可能理解不了《魯濱孫漂流記》所反映出來的內容和精神。因此學生需要進行整本書閱讀。對學生而言,這個故事是比較合適的,其通俗易懂又具有趣味性。冒險類的故事讓學生更有興趣和耐心,并且學生有能力進行閱讀。在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前,教師可以自己先閱讀一遍,掌握書本的整體內容,來確定這本書是否適合學生,并可做修改,使之更加貼合學生的情況,進而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改變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現狀,需要教師優化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環境,改變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方式和內容,形成良好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氛圍,繼而不斷提升整本書閱讀的教學工作質量。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切實地發揮自身效能,保證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效益可以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棋. 小學語文低學段整本書閱讀教學指導策略研究[J]. 考試周刊,2022(43):71-74.

[2]王娜. 整本書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7(20):27-28.

[3]謝紅旺,何艾瓊. 學習任務群價值評估模型的構建與實證:以整本書閱讀《鄉土中國》為例[J]. 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3(11):8-10.

[4]王舒凡. “讀思達”教學法視域下中小有效銜接的實踐研究:以整本書閱讀教學為例[J]. 試題與研究,2023(34):46-48.

[5]張舒怡. 整本書閱讀混合教學模式的探索與設計:以《蘇東坡傳》為例[J]. 漢字文化,2023(20):115-117.

(責任編輯:向志莉)

猜你喜歡
教學設計小學語文
《電氣工程畢業設計》 課程的教學設計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案例教學的幾點思考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語言溝通探析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