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高中地理周末實踐作業的設計

2024-03-28 10:57錢慧
地理教育 2024年14期
關鍵詞:課標雙減作業

錢慧

一、引言

2021年7月,《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提出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要求嚴控學生作業數量,更要提高作業設計質量,發揮作業育人功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1]。這就要求學校教育各個環節向減量增效的方向發展。

課程標準強調地理實踐的考查、調查和實驗,在實際操作上,受到諸多條件的限制,地理實踐活動就難以落到實處、看到實效。隨著《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的發布,其中濃墨重彩地提出高中地理的課程實施與教學方式變革,應加強地理實踐。將實踐的內涵提升到行動落實層面,并從提升素養的高度強調實踐行動的重要性。具體來說,就是讓學生“走出去”“動手”“行動”,在真實環境中實踐獲得直接經驗,獲得對真實生活的“真”認識、“真”感覺,并在認識過程中獲得解決問題的真實能力,最終獲得獨立認知世界、獨立生存的本領[2]。

地理學除了具有一門現代科學所應具備的科學本質屬性外,還與整個社會產生關聯而具有社會價值,因此,地理學還具備了育人價值,對學生關注生活、觀察生活和熱愛生活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诖?,高中地理學科應積極響應,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開發課內課外資源朝這一目標邁進,在作業設計上不斷提高創新。筆者利用周末,給學生布置了一份地理周末實踐作業——觀察家鄉的地貌:巴蜀中學至戴家巷崖壁步道。

二、制定實踐作業課題與目標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冊第四章第二節“地貌的觀察”為依托,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學校所在地區的地貌特色,設計了本次周末實踐作業。

1.確定實踐作業課題

(1)課標解讀

本次作業對應的課標要求:通過野外觀察或運用視頻、圖像,識別3-4種地貌,說明其景觀的主要特點。這一條課標統領整個第四章,包括4.1節“常見地貌類型”和4.2節“地貌的觀察”,兩節課當有所區別,4.1節側重識別不同的自然景觀,4.2節則側重從野外觀察的角度,指導學生掌握識別地貌的方法,通過對地貌的觀察實踐,滲透如何協調人地關系的學科思想理念,培養學生尊重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

(2)教材分析

本節安排在“常見地貌類型”之后,要求學生在掌握了觀察地貌的方法后,能夠自主觀察前面學習的常見的地貌類型,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本節內容先后講述了“地貌觀察的順序”和“地貌觀察的內容”,介紹了地貌觀察的空間尺度及其組合情況和在野外觀察地貌的順序,介紹了觀察地貌的形態要素,即高度、坡度和坡向等。教材花了近三分之一的版面設計了“觀察家鄉的地貌”的學習活動,具體明了地闡述了學生觀察地貌的步驟和方法,該學生活動可以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培養學生的鄉土情懷。

(3)學情分析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五大基本地形和常見地貌類型的理論知識,能夠根據圖片說出五大基本地形的特征和常見地貌的特征;野外觀察,是對地形初步觀察基礎上進行的提升,觀察內容和描述水平都有較高的要求。

基于以上對“地貌的觀察”涉及的課標、教材和學情分析,筆者確定以重慶市巴蜀中學校所在的重慶渝中區,將渝中半島北面、嘉陵江南岸的戴家巷崖壁步道作為考察目的地,作業課題確定為“觀察家鄉的地貌”。

2.確定實踐作業目標

本次作業考察將沿途所見地貌景觀及其相關地理要素作為觀察內容,引導學生在行走過程中,觀察身邊的地貌以及土地利用類型,自主發現問題,及時查閱資料,完成地貌觀察表,并在課上進行交流和展示觀察成果,進而達到教學目標:①觀察沿途的地理景觀,根據不同坡度的坡地上所進行的土地利用類型的差異,加深人類與自然地理環境關系的認識(人地協調觀)。②結合大、中、小不同尺度的地圖,用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描述重慶市渝中半島的地貌類型及特征(區域認知)。③能夠多層次地觀察地貌,用不同角度的語言綜合描述同一地貌的景觀(綜合思維)。④在研學線路上自主觀察、發掘其中涉及的地理知識,加深對沿途地貌的了解(地理實踐力)。

三、考察作業的實施過程

1.實踐前期

在給學生發布此項實踐作業之前,需要教師引導全體學生進行思考,在校內應完成有效的工作分工。根據本次實踐作業實施目標,在出發之前制定一份“觀察家鄉的地貌啟動準備表”(表1)[3-6]。

2.實踐中期

實踐作業全程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跟隊提供適當的幫助。每個小組成員根據所在組的主題,觀察沿途中的地理事物并做好記錄;對于遲遲沒有進展的小組,教師可以提供一定的引導,幫助他們打開思路;當學生對地理事物產生一定的想法時,教師可以用精簡的語言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教師還應該在途中觀察學生在完成實踐作業過程中的表現,即做好過程性評價(表2)。

3.實踐后期

實踐作業結束,筆者即安排一課時的時間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分享總結。每個小組學生代表通過多媒體展示實踐成果(照片、表格數據、繪畫作品等),并講述實踐成果的獲取、分析、查閱資料等過程。學生可以向該小組提問互動,該小組集全組之力進行答疑,或者收集問題課后查詢資料確認后再進行交流。最后,教師再在各小組分享的內容基礎上做補充完善,并將學生實踐過程中完成的記錄表(表3)、繪畫作品(圖1)、攝影作品(圖2)進行成果展示。

四、結論

此次實踐作業表明,學生對于真實情景下的地理學習是極其感興趣的,他們樂于在生活中去思考、解決真實問題,只是礙于對生活的關注度不夠。因此,教師應基于課標要求、教材活動,充分調動身邊可利用的教學資源,設計多元化、情景化、生活化的地理實踐作業,既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取直接經驗,領會到鮮活的地理知識,加深對地理學科的認識和興趣;也能在認識過程中獲得自主解決問題的真實能力,最終獲得獨立認知世界、獨立生存的本領;同時,在實踐過程中,感悟和欣賞大自然的美好,感悟黃葛樹精神和重慶的堤坎精神,真實地供給了寶貴的知識和精神營養,非常有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EB/OL].(2021-07-24)[2023-03-05].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2] 書志榕,朱翔.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修訂)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3] 黃小燕. 基于項目式導向的高中地理假期實踐作業應用設計—以調查“居民校區垃圾分類”為例[J]. 地理教學,2020(4):59-61.

[4] 董金玲,王洪中,崔茜悅.“雙減”政策背景下創新作業的設計與實踐[J].地理教育,2022(5):58-60.

[5] 謝歡芳.基于SOLO分類理論的高中地理綜合實踐作業設計和評價——以“跨海而來,研學嵐島”海岸地貌綜合實踐為例[J].地理教育,2023(6):53-57.

[6] 江文英.高中地理作業的個性化設計策略[J].地理教育,2023(S1):34-35.

猜你喜歡
課標雙減作業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依托課標 夯實基礎 精準備考
快來寫作業
高中生物新舊課標比較——以實驗版課標和2017版課標為例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2016年全國課標卷透視與2017年備考展示
基于課標“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設計
作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