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時空寬宏的限度里讀“樂”

2024-03-29 07:50王瑞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4年2期
關鍵詞:醉翁亭記岳陽樓記范仲淹

王瑞

摘 要:古典散文的閱讀,要運用還原法走進文本,發掘隱藏在文字背后的深意和作者隱晦表達的情與理。范仲淹和歐陽修都經歷了“慶歷新政”帶來的被貶謫、被誣陷的人生,但他們在逆境中憂樂同趣,心靈相通,都在各自的文章中表現了同一種精神境界:雖然身處逆境,仍以天下為己任。但兩賢的文字風格截然不同:范文大開大合,情感熱烈暢談,有政治家、軍事家的膽魄和呼號;歐文韻味濃厚,情感曲折有致,涉筆成趣,在與民同樂的游玩酣醉中完成了和緩雍容的氣象和自己的政治理想。

關鍵詞:《岳陽樓記》;《醉翁亭記》;范仲淹;歐陽修;古代文學解讀

孫紹振教授指出:“古典散文的閱讀,關鍵在于要理解散文名篇的好處?!鄙钜詾槿?。入選語文教材的古典散文名篇,教師應致力于突破一望而知的表層,揭示一望無知的深層,即洞察語言文字背后隱含的情志脈絡?!对狸枠怯洝贰蹲砦掏び洝肥俏覈糯膶W中的兩篇精品,從問世起就為人稱道。一線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講授這樣具有士大夫背景的名篇需要多維解讀,教師要有豐沛的學養,站在更廣更高的層面加深理解,也需要從教學的角度深刻把握這兩篇杰作的“名”之所在。教師的文化儲備越豐厚充實,越有利于傳遞清楚范仲淹和歐陽修的“達乎天下,達乎山水”的境遇以及他們穿過時間長河留給我們的崇高精神。

范仲淹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與軍事指揮家,他寫起文章來,披肝瀝膽,直抒胸臆,展現了堅毅的品格和雄偉的氣勢;歐陽修以“海內文宗”聞名北宋,在積極參政的同時,多次參與詩文革新運動,他之為文,注重給讀者帶來聯想的余地,濃厚的韻味。慶歷新政的緣起,讓參與其中的二位文人,褪去了政治的桎梏,在“剛正”與“雅柔”的文字間展現其至絕才情與崇高人格。談及這兩賢及兩文,我們繞不開“慶歷新政”這一歷史事件和時間坐標。范仲淹和歐陽修均在“慶歷新政”這一歷史時期被貶,均以宋代流行的“記”之文體曲折道出其政治遭遇。憂樂同趣,心靈相通,雖然身處逆境,卻又用不容的筆法表達其“憂國憂民,心系天下”的政治理想。這也正是兩文輝映于文壇的難能可貴之處。兩人兩文有精神的共生,亦有筆法的獨運。筆者運用比較和還原文本的方法就兩文的特色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一、解讀《岳陽樓記》

《岳陽樓記》是初中語文教材里重要的篇目,范仲淹“先憂后樂”的曠達胸襟和政治情懷給予滕子京和后世文人們極大的精神鼓舞,在文學史上舉足輕重,其藝術形式與散文的意脈意蘊是密不可分的。

范仲淹寫《岳陽樓記》時不在場,他是根據滕子京隨信附帶的《洞庭晚秋圖》進行化虛為真創作的。1046年,范仲淹的好友滕子京在貶謫之地岳陽政績斐然,政通人和,寫信囑托其為重修岳陽樓寫記。此時,范仲淹本人也是一名遷客,他一生都在渴望刷新政治,為國創造最佳政績,而好友滕子京的卓越政績,最讓他文思泉涌,感慨萬千。在《岳陽樓記》中,我們處處都能看到范仲淹充立于岳陽樓上峨冠博帶的儒士形象以及他充塞天地間的浩然之氣。范仲淹借助想象,觸虛景而生實情,虛景實景真人合一,完美交融,把儒家士大夫們在順境與逆境之中不在意得失的心境以妙筆生花般的高超技法表現得淋漓盡致。范仲淹的大情懷大手筆便在這風舒岫云、墨透紙背的文字中成就了古今罕有之“珍稀”。

(一)駢散相間,如詩如賦,悲喜情感自然抒發

本文是散文,但沒有排斥駢文的優點,在“淫雨霏霏圖”和“春和景明圖”中,用了多處精致的對仗句式。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孫紹振教授說,這樣的設計有利于對景觀作跨越時空的概括,也可以使文章有雄渾的氣勢,便于抒情。兩種景色,或讓人“感極而悲”,或讓人“其喜洋洋”,景色鮮明,情感亦強烈,于是自然而然就產生了強烈的對比效果。如果一直使用駢句,又會造成手法上的單調和單純,難以深化復雜的情感。

緊接著,作者就將古仁人之心與普通人之心做了一個對比: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又通過精神的落腳點把情感推向高潮,并帶有高屋建瓴般的行文氣勢。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駢句散句的自然融合,有規律地交替,在整齊和自由的節律上自由切換,才可以使文章文采與情采交融,情緒活躍,富有真情。雖然范仲淹是在遠離洞庭湖(未曾親臨,憑畫想象)的情況下作此文,依然使人覺得真誠可信,或悲或喜的情感縈繞心間,高超的寫作技巧不拘一格。

(二)節奏鏗鏘,熱烈唱嘆,贊美之意自然流露

本文是一篇古典散文,在韻律上作者也做了節奏化的處理。大部分的句子,都是四字和六字參差錯落的,也有少部分非四字六字的交叉錯落。自由交錯的駢句和散句營造了獨特的節奏感,讀來鏗鏘有力。如“銜遠山,吞長江”,運用隱喻,使得君山和長江都在洞庭湖的吞吐之間,此六字是對仗句式,接下來就換做散文的句式,“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自由想象洞庭湖的浩渺無邊和萬千氣象,從時空來寫洞庭湖之壯麗景象,表達贊嘆之意。再如“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的駢句之后,又換成了“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的句式,讀來富有節奏,飽含贊美之情。這樣的處理,避免單一,反而帶給讀者一種新奇和驚喜,把作者的胸襟,歌詠唱嘆的形象熱烈地呈現出來。因此有人評價,《岳陽樓記》是以氣取勝。

(三)語勢流暢,情理交融,崇高境界自然升華

在《岳陽樓記》里,范仲淹勉勵友人滕子京與自己一道向古代圣賢仁人一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實則是對自己的思想境界提出了比平時更為嚴苛的要求,在朝堂之上要為民而擔憂,即便在朝堂之外江湖之野,也要為君而擔憂。孫教授解讀說,這樣寫主要是由于本文不是詩歌,而是散文。詩歌是抒發個人的情感的,而散文承擔著社會功能,換句話說,“文以載道”,文要有政治化的意識形態,要有理想化的色彩??鬃釉唬骸熬拥勒呷?,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卑凑杖寮宜枷氲暮饬繕藴?,范仲淹和滕子京就是這樣的君子。他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他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樣處理的高明之處在于它是作者感情抒情化的體現,構成了他政治理想的哲學命題,即憂樂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不是絕對的,是有感情的,何其妙哉!“先天下之憂”是永恒的憂,“后天下之樂”是絕對的樂!也正因此,《岳陽樓記》的抒情與理想是統一的,是情理交融的。所謂“文以載道”之道,是滲透著范仲淹作為遷客騷人的情感理想的追求的。

綜上,《岳陽樓記》作為千古雄文,在寫作技巧上也給我們做了大量的示范,讓我們清楚了散文的辭采、文采、情采同樣具有無窮的魅力,辭采文采情采交融,才能情緒活躍,深入淺出,容易與讀者產生共鳴,對讀者深度理解古典散文、深刻理解其文化內涵產生深遠的影響,有助于形成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二、解讀《醉翁亭記》

歐陽修比范仲淹小18歲,他對范仲淹的學識,人格推崇備至,認為他胸襟博大,才略卓絕。他們彼此相知相惜。在“慶歷新政”的推行過程中,范仲淹是新政的政治領袖,歐陽修是新政的文學旗手。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作于他推行新政失敗后,被貶到陜西任前線軍政長官之時。同年,歐陽修也因積極參與范仲淹領導的新政“驅馳效命,兩次上書”而被貶至滁州任太守,政治失意,人格受辱,歐陽修是帶著滿心的傷痕去往滁州的。然而在任期間,他視貶謫之地為家鄉,因政通人和,與民同游同樂,輕松自在,曾經剛正不阿的文學旗手變成了醉翁,一篇《醉翁亭記》寫盡了他的隱晦心曲與豁然開朗后的喜悅,此記涉筆成趣的獨特筆法和超越自然的境界,與其寫作技巧上的創新與情感的表達密不可分。

(一)“也”之匠心,巧覓新徑山水樂

《醉翁亭記》寫作筆法一大特色就是用了21個“也”字,按慣例來說,通篇大量使用一個字,是寫作之大忌,有繁復、乏味之感。本文的匠心,卻在“也”的創新使用上。

文章開篇“環滁皆山也”,將滁州的地理環境一筆勾出,從大處高處著筆,簡潔完整,不廢一言。不少學者認為,此處的“也”有推動景物描寫及奠定全文語氣基調的作用。后文的瑯琊山、釀泉、醉翁亭的景物描寫,都是從開頭這一處全景鏡頭由遠而近,慢慢推進鏡頭而來,繼而寫西南林壑之美,瑯琊草木之秀,釀泉洌水之潺,峰回路轉,主景“醉翁亭”出現,這樣繪山水之樂景,給人預留了想象的余地??墒?,景物推進之法,古來共談的山水美景,多要講究語言的辭采,句式的多變,如酈道元的《三峽》分季節描繪,《與朱元思書》《答謝中書書》的山水分次序描摹,歐陽修則另辟蹊徑,所有的景都用“……者,……也”的句式來推進,這樣的景物描寫在歐陽修這里不僅沒有成為敗筆,反而出奇制勝,讀來語勢鏗鏘,語氣貫穿,語境清奇。請看,同樣的句式,潛在的有問有答。從“環滁皆山也”,一路順承下來,不難發現,這種句法結構,除了由遠及近繪景,還有著心理上的驚喜、發現和領會的過程。

如果我們去“也”字,再讀來看看,大煞風景,少了肯定、自信、明快的語氣,情緒上的感情色彩也隨之淡然。作為語氣虛詞的“也”字,是具有抒情生命的,作者使用的開合自如,與其雖受貶謫之苦,依然心懷熱愛的心境是分不開的。歐陽修21處的“也”字應用,屬于開創之舉。

(二)“樂”之傳遞,巧設宴局民同樂

歐陽修寄情山水,筆下浮動的是絕美的自然之景,你看瑯琊之秀,釀泉之洌,峰回路轉中回首一望,如翼振翅之亭已足夠使人陶醉,況且此處的亭又是太守親自命名的。而歐陽修在此宕開一筆,寫“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接下來作者虛寫了山間一日朝暮之景,一年四季之景,這里的自然景觀之美作者并沒有詳述,而是用一個“至于”領起,由山水畫般的背景里,描寫太守與滁人同游玩的人文景觀。行文至此,讀者豁然開朗!原來太守的情趣不僅僅在于山水之樂,而是經由欣賞山水的快樂去超越自然山水的人文景觀之快樂。無論是背著東西的,走累了休息的,老人小孩,下棋的,投壺的,帶著野菜山肴的,帶著自家釀的山泉酒的,吵的,鬧的,歌的,玩的,還有那個自稱醉翁,飲少輒醉的太守,都完全是平等的,都一同快樂,沒有負擔和壓抑的快樂,沒有身份等級的快樂。茅坤在評價此文時說:“昔人讀此文如游幽泉邃石,路不窮興亦不窮,此是文章中的洞天也?!?/p>

時至今日,能真正與百姓同游痛飲的太守,地方長官,能做到“與民同樂”的又有幾人何?這就是歐陽修的過人之處。他希望創造一個“桃花源”般美好的社會,沒有世俗等級,人與人平等,來獲得人與人內心深處真正的快樂。

(三)“醉”之意蘊,撫慰痛苦精神樂

文章最后歐陽修還寫了“禽鳥之樂”,鳴聲上下,不亦樂乎!山水之樂,滁人之樂,禽鳥之樂的背后,潛藏這一個更高級的快樂,不明顯,卻又那么的令人沉醉其間,那就是太守之樂。太守不僅在現場樂,回家了依然回味品咂這份快樂,并將其記述下來,形成千古散發快樂磁場、與民同樂魅力的歐陽修之樂。這種記述過程的快樂,怕就是歐陽修的“醉”的境界吧!超越現實,忘記封建社會禮法之樂,來實現自己的有別于范仲淹先憂后樂的情懷,而自成一種富有意味的陶醉其間的“醉翁之樂”,擺脫封建束縛的“精神自由之樂”。歐陽修的文字不似范仲淹之大張大合的廟堂抒懷,而是寄情山水,以文為戲般的緩筆輕墨,筆到神溢,似散而神不散,接地氣的人間煙火,也能輕而易舉地撫慰歐陽修在官場的窘況和貶謫的痛苦無奈。

所以,《醉翁亭記》憑借著獨特的筆法,獨特的傳情技巧,盛傳不衰,千余年來,余音綿綿,饒有興味。太守的獨醒之思,太守的“樂”中的天地蒼生,滁州百姓的身影,才是人們最不能忘卻的紀念,也是文人君子們不斷推崇的歐陽修精神的真正原因。

綜上,還原和比較兩法,都是解讀古典散文的奇妙之法,經由文本解讀,經由文字的表面及深層,我們看到了一個個卓然獨立的士大夫形象,他們雖然身處逆境,卻絕世風流,用才華和氣場為我們書寫君子情懷,進亦憂,退亦憂,廟堂之上憂蒼生,江湖之遠憂帝王;山水樂,游人樂,禽鳥傳人之樂,太守傳與民同樂之樂,懷抱曲折,卻不失文人風骨。

兩篇文章語言風格的差異性,文學家自身的差異性,需要我們通過還原文本去發現。文字的背后“仿佛若有光”,需要我們提著燈籠去找。

參考文獻:

[1]范仲淹.范仲淹全集[M].北京:中華書局,2020.

[2]孫紹振.孫紹振古典散文解讀全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

猜你喜歡
醉翁亭記岳陽樓記范仲淹
《岳陽樓記》教學設計
擁有一種“超能力”
教學內容是實現語文有效教學的基石——以《醉翁亭記》教學為例
扣題而教——《醉翁亭記》教學創意
功能對等理論下《醉翁亭記》英譯本的對比研究
范仲淹詞的傳播與接受
范仲淹苦讀軼事
關于范仲淹的稱謂
范仲淹《岳陽樓記》對清代越南使節岳陽樓詩文的影響
八面觀音 色相俱足——天一閣藏文徽明小楷《岳陽樓記》解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