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語文“馬拉松”的跑道上不斷超越

2024-03-29 07:50方觀生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4年2期
關鍵詞:教研員馬拉松中學語文

方觀生

編者按:田小華老師從荊楚大地湖北黃岡來到南粵僑都廣東江門,他扎根杏壇愛生奉獻,勵茲青年,蔚為偉器。鉆研傳道技藝,慢溯授業教法,探索解惑路徑,綿延的大別山和奔騰的珠江水賦予他以厚重和深沉,厚積薄發,交融創新,他推崇大山一般沉穩有力的進步和江海一般推進有序的沖浪。道法自然,經由文化土壤的浸漬,他一直在奔跑中自我交棒,在交棒中自我接力,在語文的“馬拉松”中不斷自我超越。不斷自我超越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它可以幫助我們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績和進步。

田小華,廣東省江門市教育研究院語文教研員,廣東?。ǖ谝慌┲行W幼兒園教師、校(園)長研訓入庫專家,正高級教師、廣東省中小學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輔導、培養大批學生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等著名高校。出版專著兩部,主持省、市和縣級課題8項;主編、編輯出版教輔15本;在包括《語文建設》《語文月刊》《中學語文教學》《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語文教學通訊》等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在內的期刊、報紙發表文章260多篇。華南師范大學兼職教授、肇慶學院兼職教授、廣東省教育學會創新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江門市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江門市十佳教師。從農村普通高中到國家示范性普通高中,從一線教師到教研員,從普通教師到省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歲月流轉,春秋代序,他在語文的跑道上不斷超越,守望的麥田在汗水澆灌中從青青走向金黃。

一、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1997年,湖北大學畢業,帶著初為人師的期待與懵懂,田小華老師來到湖北省黃岡市英山縣長沖高級中學任教,在這所大別山城郊的一所農村高中,開始了他語文教師的教學生涯。

從一名學生變成一名教師,田老師全身心投入教學中去,在激情四溢的教學中展現青春活力和對教學、學生的愛,開始了教學取經、磋磨與朝圣之路。學校當時條件非常艱苦,居住在土坯宿舍里,自來水都不能充分供應,試卷是用鐵筆在蠟紙上一個字一個字刻出來的,但這些都阻擋不了他苦行僧般的教學鉆研:翻看教參,研究考點,原創命題,聽課模仿。此時的他,奉教參為圭臬,重視每一篇課文,不落下每一個知識點,從讀音注釋到段落大意,從文章內容到主旨思想,他一一講解,教案寫得比課文還長,課本上滿是紅綠顏色筆的圈圈點點。

累并快樂著,但田老師發現教學效果與期望值存在較大差距。轉折點出現在一次吳伯簫的散文名篇《難老泉》的公開課評課上,當他洋洋灑灑、滔滔不絕地根據教參列舉要點講解完山西煤炭、工業景象、典故傳說和描寫手法后,聽課的特級教師王矜學問:“小華,你講了這么多,學生能消化、吸收多少呢?課堂是你的還是學生的?”這給田老師當頭棒喝,讓他醍醐灌頂,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里,他重新審視自己,對自己的教學進行了苦苦的反思:教學一味遵循教材就會失去自我,要走王羲之的書法之路,“自有我體”;教材就是個例子,學生是知識的受眾與落點,課堂要讓學生參與進來;做一名優秀教師,僅有熱情是不夠的,還需要不斷學習。

教學以來,田老師早讀晚修從不缺席;每篇課文,他先自我閱讀用心體會,尋找自己感悟最深的觸點,再翻看教參,研究考點,確定教點;每篇作文,他甄選試題,原創命題,篇篇必改,次次必評,力爭寫作與能力點緊密結合;除了校、縣公開課外,他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去聽其他老師的課,以學生的視點切割、組合自己的課堂內容;他堅持訂閱《語文月刊》《中學語文教學參考》《寫作》等刊物,從中間汲取先進前瞻的教學理念與有效的教學方法;他不斷修改自己的課堂教案,有些教案寫了兩遍甚至多遍……田老師向教學學習之路的更深處慢溯,他付出大量時間與精力,甚至周末還要“打補丁”,無數個日日夜夜匯成跳躍不止的教學音符。跋涉、摸索、攀登,五年磨一劍,人瘦了,但大腦充實了;臉黑了,但思維靈活了??嘈膶W習結出了碩果,他所帶的班級教學成績一躍名列校、縣前列,高考成績突出,連續3年獲得學校青年教師優質課比賽一等獎,被評為“英山縣高考先進個人”和“湖北省香港澳門回歸征文比賽優秀指導老師”,經常出現別班學生帶著凳子到他的班級后面或走廊上聽課的現象……五年磨一劍,學校一位叫黃金玉的資深老師對他說:“田老師你教書真刻苦,就像讀高三的學生一樣?!?/p>

站好講臺初為人師,做一名學生一樣的學習型教師,這是田老師當時教學的寫照!

二、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于漪說:“教育的質量說到底就是教師的質量?!彪S著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推進,尤其是在2023年來到廣東省開平市國家示范性普通高中開僑中學后,田小華老師發現,自己的教學技巧雖有所提升,但依然缺乏個人系統獨立的教學理念與理論建構,很多時候,還是要借用教參解讀來“依葫蘆畫瓢”,并不是自己獨立的見解與個性化呈現,教學是“東一鋤頭西一榔頭”,教學時間越長,教學困惑越多,很多教學問題亟需教研解決:每篇文章、每節課的教學內容究竟從哪些角度擇選定點?長文如何短教、短文如何長教?如何實現文本閱讀與解讀價值的最大化?教材內容的取舍需要遵循什么原則?用多種教學手段完成一個教點與用一種教學手段完成多種教點有什么區別?怎樣提高作文寫作思維?……

湖北省著名語文教育專家、著名特級教師余映潮為田老師開了一扇窗,他如饑似渴地研讀他的“余映潮課堂教學50講”以及“板塊式教學”。2011年,田老師在廣州培正中學親身觀摩他的閱讀課并當面向他請教語文教學。在開僑中學,田老師以教研作為飛翔的隱形翅膀,以教學推動教研,以教研指導教學,盡管教研非常辛苦,但他從未懈怠教研上的追問與求索:“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工具性”“人文性”……廣泛鉆研葉圣陶、宗白華、于漪、錢理群、錢夢龍、魏書生、余映潮、王土榮、李鎮西、程紅兵、黃厚江、鄭桂華、熊芳芳、王君、肖培東等名家、新秀的著作、論文、課例,并以之為參照,反思自己的教學,立足自己個人教學厚實的土地上,記錄教學反思,撰寫教研論文,力促自己從一名教書匠向教研型教師轉化。

田老師的課堂也相應發生了變化,形成“靈動睿智、簡約親和”的教學風格。教法靈動,師生互動成為常態,課堂睿智有變,小組合作學習變成習慣,學生思維明顯活躍起來,主動性學習意識增強。他的語文課堂結構簡約,親切自然,學生喜歡上語文,語文課堂仿佛是他們的調劑,可以放飛大腦,自由飛翔。當了備課組長后,田老師經常承擔面向各級公開課,將自己的寫作理念呈現出來,供老師們參考?;谡Z文閱讀、寫作、課堂思考等方面理論性與實踐性并存的教研碩果累累,100多篇教育教學論文發表在中文專業報刊。例如,《文本多元個性解讀與微擾論建構——從劉蘭芝悲劇說起》《氓女主人公心理解讀——兼談文本解讀的立骨法》《孔乙己中小伙計承載的隱匿意蘊》《從勸諭的角度看“三拳”背后的“罪與罰”》《亂世下知識分子無助的悲鳴——葉靈鳳美學解讀》《引申:拓寬文本閱讀的空間》《高考作文高效的儲材和用材意識》《巧借排列組合指導高中生寫作》《高考考場作文運思的發散與收斂》《讓作文綻放性靈的花朵》《技術引領:讓作文在追問中走向思維深處》《是毀滅,還是救贖?從別里科夫看文本閱讀引導》《個性化的閱讀教學課堂如何生成》《育人為本呼喚因材施教的公平課堂》……這些論文刊登在《中學語文》《語文教學與研究》《語文月刊》《中學語文教學參考》《語文教學通訊》《寫作》《語文建設》《中學語文教學》《作文》《語文知識》《廣東教育》《優秀作文》《作文與考試》等中文專業刊物;田老師以副主編、編委身份參與主編,編輯、公開出版教輔15本,指導學生在《語文建設》《作文成功之路》《考試報》《作文報》《瘋狂作文》《優秀作文》《創新作文》《語文報》等報紙雜志上發表作文習作160多篇。教研立體豐實,見解獨到,產生了良好的教研效應。

2021年9月29日《江門日報》以《開平市教師發展中心教科研部語文教研員田小華向“教研型”教師轉型》為題專題報道田小華老師的教科研引領示范事跡,他從學習型老師向教研型教師轉化。

三、冀枝葉之峻茂兮,愿俟時乎吾將刈

2016年田小華老師調任廣東省開平市中小學教研室擔任中學語文教研員,2023年調任廣東省江門市教育研究院擔任中學語文教研員。新時期,教研呼喚“多崗位勝任”,需要支持學校課程供給的轉型升級,需要支持基于評價反饋的實踐性教學改進,教研員承擔“立交橋”作用,在政策與課堂、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國際教育與本土教育之間發揮聯結、轉化作用,服務教師的分類、分科、分層發展。田老師深知責任重大,教研員不是一般教師,教研員需要履行“研究、指導、服務”的職責,承擔為教育行政部門決策提供依據、組織教材、教學檢查和質量評估、研究教育、組織教學研究活動、總結推廣教學經驗、指導教師等職能。為此,教研員必須成為一名教練型教師,再次突破,進一步加強學科教研,熟悉教學理論,升華教學經驗,在新時代充滿未知變量的教學發展里把握教學規律,如此,才能成為一線教師的業務引領者,贏得他們的信任,并在此基礎上給他們有效指導、帶領他們攻克教學難點,推動全市學科進步。

為此,田老師為自己進行了職業功能“畫像”:專業精神、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3個維度切入,關注教學指導與評價能力、資源開發和教育科研能力等十大素養。積極指導、引領全市中學語文教師開展語文教學與教研,履行“研究、指導、服務”的職責,為教育行政部門決策提供依據,再次突破,努力成為一名教練型教師。

在新時代充滿變化的教學發展里精準把握教學規律?!昂诵乃仞B”“真實情境”“活動設計”“單元教學”“整本書閱讀”“大概念”“質量評價”,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維果茨基的認識發展理論、葉圣陶的“相機誘導”、黎錦熙的“設計教學法”、魏書生的“自育自學”、李吉林的“情境教學”、余映潮的“板塊式教學”、孫紹振的“文本細讀”……田老師持之以恒地歸納、演繹。開展基于“雙新”背景下的教學理念與課堂研究,他如饑似渴地研讀《中國高考評價體系》《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同時,努力研究蘇霍姆林斯基、布魯姆、夸美紐斯、杜威、葉圣陶、黎錦熙、朱光潛、錢夢龍、溫儒敏……學習這些教育大家的教學思想,提升個人業務素養,讓高中語文教研指導之路走得穩健而篤定。

田老師的語文教學觀有了新改變,將經典閱讀納入時代視野,探討以時代視角解讀經典的教學嘗試;在單元教學統籌下,以知識系統建構為依歸,大膽對教材進行教學取舍,有所講,有所不講;以動態的知識樹生成為引領,根據學情與教情對教學內容進行板塊式選點教學;著手開展系統教學設計和知識遷移教學,濃縮化集約化教學內容,閱讀與寫作互動,追求教學價值最大化;讓學生承擔課堂大部分學習任務,點點落實,一課一得連綴成知識系統;語文教學是兼容地理、歷史、政治甚至數學的大語文教學,教材不是封閉、孤立而是開放完整多向的,是教師、學生走向哲學、科學、人文知識的橋梁與紐帶……“合成語文”思想逐步形成,“生本·生成·生長”理念日益成熟,賦予語文生命,激發課堂活力,開辟教學未來。

為了更好地指導老師們深入“雙新”教學,田小華積極深入教研,開展講座,拓展輻射。

田老師面向江門各市區、廣州、惠州、中山、珠海、佛山、深圳、肇慶、烏魯木齊等地老師開展講座與示范課近100多場次。為了讓新課程標準與一線教學更加貼近,他出版專著《寫作思維研究與高中作文教學》《高中語文新課標下備課、上課、評課整體優化策略與實踐》,全景式系統性梳理了寫作教學的思維理論,呈現新課標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新教學指引,為一線教師提供寫作教研參考,全力推進自己向教練型教師躍升。

“如果你覺得自己嫩綠,你就會繼續成長!”教育家丹尼斯·韋特如此說。19年一線教師教學,7年教研員生涯,田小華老師從學習型教師、教研型教師向教練型教師一路奔跑,獲得一系列榮譽:廣東?。ǖ谝慌┲行W幼兒園教師、校(園)長研訓入庫專家,正高級教師、廣東省中小學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華南師范大學兼職教授、肇慶學院兼職教授、廣東省教育學會創新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江門市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江門市十佳教師,他還是《中學語文教學參考》《教育教學研究》雜志封面人物。

“我要打開四面的窗,接受八面來風,但我不會被任何一面風把自己吹走?!备实氐脑捊洺;仨懺谔镄∪A老師耳邊,他說:“2019年,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在開平市金山中學作學術報告時語重心長地告誡大家‘不攀不比,超越自己,這對我很有啟迪?!彼仡欁约簭氖抡Z文教育的歷程,回顧走過的每一步,都時刻提醒自己:“生命不息,求索不止?!弊鳛橐幻Z文教師,田老師在語文教學的路徑上摸索、探尋、漫溯,雙肩厚重起繭,他于語文不是一位匆匆過客,而是孜孜以求的追尋,語文之于他不是驚鴻一瞥的風景,而是矢志不渝的堅守!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中,他全心爭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為人民的教育奉獻自己,不負時代、不負芳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面向未來,他將獻身教育,與時俱進,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勇于攀登,做一名優秀的語文“馬拉松”選手,向遠處奔跑。

猜你喜歡
教研員馬拉松中學語文
冰上馬拉松
加強中學語文朗讀訓練的思考
學習是一場馬拉松
賦能:教研轉型中教研員的應然追求
從一名教研員的視角看德國音樂教育(下)
從一名教研員的視角看德國音樂教育(上)
中學語文略讀策略初探
如何讓現代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
為教研員“下水”擊掌叫好
一起來跑馬拉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