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結構教學評框架下道德與法治課堂深度教學實踐探究

2024-03-29 07:50李雪明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4年2期
關鍵詞:深度教學課程標準

李雪明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推動“教學評一體化”設計與實施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教師應根據“教學評一體化”的構建要求,全程展開促進學生學習的評價,形成相應的質量評價標準。文章從“提煉單元大概念,整體設計單元目標;圍繞目標,合理設計評價任務;加強評價指導,促進教學持續改進”三個方面,對新結構教學評框架下道德與法治課堂深度教學進行實踐探究。

關鍵詞:深度教學;教學評框架;課程標準

深度教學強調知識與學生精神發育的內在契合,特別是知識習得與學生成長的價值契合、過程契合、結構契合,主張在教學過程中凸顯知識對于學生不同領域的發展價值,強調知識向思想、方法、能力和經驗的轉化和生成,它強調以生活情境為素材、以關鍵能力為核心、以社會項目為目標,強調以大概念為重心的結構化知識。

2022年4月21日,《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正式頒布,明確指出了教學評價要貫穿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的全過程和教學的各個環節,發揮以評促教、以評促學、以評育人的功能?!敖獭獙W—評”一致性理念指引下的教學設計是新課程標準落地的“降落傘”,能夠幫助教師把核心素養、課程標準、教材落到實處。

在此,以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為例作闡述。

一、提煉單元大概念,整體設計單元目標

“教學評一體化”強調成果導向,將目標聚焦于學生最終的學習成果上,以高階學習目標與低階學習目標的分類表述,利于引領師生自覺追求維度的發展,達成具有高度而非僅僅效度的學習目標。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提煉單元大概念,合理設計目標,細化目標要求,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教學評價的實施提供依據。

(一)解讀課程標準

對《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關于“公共生活”領域進行綜合分析,從內容深度、廣度,以及學生要達到的程度,均有明確的進階要求,并體現由認識到與個人建立關聯、深化內涵的漸進過程。

(二)多角度分析學情

從學情上分析,學生因認知經驗和社會生活經歷的缺乏,道德標準還較為片面,法律意識較為淡薄,自我約束能力較為欠缺,自我與集體、社會的關系還不夠明確,自我中心意識比較強。

綜合考慮學生在第一、二學段學習愛護公物、體驗便利、遵守秩序等基礎上,體現學段螺旋上升的關聯,完善學生的認知。根據課程標準、教材與學情分析,本單元內容包括認識公共生活的特點,探討個人行為與公共生活的關系,建立公共秩序與公共生活的聯系,形成人人在主動參與和奉獻中構建美好公共生活的意識,運用相關的知識和方法正確分析生活中的實例,落實具體行動。本單元大概念確定為:美好的公共生活需要人人參與和奉獻。

綜上,可設定本單元目標,具體表現為:

1. 通過對身邊多種生活實例的情境演練,說出公共生活的特點,歸納公共生活與公共秩序的關系。

2. 通過分析實例,總結構建和諧公共生活、維護公共秩序的重要性,以及具體的方式方法。

(1)通過研討問題,建立個人行為與公共生活關系的一般認識。

(2)通過分析問題,梳理維護公共設施的方法,樹立規則意識、法治觀念。

(3)通過分析實例,列舉友善待人的具體做法,歸納文明有禮的行為,總結個人能夠參與服務社區和公益活動的方式。

3. 在具體的情境中,展示適切的行動方案,樹立服務公共生活的意識,以實際行動參與到奉獻社會的志愿活動中。

二、圍繞教學目標,合理設計評價任務

進一步落實“教學評一體化”,需結合落實深度教學多維對話評價的任務來開展,在強化與課程標準、教學的一致性的同時,彌補課程目標在教學轉化過程中的落差,充分發揮以評促教、以評促學、以評育人的功能。

(一)前置任務

同學們,今年的“雷鋒日”你們都做了哪些“好事”呢?這些“好事”就是我們對公共生活的貢獻呀!請你列舉公共生活中的問題實例,提出解決的辦法與行動策略,形成“志愿行動方案”,趕快參與進來吧!

(二)研學任務

引導學生了解公共生活與公共秩序的關系,梳理維護公共設施的方法,列舉友善待人的做法,總結參與服務社區和公益活動的方法,制訂和改善“志愿行動方案”。

志愿行動方案:

任務1:創設生活情境,針對前置任務中收集的問題秩序的關系。

同學們,我們去電影院看電影、去博物館參觀,去的場所構成了我們的公共生活。你對公共生活有哪些認識?請結合收集的問題實例進行小組演練,一邊演練一邊思考。

小組合作探究:

(1)結合實例,說說公共生活的特點。

(2)結合實例,討論公共生活與公共秩序的關系。共學梳理:初讀教材,歸納公共生活與公共秩序的關系,完成“認識公共生活”和“公共生活需要秩序”話題中“活動園”的內容。

任務2:通過對問題實例的研討,說出個人行為好壞與公共生活的關系。

同學們,我們收集了身邊不利于構建和諧公共生活的問題實例,你有什么感受?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快來和小組同學交流一下吧!

小組合作探究:

(1)羅列出自己發現的問題實例,以及這些問題對公共生活帶來的不良影響。

(2)針對自己認為最突出的一個問題,給同伴講一講正確的做法。

任務3:通過分析問題,梳理維護公共設施的方法,歸納建設有序生活的方式及其重要性。

同學們,我們常常到公園玩,那里的公共設施給我們增添了許多樂趣??墒?,我們發現身邊存在一些問題,下面就一起來分析,形成針對問題的解決策略吧!

小組合作探究:

(1)集體分析問題實例,總結維護公共設施的方法。

(2)小組進一步討論,歸納建設有序生活的個人做法。

(3)閱讀“維護公共利益”“共同建設有序生活”兩個話題,交流個人享受公共利益承擔的義務,需要遵守的社會公德和法律法規。

任務4:通過分析實例,從自身做起,列舉出友善待人的有效做法和文明有禮的正確行為。

同學們,作為優秀的少先隊員,我們要積極參與社會生活,要從自身做起,做到友善待人、文明有禮,讓社會因我們的參與而更加和諧美好。

小組合作探究:

(1)請結合實例與同桌討論,做出判斷、說出觀點,歸納出友善待人的具體做法。

(2)請結合實例自主探究,列舉出文明有禮的行為,同桌兩人交流完善。

任務5:通過小組合作分析實例,分析社區成員相互幫助、共建美好家園和參與公益活動的方式。

同學們,中華民族歷來就有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公益事業是凝聚人心、增強正能量的事業。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小組合作探究:請大家閱讀課本相關內容,小組交流并總結參與服務社區、公益活動的方式。

任務6:梳理本單元知識體系,進一步認識“個人行為與公共生活的關系”,全面完善個人志愿行動方案。

同學們,通過本單元的學習,相信你們一定有很多收獲!

(三)展演任務

1.“志愿行動方案”展示活動

同學們,你們的收獲可真不少,大家都已經制訂了自己的志愿行動方案,下面就來展示一下吧!先小組內交流展示,評選小組優秀方案。由小組推選代表在全班展示,相互交流學習,依據相應評價量表評選優秀方案。

2.“最佳志愿者”評選活動

同學們,請以小組為單位選派代表在全班展示自己參與志愿行動的實際做法,可以用真實的短視頻、照片或志愿收獲的習作等。全班評選“最佳志愿者”。

三、加強評價指導,促進教學持續改進

根據單元學習目標,本單元共有三組評價任務。第一組評價任務對照前置任務,學生能夠收集身邊的實例,結合已有經驗進行簡單分析。第二組評價任務對照研學任務,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學習與評價一致。第三組評價任務對照展演活動,主要是展示、交流完善后的志愿行動方案,結合“最佳志愿者”評選,針對學生學習完本單元之后的計劃與行動進行展示評價。每個評價量表均從不同維度設計了A、B、C三個等級,各等級標準明確。前置任務與研學任務的評價由學生依據評價標準進行自評、互評。展示任務由學生、小組、教師依據評價標準共同評價。

隨著新課標的推進實施,新結構教學評框架下的單元教學將會在一定時期成為我們改革提升教學有效性的載體,本單元的志愿行動方案從前置任務的初步制訂,到研學任務的不斷完善,再到展演任務的交流評價,的確實現了大任務驅動下知識結構的建立,每個關鍵的學習任務均配套評價量表,這能夠落實學習有效性,促使師生在過程中把握學情、調整教學,有助于聚焦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切實轉變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從小課堂走向生活大課堂,增強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時效性、生動性、新穎性,真正建構有現實關懷和人文溫度的深度學習課堂,從而實現學科育人。

[*本文系廣州市番禺區教育科研“十四五”規劃課題《深度教學理念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評一體化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PY2023-JC12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深度教學課程標準
落實《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實踐反思
立足《課程標準》優化一輪復習
穩中求進,不斷替身
——依托《課程標準》的二輪復習策略
課堂環境下的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資源設計
學前教育課程標準的實現與超越——《美國學前教育課程標準的實踐與思考》評略
談能力導向的深度教學及相關策略
以能力為導向的政治課深度教學
結構導向學習:深度教學的基礎性策略
有效教學的深度追求
深度教學:課堂轉型的又一新樣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