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正創新:地方特色傳統手工藝教學新探

2024-03-31 07:54朱柯吉
中國中小學美術 2024年1期
關鍵詞:草編粘貼筆者

朱柯吉

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繼承并不斷發揚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復興的根和魂。寧波市海曙區古林鎮被譽為“中國席草之鄉”。種植席草歷史可追溯到約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2008年,“黃古林草席編織技藝”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14年,“一草一稻”輪作系統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2017年,寧波建立了古林未來數字化科技農業示范區。2022年,以種植席草為主要經濟作物的古林鎮茂新村入選浙江首批未來鄉村建設試點……席草特色資源已成為寧波古林鎮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是當地中小學校開展特色教育的重要資源,成為育人的“一席之地”。

在新時代美育工作背景下,筆者所在的學校作為區非物質文化傳承(席草編織)教學基地,積極開發“創意草編”校本課程,將古林席草融入以美術為主的跨學科綜合實踐教學活動。經過長期的探索和總結,筆者將“創意草編”校本課程整理為由“起(理論緣起)——承·轉(傳承與轉變)——合(課程綜合)”三部分組成的完整教學設計。課程體現了美術、勞動、音樂、科學等各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旨在助力學生形成綜合探究與學習遷移的能力,使傳統手工藝扎根學生心田,使學生在實踐與創新中,逐漸成長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會勞動的時代新人。

一、課程緣起:理論支撐

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指出要“全面深化學校美育綜合改革,堅持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加強各學科有機融合,整合美育資源,補齊發展短板,強化實踐體驗,完善評價機制,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形成充滿活力、多方協作、開放高效的學校美育新格局”?!读x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版)》也提出“了解不同地區、民族和國家的歷史與文化傳統,理解文化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系,學會尊重、理解和包容”的課程目標。為了使以上美育理念更好落地,筆者結合本地特色文化和物質資源,通過創新實踐的方式傳承地方特色文化,探索出一條適合學生自主探究的地方特色傳統手工藝教學之路。

二、傳承與轉變:創新傳承古林席草編織工藝

在“創意草編”課程研發之前,筆者曾嘗試利用“課后服務”時間開展草編教學活動,但是遇到了較大阻力。一方面,席草質地干枯,易斷、易褪色,存在難以保存等問題;另一方面,草編的編織工序復雜,僅利用一周三次的“課后服務”活動時間難以形成良好的教學效果。為了讓傳統的、較為復雜的席草編織轉變成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動手又動腦的創意實踐,筆者查閱資料、總結教學經驗,發現學生對編草辮兒接受程度較高,且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于是筆者引導學生將草辮兒纏繞成盤,形成圓形、三角形、長方形,甚至不規則圖形,并通過拼貼、剪裁、針線裝訂的方式進行美化裝飾,一幅幅簡易的草辮兒組合畫便誕生了。草辮兒組合畫教學成功后,筆者又設計了多媒材組合的立體造型,以及融合繪畫技法的“草屑+草條”平面創意席草畫等相關課程,最終形成了“創意草編”系列課程。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優秀的作品受邀參加鎮、區、市級各類展覽和比賽。于是,學校又整合社會資源,積極開展了非遺席草研學活動,激發了學生濃濃的愛鄉之情。

三、課程綜合:打造系統性、跨學科的課程體系

筆者結合小學美術教育和新時代勞動教育理念,把“課后一小時”作為開展創意席草編織的教學主陣地,授課對象為3—5年級學生。課程重在對傳統編草技藝進行創造性地繼承,以草辮兒造型為創作的切入口,通過多材料組合、多技法融合、多課程整合為一體的綜合性教學方式,打造出易培趣、易操作、易成品的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實踐模式。

(一)多課程系統整合

1.化繁為簡,簡筆畫式的草辮兒造型

傳統的席草編織技術講究豐富的經驗,且操作工序復雜,耗時久。學生的新鮮感會在巨大困難面前頃刻消失。因此,筆者結合傳統草編手工藝,創新出一種易操作、易成型的編織方式用于草編教學。具體而言,就是以編辮子的方式,讓學生兩人為一組,把席草平均分為三股,一人捏一人編,細線扎捆收口。再把顏色不同的草辮兒松緊不一地進行纏繞,固定好后形成各種簡單的幾何圖形。隨后由學生自由組合成四人小組進行拼貼裁剪。學生之間靈活機動的組合方式更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等綜合能力。

2.相輔相成,多材料組合半浮雕立體造型

(1)KT板泡沫膠組合立體造型

筆者借鑒本??茖W老師用KT板制作收納盒的靈感,先用KT板做好造型,再在上面貼席草,解決了草編立體造型塑型難、易折斷的問題。具體方法是先給學生分組,并引導他們找到適合承載席草立體造型的媒介,接著確定創作主題,例如萬里長城、鳥巢和天安門等,再尋找相關模型或圖片。之后,再利用數學的測量知識和四維空間概念,描繪出輪廓形狀并在KT板上進行切割。隨后把席草一根根地粘貼在每一塊板上,用膠水進行粘貼組合。

(2)環保廢舊半浮雕作品

本系列課程中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環保廢舊半浮雕制作。學生在利用KT板制作立體作品的基礎上,利用多種材料開展多樣性的半浮雕創作。例如在“保護海洋生物”的主題創作中,學生先用廢紙揉搓成一只鯨魚的形狀,再撒上草綠色的草屑,最后貼在一塊畫著深海的KT板上。而另一塊KT板上呈現的是一只趴在沙灘上奄奄一息、只露出半個身子的海龜。下方是用泡沫膠、草屑、草條和海洋生物模型搭建的一個健康的海灘。作品《海龜之淚》表達了學生強烈的思想感情:保護海洋生物,尊重每一個生命。

(3)白膠太空沙定型立體創意

草編立體創作還可以利用白膠太空沙定型制作立體作品。在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創作主題時,學生發現草編的結構與許多現代建筑相近,于是搜索資料,決定制作作品——《鳥巢》。作品采用膠槍棒連接席草和三層板的邊緣,把席草整根浸泡在白膠中,懸掛半瀝干時放在太空沙模型上塑造主體造型。等干透后,附著在席草上的白膠自然脫落,剩下的就是一根根定型的席草??v橫交錯的席草纏繞在一起,中間鋪著一層綠色的草墊,一個鳥巢的模型赫然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二)多技法融合創作

在制作草辮兒作品時,筆者發現可以把不同顏色的席草剪成長短不一的形狀或者屑末,粘貼到合適的畫面上,進行創意表現。席草的粗糙與畫筆筆觸的精細完美融合,形成別具一格的畫風。

在學校開展的“我愛寧波”主題宣傳活動中,筆者引導學生搜集寧波當地特色的人、事、物,再選取易于體現席草元素的場景作為表現內容。學生最終選出六個頗具代表寧波特色主題:藺草之鄉——黃古林,特色建筑——三江口和鼓樓、天一閣,風景民俗——四明山景區,文化代表——河姆渡遺址、梁祝故事,傳統美食——柿子、湯圓和魚蟹,名人名跡等。學生根據主題自由組合,分工行動,根據收集的資料繪制手稿。繪制畫稿時,學生需要運用原色、間色、冷暖色等色彩基本知識。此外,還需要交替使用多種繪畫工具,如:馬克筆、水彩、水粉、中國畫顏料等。粘貼草條時要用不同的方法呈現不同的造型和塊面效果,達到立體或多層次的畫面效果。具體操作方法有如下幾種:

1.席草草條粘貼法

將席草放在需要粘貼的輪廓內,邊緣對齊,用剪刀或刻刀輕輕壓出印痕,剪下需要的長度,再用鑷子夾住,往白膠中輕輕一粘,最后一根根地粘貼在圖形上。遇到極為細小部位或邊緣部位,先目測大概長度,再把席草剪出大概長度。最后,用鑷子夾住較短的席草,放進圖案里確定長度是否合適,再進行粘貼。在粘貼草條時,須注意席草顏色的深淺搭配,以及草條的方向走勢變化,達到漸變的效果。

2.草條草屑搭配法

席草草條粘貼適用于表現有規律的肌理。如遇到表現肌理變化豐富的畫面時,則需要用到草屑。比如在創作《柿子紅了》這一作品時,就需揮灑草屑。學生先剪碎席草形成草屑碎末。接著用毛筆蘸著白膠均勻地涂抹在需要粘貼草屑的部位,然后撒上草屑,最后將紙張豎起來,抖落多余的草屑。這個步驟是學生特別喜歡的,趣味性很強。但要注意讓學生明白,在揮灑草屑時不光要注意物體的疏密變化和明暗關系,還得掌控好草屑的厚薄,使其與畫面的其他部分相統一。

在席草創意作品獲得顯著成效后,學生信心大增,勇于嘗試,分別結合沙畫、線描畫、中國畫、樹葉畫等畫種,開展了以席草為主的多技法平面創意作品創作。比如,有學生將中國畫與席草結合,完成了作品《十二生肖》的創作。這種以席草拼貼為主、繪畫為輔的多技法平面作品的不斷創新,源于學生能利用繪畫和媒材的特征,進行大膽設計與創新,這是學生獲取到美術知識與技能之外的創新能力的集中體現。

(三)跨學科課程創新

結合近兩年來席草元素應用于美術課堂的實踐,筆者認為這不僅僅是一門美術知識與技法表現的課程,更是地方特色傳統手工藝教學傳承與創新的多元化、綜合性課程。而《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綜合·探索”的藝術實踐提出要讓“學生將所掌握的美術知識、技能和思維方式,與自然、社會、科技、人文相結合,進行綜合探索與學習遷移,提升核心素養”。因此,筆者將古林席草編與語文、英語、科技、音樂等課程相結合,豐富美術課程的形式,同時讓學生從不同學科的視角認識和理解古林席草工藝的歷史文化價值,這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心,更好地傳承地方特色文化。

四、反思與展望

近年來,“地方特色傳統手工藝進校園”活動得到了國家政策的支持,各地區的學校也積極探索多種教學形式。筆者設計的“創意草編”課程是一門以藺草為主,其他材料為輔,繪畫與手工相結合的特色課程。筆者在小學美術課程教學中嘗試創新運用“多材料組合立體制作、多技法融合平面創作、多學科課程綜合創新”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活動。以期在傳承傳統技藝里提煉出融合視覺欣賞與實用價值為一體的創意美術作品。同時將創意草編課程與其他學科融合,進而串聯成一個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既能鍛煉動手動腦的能力,又有深厚人文價值的綜合性特色鄉土美術課程。

目前,地方特色傳統手工藝教學也面臨著不少問題。例如:“碎片化”的課程安排不利于教學的連續性,升學競爭的壓力壓制了學校引入傳統手工藝課程的積極性,師資隊伍的不足影響課程的教學效果,地方各部門協同不足影響了地方特色傳統手工藝教學的普及進程。因此,構建多部門的協同機制、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等措施能有效促進地方特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對于學校和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情境式的引入、創新的活動形式、豐富的校內外作品展示平臺的設置和搭建以及開展多樣的研學和各類參觀博物館等活動,也能使新時代美育下的“傳統手工藝進校園”工作煥發新面貌。

猜你喜歡
草編粘貼筆者
草編系列家具創新設計
臨汾草編吉祥物入駐北京冬奧村
指尖上的草編藝術
——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傳承
帖臉譜
老師,別走……
草編技藝傳承人楊振國 割舍不掉的老手藝
《貓頭鷹》小粘貼
換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師,你為什么不表揚我
A ski trip to Japa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