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觀察物體”教學策略探析

2024-04-01 09:46陳旸
小學教學研究·教研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教學價值空間觀念教學策略

陳旸

【摘 要】“觀察物體”是指為了形成完整的表象,從不同的方向對物體進行觀察,并將看到的形狀進行綜合的數學活動。它是“圖形與幾何”板塊新增的課程內容,對于學生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具有重要價值。各版本數學教材中,關于“觀察物體”的內容和編排方式雖有不同,但都能體現新課標中不同學段要達到的課程內容要求?!坝^察物體”的教學應該關注過程目標,精心組織活動,豐富評價維度,進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空間觀念 教學價值 教學策略

新課標指出,核心素養的內涵包含三個方面: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通過“觀察物體”的教學,可以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在現實世界中發現空間形式,進而發展空間觀念。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利用和開發好現行教材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有效教學呢?筆者通過對新課標和各版本數學教材相關內容進行研究和比對,分析該內容的教學價值,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以期為“觀察物體”的教學提供思考和指引。

一、“觀察物體”的教學價值分析

(一)課標內容的變化分析

“觀察物體”屬于“圖形與幾何”中“圖形的認識與測量”領域。新課標中對“觀察物體”相關的內容在學段和要求上均進行了調整,要求“能根據具體事物、照片或直觀圖辨認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簡單物體”“對于簡單物體,能辨認不同方向(前面、側面、上面)的形狀圖”。筆者認為,這樣的安排非常合理,既體現了數學學科的科學性,也從小學生的學習生長點出發,積累認知經驗,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二)教材內容的對比分析

在對北師大版、人教版、蘇教版數學教材進行對比后,筆者認為盡管教材不同,選取的內容和編排方式都有差異,但是編排的思路都是相似的,都體現了課標中對學生在空間觀念上的要求,不同學段所要達到的不同層次的要求。新課標在第一學段明確指出觀察的對象是簡單物體,因此各版本數學教材都是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比較熟悉的、特征非常明顯的實物。通過活動,學生初步體會觀察的基本方法,并從不同的角度對實物進行觀察。新課標在第二學段強調物體的相對位置,因此各版本數學教材中都是引導學生從前面、側面和上面觀察由若干個同樣大的小正方體拼擺成的幾何體,并描述和辨認觀察結果,進而根據觀察結果拼擺出相應的幾何體。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全面感受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聯系,發展空間觀念。

(三)教學價值的分析

新課標指出,空間觀念是指對空間物體或圖形的形狀、大小及位置關系的認識。能夠根據物體特征抽象出幾何圖形,根據幾何圖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實際物體;想象并表達物體的空間方位和相互之間的位置關系;感知并描述圖形的運動和變化規律??臻g觀念作為學生必備的數學核心素養之一,在形成過程中,既包含了三維與二維的轉換,也包含了實際生活與數學圖形的轉換。因此,在小學階段學習了“觀察物體”的相關內容后,學生可以通過觀察、想象、操作、推理等活動,進行三維物體和二維圖形的轉換,從而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因此,小學階段觀察物體的學習符合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需要。

在之后的初高中學習中,學生將會從理性推理的角度學習投影和視圖的基本概念與性質。在小學階段先讓學生有一些直觀的經驗積累,學會辨認和描述從前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組合體的不同情況,可以給學生后期的學習提供幫助。因此,在小學階段增加“觀察物體”的相關課程內容,也是中小銜接學習的需要。

二、“觀察物體”的教學策略探析

在大部分的教學中,教師提供了觀察活動的操作提示,但是對觀察方法的指導不夠,易出現教師過于關注知識目標、教學活動組織混亂、評價反饋方式單一等問題。針對上述這些教學現狀,筆者就“觀察物體”的教學目標、學習方式和評價反饋這三個方面進行了策略探析。

(一)關注過程目標,促進多感官學習

在“觀察物體”的學習中,三維目標的實現都建立在學生積極參與的基礎上。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對于教學目標的定位,局限于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習得。教學中要求學生通過想象、推理,習得知識目標。表面上看,學生知識掌握得很好,可以順利完成相關內容的學習。實際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并沒有經歷多次完整的觀察、操作,并未進一步強化對物體和圖形的直觀形象感知。

在“觀察物體”的教學準備中,教師要充分關注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發展。學生的參與是落實教學三維目標的必要過程。以蘇教版數學教材為例,教參中不管是二年級還是四年級關于“觀察物體”的相關單元目標,都是要求學生經歷觀察物體的全過程,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習得知識技能,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讓學生多方位參與學習,發展空間觀念,從而高效達成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適當利用信息技術,將教學內容進行滲透。學生可以通過多角度視頻拍攝、觀察、討論、想象等方式,親身體驗知識獲取的過程,發展數學核心素養。

(二)精心準備教學具,有序組織觀察活動

觀察物體的學習,離不開多次完整的觀察活動?;顒舆^程中,學生要觀察不同形狀的物體,才能完整地建立對物體的直觀感知,教具和學具的選取就非常重要。在蘇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觀察物體”的教學中,教師需要準備大小合適的長方體和正方體作為教具和學具,組織學生進行有效的觀察。事實上,精心準備的教具和學具可能只有在公開課上才會出現。平時的教學中,常常只有一個教具或學生需自行準備學具,也可能就是用多媒體課件來替代實物。學生自備的學具大小不一、形狀各異,不利于進行有效的觀察活動。多媒體課件替代實物,就更不能讓學生經歷真正的觀察活動了,學生只是在依靠觀察二維的圖形進行推理和想象,沒有準確的空間觀念的建立。因此,在“觀察物體”的教學中,教師需要精心準備教具和學具,有條件的情況下,學校還可對此類物品進行統一采購,方便教學。

在“觀察物體”的教學中,教師需要組織學生進行多次觀察活動,如何有序地組織好活動,也是教學的難點。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能用集體觀察替代小組觀察或者簡化觀察活動等方式進行教學,看上去課堂開展得很順利,但是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并未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為組織學生進行有序的觀察活動,都需要充分做好準備工作。教師要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理念為指導,基于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認知需求進行課程設計。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關注學生的課堂參與效度,通過課堂活動,鼓勵學生去觀察物體,體驗活動過程,再通過觀察、操作、想象、推理等,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蘇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觀察物體”這一單元的教學中,筆者嘗試進行了大單元教學。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筆者精心設計了五次活動:第一次,借助課件觀察生活中的物體,體會生活中物體的前面、右面和上面都是確定的。第二次,集體觀察長方體,明確長方體正對著自己的一面是前面,進而確定右面和上面。第三次,分組觀察長方體,體會角度不同,看到的結果不一樣。第四次,學生獨立從不同角度觀察由3個正方體組成的長方體,并抽象出幾何圖形。第五次,分組觀察由多個正方體拼成的長方體,通過想象,推理后再觀察,體會觀察結果相同時,正方體的多種不同組合。通過這五次活動,讓學生積累觀察經驗,并在經驗積累的基礎上進行空間想象和數學推理,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豐富評價維度,發展空間觀念

觀察物體的學習,是學生形成初步空間觀念中重要的一環。學習經驗,是空間觀念發展的基礎。新課標指出,發揮評價的育人導向作用,堅持以評促學、以評促教。在學習反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素養目標的達成情況,通過設計綜合性評價,考查學生的素養提升情況。以“觀察由幾個正方體擺成的物體”一課為例,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通過觀察,辨認和判斷不同角度下拼成物體的圖形;能夠根據其中的一或兩個面的圖形,拼擺出物體。因此在設計評價時,教師要緊扣目標,逐步拓展學生的學習經驗。(見表1)

“觀察物體”是小學階段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教師要制訂有效的教學目標,精心準備觀察活動,設計適合的評價反饋,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發展。

猜你喜歡
教學價值空間觀念教學策略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關于中職語文教學價值定位及其實現的思考
小學生空間觀念培養微探
氣排球與硬式排球工體課教學價值對比研究
發展低年級學生空間觀念初探
科研反哺教學在EDA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折紙”中蘊含的數學思維與動手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