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例說小學音樂課堂思維型教學模式的構建

2024-04-01 09:46吳斐
小學教學研究·教研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音樂教學教學策略課堂教學

吳斐

【摘 要】小學音樂思維型教學模式的目的在于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深入領悟音樂作品的表達主題及內涵,構建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和對知識的應用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文章就小學音樂課堂思維型模式的構建策略進行探究,以期對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水平有所增益。

【關鍵詞】音樂教學 課堂教學 思維型模式 教學策略

隨著我國新課程標準的改革和深化,音樂教育也不斷受到教育教學的重視,音樂教學作為我國教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教育教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這就需要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構建符合教育發展的教學模式,提高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音樂教師要有意識地拓寬學生思維,采取思維型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從容、深入的思考,進而領會音樂作品的內涵,最終形成自己的音樂認知與感悟。但是,從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實際看,部分教師對于學生音樂思維的培養出現認知窄化,教學模式單一且形式化,造成學生思維低階化與機械化,不利于學生音樂思維品質的提升與優化。音樂教師需根據音樂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轉變與重組構建。

一、小學音樂課堂傳統型模式的轉變

(一)拓寬教學思路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指出,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藝術感知及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參與藝術活動的興趣和熱情,提高藝術素養和創造能力。在傳統音樂教育理念的束縛下,一些音樂教師在教學中缺乏創新,仍采用傳統單一、機械和灌輸式教學,注重學生對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而忽視了學生音樂自主學習、藝術表現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缺乏創造性。音樂教師要根據新課標理念,拓寬教學思路,促使學生在欣賞、表現、創造中感知音樂審美情趣,尋求與探索新的音樂課堂教育模式。

(二)提升音樂素養

音樂教育對于美育而言,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將音樂理論與音樂發展歷程相融合,會促使學生將簡單的樂理知識與技能學習,逐步轉變為思考音樂作品的內涵、藝術表現、情感表達等深層次內容,從而逐步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在教學實踐中,有的教師缺乏先進的教育理念,自身音樂素養不足,導致其在教學中較少運用思維型模式教學,而只是偏重于對教材內容的照本宣科,沒有對學生能力、思維進行優化、開發和培養,從而導致學生音樂創新創造性思維得不到激發,學生音樂素養得不到有效提升。

(三)聚焦核心內涵

受傳統觀念對音樂認知的影響及教師教育理念的認知不充分的影響,學生認為音樂學習就是唱歌,是學習之余的一種放松,而忽視了對自身音樂核心內涵的構建。這種認知也直接制約了音樂課堂的發展和實施,教學更多采用機械演唱的方式,學生得不到有效的音樂實踐,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得不到提升。教師應使學生在欣賞、表現、創造的過程中,形成豐富的審美情趣,為學生提供以音樂體驗為核心的多樣化實踐課堂,注重學思結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

二、小學音樂課堂思維型模式的構建策略

(一)創設音樂教學情趣點激發學生思維

學生的學習思維源自課堂教學的引導與激發。需要教師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以往學生被動、從屬的學習方式,激發其學習興趣,使其樂學、會學。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借助多媒體以視頻、圖片、音頻等方式,將教學內容生動且富于趣味地呈現給學生,使其感受到作品中的內在邏輯關系和豐富內涵,豐富學生的思維想象力,促使學生調動生活體驗感知和深度思考音樂內容,激發思維活力。

例如,在教學《田園交響曲》一課時,我們發現作曲家貝多芬在總譜的扉頁上特別注明,全曲主要表現了情感而非音畫,表達了人們對鄉間樂趣的感受,更多地關注人們的精神世界。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創作本意和作品所表達的情感,教師可組織學生到校園或大自然中,引導和啟發學生仔細聆聽,辨別自己聽到的聲音。學生們聽到小鳥鳴叫的清脆婉轉、溪流的汩汩流淌、輕風掠過樹梢的聲音,感受到自然的靜謐與安適?;氐秸n堂中,要求學生閉上眼,回想樂曲的跌蕩起伏,達到情感與大自然的緊密融合。通過這種思維型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活力,他們將自己的生活體驗融入音樂感知中,深化了對作品的理解。

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如果缺乏了思維的參與,就不是真正有意義的、有價值的學習,只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學習動力,使其對音樂的思考和探究走向深處。

(二)構建音樂教學鏈接點提升思維層次

在音樂教學中,由于教師對教學細節的關注,以及課堂提問的隨機性、繁多性,會造成學生的思維呈現零散和碎片化的特征,難以整體把握歌曲,此時就需要教師對其思維進行完整和具有邏輯性的整合,使他們在各領域間建立綜合鏈接,通過觀察和研究拓寬思維,提升思維層次。

歌曲《春游》是一首意境優美的七言律詩,在教學時,教師可啟發學生回憶踏春實踐活動的經歷和體驗,感悟詩人筆下的春天,體會歌曲中營造出的畫面及創作手法,進而對歌曲所帶來的旋律美、意境美有更深的感悟。為了進一步增進學生的理解,教師可借助媒體技術導入歌詞,要求學生富有感情地誦讀歌詞,感受詩詞意蘊。在此基礎上,分析起承轉合的曲式結構在此作品中的運用。教師亦可啟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品析歌詞內涵,如“唱到對“對春風吹面薄于紗”你有哪些感受”,并要學生將自己的感受描寫出來,這樣他們會在演唱時有意識地突出“薄”字,教師相機呈現一幅夕陽圖,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維聯想,使其情感得到升華。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在創設提問時,要注意提問的上下銜接與巧妙關聯,將學生思維創設有機融合。同時可借助情景再現及畫外音誦讀等手段,使學生品味歌曲的涵意美和意境美,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感悟力與表現力,提高學生思維的層次。

(三)利用音樂教學沖突點培養批評思維

音樂教學是重要的,藝術的培養對于學生,尤其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音樂教師應該不斷創新教學模式,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核心素養,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加強視唱練耳練習,提升學生的個人修養。教師需要利用和把握教學中的沖突點,激發學生的質疑與批評性思維,使其在自主思考與探究中發展思維能力。

例如,在教學捷克民歌《牧羊女》時,作品明顯表現出起承轉合的歌曲曲式結構,為了增進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和把握,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應重點關注歌曲的情感表現。演唱教學時,教師應對力度記號進行標記并指導學生演唱,引導學生思考歌曲應該用怎樣的力度來演繹?有的學生認為,歌詞中第一、二以及第四樂句相似,應當用“p”的力度加以呈現,而第三樂句適合用“f”的力度來呈現。也有學生提出質疑,對歌曲進行了更為細致的分析。他認為第一樂句可以用“p”來表現,但是第二、四樂句則可分別用“mf”表現,以更好地體現出歌曲的層次感,對于第三樂句中的前半段和后半段分別可用“fp”來表現。在此基礎上,教師可鼓勵學生用演唱來表現相應的力度,學生通過不斷演唱感受到正確情感力度,唱得更動聽。這種嘗試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探究能力。

教師要善于把握教學中的沖突點,創設問題啟發學生深入思考,提出疑問,并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具體的評價與體驗,促使學生不斷思考、辨析、判斷,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效提升。

(四)借助教學發散點拓展思維廣度

音樂教師要在音樂教學中實施思維型教學,需要把握課堂中的發散點,以此提高學生通過問題把握本質的能力,培養其發散性思維,增強其思維的靈活性,拓展其思維的廣度。

例如,在教學《小螺號》這首歌曲時,為了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音樂教師可在教學設計中,有意識的引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旋律創作本身也存在一定規律和章法,把握這些規律和章法將有助于促進學生對音樂的學習和興趣。教師可引導學生針對第一樂句思考:歌曲中重復最多的是哪兩個音?用意何在?歌曲作者用了什么創作手法?學生很快回答是“6”和“3”,且作者運用了重復這一創作方法。教師可鼓勵學生進一步觀察歌曲,大膽猜測歌曲中還運用了哪些重復的方法。學生經過觀察和思考,認為在第二樂段中,包括第一、二及第四樂句中的節奏均為重復的?;谶@種思維,學生得以對這一音樂知識點及概念形成整體把握,認識“重復”在歌曲創作中所發揮的作用,不僅掌握了其內涵與外延,同時通過發散思維進一步提升了自身的認知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教育是小學素質教育中美育的重要構成元素。在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程的教學任務是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以開發,使學生都從音樂教育中受益,為學生將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根基。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加強自身的專業底蘊和教學智慧,探索與構建思維型課堂教學模式,以發掘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不斷增加其思維的深度與廣度,促進學生更好地把握音樂作品的主題與內涵,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顯著提升。

猜你喜歡
音樂教學教學策略課堂教學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究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多媒體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音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淺析
中等專業學校音樂欣賞教學研究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