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實效性的提升途徑之研究

2024-04-02 10:18史捷龍劉嘉
公關世界 2024年1期
關鍵詞:教育管理實效性高校

史捷龍?劉嘉

摘要:我國大學的辦學規模和人員的參學率逐漸提升,使得我國高校在教育管理的過程中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與重視。為滿足新時代發展要求,培養社會需要的高質量人才,加強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的改革與創新已經成為必然趨勢。本文通過對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實效性的提升途徑展開分析,旨在找到提升教育管理實效性的有效路徑,全面優化高校資源配置,制定科學的教育管理機制,優化我國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實效性

引言

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大學生面對的社會環境、校園環境與網絡虛擬環境日益趨于多元化,如何在復雜的環境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是高校教育管理必須考慮的重點內容。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人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代科技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網絡作為一把雙刃劍,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潛在的風險。大學生作為信息技術應用的主要群體之一,不僅會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同時網絡也滲透了大學生的課余生活。由此可見,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應當從學生學習與生活兩個方面入手,幫助學生平衡學習與娛樂生活的關系,讓學生在新環境下能夠堅定理想信念,避免沉淪。因此,高校教育管理必須通過不斷探索優化管理手段的有效路徑來提高管理的實效性。

一、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實效性提升的現實意義

首先,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的核心目標主要是為了助力大學生實現個體發展,滿足大學生的實際需求高校大學生管理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通過優化管理機制,整合管理模式,采取多元化的管理手段,從而提高管理的實效性。學生在科學的管理下能夠更好地接受教學,提高大學生的生活質量,使大學生的權利得到保障。學生在高效管理之下能夠明確作為學生在大學中的權利與責任,根據學校管理的規章制度嚴格要求自己,對創設大學良好和諧的校園環境和促進學生個人發展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其次,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顧名思義主要包括教育和管理兩個方面,教育包括德育與智育的實施,管理是指學生學習與生活方面的管理。隨著社會對高校人才培養質量規格的要求不斷提高的同時,我國高等院校必須致力于培養人才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人才的全面發展,為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注入新鮮活力,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水平,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最后,科學的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對構建和諧校園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面臨的外部環境日益復雜。必須提高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視度,全面協調教育資源,加強各部門的協同管理,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的環境,構建健康、生態化的和諧校園。培養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幫助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為實現個人發展不斷努力奮斗[1]。

二、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中的現有問題

(一)資源配置不夠科學合理

受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社會因素影響,我國高校的辦學規模存在一定的差異性。資源配置不合理是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中的一個主要問題。在傳統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中,通常存在師生配比不足的現象。管理者將大量精力都投入在舍務課堂檢查、評優罰劣的管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中。教師人員的不足,導致這些工作的開展并未取得良好的成效,甚至出現形式化的趨勢,對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實效性的提升十分不利。且部分教師對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的認知水平不足,管理意識淡薄。高校不注重專業化管理團隊的構建,大學作為學生步入社會前的最后學習階段,很多學生會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這也是大學生教育管理中的重難點。管理者要立足學生實際,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為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這就要求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必須具備復合型人才,不僅能夠對學生實施有效的管理,還要給學生提供心理幫助。然而,就目前來看,部分大學不僅沒有重視人力資源配置的優化,且學校中的物質資源也不夠充足,硬件設備的不充足嚴重削弱了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實效性的提升。

(二)教育管理理念相對落后

部分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沒有建立對教育管理正確的認知,導致教育管理的意識薄弱,沒有制定完善的管理體系,管理停留在對學生行為舉止的規范層面,沒有貫徹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學生在傳統管理模式之下,個人發展受到了局限。缺乏個性化、創新化、開放化的管理手段,使高校教育管理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實效性,同時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反而造成了阻礙,學生不能大膽在校園中展示自我,創新探索,對培養高質量人才是十分不利的。此外,盡管部分高校能夠意識到教育管理對大學生學習與發展的重要性,但在人本化管理制度構建與實施的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與不足,如在管理決策和實施中行政意識太強,教師在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的過程中不能發揮實際的作用,高校教育管理趨于形式化和表面化,學生并未在教育管理中受益。

(三)教育管理模式過于單一

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高校更加關注學生畢業后的就業率,導致對大學生實施的教育管理模式相對單一。在新形勢下,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大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高校教育管理面臨著改革創新的新挑戰,然而部分學校卻依舊將管理的重心放在制度化、規范化和標準化上,忽視了教育管理的人文特征,沒有尊重大學生的主體意識。教育管理模式的單一化是阻礙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實效性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學校與教師缺乏創新教育管理模式的意識,沒有提高對多元化改革的關注與重視,導致教育管理在實施的過程中缺乏動態化。學生的教育與管理之間呈現割裂式的狀態,教育管理效率低下,對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四)缺乏科學健全的管理體制

隨著我國教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機制也不斷進行改革與創新。在這一背景下,高校必須加強對大學生教育管理機制的創新。就目前來看,部分高校的管理機制缺乏創新性,教育管理模式的創新力度不夠,不能與新時代發展接軌,導致教育管理實效性難以得到顯著提升。例如,在高校教育與互聯網不斷融合的背景下,我國大學生面臨著更加復雜的學習環境。信息技術在大學校園中的滲透給高等院校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部分大學生缺乏識別信息的能力,學生既是海量信息資源的接受者也是傳播者。若高校沒有構建科學健全的管理機制,就不能及時對學生思想行為的變化進行掌握,疏導不及時可能造成學生在互聯網平臺的迷失,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三、提高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實效性的有效途徑

(一)科學合理配置資源,助力教育管理工作

在網絡信息時代背景下,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都得到了極大的豐富與便利,但與此同時也加大了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的難度。新形勢下,要求高校必須均衡人力資源、物質資源以及信息資源等配置。為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首先,在人力資源方面,高校必須加強對專業化人才隊伍構建的力度,適當擴充輔導員隊伍。充分發揮輔導員在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輔助作用。其次,隨著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新時代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面臨著新的挑戰,傳統的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大學生教育管理的實際需求。為促進教育管理工作的現代化建設以及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必須積極引進先進的設備技術,促進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的信息化。要求相關管理人員與輔導員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在信息化管理的模式下,不斷探索與優化有效的管理制度。信息化管理能夠使管理工作更加公開、透明,從而及時發現管理中的不足,制定更加高效的管理措施。在信息時代,高效優化信息資源配置,科學合理配置資源,是為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保駕護航的關鍵手段,資源配置的完善不僅有利于高效構建一體化的管理流程,加強各部門間的溝通與聯系,實現高水平的共享、共建,同時還能滲透大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新時代全面發展的人才。

(二)貫徹以人為本理念,強化教育管理意識

在我國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高質量人才的需求度也日益提高,高等院校必須加大對大學生教育管理的力度,充分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讓教育管理服務于大學生的個人發展,為學生步入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貫徹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首先要求高校必須強化教育管理意識,全面深刻地認識到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加強高校大學教育管理的創新實踐,積極進行多元化管理模式的改革與應用。高校教育管理最終的服務主體是大學生,因此必須立足大學生發展的實際需要,注重自主性、多樣性柔性管理,在教育管理的過程中實施素質教育,從而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高質量人才。高校應當構建開放式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對學生實施教育管理的過程中,要針對問題與不足及時制定優化措施,探索教育管理的創新模式,制定合理的教育管理目標,從而提高教育管理的實效性[2]。

(三)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完善基礎設施設備

首先,高校應當加強對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人才隊伍的構建。在對大學生實施教育管理的過程中,輔導員是最重要的管理者。高校必須加強對輔導員的培訓,提高輔導員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加強輔導員的思想建設,充分發揮輔導員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深入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對學生實施科學的教育管理,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與生活。其次,除了要加強對輔導員的培訓之外,還需要構建高素質的專業化教師團隊,保證學生所接受教育的效率與質量,在學生中進行優秀黨員、學生干部的選拔,從而形成全方位、立體化的教育管理體系。最后,大學校園作為學生學習與生活的主要場所,其中物質資源配置也對學生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網絡信息時代背景下,高校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愈發深入,大學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因此高校必須給學生提供良好的硬件設備,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引進先進的技術與設備,為學生創造高質量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四)構建教育管理機制,實施科學教育管理

高校要想發揮教育管理的實效性,就必須不斷優化教育管理體制。高校應當積極構建大學生教育管理的一體化機制,充分發揮管理的實效性,提高高校行政部門的管理效能,加強各部門的溝通與合作。根據先進的績效體系不斷創新高校管理體制,提高教學質量。為滿足社會對高等院校提出的人才培養要求,高校必須立足實際,優化教育管理中的人才培養機制,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多元化發展。加強教育管理的高質量與規范化。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校必須加強對先進信息技術的應用,輔助教育管理工作的數字化與科學化。應用信息技術打造一體化的教育管理機制,不僅能夠提高管理的效率,響應時代的號召,同時還能滲透學生的信息化意識,讓學生通過應用信息技術促進自我發展與自我價值的實現。此外,高校還應當完善教育管理的評價機制,保證評價內容的多樣化覆蓋,針對管理中的問題與不足及時優化教育管理機制。

(五)拓寬教育管理路徑,提高教育管理實效性

隨著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專業與職能逐漸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教育管理必須進行內容的拓展,保證教育管理能夠貫穿學生大學學習與生活的全過程。首先,教育管理工作包括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健康與道德修養等多個方面,教育管理要針對不同的內容制定相關的管理目標與管理制度,確保管理內容的多元性[3]。其次,教育管理還要拓寬深度,對管理內容進行精細化劃分,構建健全的管理網格。再次,高校應當打破教育管理的傳統局限性,弘揚校園文化,給學生提供社會實踐的平臺,讓學生在躬身實踐的過程中得到知識與技能的發展以及人格的健全。最后,教育管理應當整合網絡信息技術資源,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例如構建微信公眾號、校園網絡平臺等助力教育管理工作。樹立學生正確的核心價值觀,從根本上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的人才培養目標,提高教育管理的實效性。

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決定著高等教育的質量與管理工作的效率,對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提高高校教育管理實效性,創新教育管理理念,完善教育管理制度,打造一體化的教育管理機制,能夠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從而為社會培養綜合型高質量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天天.基于新媒體技術下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有效性分析[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4(01):40-43.

[2]李明升.新形勢下高校大學生教育管理實效性的提升[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3,6(05):79-81.

[3]劉小敏.教育信息化提升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路徑[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1(04):38-39.

(作者單位:河北科技大學)

(責任編輯:豆瑞超)

猜你喜歡
教育管理實效性高校
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提高
怎樣增強人大專題詢問的實效性
現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問題的思考
淺論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目前的狀況成因及策略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應用探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提高初中歷史教學的實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