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黨建引領內部治理效能提升策略研究

2024-04-05 16:34徐利謀蔣建平
吉林教育(黨建與思政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效能校企思政

徐利謀 蔣建平

(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中山 528437)

堅持黨對高職院校的全面領導,發揮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是提升高職院校辦學治校能力的關鍵所在。強化黨組織在高職院校內部治理中的領導地位,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師生的優勢轉化為內部治理優勢,有助于高職院校內部治理提質增效。以黨建為引領,全面提升高職院校黨建引領內部治理效能,是高職院校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面臨的重大課題。本文以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分析黨建引領內部治理研究意義,結合高職院校黨建引領內部治理存在的問題,探討高職院校黨建引領內部治理效能提升策略。

一、推動高職院校黨建引領提升內部治理效能的重要意義

為提升高職院校內部治理效能提供方向[1]。隨著高職院校教育治理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對新時代高職院校黨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厘清黨建與內部治理之間的邏輯關系,探索黨建和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的結合點和生長點,打通基層治理的黨建引領經絡,確保高職院校內部治理效能有效發揮,全方位提升基層治理整體水平,能夠為高職院校健康持續發展和科學治理提供方向指引。

為提升高職院校內部治理效能提供支撐。當前高職院校治理活動呈現出主體多元化的特點,對黨建引領多元主體協同進行研究,構建多元主體協同治理運行機制,拓展多元主體參與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的渠道和平臺,促進多元主體自覺、有效參與學校內部治理,充分發揮各治理主體作用,形成“多元共治”治理格局,能夠為高職院校內部治理效能提升提供支撐。

為優化高職院校內部治理體系提供思路。目前高職院校主要采用自上而下的管理方法,不能兼顧所有教職員工的訴求,沒有調動教職員工參與內部治理的積極性,教職員工的建言獻策功能沒有充分發揮,沒有形成辦學治校凝聚力。運用多樣化的治理手段和方式,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方向構建高職院校內部治理指標體系和效度評價體系,能夠提升內部治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發揮教職員工參與內部治理的積極性,為高職院校內部治理效能提升提供參考。

二、黨建引領提升內部治理效能存在的問題

黨建與內部治理融合不夠緊密。部分高職院校缺乏黨建與內部治理結合的動力,造成黨建與內部治理相互割裂,沒有形成合力。在黨建引領內部治理實際操作中存在盲目性,缺少黨建與內部治理有效融合的具體方案和目標,沒有找到黨建與內部治理相互融合的切合點,沒有充分發揮黨建對內部治理的引領作用。

黨建未能有效激勵內部治理主體。高職院校治理主體多元,各方利益訴求存在差異,基層黨建統籌聯結、未能充分發揮協調各方的作用,未形成上下聯動、共建共享的基層黨建工作格局,各類主體無法有效參與到高職院校治理的具體活動中,難以激發各相關主體參與治理的積極性,影響高職院校治理的效果[2]。

黨建引領高職院校內部治理的方式有待創新。黨建引領內部治理沒有突破制度限制,黨建的引領作用沒有映射到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和教學活動中,未形成健全一體化、鏈條式黨建與教育教學融合工作機制,黨建與教育教學工作沒有做到相互融合共進,教育教學一線黨建工作活力有待進一步加強,基層黨建品牌化建設任重道遠。

三、以黨建引領內部治理效能提升的策略

(一)創新黨建引領提升內部治理效能頂層設計

構建決策和監督體系,增強黨建統領力。一是組建黨建引領內部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專題研究黨建在內部治理工作中的作用發揮、結合領域以及具體措施,統籌規劃、細化方案、推進落實。二是牢牢把握辦學方向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全過程的民主決策制度,廣泛調研和征求意見,確保將黨的全面領導落實到教育教學一線。三是定期召開黨建引領內部治理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研討會、經驗交流會等,形成定期研究部署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融合的有效機制,推進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四是落實黨建主體責任,建立黨員領導干部聯系指導、組織部門下沉指導、專題培訓輔導的“三導”工作機制,推動指導基層黨組織按照要求推進工作,提升基層治理效能[3]。

構建師生共建共治共享的校園治理體系,增強黨建凝聚力。一是充分發揮多元主體作用,構建從學校黨委到黨員的六級責任清單,形成層次遞進的黨建工作長效機制[4]。二是優化學術管理體制機制,構建以學術委員會為核心、相對獨立于行政系統的教授治學體系,發揮教授專家的治學主體作用。三是完善教代會和學代會運行模式,完善提案征集和落實機制,暢通教職工參與辦學治校的渠道。四是建立校領導聯系師生制度,暢通信息溝通渠道,把握師生訴求,強化民主管理和監督。五是圍繞建設一塊理論陣地、開拓一片先行區域、開辟一扇溝通窗口、創新一個教育載體、樹立一批先進典型、投身一次社會實踐,創新黨員教育工作載體,強化黨員作用發揮。

構建校企多元治理體系,增強黨建服務力。一是把黨建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保障,充分發揮各基層黨組織主觀能動性,有效利用校企合作資源,與企業共建聯合黨支部,打造深度融合的校企命運共同體,將支部建在“鏈”上,構建“鏈上黨建”工作體系,推動黨建與“鏈”上企業同頻共振。二是校企雙方聯合組織開展技術研討、學術講座、技術改造、技術攻關等學術交流活動,推進技術創新,發揮校企黨建共建在科技研發和技術改造中的橋梁紐帶作用。三是校企共同組建技術應用研發中心和產學研協同創新中心,以技術研發項目為抓手,共育校企技術技能型專業人才,將黨旗插在企業生產一線。四是聚焦黨建引領項目聯結、人才聯培、平臺聯建、服務聯創等“四維”學生培養方式,構建“實習基地”“人才培育基地”等合作載體,推動學生成長成才。

(二)創新黨建引領提升內部治理效能的中層運行機制

黨建引領創新發展,推進內部管理改革。一是堅持以黨建引領改革創新,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增強學校發展內生動力,推動辦學體制改革,推動在辦學體制、選人用人、辦學自主權等方面的“放管服”改革。二是推進教育評價制度改革,探索建立有利于教師職業發展的績效評價、評優評先、職稱評審、薪酬分配等制度體系。完善職稱評聘制度,推行教師職稱評聘分離制度,強化聘期的考核與過程管理,讓更多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年輕教師有晉升職稱的機會,著力提升教師參與學校治理的積極性。三是依據學校章程,加強頂層設計,優化內部治理結構,探索實施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建設高效能的管理體系,將管理重心下移到基層,擴大二級學院在辦學方向、經費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權,激發基層治理活力,逐步形成學校宏觀規劃與服務、二級學院自主管理的新格局[5]。

黨建引領校企合作,推進“院園融合”體制機制改革。一是以黨建共建為載體,構筑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新格局,主動對接中山市產業發展需求,搶抓高職教育發展重大歷史機遇,為全力推動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高職教育貢獻。二是創新搭建校企合作發展平臺,通過“合作、融合、共贏”方式,將產業學院建在產業集群,深化“院園融合”,探索基于產業生態的“火炬教育模式”。三是積極融入國際高等教育舞臺,強化教學科研的國際合作。

黨建引領業務創優,推進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模式改革。一是堅持以創新型思維推動黨建與業務互融互促,在黨建工作中融入業務工作,在業務工作中融入黨建要素,推動黨建與業務雙向提升。二是通過選建“雙帶頭人”工作室、遴選基層黨建創新案例等形式,固化黨建和業務融合的特色做法,打造特色黨建互融品牌。三是堅持問題導向推動黨建與業務融合,找準制約業務發展的癥結,設置黨員攻堅隊和黨員示范崗,以黨員帶動群眾推進業務問題解決。四是精準對接業務發展需要,精準投入黨建人力和物力資源,并隨著業務發展情況動態調整,將黨建工作融入業務工作全過程。

黨建引領人才培養,推進“黨建+”工作模式改革。一是推進“黨建+”工作模式,將“黨建+”工作滲透到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神經末梢”,把黨的建設延伸到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拓展黨建工作的寬度和厚度,發揮黨建育人的引擎作用,推動黨建與人才培養工作互促共贏,在協同共建中實現效用疊加,提升黨建鑄魂的育人實效。二是有效利用各類黨建育人資源,拓寬黨建育人渠道,讓“黨建+”枝繁葉茂,引領教育發展破浪前行。

黨建引領思政教育,推進“三全育人”改革。一是推動思政課程改革,構筑“注重理論、品讀原著、突出實踐”的思政教學模式,打造思政“金課”。二是建立校內外資源協同、思政課和專業課協同、思政教師和專業教師協同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引領學生思政教學實踐與專業技能實踐、社會實踐協同創新。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融會貫通,深入挖掘專業課程思政元素,將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教學中,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三是深入挖掘香山本土德育元素,在各二級學院打造“香山匠心、桂山德藝”等一院一主題的課程思政體系。四是健全思政課教師、專業課教師、領導干部、輔導員、班主任和組織部門、學生工作部門、共青團組織等齊抓共管、協調配合的思政工作機制。

(三)創新黨建引領提升內部治理效能基層管理模式

堅持黨管干部,提升干部管理的科學性。一是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的首位,認真落實新時期好干部標準,根據機構設置方案,按照德才兼備原則配齊干部隊伍,優化中層干部選配工作,打造高素質干部隊伍。二是落實優秀年輕干部掛職鍛煉制度,強化干部梯隊建設,加大干部輪崗交流力度,為年輕干部搭建施展才能的“大舞臺”。三是結合崗位職責,加大干部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干部隊伍綜合素養;完善干部考核指標體系,強化正向激勵,用好考核評價的“指揮棒”。

堅持黨管人才,提升人才管理的匹配性。一是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推動學校人才體制改革,完善人才工作機制,優化資源配置,實行分類管理,健全考核激勵,理順分配關系,提高人才績效,并著力引進高層次人才,構建立體式人才支撐體系。二是推行“引育留用服”全鏈條人才工作模式,將黨的領導貫穿“引育留用服”全過程,實施人才分層分類考核,讓高層次人才發揮特長,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實行人才工作聯絡人制度,為高層次人才提供“一對一”全程服務。三是完善動態管理機制,推行職稱職務分級聘任,打破終身制,堅持唯才是舉、唯才是用,努力破除制約人才發展晉升的桎梏。四是充分利用地方人才政策資源,引培并舉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加大中青年骨干教師及專業帶頭人培育力度,打造國家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立融選拔、培養、使用、考核為一體的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機制,力爭在教學名師、專業領軍人才等省級、國家級高層次人才項目中取得新進展。強化高層次人才配套制度建設,給予高層次人才啟動科研經費和專項資金支持。五是針對高層次人才、管理人才構建差異化培育模式,逐步打造一支具有國際視野和復合教育背景、創新能力強的綜合型人才隊伍,構建梯隊化、多層次、全方位的人才培育儲備體系。

堅持黨建賦能,提升管理服務的規范性。一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體系,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著力發現和處理違法亂紀行為。二是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優勢,運用數字化智能化治理手段,提高學校管理服務效能。三是全面推進學習型校園、書香型校園建設,提升師生人文素養和專業素質。四是以“黨建+服務”優化基層服務體系,構建科學合理的管理體系,做到規范制度、精細管理、用心服務,提升學校管理的有效性。

黨建引領提升內部治理效能是高職院校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高職院校需要把握內部治理的時代內涵,以制度建設和運行機制改革為重點,從頂層設計、中層運行和基層管理三個方面進行深入探索,著力構建“民主自治、多方參與、合作共贏”的內部治理模式,創新辦學機制體制,激發辦學活力,不斷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

猜你喜歡
效能校企思政
遷移探究 發揮效能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同時多層擴散成像對胰腺病變的診斷效能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充分激發“以工代賑”的最大效能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
校企聯合對人才培養的作用
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