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建引領下新時代高校志愿服務育人優化路徑探究

2024-04-05 16:34左軍華
吉林教育(黨建與思政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服務育人志愿志愿者

左軍華

(集美大學誠毅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1)

在當前背景下,一些高校對志愿者的育人目標存在模糊之感。志愿服務不僅僅是為了“助人為樂”,更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人格品質和實踐能力。然而,在實際操作中,部分學校更注重學生的參與度,而忽視了志愿服務的教育價值。這樣的偏見導致了志愿服務的真正教育功能被削弱。因此,有必要加強對新時代高校志愿服務育人優化路徑的探究,為高校人才做好后勤保障,才能切實提高高校志愿服務育人質量。

一、高校志愿服務工作面臨的發展困境

(一)志愿服務育人體系尚不完善

現今,我國的大學志愿工作更多地偏向于追求“數據”而非“內涵”。大學應該深入挖掘志愿服務背后的中華文化價值,如“惻隱之心”“兼濟天下”和“積德行善”,使志愿者在活動中不僅僅是表面參與,而是能夠真正體悟其中的深刻內涵,從而更好地服務社會。

然而,目前的情況是,一些學生對志愿服務的深層次意義和其與社會發展之間的聯系尚不夠明確。這使得志愿活動可能僅僅停留在形式上,而沒有真正影響到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同時,我國高校志愿服務的項目類型相對單一,多數是由共青團組織領導的公益活動。這不僅限制了學生的選擇空間,還可能使得志愿服務的效果受到限制,降低了其對學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因此,高校應該更加注重志愿服務的多樣性和深度,使其真正成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

(二)志愿服務育人能力有待加強

第一,高校志愿服務育人理念與實踐的融合不足。目前,許多高校在志愿服務工作中,理論教學與實際工作之間存在明顯的隔閡。這種隔閡不僅增加了組織與部門間的溝通難度,也可能導致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之間的脫節。為了確保志愿服務真正發揮其育人功能,大學需要進一步加強兩者之間的銜接與整合。

第二,高校未能充分挖掘志愿者的教育潛力。在組織和管理層面,部分高校對志愿服務的領導與管理存在一定的混亂和模糊。這不僅影響了志愿者的工作效率,還使得志愿服務往往只被視為一種形式化的學生活動。為了更好地發揮志愿服務的教育價值,高校應該建立清晰的管理體系,確保每位志愿者都能夠在實踐中獲得真正的成長與鍛煉。

第三,高校志愿服務育人保障機制不完善。在對待大學生志愿者的保障與支持方面,當前的做法還存在明顯的不足。例如缺乏完善的志愿者權利保護制度、資金支持不足及安全教育的缺失等問題都需要得到關注和解決。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志愿服務的規范化和制度化,也可能導致學生對參與志愿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受到抑制。

(三)志愿服務育人機制亟須改革

第一,高校志愿服務激勵機制局限性較強。目前,很多高校在激勵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時,主要依賴于評優和獎學金這類物質獎勵。這種過于功利化的激勵方式,往往忽略了學生在志愿服務中的個人成長和所創造的社會價值,限制了志愿服務真正育人的效果。

第二,高校志愿服務評價體系尚不完善。盡管中國共青團組織已經發布了《高校志愿服務指標體系(試行)》等文件,但由于高校在地域、類型和規模上的差異,至今尚未形成統一且完善的志愿服務評價體系。缺乏明確的評價標準和指標,使得各高校在志愿服務的實施和評價上存在較大的差異,難以全面衡量志愿服務的效果和成效。

第三,高校志愿服務缺乏聯動與協同。志愿服務的發展需要與公益事業、政府和公益組織等多方面進行有效的聯動和協同。但目前的情況是,大學在志愿服務中往往缺乏與外部組織和機構的有效合作,導致其提供的服務資源相對有限,也限制了學生對于社會問題和公益意識的深入了解和參與。

二、黨建引領下新時代高校志愿服務育人優化路徑

(一)發揮黨的思想引領作用,優化高校志愿服務育人體系頂層設計

第一,充分發揮高尚理想信仰的引導作用。在黨的指導下,大學志愿服務教育應以高尚的理想信仰引導學生。通過提升精神追求,培養品德修養,使學生認識到在服務人民的過程中,體現個體的價值[1]。志愿服務要使學生自覺將個人的前途與國家的前途結合在一起,將個人的理想與中華民族的未來發展緊密結合,從而為國家服務、為社會貢獻,實現自身的生命價值。

第二,構建以“三個代表”為導向的價值體系。堅持以“三個代表”為導向,積極發展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大學志愿服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密切關聯的方向。通過志愿服務,培養學生的無私奉獻精神,促進道德風尚,緩解社會矛盾,推動社會發展。志愿服務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表現,也是培養這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通過加強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教育職能,可以使其具有較強的凝聚力和人格魅力。

第三,以新時代中國精神推進高校志愿教育內涵建設。在新時期,志愿者工作具有更加鮮明的時代性。首先,需要發掘志愿者的人文精神,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培養普世情懷。其次,突出學校特色,創造“義工”品牌,通過數字化和專業的手段進行創新,提高志愿工作的專業性和準確性。最后,結合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和方針,積極推進志愿者工程的實施。建立志愿者活動的平臺,實現各方的互利共贏,同時注重志愿活動的可持續發展,響應國家政策和社會服務需求,進行志愿服務教育工作。這樣的做法有助于使志愿服務真正成為大學生育人的重要途徑。

(二)重視黨的組織引領作用,完善高校志愿服務育人組織管理體系

加大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核心任務,對于當前共青團領導下的志愿者教育工作,確保黨組織的有力引導和組織治理尤為關鍵[2]。

第一,應深化對志愿者教育價值的認識。學校的黨支部應在明確的方向和整體規劃中,深入挖掘志愿工作的教育價值。將志愿服務的核心理念——價值觀塑造、能力培養和社會奉獻——貫穿于志愿服務的全流程中。學校黨委應將志愿者工作納入常委會議題,與教育部的相關規定相結合,進一步完善志愿者培養策略。在黨委的統籌指導下,基于學生特性,制訂具體的志愿服務教育方案,明確各階段的培養目標與優先級,并細化相關職責。這樣不僅能強化黨在志愿者工作中的引領作用,也能推動職能型黨支部的成立,提高學生的組織與管理能力。同時,加強組織引領,營造濃厚氛圍,利用黨日活動、宣傳引導和文化建設等多種方式,為學校營造濃厚的志愿服務教育氛圍。這不僅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熱情,也有助于志愿服務工作的長期、健康發展。

第二,強化跨領域志愿者協作教育的深度與廣度。在大學校園內,志愿服務的教育工作不應僅依賴學校的傳統教育和學生管理機制。其發展需要與多方面的合作相結合,以促進理論與實踐的完美融合。首先,通過“三會一課”制度,深化對黨的志愿服務精神的學習與傳播,通過多元化的方式展現和贊美志愿者的實際行動,從而樹立學生的志愿服務覺悟。其次,各級黨組織應發起志愿者服務隊伍的組建,針對不同的學院和專業特色,構建具有獨特特點的志愿團隊,并由經驗豐富的黨員教師擔任指導角色。同時,大學應充分利用黨組織的資源整合優勢,將交叉、前沿學科的知識和技能融入志愿服務的教育中。進一步地,大學可以挖掘研究小組的潛力,加強教學、研究和學生工作之間的協同互動,確保志愿服務教育在跨學科、跨部門的整合中不斷深化與擴展,達到更高的教育效果。

第三,確?!傲x工育人”策略的全方位支持。在黨組織的堅定指引下,高校不僅能夠推進志愿服務的持續發展,更須在此框架下,為大學生的志愿服務提供全面保障。從政策、經費到組織架構,每一個環節都應進行細致的考量和優化。為此,高??稍O立專項基金,為支持志愿者活動,設立專項資金,確保其在學校教育預算中得到適當的比例分配,從而為志愿服務提供穩定的經濟支持;保障志愿者安全,為參與志愿服務的學生提供個人意外險,確保在活動中出現意外情況能夠得到及時和適當的賠償;建立權益保護機構,成立專門的高校志愿者權益保護機構,為志愿者提供權益維護和投訴渠道。此外,該機構還應提供必要的法律支持和援助,確保志愿者在服務過程中的權益得到切實保障[3]。

這些措施的實施,不僅能夠進一步提升志愿服務的質量和效果,還能夠為參與服務的學生提供更加安全和有序的環境,從而更好地實現“義工育人”的目標。

(三)注重黨的制度引領作用,革新高校志愿服務育人機制

第一,在塑造高效的大學生志愿服務架構時,高校必須確保其與黨的組織原則和目標緊密相連,并將其融入學校的整體招生策略中。應完善登記管理制度,在招募階段,設立高校學生志愿者的專門登記管理系統[4]。此系統旨在為參與志愿活動的學生建立詳盡的個人檔案,并將其志愿服務經歷與黨員、團員的發展歷程相互對接,確保每一位志愿者的成長軌跡得到妥善記錄。靈活應用志愿者招募機制,為了更好地滿足志愿服務的實際需求,應結合“每日征集”與“緊急征集”兩種方式,確保志愿者的數量和質量能夠滿足各類活動的需求。強化對志愿者的專業能力培養,高校應設立專門的培訓基地,并逐步完善培養體系。此外,還須制訂詳細的培訓計劃,將志愿服務作為黨員和團員社會實踐活動的核心環節,致力于提升志愿者在服務中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

第二,為了確保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有效性和深度,高校必須建立一個明確、公正且全面的評價與激勵制度。優先制定全面評價體系,評價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有效性不應僅限于定量指標,而應從更廣泛的角度出發,包括對學校工作的貢獻、活動的社會影響,以及志愿者個人的成長與發展。大學應從目標設定、實施方法和成果三個維度,全面、客觀地評估志愿服務的整體效果。充分聽取學生的聲音,定期組織民主生活會、開展談心談話等活動,傾聽學生的心聲,從而對志愿服務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優化。同時采取多元化激勵策略,除了考慮學分和獎勵等直接的物質激勵外,還應重視對志愿者的心理和精神支持??梢酝ㄟ^公開表彰、榮譽證書等方式,給予志愿者應有的認可和尊重,同時加強心理疏導,確保他們在志愿服務中的動力和熱情得到持續激發。

第三,構建全面的志愿者教育與合作聯系機制。大學生志愿服務不僅僅是一種社會實踐,更是一個與多方合作、共建共享的過程[5]。為了更好地推進志愿者教育并發揮其社會與公共利益的雙重屬性,高??杉訌娕c地方政府的合作,確保在區域性黨建工作中發揮大學的積極作用。通過與地方政府建立穩固的聯系,大學可以更好地融入當地社會建設與管理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社會公共領域的認識,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感。還可增強與民間慈善團體的合作,這些機構在志愿服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資源,能為學生志愿者提供寶貴的實踐機會和學習平臺。通過“黨建共建”等合作模式,學??梢耘c這些機構共同探索志愿服務的育人路徑,使志愿者更好地將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實踐,同時也能為學校與社會的互動搭建橋梁。

三、結束語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高校志愿服務育人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黨的制度引領作用為高校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為高校志愿服務育人機制的革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過對黨建、教育的深入探索和與社會各方面的和合作,高校有信心構建一個更加完善、高效的志愿服務育人體系。未來,希望各高校能夠深入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創新教育方法,努力培養更多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讓高校共同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歡
服務育人志愿志愿者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該何去何從?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健康科普推進醫療服務育人的探索與實踐
洛陽師院:堅持以人為本 精心打造管理服務育人文化
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高校服務育人的內容和機制研究
發揮后勤服務育人的作用,培育合格的高職大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