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知”、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克爾凱郭爾死亡觀的倫理立場

2024-04-05 23:53嚴家強
關鍵詞:郭爾克爾凱肉體

嚴家強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廣東 廣州 510515)

在生活經驗中,我們很容易獲得一種關于他人死亡的直觀印象。加上醫學的進步還有科學的發展,死亡似乎已經是袒露在我們面前的一種現象。死亡在科學面前是如此的確定??茖W的直觀印象教育我們要科學地對待死亡,現在大多數人把這個稱之為自然并成功地把死亡從自身身上驅逐了出去。但關于死亡的印象到底是來自他人的,如果把死亡拉回到我自身,那么死亡能夠給予我們的就只有一片模糊不清和不確定。模糊不清是因為沒有直觀印象;而不確定則是因為死亡返回了自身,而且死亡轉換成了我們生存中的可能性??藸杽P郭爾對死亡的理解是從無知開始的,因為對于死亡,他人的死并沒有告訴我們多少,我們仍然處在模糊不清之中。

一、死亡的主語——一個前問題

當我們把目光從死亡的事件轉回到死亡本身并進行反思時,必然要問的問題是“死亡是什么”。這是典型的形而上學的追問。在這樣的追問中,“死亡”是主語,“什么”是對死亡進行解釋的。而死亡要成為主語之前,它必須先作為謂語去追問它的主語。也即是說死亡作為一個動詞,我們先來追問是“誰”的死亡。在大多數情況下,這個“誰”一般所指則是“人”。但相對于死亡,對死亡的“人”的界定也有很多分歧。在這個界定上雪利·卡根(Shelly Kagan)認為是“個人的同一性”(personal identity)問題?!八?,從表面看來,為了弄清楚我死后是否活了下來,或可能存活,我們至少需要知道人是什么,我們需要弄清楚存活的本質,或者(更具體的話)個人在時間中的同一性?!保?]7

(一)一元論(monism)與二元論(dualism)

在對死亡的主語“人”的界定上,一元論認為人只是肉體的或者人只是靈魂的。而二元論認為“人”是由肉體和靈魂組成的,肉體和靈魂互相作用,共同構建成實存的“人”。在共同構建“人”的過程中,二元論認為靈魂是更為主要的。肉體只不過是載體,而靈魂才是人的本質所在。一元論對于人只是肉體的情況也稱為物理主義(physicalism)。物理主義把人解釋為具有各種功能的肉體,和機器相仿但目前又找不到和其功能相似的機器?!澳敲?,按照物理主義的理論,人是擁有特定能力的肉體,是能做一系列活動的肉體。人是能夠思考、溝通、推理、制訂計劃(感受事物、創意十足、有愛和夢想)諸如此類的肉體?!保?]19物理主義把肉體和靈魂各自不同的分工統一到肉體上,靈魂的功能相對應的就是大腦的功能。物理主義把作為死亡主語的“人”完全限定在了物質領域,所以“人”的死亡就如同物質的消亡過程,先是各種功能老化,緊接著是功能缺失,最后如同機器那樣完全解體。

物理主義不像二元論那樣留下任何經驗上難解的謎題,在回答“死亡是什么”的問題上,物理主義的答案是明確的,人的死亡也就是人的消亡,從物質中來回歸到物質中去,一個復雜的物質演變過程?!拔锢碇髁x者的死亡觀是怎樣的呢?在二元論者看來,死亡是心靈——非物質的靈魂——和肉體的永久分離,因為肉體毀掉了。但相對于物理主義者來說,沒有靈魂這一額外的、在肉體死亡后可能或不能存活的實體,心靈只是肉體的P 功能。所以,當肉體各項運作能力被破壞后,心靈也就毀掉了。粗略地說,死亡就是種種功能的終結?!保?]21-22明顯地,物理主義的死亡主語是“肉體”。相對于人只是肉體的情況,一元論還有一種情況是認為人只是靈魂的。靈魂一元論所界定的死亡的主語“人”其實和二元論界定的類似,不同的只是否定了肉體的存在,變成了徹底的唯心主義。靈魂一元論認為這個世界并沒有物質存在,所謂的物質也只是靈魂賦予的。如果在靈魂一元論認為人只是以靈魂存在的人,那么作為死亡的主語“人”也就是指向靈魂的死亡,而顯然靈魂一元論的觀點明顯和二元論是類似的,不同的是它不認同肉體的存在。

(二)克爾凱郭爾的“死亡主語”

關于作為死亡主語的“人”,克爾凱郭爾站在其宗教的立場,給予了“人”區別于二元論和一元論的不同理解。他認為“人是‘那靈魂的’(the soul)與‘那肉體的’(the flesh)的一個綜合。但是兩項沒有統一在一個‘第三項’之中,那么,一種綜合就是無法想象的。這個第三項就是‘精神’(spirt)?!保?]200在克爾凱郭爾看來,人依然是肉體和靈魂的綜合,但需要精神作為第三項來實現這個綜合。在日常的使用當中,或者是在二元論的討論當中,靈魂和精神很多時候是可以共通的。但顯然克爾凱郭爾給予了精神不同的蘊涵。

在克爾凱郭爾看來:“人是精神。但是,什么是精神?精神是自我。但什么是自我?自我是一個‘使自己與自己發生關系’的關系;或者,它處在‘這關系使自己與自己發生關系’這個關系中;自我不是這關系,而是‘這關系使自己與自己發生關系’?!保?]419克爾凱郭爾把精神理解為自我,而自我又是推動自己和自己發生關系的關系,也即是說精神是一種推動力。精神推動著肉體和靈魂發生關系,由此完成它作為“第三項”的作用?!霸诮橛趦烧叩年P系中,這‘關系’是第三者作為一種否定的統一體,而那兩者使自己與這‘關系’發生關系,并且處于‘與這關系的關系’中;以這樣的方式,在‘靈魂’這個定性之下,靈魂和肉體之間的這個關系是一個關系。相反,如果這關系使自己發生關系,那么這個關系就是‘肯定的第三者’,而這就是自我?!保?]420雖然克爾凱郭爾把精神明確為一個人格上的自我,也強調了這種自我是一種實現肉體和靈魂綜合的肯定的推動力。

但由此似乎仍然是無法明確區分靈魂和精神的不同,所以進而克爾凱郭爾指出,人除了是肉體和靈魂的綜合之外,還是一個關于現世與永恒的綜合,也即是有限的與無限的綜合。這第二種綜合實際上是肉體與靈魂綜合的表征?!啊乾F世的’和‘那永恒的’的綜合不是第二個綜合,而是上面所說的‘第一個綜合’的表達,根據這第一綜合,‘人’是‘靈魂’和‘肉體’的綜合,由‘精神’承擔?!保?]281在克爾凱郭爾的理解中,那現世的和那永恒的綜合并不是靠理性來推動的,它需要意志在其中起作用。因為相對于信仰,理性在其中是無法起到任何作用的。顯然,承擔綜合的“精神”是屬于意志的范疇,區別于理性。正因為單純地賦予了精神如此的特性,所以精神從籠統的靈魂當中提取出來作為有區別而又起著關鍵作用的第三者。如此,作為死亡主語的“人”在克爾凱郭爾看來是一個在精神中介下的綜合,缺少了這種中介,綜合無法實現,人也就無法去成為人。那樣,死亡的主語也即是精神的死亡?!霸谒劳龅乃查g,‘人’處在‘綜合’的最極端的點上;‘精神’簡直仿佛無法在場;因為‘精神’無法死,但是它卻必須得等待,因為‘肉體’必須死?!保?]285

弄清楚死亡的主語,其實是為了完成死亡形而上學的追問?!八劳鍪鞘裁础钡膯栴}就演變成了“死亡是肉體的死亡”“死亡是靈魂的不朽”以及“死亡是精神的死亡”等進一步有待考察的問題。但是形而上學的追問依然無法解決大多數人的困惑,人們并沒有因為追問成功就擺脫了死亡本身的糾纏。我們依然恐懼死亡,死亡依然威脅著我們去獲得“好生活”。所以對于死亡,相比于形而上學的考察,克爾凱郭爾認為倫理上的追問更為迫切。所以在克爾凱郭爾那里,“死亡是什么”的問題也就變成了“死亡意味著什么”。

二、“無知”——克爾凱郭爾的立場

肉體的死亡,物理主義通過現代科學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了,但對于“人”的死卻一直無法取得共識??藸杽P郭爾把精神當作死亡的主語并與肉體死亡相區分,在死亡問題上他堅持了無知的立場,正是這種立場使得克爾凱郭爾對死亡的理解發生了極大的轉向。

蘇格拉底對克爾凱郭爾的影響是顯著的,他也正是從蘇格拉底那里找到了支持他尷尬立場所需要的力量。在克爾凱郭爾的博士論文《論反諷的概念》中,蘇格拉底所堅持的“無知”為其所推崇??藸杽P郭爾認為這種“無知”給予了蘇格拉底和他自己以無窮的力量,借以實現其反諷的一生?!疤K格拉底講一無所知,其實是有所知,因為他知道自己是無知的,另一方面,這種知識并非是關于某種事物的知識,也就是說,這種知識沒有任何積極的內容,由于這個緣故,他的無知是反諷的?!保?]216在克爾凱郭爾看來,蘇格拉底的“無知”并非是一種認識上的一無所知,而是代表著一種倫理的傾向,通過自身消極的“無知”態度來引出對方積極的倫理認識。這個過程不在于了解或糾正了知識本身,而在于改變了認識世界和認識自身的方式。在這個全程反諷的過程中,“無知”本身并不改變什么,“無知”的對象也不改變什么,改變的只是吸收了“無知”態度的個體。

對于死亡的認識,克爾凱郭爾堅持了蘇格拉底的立場,即“無知”的立場。他堅持自己對“死亡是什么”的問題一無所知,并不比其他人了解得更多?!袄?,死亡是什么?和其他人知道的一樣:如果我吞了一劑硫酸,我會死;同樣,如果我把自己溺于煤油里等等,我會死。我知道拿破侖經常隨身帶著毒藥,莎士比亞筆下的朱麗葉也這樣,斯多葛學派認為自殺是勇敢的行為,而其他人則認為是懦弱,一個人可能死于一件荒謬的瑣事,讓最嚴肅的人都忍不住發笑,一個人能避免某種死亡等等……如果世界的歷史依然如此轉換,那么我已經準備好了;我只需要買些黑布做一件牧師袍,然后我會做一個葬禮上的演講,正如任何一個普通的牧師所做的那樣?!保?]138克爾凱郭爾以一般人所能了解的角度闡述最簡單的死亡事實,并不涉及對死亡的深沉思考,更不涉及對死亡的形而上學追問?!蹲詈蟮?、非科學的附言》中對死亡如此闡述,實際上表明了克爾凱郭爾在死亡問題上的態度,也是他對待其他事物的態度。即死亡本身是什么的問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死亡意味著什么。這種對待死亡的立場不是針對知識的,而是倫理立場,借助對死亡的反思來反思人本身?!澳鞘?,不管人們是否找到一個關于死亡的解釋,死亡本身并不解釋任何東西?!保?]374死亡本身并無任何需要,它只是呈現。而需要對死亡進行解釋的是活著的人們,通過解釋來消解死亡所帶來的虛無。

盡管作為一個靠父親的遺產生活,專門從事思考和寫作而不事生產的“閑人”(后來阿多諾對克爾凱郭爾思想的批判中就認為克爾凱郭爾看待“生存”缺乏了從事生產的生產者意識),但克爾凱郭爾仍然認為自己并沒有比其他人思考得更深,在死亡是什么的問題上,他依然堅持著蘇格拉底“無知”的態度。大衛·保森(David Possen)認為“克爾凱郭爾仍然堅持他沒有理解死亡是什么,他沒有賦予這種思考任何內容,最終他用無知這個非常簡短的詞回答了他關于死亡的討論。然而這不僅是無知,而且還是一種態度,稱之為關切的無知(concerned ignorance)?!保?]132這種關心的無知表明,克爾凱郭爾表示對死亡的無知并不是要把這個問題拋下,而是要實現一種由形而上學追問的面向轉到倫理關切的面向。正如蘇格拉底在死亡問題所表現出來的“無知”態度一樣,這種態度給人們思考死亡留下了大量的空白,對這種空白的積極填充,使得人們在選擇“好生活”時獲得積極的力量?!疤K格拉底的無知是他借以摧毀所有知識的無物。從他對死亡的看法中,我們特別能看到這一點,他不知道死亡是什么,不知道死后有什么,不知道死后是有某種東西呢,還是什么也沒有,可見他是無知的;然而他并不由于這種無知而憂心忡忡,恰恰相反,他由于這種無知而感到真正的自由,也就是說,他并不把這種無知當真,然而他講他是無知的,這卻是再當真不過了的?!保?]218

克爾凱郭爾在死亡問題上所表現的“無知”除了堅持蘇格拉底的立場外,克爾凱郭爾還給蘇格拉底的“無知”賦予了更豐富的內涵和時代特征。蘇格拉底本意是以“無知”為手段來改變希臘人對待生活的態度,使得希臘人更關注自身的完善,而不是專注于外在的事物??藸杽P郭爾則把蘇格拉底的“無知”上升到了生存方式的層面,“無知”給予整個生存以力量,正如“無知”給予人們理解死亡所帶來的力量一樣?!盁o知”的立場并不是指向“無”,而是指向更多的“可能”。

把“無知”的立場貫穿死亡的理解,從“死亡是什么”轉向“死亡意味著什么”,實現對死亡理解的倫理轉向表明,克爾凱郭爾看待死亡問題的根本立場是面向倫理的。他要拋開“純粹的關于死亡本身”的考察而轉向對“思考死亡本身能夠給生活帶來什么”的考察。除了蘇格拉底“無知”立場的影響,死亡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性也是克爾凱郭爾對死亡問題堅持倫理立場的關鍵因素。

三、死亡的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死亡既是確定的,又是不確定的。從“人都必有一死”的角度看,它是確定的;而從“何時何地怎樣死”的角度看,它又是不確定的。但對于克爾凱郭爾而言,死亡確定性與不確定性不僅僅只有這些。

(一)死亡的確定性

對于克爾凱郭爾而言,死亡的確定性有兩層意涵:一是肉體肯定是會湮滅的;二是精神肯定是不朽的。肉體湮滅的確定性和精神不朽的確定性是連貫的,而且這種確定性是一種內向性的(inward)確定性。我們先從一般性的角度來探討,才能顯出克爾凱郭爾這種“內向性的確定性”的倫理面向。一般而言,死亡的確定性是指“人類必死的命運”是確定的?!叭硕际菚赖摹钡拿枋?,既可以說是一個經驗事實,也可以說是一個抽象的概括。當人們思考這個“人都是會死的”的抽象概括時,腦海所能呈現的就是一個理性思維給予的沒有特定主語的只關乎事實的“抽象的概括”。當然也能獲得一種認識論上的確定性認同。這種認識上的認同多源于生物學方面的知識和關于死亡的間接經驗。

從赫拉克利特認為“對于靈魂來說,死就是變成水”[7]22這樣的樸素唯物主義觀點開始,到現代的科學主義認為死亡就是肉體的各種功能的喪失,死亡的確定性是在于把“死亡的主語”確定在人的肉體上。對于克爾凱郭爾來說,“人都是會死的”的描述他也是認同的,但是“死亡是否就是終結”則是一個另當別論的問題。在克爾凱郭爾把“人”看作是在精神這個第三者綜合下肉體和靈魂的綜合時,他就強調了肉體都是要死的,但精神則不。雖然克爾凱郭爾從信仰的角度出發堅持“死亡并非是終結”,但從俗世的生活看,他也完全接受了“人類必死的命運”?!昂煤孟胍幌氚?,你的生命在流逝,有一天這樣的時刻也會走向你,你會面臨你生命的終結,那時不會再有什么生活下去的出路向你顯示?!保?]13克爾凱郭爾是家里的第七個小孩,除了他和其中一個哥哥外其他的小孩都沒有活過33 歲。由于他是最小的一個,所以他目睹了所有其他小孩的死亡。家庭的經歷讓他把自己生命的終點也設置在33 歲,當他度過34 歲生日的時候甚至還去查過自己的出生日期有沒有弄錯。正如萊塞·霍恩(Lasse Horne)所指出的“附言寫于克爾凱郭爾32 歲時,那個老人正在準備死亡”[9]367。

克爾凱郭爾雖然接受了人類肉體必死的命運,但他并不認同從笛卡爾開始的理性主義傳統對待死亡的態度。在克爾凱郭爾看來,人類必死的命運只是外在的,當轉向自身的內向性,對死亡的理解則會變得生動得多。當人們思考“死亡的確定性”時,更多是想象著一個“大寫的人”,這對于死亡的思考是冷漠的。就像一個純粹的數理邏輯分析,克爾凱郭爾指責這種思考缺乏了具體的個人在其中。而這樣抽象和一般性的思考必然使得人們對死亡缺乏了應有的警醒,也難以從死亡那里獲得生存的力量??藸杽P郭爾在批判“死亡的確定性”思考時,顯然是丟棄了關于死亡的形而上學思考而轉向了倫理關切,這使得抽象冷漠的死亡思考具備溫情脈脈的倫理關懷。正如帕特里克·史考特(Patrick strokes)所提到的:“關于死亡的思考會讓我們每個人都想到我們將會死去,除非我們逃離或埋葬這種必然的結果。正如受克爾凱郭爾影響的海德格爾和貝克告訴我們的典型做法,在沉思人類必死的命運時,我們必然也會沉思我們個人的必死命運?!保?0]369而之所以會必然轉向沉思我們個人的必死命運,是因為“一般性的死亡”并不能使得我們平靜地生活,而且具體的生存也時刻面臨著死亡不確定性的沖擊。

(二)死亡的不確定性

對于克爾凱郭爾而言,死亡的不確定性也有兩個方面的意涵:一是死亡的時間是不確定的;二是精神的不朽對于不同的人是不確定的。肉體的死亡是確定的,精神的不朽在內向性上也是確定的,但具體到每一個人的死亡這兩者通常都是不確定的。每一個人肉體死亡的時間是不確定的,每一個人對精神不朽的內向性程度也是不確定的。而且因為“人類必死命運”的時刻在場,這種不確定又是確定的。正是出于對這種針對不同人的不確定性的關注,克爾凱郭爾對死亡的反思轉向了倫理的思考:在一個“壞事”當中如何尋求到“好”??梢哉f,不確定性給予了倫理轉向一種急迫的動力。死亡在生活的經驗中當然是壞事,但克爾凱郭爾也不打算去考究這個壞事的本質是什么,他只是希望從死亡的事實中挖掘到鼓勵生存的積極力量?!八劳鰧l生在一個完全不可預料的時間,死亡將會到來使得我們變得誠摯,而不確定性則持續地檢驗著我們是否把我們實際的生活表達為誠摯?!保?]373死亡時間的不確定性完全打破了人們原來那種鎮定的一般性思維,特別是當人們想到自身死亡的不確定性時,對一般性思維的沖擊力度更會持續加大。而這種沖擊力直接的影響是人們對待生活的態度,有人可能會因此選擇了放棄生活。

克爾凱郭爾認為隨時會到來的死亡檢驗著我們是否會認真地對待生活,這種認真和宗教聯系在一起就是誠摯。原來人們在思考自身不在其中的死亡時,死亡就像是一段客觀思維的演練。當把死亡完全地拉回自身,死亡這種“壞事”也就威脅著生存本身。相比對死亡的一般性描述,克爾凱郭爾對死亡加入了更具體和情感化的描述?!爱斔劳鲈谄湔鎸嵭螒B之中作為那瘦削陰沉的收割者出現的時候,一個見此情景的人也免不了驚恐,而如果它為了嘲弄那些自以為能夠嘲弄它的人們而喬裝打扮之后出現,這時只要這觀看者發現,這個面生的人,他以他的禮貌抓住了所有的人并且使得所有人歡悅于情欲的狂熱放縱,并且他就是死神,那么這時,這觀看者就會完全被一種深深的驚駭占據?!保?]288當死亡作為不確定的死神呈現在人們的思維當中時,原來個人對于那種“人類必死”的看法則完全被擊破了。不確定的死亡對生活的威脅感日益增強,“正如死亡破壞性地闖入了生活中,它的不確定性破壞性地攻破了非個人的‘心神不定’的客觀思考。不可避免的時間限制和徹底取決于時間的死亡的主觀性定義了終有一死的思考者的生命。這不僅賦予了死亡思考以一種新的時間緊迫性,事實上還改變了這種思考的主題?!保?0]368死亡時間的不確定性使得原來對于死亡可有可無的思考變得急迫了,而且也促使對死亡的思考從“是什么”的形而上學主題轉到了“應該如何做”的倫理主題上來。

四、結語:倫理視域下的死亡觀

在死亡主語的問題上,不管是一元論或是二元論,主語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割裂的??藸杽P郭爾把死亡的主語看作是一種綜合,在精神維系下肉體與靈魂的綜合,這無疑是克爾凱郭爾獨特的視角??藸杽P郭爾是虔誠的基督徒,除了宗教立場使然,克爾凱郭爾把人看作是一種綜合并不是為了回答死亡的形而上學追問,他是希望把死亡問題引向倫理的追問。在經驗論的前提下,死亡總是殘酷的現實生存體驗,克爾凱郭爾并不否認這一點。而把無知作為前提,肯定死亡的不確定性和確定性,克爾凱郭爾站在這個基礎上,賦予了死亡觀豐富的倫理面向。從形而上學追問轉向倫理追問,死亡不再是一個否定性的目的,而是一個能推動改變個體生存處境的動力,這樣死亡的消極意義在生存面向中就能得到一定的克服。

關于死亡,哲學上的討論嚴格區分了死亡本身與死亡的過程,而且其討論主要集中在死亡本身。在生活中,關于死亡的討論卻大部分集中在死亡的過程。人們會討論某人是如何死的,也會為了相識或不相識的人留下悲傷的淚水。在克爾凱郭爾看來,人們把死亡當作一件進行中或者過去了的事件,卻極少把死亡當作生存本身來看待。人們在生活中不斷地經驗死亡的事實,卻習慣性隔斷自身與死亡的聯系。死亡在習慣性的隔斷中變得抽象并且遠離了死者自身,克爾凱郭爾認為這樣對待死亡并不能獲得對死亡的本質性理解;只有和死亡孤獨地相處,把對死亡的理解轉到個體自身以及自身的生存中才能真正把握死亡的本質。這種本質理解就是倫理面向的追問,也就是追問個體死亡對于個體生存本身的意義,而不是只看到死亡的否定性。

如何把死亡從否定性的視角拉回到尋求生存意義的視角,克爾凱郭爾認為要返回到個體的內在性中。畢竟個體無法獲得死亡的直接經驗,當個體直面死亡時,反思是無法保留下來的。所以當個體抽象地思考死亡時,死亡并不在場。而死亡在某種程度上在場,是因為每個個體都以死亡作為終結。所以,對于死亡問題的思考只有返回到個體的內在性中才能實現其倫理追問的意義。個體正是意識到死亡的懸臨,才能在這種緊迫感中把握生存本身的意義。對于克爾凱郭爾而言,信仰是生存最大的意義,所以對于死亡的思考也就轉向如何獲得信仰上來。正是死亡所帶來的緊迫性,推動了克爾凱郭爾轉向思考生存的重要意義。每個個體都要面對自身的死亡。在死亡轉向內向性之前,個體最先面對的是一種不確定性。在克爾凱郭爾看來,相比于肉體死亡的不確定,精神不朽的不確定性更為突出。而精神的不朽是在人的內向性中確定的,當然不是所有的個體都能在自身的內向性上確定這種認同。所以在不同的人獲得這種精神不朽的內向性認同過程當中,對死亡的思考更不可能是一致的。內向性的過程充滿了不同人的不確定性,要獲得精神不朽的內向性反思,對死亡的反思也就必然指向“應該如何做”的倫理面向。

現代哲學對死亡的思考從克爾凱郭爾開始變得溫情起來,而這種溫情不單是對待死亡本身上,還有對待死亡的主語——個體上。對死亡的時刻關注,推動個體對自身生活進行重新審視,并以此去實現死亡懸臨下更好的生存。對于克爾凱郭爾而言,獲得信仰是更好的生存;對于其他個體而言,自然也有自身關于更好生存的理解。站在倫理的立場思考“死亡意味著什么”,顯然能夠給予個體生存更多的關注和提供更多實現更好生存的動力。

猜你喜歡
郭爾克爾凱肉體
最有思想的句子
后現代語境下的克爾凱郭爾
我的詩
生 活
從兩難的生存選擇到荒謬的宗教信仰——克爾凱郭爾生存辯證法的思想理路
《肉體的記憶》中“橋”的解讀
快樂為什么那么快
克爾凱郭爾存在主義哲學思想對卡森·麥卡勒斯創作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