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政策下幼小科學銜接的現實意義、主要問題與優化策略

2024-04-06 10:12謝德新劉轉清
教育導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幼小雙減育人

謝德新 劉轉清

2021年4月,教育部在《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中,要求幼兒園和小學開展入學準備教育和入學適應教育,這為幼小科學銜接提供了根本遵循〔1〕。同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政策),這表明黨和政府實施“雙減”政策的決心〔2〕。在“雙減”政策下,我國幼小銜接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的同時,也存在監管力度不足、兒童主體意識淡薄、雙向銜接不到位、協同育人機制有待完善等需要直面的問題。因此,本文擬探討“雙減”政策下幼小銜接的現實意義,厘清其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以期為幼小科學銜接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雙減”政策下幼小科學銜接的現實意義

“雙減”政策事關良好教育生態營造和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構建?!半p減”對幼小銜接提出了明確要求,并對各地區積極推進幼小科學銜接產生了重要意義〔3〕。

(一)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維護幼小銜接秩序

近年來,各類培訓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違法違規現象時有發生,資本也從義務教育階段流向學齡前階段,呈現出“學生在校外培訓機構超前、超綱、超度學習”“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拿著課外培訓單子遍地忙”等多種亂象。

對此,“雙減”政策聚焦統籌推進校外培訓治理工作,依法治理不合資質、虛假宣傳的培訓機構,解決培訓機構的泛濫問題,遏制向學生及家長牟取暴利的資本運營,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管理,從源頭上解決“小學化”、搶跑等問題,維護公平的教育環境。對學齡前階段,從嚴治理校外的幼小銜接班,降低幼兒園大班的流失率,讓大班的孩子重新回歸幼兒園,有助于維護幼小銜接的有序開展?!半p減”政策的落地,在給校外培訓機構大幅度“降溫”的同時,也給社會焦灼的“教育內卷”降溫。

(二)改變“小學化”的現狀,有助于堅持零起點教學

幼小銜接是系統的、持續的、漸進的過程,短期的“搶跑”不可取。長期以來,幼兒園存在“拔苗助長”式的超前學習,機械地給兒童“灌輸”知識的“小學化”行為;小學階段出現教學內容超標超前、縮減知識和盲目趕超進度的行為,給兒童增加了不少的壓力?!半p減”政策的出臺,不僅緩解了兒童的學業負擔,也有助于防止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和小學教育“超標超前”現象,推動小學堅持零起點教學。如2021年,海南省教育廳要求小學嚴格實行零起點教學,堅決杜絕小學組織“入學考試”行為,嚴禁小學階段分“重點班”“實驗班”;山東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九龍灣幼兒園將數學活動與幼兒一日生活緊密結合,融入晨檢、晨間談話、進餐、戶外運動、飲水、散步、離園與整理等各個環節,開展兒童數學教育的新探索;威海市鳳鳴幼兒園以符號類元件、拼音類元件為依托,開展前書寫活動,運用跑書、空書、涂鴉、繪書、范書等形式,使兒童建立對小學生活的積極期待與向往〔4〕。

在“雙減”政策和《指導意見》指引下,幼兒園和小學能較好地遵循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在幼兒園階段重點從身心、生活、社會、學習方面做好入學準備;在小學階段從身心、生活、社會、學習方面實施入學適應教育,雙方共同按照幼小銜接的原則、目標與任務,改變“小學化”和“超標超前”的教育,堅持零起點教學,規范教學秩序,幫助兒童養成良好的習慣,盡快適應小學的生活。

(三)緩解家長的教育焦慮,有利于凈化幼小銜接的環境

隨著家長教育水平的提高,家長的教育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然而“分數至上”的評價體系,以及“重點?!薄鞍渭獍唷钡拇嬖?加上初中后的普職分流,增加了家長對孩子未來升學不確定的焦慮,出現了“過度攀比”“要求幼兒園提前學習拼音”“轉學到幼小銜接培訓機構”等現象。

據相關調查顯示,72.7%的家長認為“雙減”政策的出臺,有利于緩解他們的教育焦慮〔5〕?!半p減”政策出臺后,兒童的學業負擔得到減輕,家長們的課外培訓支出有所減少,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和家長的教育焦慮。因此,“雙減”政策的出臺,有助于凈化幼小科學銜接的環境,使家長在重視兒童智力發展的同時,兼顧他們的全面發展,逐漸回歸到教育的本質。

(四)減輕兒童的學習負擔,使兒童快樂過渡到小學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城鄉不同年齡人群超重肥胖率持續升高,其中6—17歲及6歲以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達19%及10.4%〔6〕。2019年,國家衛健委在《2018年中國兒童青少年近視調查結果》中公布,全國兒童青少年整體近視率達53.6%,近視發病呈現低齡化、發展快、程度深的趨勢,其中6歲兒童近視發病率為14.5%、小學生近視發病率為36%〔7〕??梢?兒童群體肥胖率和近視率攀升,兒童的身心健康面臨著愈加嚴重的威脅。部分兒童的課余時間和周末時間都在忙碌的課外培訓中度過,這給學齡前兒童增加了學業負擔和心理壓力,不利于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巴媸莾和奶煨浴?但現實中“玩”不再是兒童的自然權利,反而變成家長控制兒童的一種手段?!巴妗币沧兂梢环N獎勵,只有讓家長滿意才能獲得的一種獎勵?!巴妗钡膬热菀脖粐兰酉拗?不再是隨心的游戲,而是經過家長精心挑選的“益智”活動〔8〕。

“雙減”政策貫徹“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校內校外雙管齊下,緩解育人和應試的沖突,有利于兒童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同時,“雙減”政策出臺后,家長和教師更關注兒童的身心發展,兒童的好奇心、學習興趣得到尊重與保護,能較好地滿足他們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自探索獲取經驗的需求?!半p減”政策的實施,讓兒童從“小學化”教學和培訓機構的“搶跑”中得到解脫,從而更好地享受快樂的童年。

二、“雙減”政策下幼小科學銜接的主要問題

“雙減”政策的出臺,對幼小科學銜接產生了積極作用。但在幼小銜接實施中仍存在宏觀調控有待加強、兒童主體意識淡薄、雙向銜接不到位、協同育人機制有待完善的問題。

(一)宏觀調控有待加強,政策保障不夠健全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門針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問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入學準備教育水平有了較大的提升。然而,當前宏觀調控有待進一步加強,學段銜接缺乏頂層設計,如在現有的學制系統中,課程銜接標準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存在“真空”。以數學科目為例,一年級(上)的數學要求學生通過書寫“左右”答題,然而學前階段僅要求辨別左右,一年級(上)的語文教學也沒有出現“左右”二字的識字和寫字要求〔9〕??梢?一年級數學課程開發專家也許默認為這是幼兒園孩子應知應會的知識,而幼兒園階段卻沒有具體的要求。這樣的“真空”問題,被資本市場放大,也是導致“小學化”久“去”不止的重要原因。

當前幼小銜接“小學化”和“搶跑”的問題不斷得到改善,但仍存在不規范的教學行為。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門對校外培訓監管力度有待加強?!半p減”政策對校外培訓機構有明確的規定,短時間內有效地遏制了學科類培訓機構,但由于監督機制不健全,監管部門在后續的管理中存在漏洞,出現了“隱形培訓”“變異機構”〔10〕;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門對民辦幼兒園監管力度不足。當前公辦幼兒園“小學化”問題基本得到控制,但民辦幼兒園為了生存仍存在不規范的教學行為,“小學化”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雖然部分地區對“小學化”傾向的幼兒園責令限期整改,但缺乏常態化的監督機制,容易出現“走過場”“先通知后檢查”等行為。因此,教育行政部門對校外培訓機構和民辦幼兒園的監管需要進一步加強。

美國學者艾利森說:“一個國家的政策目標能否達成,90%依賴于其是否得到有效的執行?!薄?1〕可見,要使政策產生良好的效果,關鍵在于政策執行過程中要全面貫徹落實。政策的實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政策執行主體對政策實施效果的影響最為重要。我國政策執行是垂直的行政管理體制,存在不同層級的執行主體,而這些執行主體之間的溝通協調、思想統一與步調一致,則是政策最終落地的決定因素。幼小銜接涉及教育行政部門、幼兒園、小學等不同主體,由于缺乏明確的權責分工,導致不同的部門的工作組織不順暢〔12〕,政策失真和執行偏差。如有些地區對政策的解讀不透徹,對幼小銜接工作關注不夠,在政策執行和實施的環節存在“打折扣”的問題。

(二)忽視兒童的內在心聲,兒童主體意識淡薄

兒童是最具生命力、潛能和可塑性的教育對象。從某種意義上講,兒童是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抓住兒童教育的本質,就抓住了教育改革的關鍵節點,從而為教育工程系統地注入源源不斷的生命力。幼小銜接的主體是兒童,然而,當前幼小銜接口號化,“假銜接”“不銜接”的現實問題仍較為普遍。在幼小銜接中占據主要話語體系的仍是成人,缺少來自兒童的聲音,由幼小銜接的“局外人”轉為幼小銜接的“局內人”是兒童內心的訴求〔13〕。

對孩子而言,幼小銜接是其早期生活世界需要經歷的一個重大轉變。從終身教育和人的可持續發展來看,從幼兒園到小學過渡銜接的經歷,對孩子以后的人生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幼兒形成適應社會變化的能力,將對其今后的發展產生積極作用。學前教育和小學教育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教育,而當前幼小銜接背離學前教育的目的與任務,小學教育界落后于學前教育界,很大程度上是兒童觀、教育觀、課程觀落后落伍的具體表現〔14〕。

(三)雙向銜接不到位,幼小聯動不足

學前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環節,是終身教育的起點,對兒童發展具有基礎性的作用。雖然幼兒園和小學都是幼小銜接的責任主體,但現實中幼小銜接仍存在幼兒園單向發力、片面銜接的情況。其一,幼兒園銜接單一化,體現在幼兒園是幼小銜接的單一主體,向小學單向靠攏,缺乏聯動機制;其二,幼兒園銜接表層化、片面化,幼小銜接大多集中在大班下學期,被簡單視為參觀小學等淺層準備,銜接不充分;其三,幼兒園對幼小銜接的理論認識比較傳統,過度以知識技能為導向,偏向教學方法的小學化銜接。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對幼小銜接形成了一定的主體意識,但仍存在行動較少、參與不夠的問題。一方面,在教育實踐中,小學過于關注“學科知識”“小學文化”,用傳統教學方式“拉”兒童盡快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沒有適度放低標準,忽略了“兒童天性”〔15〕;另一方面,在雙向銜接中,小學沒有足夠的重視,較少主動地與幼兒園聯系,主動性和參與度需進一步提高。此外,因為教學任務緊迫導致部分小學沒有開展“零起點”教學,加劇了幼兒園“小學化”的問題。目前幼小雙向銜接尚未真正落在實處,雙向銜接聯動機制不夠完善,銜接流于形式和表面。小學與幼兒園的互動主要集中在大班下學期,園校之間的教師缺乏溝通合作機制,銜接活動次數不多,銜接的效果有限。

(四)家—園—?!缢姆接^念不一,協同育人機制有待完善

“雙減”前,家長因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而過于關注識字、算術等學科知識,小學化的現象較為普遍?!半p減”政策出臺后,面對“零起點教學”的實施,家長又開始擔心兒童后續能否跟得上小學的教育,出現了新的焦慮。家長對幼小銜接的片面認識也是銜接不順暢的主要原因〔16〕。部分家長錯誤地認為幼小銜接就是讓兒童提前學習小學知識,重視孩子的知識儲備,甚至要求幼兒園進行拼音、算術的教學;還有部分家長認為幼小銜接的主要責任在幼兒園和小學,忽視家庭參與的重要性。

在幼小銜接的實施過程中,社會教育被弱化,社區資源未得到較好的開發和利用。一方面,社區教育活動較少,當前家園社協同育人主要采用親子活動、家長會、家長開放日等形式,較少邀請專家舉辦講座,以及舉辦幼兒園和社區共同宣傳科學育兒等活動,家長缺乏了解幼小銜接的渠道,傳統育兒理念難以轉變。另一方面,社區較少與幼兒園和小學聯合開展幼小銜接活動,在協同育人中的作用未得到較好發揮。

當前,我國協同育人機制還沒有有效運行,主要原因是家—園—?!绲哪繕隋e位和邊界模糊〔17〕。一是不同的主體,選擇了不同的教育目的,導致行動的分歧,家長偏重工具理性,學校注重價值理性但礙于現實壓力也看重工具理性,社會偏向價值理性,但現實利益傾向工具理性;二是邊界模糊,家長對幼兒園存在過高的期望與認知偏差,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干預幼兒園的教學;三是尚未構建起以園校為主體的協同育人機制,沒有形成教育合力。

三、“雙減”政策下幼小科學銜接的優化策略

幼小銜接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必須從整體上做好頂層設計。在“雙減”政策下,針對當前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幼兒園、小學、家庭、社區共同努力,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態,助力幼小科學銜接。

(一)完善銜接機制,實現有效銜接

在宏觀調控方面,“雙減”需要建立有效的監管機制,但單純依靠監管很難實現最終的“雙減”。唯有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才能使“雙減”具有制度保障〔18〕。在教育高質量發展時代,高質量的基礎教育體系應是中、小、幼三級學段緊密相連,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19〕。在幼小銜接的過程中,現有學制系統仍存在“真空地段”,建立幼兒園和小學科學銜接的長效機制,其關鍵是做好課程銜接。第一,統籌推進幼小銜接整體部署,從宏觀層面推進幼小科學銜接,從兒童發展的連續性、完整性和可持續性出發,做好小、幼學段間的一體化設計。第二,建立中央主導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牽頭的“幼小銜接發展聯盟”〔20〕,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應根據區域實際情況和兒童發展需求,制定幼小科學銜接的工作規劃,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為幼小科學銜接的有序開展提供政策保障。第三,針對幼小科學銜接的課程體系制定有效的方案,構建幼小科學銜接的課程共同體,以課程為切入口,協同幼兒園和小學統一編制《入學準備手冊》《入學適應手冊》《幼小科學銜接手冊》等,為幼小科學銜接順利開展提供知識指引。

在教學行為監管方面,校外機構和民辦幼兒園不規范的教學行為,需要持續的監督和規范的管理。一方面,成立專門的治理部門,采用定期檢查與不定期檢查相結合進行治理。對校外機構加大治理力度,糾正和扭轉校外機構違背幼兒身心健康的行為;對民辦幼兒園加大監管力度,規范民辦幼兒園中“小學化”的問題。另一方面,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為幼小銜接提供支持,促進規范化和標準化〔21〕。

在統籌執行機構治理方面,針對政策執行層級性的問題,幼小銜接政策執行機構應建立貫通國家層面到縣級層面的縱向治理模式并統籌規劃,賦予地方政府權力以增強地方政府的效能,構建銜接監控體系〔22〕。只有通過精準的執行和有效的監督,才能確保政策有效實施并取得良好效果?!半p減”政策作為一項宏觀的教育政策,各級教育管理部門需要在做好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地方實際,及時完善和細化政策內容,提高政策執行力,避免政策僵化。此外,針對實施過程中涉及不同的執行部門的問題,應建立相互合力的橫向治理模式,充分發揮其整體效應。不同的執行部門應做好內部的協調溝通,建立信任,達成共識,真正成為政策執行的共同體。

(二)回歸兒童本位,助力高質量銜接

關注幼小銜接中的兒童,深入了解這時期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內在感受、學習和思維方式等規律,才能為幼小銜接奠定基礎〔23〕。幼兒期的學習與發展具有階段性和連續性,兒童發展的階段性決定了不同年齡階段有其適宜的基本學習與教學方式;兒童發展的連續性則決定了相鄰階段年齡特征及學習方式之間的相互連接和相互滲透。幼小銜接要堅持以兒童為中心的理念,運用符合兒童發展規律的方式方法,促進兒童健康快樂地成長。

幼小銜接中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兒童,在幼小科學銜接的實踐中,需要站在兒童的角度,傾聽兒童的心聲,關注兒童的情感,回歸兒童主體地位。幼兒園和小學需要達成共識,合力塑造“以兒童為中心”的共同體文化。幼兒園的入學準備應強化幼兒日常心理層面的科學銜接;小學的入學適應要推動多主體的參與,為兒童創造良好的環境〔24〕。如在小學開學第一天,通過“紅通通的迎新鼓”“彩色的智慧之門”“多元的平衡區”“充滿挑戰性的籃球架”“童趣的圖書館”“獨特的班級口號”“熠熠生輝的班級文化墻”“幸福的照片墻”等巧妙的布置,創設一個積極向上、陽光溫馨的校園和班級環境,為一年級學生注入生動的色彩,讓他們快樂地開啟小學的旅程。因此,要真正把兒童作為幼小銜接的主體,堅持以兒童為中心的理念,助力幼小科學銜接。

(三)建立幼小互通機制,推動雙向銜接

在幼兒園方面,做好科學的入學準備是幼兒園的基本職責??茖W的入學準備要與突擊準備相區分,突擊準備是主要集中在大班下學期的突擊性的短暫準備;而科學的入學準備是貫徹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尊重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貫穿三年的長期銜接。入學準備教育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園要堅持以兒童為本,依據《指導意見》,從小班開始循序漸進地開展入學準備。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滲透入學準備教育,是幼兒從幼兒園順利過渡到小學的重要途徑。教師應結合幼兒的發展特點,通過多種形式滲透入學準備教育。如開展“我是小小值日生”“整理小能手”等活動,強化幼兒的自理能力;開展“我要上小學”主題系統活動,通過“建構我的小學”“參觀小學”“體驗小學生活”等活動引發幼兒對小學的向往。這不僅能為幼兒升入小學做準備,更能為他們未來的人生做準備。此外,幼兒園要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和專業知識,幫助教師樹立幼小科學銜接的理念。

在小學方面,幫助兒童做好入學適應是小學低年級的重點任務,幼小銜接的關鍵是讓兒童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值得一提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小學有效落實幼小銜接的主體職責提出了明確要求,為小學在幼小科學銜接的實施過程中提供了根本遵循。在“雙減”和“新課標”的指導下,小學要樹立雙向銜接的意識,明確自己是幼小銜接的主體,承擔起自身的使命和責任。在幼小銜接的工作中,小學應加強與幼兒園、家長、社區等主體的聯系,建立銜接的共同體,幫助兒童自然地過渡到小學階段。小學教師也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堅持“零起點”教學,注重課程組織的變革,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真正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在“雙減”政策下,多地將改革一年級教學方式、優化教學程序作為重點,如北京市朝陽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提出以“游戲化教學”為抓手,重構課程內容。在語文教學中,分析課程標準的學習難點,以單元為單位設計三類游戲,形成了小學低年段整套教學游戲設計和課件資源庫。在數學教學中,融合美術、體育等學科開發了“七巧板之旅”〔25〕。此外,針對不同年級的兒童采取個性化的教育方法,關注每位新生的學習過程和生活狀況,幫助新生解決困難??傊?在入學適應教育中,可組織游戲化和生活化的綜合實踐活動,因材施教,用愛引導,使兒童能盡快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

在幼小科學銜接雙向互通機制方面,雙向銜接是幼兒園與小學全方位、系統且深入的銜接。針對當前幼小雙向銜接,以及兩個學段教師缺乏溝通合作機制的問題,建立幼小科學銜接雙向互通制度,加強幼小管理人員雙向交流機制,搭建幼小教師雙向聯系平臺,創建幼小教師聯合培訓體系〔26〕。第一,幼小管理人員雙向交流機制,就是幼兒園和小學的管理人員換位體驗,在換崗工作中,深入了解另一個階段的兒童狀態、學習方式等,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反思和改進。第二,雙向聯系平臺就是建立學習共同體,加強幼小雙方在兒童發展、課程、教學等方面的交流,及時解決兒童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的問題。同時,雙向聯系平臺還包括幼兒園和小學教師的雙向聯合教研。為提高聯合教研的效果,雙方的教師應聚焦具體的問題開展聯合教研,進行思想上的碰撞,讓雙向銜接更有實效。第三,創建幼小教師聯合培訓體系,組織教師進行多元化的培訓,強化教師專業能力和專業水平。當前幼小教師對不同階段的教育存在認知盲點,構建聯合培訓體系,能讓雙方關注幼小銜接階段的兒童,了解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確保幼小科學銜接的連續性和一致性。

(四)構建家—園—?!鐓f同育人機制,做好科學銜接

在協同育人方面,教育合力是學校(幼兒園)、家庭、社會等主體加強協作,形成以學校(幼兒園)為主體,以家庭為基礎,以社會為依托的協同育人的力量,使學校(幼兒園)、家庭、社會相互配合和補充,提高育人的實效。在幼小銜接中,學校(幼兒園)、家庭、社會都有各自優勢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必須以學校(幼兒園)為主體,幼兒園和小學兩大主體要承擔和發揮主陣地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學校(幼兒園)的引領下,家庭和社會要發揮作用,形成以學校(幼兒園)為主體,以家庭為基礎,以社會為依托的育人共同體。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庭教育是兒童成長十分重要的一環,也是幼小銜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半p減”政策呼喚家庭教育功能回歸,良好的家庭氛圍和融洽的親子關系對兒童的未來影響深遠。家長積極參與幼小科學銜接更有利于兒童的順利過渡,學校(幼兒園)要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更好地實現家校(園)共育。第一,教師可通過家長手冊、家長教育講座、家訪、家長線上線下溝通平臺等多種方式〔27〕,定期向家長介紹科學的銜接理念,引導家長轉變以知識為導向的思維模式。如,幼兒園可以邀請小學教師走進幼兒園,向家長分析“雙減”下小學生活的真實狀況,也可以邀請已經畢業的兒童家長走進幼兒園,分享銜接的經驗,以緩解家長的焦慮情緒。第二,教師應聆聽家長的心聲,定期收集家長的問題或意見,及時解答家長的困惑,通過真誠的溝通緩解家長的教育焦慮。第三,教師要加強家—園和家—校的溝通與合作,充分調動家長的力量,攜手并進,共同為兒童升入小學做好準備。第四,教師需向家長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和支持,如引導和支持家長為兒童創設家庭學習環境、親子閱讀、體育鍛煉、參與勞動等,通過多種形式,形成幼小科學銜接的合力,讓兒童開啟精彩紛呈的小學生涯。

在社會方面,聯動社區開展相關活動。社區作為社會治理基本單位,在家校社協同育人資源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它是連接家校社協同育人工作的樞紐。其中,社區中多元資源與環境,一旦轉化成實踐育人的課程要素就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正如杜威所說,“真正的教育只有來自于兒童能力上的刺激,而這一刺激來自于兒童在與社會情景中的需求和互動中”〔28〕。因此,在幼小銜接的實施過程中,應發揮社會中真實的生活場景和豐富的情景教育〔29〕,聯合社區開展幼小科學銜接的相關活動,如“大手拉小手垃圾分類”活動等。此外,在全球化和數字化的背景下,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機構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要發揮好這些公共文化機構在社區傳播和推廣素質教育觀念的作用〔30〕,推動家長教育觀念的整體轉變。

在機制方面,構建家—園—?!鐓f同育人的機制。幼小銜接除了小學和幼兒園兩大主體,教育生態系統中的家庭和社會也非常重要。要實現家—園—?!绲挠行贤?關鍵是推進制度化的家—園—?!鐓f同育人建設,增強銜接的合力。在“雙減”政策下,發揮學校的紐帶作用,在學校構建家—園—?!鐓f同育人新機制。第一,在學校成立協同育人聯合工作小組,建立協同育人機制;第二,構建以學生成長為主導的全過程協同育人工作機制,包括入學到畢業的全過程;第三,在每個年級成立協同育人工作小組,由教師、家長、社區代表組成,落實協同育人機制;第四,構建“家長—教師—社區”新平臺,開展家校社議會活動,打造家校社協同共育家長學?!?1〕。

猜你喜歡
幼小雙減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銜接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幼小銜接真正該做什么
從養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穩銜接
幼小銜接,學前準備知多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