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結中華民族共同意識:以中秋民俗藝術的深層歷史內涵與現代轉化為例

2024-04-06 15:05黃意明孫伯翰
關鍵詞:活動

黃意明,孫伯翰

(1.上海戲劇學院 人文社科部,上海 200040;2.云南藝術學院 戲劇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一、中秋溯源與早期功能

中秋節的最早起源和祭月儀式相關。從亞洲的兩河流域到南美的墨西哥,世界上許多民族均有月祭儀式,我國古代也存在秋分祭月的傳統。在很多文化圈中,祭祀月亮的活動通常被看作與生殖崇拜有關??疾旃糯袊涝碌默F象,可以看出我國早期社會也將月亮與生殖文化相聯系。與此相關,就我國月祭崇拜的對象而言,大致有三種不同的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祭月的對象是作為星體的具有神性的“月”。根據這種觀點,祭月活動是早期人類對于星體及其神秘力量崇拜的表現。第二種觀點認為,祭月的對象是“月神”,“月神”有西王母說、蟾蜍說、常羲說等(1)參見袁珂:《中國神話傳說詞典》,辭書出版社,1985年版,第63頁。,由此推斷,該觀點認為祭月活動是一種對人格神崇拜的宗教活動。第三種觀點調和前兩種說法,認為祭月體現了從星體崇拜到神人或神性動物崇拜的過程,即從對作為星體的“月”的崇拜,轉向了對以蟾蜍或常羲等形象出現的“月神”的崇拜。

這些觀點均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即都暗含月祭與生物繁衍的相關之義。以我國史料記載中的祭月為例,目前西王母崇拜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殷虛卜辭中記載了“貞之于東母西母”(2)羅振玉:《殷墟卜辭考釋三種》,中華書局,2006年版,第592頁。,而西王母與生育、繁衍相關。據宋亦簫先生考證:“西漢焦延壽所著《焦氏易林》的繇辭中,多次提到西王母的賜子功能。如坤卦第二之‘噬嗑’:‘稷為堯使,西見王母。拜請百福,賜我嘉子?!ω缘谖迨汀?‘西逢王母,慈我九子,相對歡喜。王孫萬戶,家蒙福祉?!?3)宋亦蕭:《西王母的原型及其在世界古文明區的傳衍》,《民族藝術》2017年第2期。這些均表明了西王母有生殖之神的含義。中秋民俗中常出現的蟾蜍形象則可溯源到遠古時期人們對“蛙”的生殖崇拜。蛙腹似孕婦隆起的腹部,口似女陰,且有極強的繁殖能力,故被認為是生殖力量的象征。(4)參見李東秦:《中秋節與月崇拜》,中南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第28-29頁。另外,有神力的月球,也被認為與女性的生殖有關。屈原《天問》有“夜光何德,死則又育;厥利維何,而顧菟在腹”(5)王逸撰,黃靈庚點校:《楚辭章句》,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第67頁。之句,月的運行規律與動植物的生長繁殖周期密切相關,遠古人類在不能科學解釋二者關系的狀況下,認為月或月神擁有某種可以控制萬物繁殖的能力,出于生產活動及自身繁衍的需要,人們對其加以崇拜。

由此,月祭現象均含有生殖崇拜之義。由于“儀式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象征符號,儀式與象征的技能緊密聯系在一起”(6)參見彭兆榮:《人類學儀式的理論與實踐》,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202-203頁。。原始祭月儀式中,通過聯想的力量,月、蟾蜍、西王母、月兔(7)或認為月兔乃蟾蜍之變象,兔子的孕期為一個月左右,與月亮的盈虧周期接近。等建構了一個巨大的與生殖相關的符號系統。這一原始儀式雖然在我國歷史的進程中逐漸被禮樂文化所改造代替,但是依然在民間信仰中有其影響,直到明清時期的拜月活動中尚有女性祈子的內容存在,這便是“生殖崇拜”思想的遺留,《金瓶梅》中的吳月娘拜月乞子就是一個例證。

不過中國的祭月活動并非只是簡單的生殖崇拜,月球的運行規律還與農耕相關,而中秋時節正是農作物收獲的季節。原始人類通過類比聯想將月球、作物的繁殖與大地母性相聯系起來。這些相互聯系的概念組成了一套家族式的體系,雖然官方的祭月活動仍有祈求豐產之意,但《禮記》中記載的祭月活動,已經由直觀功利性的生殖崇拜逐漸轉向對自然規律的尊重。

一方面,自周以后,中國人開始產生了一套有關世界秩序的“陰陽”觀念,在這套觀念中,月被視為“陰”之代表符號?!抖Y記·祭義》曰:“日出于東,月生于西,陰陽長短,終始相巡?!?8)楊天宇:《禮記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615頁?!抖Y記·禮器》曰:“大明生于東,月生于西,此陰陽之分,夫婦之位也?!?9)楊天宇:《禮記譯注》,第299頁。都強調了月與陰陽觀念中的“陰”密切相關,并且說明了周代祭月代表了某種自然規律和秩序,而非神力的載體。故而,周代官方祭月儀式的目的已經不只是為了“生殖”,而是對代表了萬物運行規律的“陰陽”體系的尊重。

另一方面,統治者從自然規律與秩序推及社會規律與秩序,官方祭月儀式已經有了維護社會秩序的含義,成為禮樂文化的一部分。隨著儒家禮樂思想的萌芽和人文精神的成長,原始自然崇拜思想逐漸式微,一些原始思維和行為被改造為禮制的一部分,祭祀日月禮即是代表?!抖Y記·祭儀》說:“祭日于壇,祭月與坎,以別幽明,以制上下。祭日于東,祭月于西,以別內外,以端其位?!?10)楊天宇:《禮記譯注》,第615頁?!洞蟠鞫Y記·保傅》載:“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別也?!?11)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53頁??梢钥闯?至少在周代,官方祭月的目的已經發生了轉化,從對有神性的月或月神之功利性的崇拜轉向了對萬物運行規律、社會秩序的追求。月的活動規律與自然規律相關,自然規律才是導致萬物孕育、生長的原因。

周人已認識到,自然運行的規律、秩序,與人世間的規律、秩序是同構的,這樣,通過祭月儀式,就將對自然規律的崇拜與維護社會秩序的要求統一起來,并最終起到社會和諧的目的。這種自然規律或社會秩序,稱作“上帝”“明神”,《國語·周語上》:“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諸侯春秋受職于王,以臨其民?!?、工、商各守其業,以共其上?!?12)上海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點校:《國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7頁。這里的“夕月”即秋分祭月,統治者通過秋分祭月的儀式,教育官員和人民事君盡職。儀式的原理即在于,宇宙的運行有其規律與秩序,日、月等自然星辰各守其分,不同的人員也應該各盡其職,對自然界規律的敬重即是對社會秩序的維護。

神話則在后來中秋節俗的形成過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嫦娥奔月”與“吳剛伐桂”兩個神話?!版隙鸨荚隆惫适碌脑缙诎姹緸殒隙鹜滴魍跄覆凰乐幎荚禄頌轶蛤?。(13)嫦娥奔月最早見于戰國時代出現的《歸藏》一書中,原文為“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為月精”,但故事中缺乏關鍵人物后羿以及嫦娥偷靈藥的情節,嫦娥偷靈藥的相關情節則最早見于西漢時期的《淮南子·覽冥篇》。這個故事中,西王母、蟾蜍均是早期社會及民間信仰中生殖崇拜的對象。此外,由于月“死則又育”“虧而又盈”,在世界各地的文化中通常被認為具有永恒性,而西王母作為不死靈藥的擁有者,本身也具有永恒性。嫦娥奔月神話的重點在于偷取不死靈藥,整個故事表達了人們追求長生的意愿。從故事的結構分析,這個故事還有另外一層更深刻的含義,在許多地區,西王母最早本是被作為月神來崇拜的,她擁有永恒的能力在于有著“不死靈藥”這個法寶,嫦娥取得“不死靈藥”化身蟾蜍,成為月神,意味著在與月有關的神仙系統中,她已經取代了西王母,占據了月神的地位,成為新的月神。(14)人類學家弗雷澤在《金枝》中分析,早期人類認為人的靈魂寄存于體外,《金枝》中提到內米湖畔的祭司更替必須以折取一段神圣的樹枝(金枝)作為開始,一個挑戰者折取金枝不僅象征著他得到了挑戰在任祭司的權力,也象征著他取得了金枝所蘊含的神圣靈魂。 嫦娥故事中的“靈藥”與內米湖畔的“金枝”十分相似,可以看作是神力的化身。兩代月神對比,西王母的神力與月神地位是先天就擁有的,而嫦娥的神力和地位則是依靠其自身的行為,這意味著“人”只要通過自身的行動,同樣可以成為神;而“偷”這個詞不僅意味著嫦娥欺瞞了丈夫,由于作為神的西王母將仙藥給予后羿有著“天意”的性質,因此,嫦娥的這一行為更說明了她并沒有順應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其行為帶有反叛天意的色彩。這樣分析,嫦娥奔月的故事結構就很類似于道教人士追尋長生的過程。追尋長生本就是逆天意的行為,故而,道教有“渡劫”一說。但是,道士們認為,雖然長生違背天意,但只要通過自身的修煉或是依靠丹藥,就可以成仙,從而獲得不死之身。兩者的基本結構都是:逆天行事,取得長生,名列仙班。較為完整的嫦娥奔月故事出現于《淮南子》,這本書與后來道教的產生又有較為密切的聯系。由此可見,嫦娥奔月的故事與道教的修仙觀是密切相關的。從早期人們崇拜西王母,到以人的身份偷靈藥成為月神的嫦娥故事出現,實質上標志著從原始宗教崇拜向和民間信仰密切聯系的道教修仙系統乃至神仙體系的轉化,這個故事也表明了中秋節與追求長生的道教信仰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

吳剛伐桂的神話融入中秋節則反映了中國人對生命永恒的追求。吳剛伐桂的故事最早見于《酉陽雜俎》:“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15)段成式著,曹中孚校點:《酉陽雜俎》,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版,第 5 頁。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故事中吳剛是因為有過錯而謫令伐樹,但在中國神仙故事語境中,貶謫不只是一種單純的懲罰。道教中有“謫仙”一說,神仙有過錯被貶人間,經過艱苦的修煉才能重新獲得仙籍,貶謫過程中的修煉才是貶謫最重要的意義,故而吳剛被謫令伐樹本身就是一種修仙的試練。這個故事可以和西方神話中的西西弗斯相比較,吳剛修仙是為了追求長生,西西弗斯在被罰推石頭之前亦是在不斷逃避死亡;兩者都是在追求永恒的生命,無限期的伐桂與推石頭其實已經意味著它們處在永恒的狀態。然而不同之處在于,西西弗斯神話僅有一種懲罰意識而無任何修煉的內涵,它象征著人逃離自己應有的命運就會遭遇懲罰。在西方人心中,死亡是人必須經歷的事情,是命運不可抗拒的召喚,如坎貝爾所說:“英雄是自覺順服的人……只有誕生能夠征服死亡——不是老舊事物的重現,而是新事物的長成……我們除了上十字架然后復活外,別無他法——也就是完全肢解后,再重新誕生?!?16)約瑟夫·坎貝爾:《千面英雄》,朱侃如譯,金城出版社,2011 年版,第 111 頁。這些話表明,從西方人的宗教與生命觀出發,生命是不斷的“死亡—誕生”的過程,人們必須順從命運,對死亡的抗拒并不能獲得永恒的生命。中國文化則有一種不同的生命觀。桂樹在中國文化中有長生與醫療的意義,它被砍了又長,從未經歷過死亡,代表了一種生生不息的生命感。而擁有了永恒生命并不斷修煉的吳剛,同樣是對于生命不死信念的表達。前文中嫦娥奔月的神話把道教長生觀念與中秋節直接聯系起來,再加上嫦娥盜取靈藥本身就有追求長生的含義,也讓中秋獲得了強烈的生命意識。這些使得中秋節體現出了中國人對于生命永恒的訴求,也反映出中國人天地萬物生生不息的世界觀。

二、中秋節俗的形成與文化內涵

除了祭月之外,文人逐漸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賞月活動,這是一種詩意的審美活動。此活動的產生應該與人們對月的想象相關,《詩經·陳風》中就有《月出》一篇,將月色與美人相應。南朝謝莊的《月賦》中則有言:“升清質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列宿掩縟,長河韜映;柔祗雪凝,圓靈水鏡;連觀霜縞,周除冰凈。君王乃厭晨歡,樂宵宴;收妙舞,馳清縣;去燭房,即月殿;芳酒登,鳴琴薦?!?17)嚴可均編:《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華書局,1958年版,第2625頁。此段描繪在月光的普照下,世間的景象皆成美景,令君王陶醉和愉悅。

文人中秋賞月的習俗最早見于魏晉時期?!稌x書》卷92:“謝尚書鎮六渚,秋夜秉月。率爾與左右微服泛江?!?18)房玄齡:《晉書》,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2391頁。歐陽詹《玩月詩》序云:“玩月,古也,謝賦、鮑詩、朓之‘庭前’、亮之‘樓中’皆玩月也?!?19)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歲功典》73卷21冊,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33頁??梢娫谖簳x南北朝時期的中秋時節,已經出現了文人有組織的賞月活動。這種賞月活動是與民間信仰及官方的祭月儀式不同的自由的審美活動,是中秋習俗形成的又一來源。到了宋代,賞月與拜月共同構成了作為民俗活動的中秋節的兩個方面。

從宋代開始,中秋節放假一天,民間團圓娛樂,加上自周以來祭月活動的影響,以及文人賞月活動的影響,幾種因素匯聚在一起造就了為今人所熟知的中秋節俗的樣態,成為中秋作為民俗節日正式形成的首要標志。中秋節正式形成的第二個標志在于,民間信仰在宋代已經融入到中秋活動中。蘇軾《望海樓》詩:“樓下誰家燒夜香,玉笙哀怨弄初涼。臨風有客吟秋扇,拜月無人見晚妝?!?20)蘇軾撰,王文浩輯注,孔凡禮點校:《蘇軾詩集》,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369頁。提到了民間拜月這一行為。在宋代,中秋之夜,人們“登樓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則愿早步蟾宮……女則澹佇妝飾,則愿貌似嫦娥,圓如皓月”(21)金盈之等著,周曉薇校點:《新編醉翁談錄》,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第 16 頁。。由此可見,民間信仰已經對中秋節造成了較為廣泛的影響。宋代之所以被認定為中秋節正式形成時期的第三個標志,是因為其“團圓”屬性最早是在這一時期出現的。南宋吳自牧《夢粱錄》中所載家家戶戶“安排家宴,團圓子女”(22)吳自牧:《夢梁錄》,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 年版,第 161 頁。證明了在宋代,中秋節已經具有了團圓的含義。中秋象征團圓與中秋節的月亮最為皎潔圓整有關??疾煊绊懼星锕澲尚?官方祭祀活動產生最早,但其目的在于塑造社會秩序,且參與人群有限,而文人賞月活動和民間拜月活動則對作為民俗活動的中秋節影響更為重要一些。綜上,作為民俗活動的中秋節應當起源于魏晉時期的文人賞月,發展于唐,后與民間的拜月儀式相結合,最終在宋得到官方認定而形成。

在明清時期,中秋拜月較前代有了進一步發展。這一時期的文獻相較于之前,更為詳盡地記錄了當時中秋拜月的過程。劉侗《帝京景物略》記載:“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之,如蓮華。紙肆市月光紙,繢滿月像,趺坐蓮華者,月光遍照菩薩也。華下月輪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搗藥臼中。紙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繽紛。家設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供而拜,則焚月光紙,撤所供,散家之人必遍?!?23)劉侗:《帝京景物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年版,第 361 頁?!氨本q華祀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像,符上兔如人立,陳瓜果于庭……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24)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歲功典》73 卷 21 冊,第 40 頁。從這些材料可以看到,相比于前代,明清時期拜月已經形成了一套規定的流程,擺祭案于月出的方向,放置畫有兔、月宮或是月光菩薩的月光紙于案上,焚香而拜,最后以燒月光紙,向家人分食祭品為結束。這一時期的小說中也出現了對賞月和拜月情況的描述?!都t樓夢》第一回就出現了賈雨村賞月的情形,而第七十五、七十六回描述了眾人拜月等情景:“園之正門俱已大開,掛著羊角大燈。嘉蔭堂前月臺上,焚著斗香,秉著風燭,陳獻著瓜餅及各色果品。邢夫人等一干女客皆在里面久候。真是月明燈彩,人氣香煙,晶艷氤氳,不可形狀。地下鋪著拜毯錦褥,賈母盥手上香拜畢,于是大家皆拜過?!?25)曹雪芹、高鶚著,脂硯齋,王希廉點評:《紅樓夢》,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515頁?!百Z母因見月至中天,比先越發精彩可愛,因說:‘如此好月,不可不聞笛’?!?26)曹雪芹、高鶚著,脂硯齋,王希廉點評:《紅樓夢》,第518頁。這些記載和描寫說明了在清代,詩意的賞月活動并未因拜月活動興起而衰微,賞月與拜月是中秋節活動的共同組成部分。明清時期,中秋賞月已經成了多地共有的活動?!拔鬣l縣‘中秋夜置酒賞月桂,男泛舟登紅崖,婦女亦設佳筵?!淙菘h‘八月中秋大會親朋玩月?!瓬刂莞星锸且寡e朋賞月,或至江干看潮’”(27)陳夢雷編:《古今圖書集成·歲功典》73 卷 21 冊,第 29 頁。這類例子還有很多,均反映了明清時期全國各地中秋節闔家團圓、賞月游玩的盛景。

考察作為民俗節日的中秋節的內核,團圓、平等、詩意、生命意識都成為其重要內涵,而團圓又是最為核心的內涵?!秹袅讳洝分械摹鞍才偶已?團圓子女”,《西湖游覽志》中的“八月十五日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28)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年版,第 361 頁。以及《帝京景物略》中的“女歸寧,是日必反其夫家,曰團圓節也”(29)劉侗:《帝京景物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年版,第 361 頁。,都揭示出中秋團圓的主題。中華民族一向有追求和諧圓滿的人生理想,而中秋節的形成正滿足了民眾的這一愿望。歷史上,中秋團圓的意愿,增強了家族、朋友的凝聚力,起到很好的社會調節作用,最典型的例子便是蘇軾與蘇轍兄弟二人在中秋以詩的形式互通書信,《中秋見月和子由》與《中秋見月寄子瞻》兩詩看似只是在相互訴說他們所見到的景色,經歷的事情,實質卻是在中秋這個闔家團圓的時候,以詩意聯系起兄弟二人的情感。唐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宋人司馬光的《八月十五夜寄友人》這類詩皆是在中秋節時以詩歌的形式與朋友交流情感,增進友誼。

貫穿中秋文化的另一核心內涵,則是平等的觀念。宋人金盈之《新編醉翁談錄》記載當時京師賞月:“傾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自能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飾之,登樓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30)金盈之等著,周曉薇 校點:《新編醉翁談錄》,第 16 頁?!秹袅讳洝芬蔡岬?中秋節屬于貧富同樂的日子,“雖陋巷貧窶之人,解衣市酒,勉強迎歡,不肯虛度?!?31)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 年版,第 161 頁。這就完全擺脫了古代祭月禮的貴族性和某些節日的小眾特點,成為全民平等歡樂的節日,所謂“風露清,月華明,明月萬家歡笑聲”[無名氏《(中呂)迎仙客·十二月》]。在明清北京城的拜月儀式中,人們將西瓜切成蓮花狀,在上面供奉月光遍照菩薩,月光平等普照。在佛光普照、平等不二的信仰背后,體現出中秋節日精神的平等性。

還值得一提的是,詩情畫意也是中秋的特色。中國的傳統節日,貫穿著中國人的時間意識,體現著自然和生命的節律,代表著中國人天人合一的生活理想,所以向來不乏詩情畫意,其中尤以中秋為最?!叭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詞句,既代表著古人對人生的達觀態度,又寄托著他們對人生的美好期待。而“但愿團圓三十秋,不計東西與南北”(高登《中秋月》)、“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白居易《望月有感》)等詩句,通過對人類共通情感的抒發,起到心靈撫慰的效果。至于“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則在人與自然的交融中,領會生命的澄明之境。誠如林語堂所言,中國人的詩歌中有著宗教境界,“詩教給中國人一種曠達的人生觀,一種慈悲的意識,一種豐富的愛好自然的態度和藝術的忍受性”。唐人崔備詩中的“四時皆有月,一夜獨當秋。照耀初含露,徘徊正滿樓?!敢郧骞饽?年年許從游”[《和武相公中秋錦樓玩月》(得前字、秋字二篇)],劉禹錫的“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絕景良時難再并,他年此日應惆悵”(《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這些如夢如幻的詩句,將對人生的感慨、思考與中秋的月色結合在一起,使人生充滿了詩意。因此,在中秋這樣一個美好的日子,我們理應放下手中的工作,放松身心,試著體驗詩意棲居的美好。

三、當代中秋文化內涵的創造性轉化

前文提到,中秋節帶有平等的內涵。就數千年的等級社會而言,平等是相對和有限的,而歷史發展到今天,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階層與階層之間的平等則理應成為社會的普世價值。但毋庸諱言,我們現在的社會各階層之間、集團之間依然有著諸多壁壘需要消除。對此,政府相關部門應利用中秋,通過媒體報刊等多種形式,營造平等和諧的中秋文化;文藝工作者也可積極創新中秋藝術,因為在文藝活動中是最容易營造平等的氣氛的。學校社區則可利用假日,舉行文藝活動。但所有這些行為舉措,都應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即群體的參與,只有群體參與其中,才能打破隔閡,產生平等的氛圍。所以文藝活動的方式可采取參與者自主互動,無須預設表演者和觀眾,人人都是表演者,形式則宜多樣化。

今天,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化已經成為普遍趨勢,人口流動頻繁。很多務工者、求學者長期離家在外,漂泊成為了一種常態。因此我們更應注重節慶的社會調節功能。由于現在的國家法定節期只有一天,純粹意義上的回家團圓很難做到,因而中秋團圓內涵中的“家園感”就顯得特別重要。李白詩云:“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客中作》)人生漂泊本屬無奈,但“家園感”卻能讓人們融入此時此地的群體之中,獲得一種歸屬感。這種感覺有時甚至比回家團圓更具現實意義。因此相關政府部門、媒體等可利用中秋節日,在輿論上做一些全社會層面上的宣傳和溝通工作,以營造家園氣氛;鄉鎮街道乃至文化館以及社區居委會等民間組織,則可以做一些民間文化和公共文化的建設工作,消除鄰里之間的隔閡,建立溫馨的社區文化和宜居環境。招收外來務工者子弟的學校,也應做好學生的引導工作,讓孩子們愛上“新家園”;而擁有學術資源和文化優勢的高校,學生大都來自五湖四海,努力建設和諧的校區家園文化,可讓廣大學子在獲得家園感的同時,逐漸形成社會責任感,這對社會的良性發展意義重大。學校領導和廣大教師應該有創設節日校園文化的主動意識。

如上文所說,中秋還體現了中國人內心的生命感以及對長生的夢想。然而,長生并非人人可冀,死亡是人們必須要面對的事情。中國文化中雖有以莊子為代表的豁達面對生死的道家文化,和將生死看作是存在的假象而非本質的佛教文化,以及以留名青史為生命意義的儒家文化,但是對于當今中國的多數人來說,死亡仍然令人恐懼,許多老人因為生命的衰老而感到不安,整日處于憂慮當中,不能夠安然享受退休的時光。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則加劇了這種社會的群體焦慮。因而,加強生命教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在中秋這一特別的時刻,應當采取一些手段,重新引發人們對生命的思考。例如,社區或學??梢詫ⅰ白鎸O”三代人組織起來,通過講故事,甚至是排演戲劇的形式,組織參與者親自扮演角色,既可以演出或講述自己人生中的故事,通過一系列從年少到年老的故事,讓參與者感受生命的過程,更為自然地將生命周期看作是一種自然規律;也可以演出莊子的故事,讓參與者在扮演中感受到莊子豁達的生命觀,或者引入宗教的終極關懷理念。無論哪種形式,都是要讓參與者能夠更為達觀地看待生死,讓兒童了解生命的歷程與意義,讓老人建立更為樂觀的生命觀。此外,還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組織一些健康講座,不僅針對老人,也針對長期忍受工作、學習壓力,處于亞健康狀態或慢性疾病中的人群,通過醫學知識講座及心理健康講座等手段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此外,中國古代祭月儀式包含了人與自然各盡其職的含義,當代中秋儀式重建也應當將該意義延續下去。中秋節活動可以嘗試恢復月祭儀式,可以于中秋夜晚將人們聚集在月下舉辦宣講活動,介紹從古至今月球對各個時期人類活動帶來的影響,感恩月球為人類農業生產、漁業捕撈及其他日常生活帶來的便利,月下宣講的目的是引導人們認識到月球的規律運行對人類社會產生的意義進而認識到敬業與恪守崗位的重要作用。

從手段上說,中秋節習俗的重建還可以將空間范圍從現實拓展到網絡,儀式活動并非只有在真實空間中才可進行?,F代社會中社會分工導致了家庭規??s小以及家庭成員之間的物理距離不斷拉大,中秋儀式不可能違背社會趨勢,在真實空間將分散的家庭成員重新組織,并把較小的兩口之家、三口之家或是四口之家重聚為大的家族,這就導致了以團聚為目的中秋儀式在現實中較難維系。而不受物理空間限制的網絡則為中秋儀式的舉行提供了新的平臺。當下,由于社交媒體的出現,曾經一度難以在現實中維系的大家族在虛擬空間中可以被重新組織起來,微博、微信群組為家族關系的維系提供了超越物理的空間。其次,近年來,春節期間的搶紅包活動、各類公祭日開展的網上祭祀活動,其實質就是儀式或是儀式的一部分。在網絡上重建中秋活動,其本質依然是“團圓”“平等”“詩意”“長生”。

網絡平臺的組織者可以在微信群、微博這些平臺組織中秋活動,宣傳中秋文化,通過積分或是紅包作為吸引人們參與活動的手段,組織各家庭群組之間或是家庭群組內部的答題、競猜活動,題目可以是與中秋相關的內容,也可以擴展到其他傳統文化,例如傳統習俗、中醫知識、歷史常識,利用這些題目讓大眾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通過競猜增加節日氣氛。這類活動可以將平日里較少交流溝通的家族成員、甚至是彼此陌生的不同家族,重新凝聚起來。正所謂五湖四海皆兄弟,在這些網絡活動中,人們不再像日常生活中那樣被物理空間所限制,大家共同參與活動,人與人在網絡空間中建立起聯系,增加了家人、朋友甚至是民族的整體凝聚力,體現出中秋節“團圓”的內涵。在古代,相隔異地的親人朋友在中秋佳節以互贈詩賦來增加凝聚力,今天,網絡平臺的出現能讓中秋詩歌的唱和更具有時效性,組織者可以在網絡論壇中組織與中秋相關的詩歌創作大賽,讓天各一方的人們相聚在一起,通過賦詩的形式體驗中國文化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想,領會人生的意義。此外,在今天,拜月活動同樣可以放在網上進行,組織者可以將“月光紙”搬到網絡上,在網站頁面設置月光菩薩像或是嫦娥月兔標志,與此同時,通過直播的形式,將最好的月亮圖像實時呈現在屏幕上。這樣,即使是陰雨天氣,人們也可以在家中賞月、拜月。這種網絡拜月更大的優點在于,在網站上可以用彈幕或是留言板的形式,讓大家相互祝福,把對家人、朋友、國家的祝愿在網絡上表達出來,使人們共享親人團聚、身體健康、生命長久的美好祝愿,書寫下中國人的生命意識。除了這些手段以外,眾多的在線游戲平臺也可以利用起來,組織一些與中秋相關的線上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有了跨越距離的相聚,大家共同參與游戲,不分老幼貴賤,中秋節“平等”的內涵自然就體現出來了。

要想復興中秋節與傳統文化,政府要起到引導作用。以上述中秋創意活動為例,有了政府的支持,社區活動就能夠順利開展,不同網絡平臺的相關活動就能統籌起來。政府各級部門可以利用行政力量,利用電視臺、報紙、街邊海報欄等傳統媒體組織宣傳活動;當然,民間力量、社會團體、優秀企業也要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對中秋在內的各類傳統節慶活動進行宣傳,可以通過編排和制作影視、音樂、舞蹈等藝術作品擴大影響,也可以制作動漫、微電影投放到門戶網站、社交平臺以及通過快手、抖音這類形式在新媒體中進行宣傳;甚至還可以在娛樂、商業性質的動漫、電影、電視劇中植入該類內容,在潛移默化中加大包括中秋節在內的傳統文化對大眾人群的影響力,使中國人建立起文化自信。

四、中秋節俗重建中的社會表演實踐方案

中秋節俗的重建實踐同樣需要以學校和社區為主要平臺。筆者認為,這兩者相比較之下,社區實踐的難度較大,地位也更為重要。具有凝聚力的社區不僅能夠收到近鄰勝于遠親的效果,而且能夠幫助個體建立家園感、歸屬感,減輕現代社會中人的孤獨感。家園感不僅包括家庭團圓,也包括鄰里和諧。此外,與中秋相關的生命教育、詩歌活動也需要依賴社區的組織。在社區中秋節俗重建活動中可嘗試運用戲劇這一手段,相比于一起做月餅、包餃子這樣的活動,其優勢在于,戲劇可以促使參與者之間建立更多的聯系,進而使鄰里間的關系更為密切,而與家園感相關的內容也可以通過戲劇活動傳遞給參與者。問題在于,社區以戲劇的形式組織中秋活動不同于學校,根據以往應用戲劇實踐的經驗,中國的成年人與老年人多數并不愿意,也不主動參與公開場合的戲劇活動。解決這個問題有兩種方法:第一,社區工作者扮演角色引導參與者進入戲劇情境;第二,以社區中的小朋友為中介,通過小朋友來鼓勵家長參與戲劇活動。戲劇活動不只是表演,也需要服裝、道具多方面的工作,雖然傳統中秋節的節俗活動多于晚間進行,但是在白天,社區可以組織起小朋友們為晚上的戲劇活動準備服裝道具,培養小朋友之間的合作能力、動手能力。

與家園感相關,中秋節社區戲劇活動的另一目的是解決當前社會中常見的家庭問題、鄰里問題。在傳統社會,父慈子孝,夫唱婦隨的封建道德成為規范家族關系的準則,而這套準則,在思想多元化的今天早已失去了適用性而產生諸多問題。故而,在中秋節的戲劇活動中,可以設置常見家庭問題的情境,讓大家參與解決,在戲劇活動中通過親身參與、體會來探索各自家庭問題的解決之道。在當代社會中,鄰里關系相較過去更為生疏。一方面,我們需要通過構建密切的鄰里關系來建立家園感;另一方面,生疏的鄰里關系不代表不存在鄰里矛盾,相反,由于鄰里的相互疏遠導致了一旦出現矛盾,問題會更難以解決。故而我們可以利用戲劇來設置常見的鄰里矛盾情境,即通過戲劇演出活動讓參與者相互熟悉,也在虛擬的矛盾之中提前為可能出現的真實矛盾尋找解決方式與溝通之道。

中秋的詩歌創作欣賞活動也屬于社會表演,活動中有關實踐的內容也應根據中秋節俗的功能予以設計。除了賞月、思親、團圓這些傳統內容的詩歌以外,還可以以鄰里、家園、中秋神話、養生保健為題進行詩歌創作欣賞。中秋節的詩歌活動應與清明、重陽的詩歌活動略有差異,因為中秋最重要的目的還是通過家庭、鄰里關系構建都市生活中的家園感,故而以娛樂中互動關系構建為主,審美為輔。神話則是體現中秋詩情畫意的另一種方式,社區可以在舉辦詩詞賞析創作的同時連帶舉辦一些中秋神話再創作活動。神話再創作主要針對的是較難創作鑒賞詩歌的低齡兒童,讓他們盡情發揮想象力,改編中秋神話,并且在晚間的中秋戲劇活動中表演出來。神話再創作一方面可以幫助個體從小了解中秋文化,另一方面也可以開發他們的想象力,增加他們的參與積極性,而且,孩子是連接鄰里關系最方便、最重要的紐帶,通過孩子們的團體活動,鄰里之間的關系自然也就密切起來了。

猜你喜歡
活動
大型活動
“六小”活動
“活動隨手拍”
演出活動
行動不便者,也要多活動
少先隊活動(2021年1期)2021-03-29
“拍手歌”活動
三八節,省婦聯推出十大系列活動
活動掠影
活動掠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