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SSP教學模式在中醫康復學的應用 *

2024-04-07 20:09韓小釵孫年怡唐一龍劉學勇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24年8期
關鍵詞:思政理念康復

何 宇 韓小釵 孫年怡 唐一龍 劉學勇※

(1.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康復醫學中心,遼寧 沈陽 110134;2.中國醫科大學第二臨床學院,遼寧 沈陽 110122;3.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上海 200434)

中醫康復學是指在中醫學方法、理論及相關技術指導下,幫助患者改善功能障礙,最大限度地促進其恢復日常生活能力、重返社會的一門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1]。中醫康復學以整體觀和辨證觀為基礎,強調整體協調,又注重個體偏倚。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容易固定學生的思維,降低學習的積極主動性,不利于整體綜合素質的提升,不符合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中醫康復人才的需求[2]。

課程思政以“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為理念,以傳授知識、提升能力和價值引領的有機融合為目標,是在教學過程中將思想政治教育與醫德培養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方法[3]。課程思政作為高校教育和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立德樹人”“三全育人”的理念與中醫的“整體觀念”相契合,符合中醫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傳統道德標準[4,5]。學生標準化病人(Student standardized patients,SSP)指通過標準及系統化的培訓使學生能夠真實、準確地模擬出患者的臨床癥狀及心理變化等,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有機融合,從而提高學生臨床綜合素質[6]。

1 中醫康復學的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我國目前慢性病、老年病、殘疾患者基數龐大,對康復治療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中醫康復作為康復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傳統醫學為理論基礎,通過針灸、按摩、中藥等治療方法來促進患者身心功能恢復,效果顯著、不良作用小。中醫康復人才的培養對滿足人們康復治療需求、提高康復臨床治療水平、促進康復醫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2009年首次建立中醫康復科,至今共有14所中醫藥大學開設中醫康復專業[7]。但目前中醫康復還沒有形成獨立完整的學科體系及成熟的康復評定體系,科研能力水平偏弱,對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夠。傳統的以教師講課為主體的“填鴨式”教學方法禁錮了學生的創新及批判性思維,不利于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無法滿足社會對高素質、高標準的中醫康復人才的需求,不利于學科建設的長期良性發展[7]。2020年衛健委發文,明確指出要加強中醫康復的人才建設,提高各醫療機構中醫康復的技術水平和服務態度,加強隊伍的科研創新水平建設[8]。時代的要求和社會的發展為中醫康復人員提供了新的機遇并提出了新的挑戰,所以要將培養具備良好的科學思維、職業素養、臨床實踐能力及人文素質的高質量復合型中醫康復人才作為教育教學的目標。

2 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SSP 教學模式符合中醫人才培養的需求

高校教育是培養中醫康復人才的重要環節。將課程思政貫穿于高校教學中,結合中醫康復學自身教學特點,將“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的理念與中醫康復知識更好地結合起來,醫教協同,培養學生的大醫情懷,讓其更好地體會中醫文化的精髓、傳承中醫文化、樹立中醫文化自信[5,9]。

目前多所中醫院校都在探索將課程思政與專業教學融合在一起,意在培養醫德優良、專業技術水平過硬的醫學人才[4]。SSP 教學模式通過模擬真實的臨床診療過程,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更好地體會患者就診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增強醫患溝通及處理臨床突發應急狀況的能力[10]。SSP 教學能增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臨床創新思維,有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整合,提高教學質量。

針對中醫康復學特點,將課程思政與SSP教學模式相結合,可以使臨床教學工作更加生動形象,使學生更加了解中醫康復的內涵,在提高學生臨床實踐技能操作水平的同時,增強醫德醫風及人文關懷的培養,符合高素質、高標準的復合型中醫康復人才的培養需求。李杰等[11]的研究表明,課程思政融入SSP教學模式對學生臨床實習具有重要意義;以課程為載體,發掘蘊含于中醫專業知識中的德育因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科研創新精神,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3 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SSP 教學模式在中醫康復教學中的優勢

3.1 有利于提高學生臨床實踐操作能力課程思政理念下的SSP 教學,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具體化,通過相關情景的模擬和具體的病例,使學生將平時學到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技能結合起來,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從而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體驗感,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臨床操作能力,提升教學質量。

3.2 有利于培養學生臨床創新思維課程思政理念下的

SSP 教學,能調動課堂學習氛圍,使學生由以往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獲取知識,有效增加課堂參與度,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從而加深其對基礎理論知識與疾病特點的了解與掌握。遇到困難問題時,通過對問題的分析與推理以及團隊間的交流與合作,學生更容易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不斷地思考、探索和交流的過程中,培養臨床創新思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3 有利于增強學生團隊協作及溝通表達能力課程思政理念下的SSP教學,融入醫德醫風的培養。學生在角色扮演時根據具體相關臨床病例,按照疾病特點,生動形象地模擬標準化病人,能夠真實體會患者診療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及情感變化情況,共情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有利于今后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遇到問題時,學生通過團隊討論、協商解決,可以增強團隊合作能力以及團隊榮譽感,有利于創建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劉麗婷等[12]研究表明,將課程思政與SSP 教學模式結合,可以提高學生醫患溝通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學生教學滿意度較傳統教學明顯提升,教學效果大大提高。

3.4 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課程思政理念下的SSP 教學,模擬各種符合臨床工作情景的不同疾病、年齡、社會經濟背景及心理狀態的標準化病人,需要學生具備扎實堅固的理論基礎、熟練的操作技能及隨機應變能力,能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人文關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并且能夠提升學生的專業信心以及專業認同度,在提高學生文化自信的同時增強學生綜合能力。

4 存在的問題和展望

教師和學生的傳統教學觀念根深蒂固,短時間內很難適應課程思政理念下的SSP 教學模式。同時由于中醫康復學涉及內容廣泛、需要掌握的知識點繁雜,且教師需兼顧臨床和教學,這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知識儲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教師的備課難度。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改變傳統教學方式,提升自身知識儲備,合理地安排教學計劃,充分挖掘中醫康復學中的思政元素;以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及容易忽視的問題為切入點,幫助學生用專業知識去分析和解讀其價值,提升創新思維能力和價值判斷能力;在教學大綱、教學設計及教學評價中融入思政教育,注重知識與能力的全方位培養,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將課程思政與SSP教學模式有機地融合,挑選合適的臨床病例,監督學生做好課前預習,鼓勵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充分挖掘潛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習的熱情,對學生課堂表現情況給予及時的評價和反饋。此外,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5 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把立德樹人作為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以加強對醫學生價值觀的引領[13]。將課程思政與SSP教學模式有機融合起來,教學的同時滲透思政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醫德醫風、提高臨床實踐操作能力、培養創新性思維,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中醫康復教學中應用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SSP 教學模式,符合當代中醫康復學“以人為本,大醫精誠”的人才培養需要,值得在今后進一步推廣和應用。

猜你喜歡
思政理念康復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建筑設計應對低碳理念的相關思考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腦卒中患者康復之路
淺談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進醫改
殘疾預防康復法制建設滯后
中醫理念的現代闡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