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醫結合兒科學課程思政案例設計 *

2024-04-07 20:09張春紅陳曉剛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24年8期
關鍵詞:兒科學案例思政

張 瑩 劉 華※ 許 華 張春紅 陳曉剛

(1.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廣東 廣州 510405;2.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廣東 廣州 510405)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健康教育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醫學院校作為培養健康促進者的搖籃,除了培養醫學生的專業技能,也應該重視他們的思政教育。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既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堅持立德樹人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講話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深刻貫徹全方位、全過程、全員育人的根本路徑[1]。

醫學是全方位、多層次以人為本的藝術。兒科學專業尤其特殊,其研究對象是生理、心理處于不斷變化、發育過程中的兒童及青少年。診療過程中兒童的不配合、家長的不理解,更突顯出兒科醫生溝通能力的重要性,對兒科醫學生培養階段的思政教育提出了高要求。如何將課程思政與醫學專業進行有效融合,如何引導學生客觀評價中西醫治療手段在兒科疾病中的應用優勢,如何以中醫為本,中西醫能力并駕齊驅,這些都增加了中西醫結合兒科學課程思政建設的難度。

案例教學法已經普遍在不同的國家推廣實施,并已在諸多學科得到應用,在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等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2,3]。為實現中西醫結合兒科學專業知識與各種德育素材的有機融合,精心設計課程思政案例,并融入中西醫結合兒科學教學,將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價值觀引領融入每一堂理論課、每一次技能操作課,使中西醫結合兒科學成為學生強化學習理論、提高實踐技能、培育創新思維和提升職業技能的主干課程。

1 課程思政建設的主要內容

在中西醫結合兒科學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中西醫結合兒科學課程思政的建設。

1.1 打造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兒科教研室團隊,許華名師工作室,為了形成課程思政教學合力,主動參與相關思政課程的觀摩學習,定期開展教學研討、經驗交流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積極探索中西醫結合兒科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新路徑。

1.2 明確課程思政培養目標為達到專業課和思政課的“潤物無聲”的融合目標,培養學生“大醫精誠”的觀念以及科學家精神、工匠精神、創新精神、批判性思維,教學團隊圍繞“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價值引領”的教學目標,梳理和挖掘中西醫結合兒科學思政元素,擬定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制定教學大綱;著力在教學目標、教案設計、教學手段、課程內涵、教學評價、課堂管理等方面進行改革,編寫一套契合中西醫結合兒科學課程思政教學的案例庫。

1.3 深入挖掘課程思政資源深入挖掘和開拓與中西醫結合兒科學課程有緊密聯系的思政要素,選取部分章節進行課程思政教學設計、集體備課和試講。主講教師課堂實施,組織團隊成員進行課堂教學觀摩。課后團隊進行教學反思,總結課程思政教學經驗,進而拓展至整門課程的教學實施,形成課程思政資源庫。

1.4 精心組織教學實施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自主學習模式,探索適合于臨床知識傳遞和課程思政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培養具備扎實的醫學技能和人文素養的醫學人才。通過問題導向式教學(PBL)與翻轉課堂的結合,引導醫學生進行主動思考;通過數字化平臺優化教學資源,使整個課程實現可視化,避免傳統課堂評價機制的不足。

同時,將德育素材有機融入每一堂課、每一次實踐,貫穿教學始終,以引導、討論、精講、自學等多種形式,增加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環節的積極性,讓學生思考領會課程思政的深層內涵;同時進行課后教學總結與反思,建成一批優秀課程思政的教學案例。通過案例教學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制定課程思政評價方法與指標,采取多種教學手段、考核方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展示課程思政教學成效。

1.5 改進課程思政教學評價為了解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引入思政內容考核機制。學生課程總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兩部分組成,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60%;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40%,由學生自評總結(20%)、小組作品展示(50%)、小組互評(20%)、考勤情況(10%)組成。通過學生自評、學習成績、作品展示、教師評價、形成性評價、調查問卷等形式,評估并跟蹤學生臨床實習情況。其中思政考核主要通過問卷調查,評價學生是否樹立正確的兒科醫生職業觀和價值觀,是否具備了良好的職業道德。

2 課程思政案例教學過程

中西醫結合兒科學是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必修課,既要求學生掌握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中藥、方劑及中醫經典等基礎知識,還要求具備扎實的西醫生理病理、藥理等知識,內容多、范圍廣、中西參雜;既是發揚中醫傳統文化、彰顯中醫文化自信的有力載體,又在急危重癥、疑難雜癥等疾病的診療中,充分體現了中西醫取長補短、相互為用的優勢?,F將課程中的部分思政教學案例列舉如下。

2.1 案例1 兒科治療概要

2.1.1 設計理念中醫、西醫在小兒疾病治療方面各有所長,讓學生全面認識到兒童患者“首先是兒童,其次才是病人”這一群體特點,啟發學生從患者獲益的角度綜合性考量治療方案,培養學生以人為本、關愛兒童的醫學素養。

2.1.2 案例內容和實施過程采用啟發式教學法。以問題“生病在你的童年記憶里留有一個怎樣的印象”“現在的你感冒了,你會選擇怎樣的治療方式”對學生進行提問。第1 個問題大部分學生的回答是“苦澀的灌藥或恐針的經歷”。第2 個問題很多學生表示“能不吃藥就不吃藥,能吃藥不考慮打針”。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去引導學生思考如果現在你是醫生,也是父母,你會選擇怎樣的治療方案。兒童并不是縮小版的成人,有其獨特的生理病理特點: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發病容易、傳變迅速,臟氣清靈、易趨康復。這就要求學生根據兒童的特點把握及時、準確的治療原則,同時注重整體治療、合理調護;通過學習中西醫各自的治療方法,了解中西醫各自的優劣勢,取長補短、中西醫結合,綜合考量適合兒童的方案,讓兒童不抗拒且愉悅地配合治療;將以人為本、關愛兒童的醫學人文素養滲入專業知識的學習中。

2.1.3 案例反思從換位思考的案例,提出如何綜合考量適合兒童的治療方案。其優點在于可以讓學生了解醫療服務過程中兒童患者的疾病痛苦,加深對關愛兒童的理解;缺點在于由于學時有限,講述思政內容時間受限,思政元素難以講述透徹。

2.1.4 課程效果與反饋通過兒科治療概要的講述,讓學生學習兒科的治療原則,治療特點以及中醫、西醫治療方法,同時引導學生去重視“首先是兒童,其次才是病人”這一特殊群體的治療需求。課后學生反饋,開始思考如何關愛兒童這一特殊群體。

2.2 案例2 小兒腹瀉的辨證治療與調護

2.2.1 設計理念在學習過程中結合泄瀉兒童“既是病人,又是兒童”,引導學生與作為監護人的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教會學生如何讓家屬配合治療以及動態觀察病情變化,協助醫生全面去評估兒童患者病情;教導學生從患者角度出發綜合性考量治療方案。培養學生溝通能力以及以人為本、救死扶傷、關愛兒童的醫學素養。

2.2.2 案例內容和實施過程以一個焦急的母親帶著1歲的孩子,因“拉肚子”就診的病例場景導入;學生扮演醫生,教師扮演家長,讓學生嘗試與家長溝通,采集四診資料,再進入泄瀉的中醫辨病辨證論治的教學。通過與學生互動,引導學生思考,患兒居家治療時,醫生如何簡明扼要地指導家長配合治療以及觀察病情況。當場景切換為第2 天,患兒病情變化,出現重度脫水的危急情時,引導學生掌握“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緊急采取西醫液體療法以糾正脫水,同時根據中醫理論分型論治,將西醫辨病與中醫辨證論治相結合。引導學生思考患兒病情加重,是失治、誤治,還是疾病的正發展過程,如何正確地把握病情、救死扶傷,增強學生作為醫者的專業自信。啟發學生思考如何在醫患溝通中協調醫生、患兒、家長三方的合作關系。

2.2.3 案例反思從角色扮演、醫生辨病辨證思路的變化,提出如何在溝通中采集辨病辨證資料,正確評估病情,綜合考量適合腹瀉兒童的中西醫治療方案。其優點是可以讓學生體驗到在診療過程中,專業自信來源于專業知識的掌握;同時體會到通俗易懂、簡明扼要的溝通能力,以人為本,才是減少醫患矛盾的重要手段。

2.2.4 課程效果與反饋通過對小兒腹瀉的學習,學生不僅了解了疾病的臨床表現、中西醫治療方法、預防調護方法,同時學會了協調醫生、患兒、家長三方的合作關系。課后學生反饋,他們已經開始思考如何友好地進行醫患溝通,讓醫生處方的治療方案能很好地落實。

2.3 案例3 性早熟的中醫認識

2.3.1 設計理念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講述20 世紀80年代的上海中醫大家是如何通過“審證求因”的方法進行性早熟中醫辨證研究的故事,讓學生了解現代中醫與時俱進,中西醫取長補短、相互為用在疑難雜癥診療中的優勢,增強學生學習中醫文化的自信心。引導學生進行合理反省,不斷學習和評估,用審視的眼光處理問題,保持積極向上的行醫目標。

2.3.2 案例內容和實施過程中醫古籍中并無性早熟相關記載,現代中醫生如何進行辨證論治?在20 世紀80年代我國改革開放后,上海的經濟快速發展。結合電影《我和我的爸爸——鴨先知》的情節,讓學生了解兒童不恰當進食補品后容易引起性早熟。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中醫科名老中醫顧文華教授,在接診過程中發現性早熟的兒童有如怕熱、面部升火、盜汗、舌質紅等的綜合征,通過運用“審證求因”“以癥推證”的思維方法,再結合中醫關于天癸的描述,辨證性早熟的兒童“肝腎陰虛、相火偏旺”,并運用滋陰瀉火法治療后,性早熟兒童的中醫證候改善、乳核明顯消失。經過近30多年醫家的探索研究,目前我國性早熟的中醫診療指南已經形成。通過這個案例,讓學生看到中醫與時俱進治療現代疾病的前景,增強學生學習中醫文化的自信心。在目前兒童性早熟的治療中,中醫及西醫各有優勢,相互為用。引導學生用以問題為基礎(PBL)小組討論的方式為一個性早熟的患兒選擇中西醫治療方案,自行查閱資料,推演中醫辨證過程,培養學生迎難而上的行醫態度。

2.3.3 案例反思故事式的案例介紹、PBL的學習方式,其優點是可以讓學生認識到中醫的運用,不僅僅在挖掘前人資料,也需與時俱進與現代醫學接軌;要發揮中西醫的優勢,使其相互為用,為患者提供更優的治療方案。

2.3.4 課程效果與反饋通過案例式教學及PBL 的學習方式,不僅讓學生掌握了性早熟的診斷及中西醫治療,同時引導學生掌握了中醫“以癥推證”的思維方法。課后學生交流反饋,中醫不僅可以古用,在現代醫學背景下,還可以用出新療效,堅定了其學好中醫的信心。

2.4 其他案例本課程還蘊含豐富的課程思政教學案例,例如:在疳證的學習過程中,結合兒童喂養不當的病因——“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很餓”的案例,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讓家長樹立科學正確的喂養觀念。中醫對于疳證的認識源遠流長,沿用至今,其中疳證的病情分期,與現代醫學的蛋白質與能量營養不良的輕中重度病情分期分別對應,中西醫結合治療,效果更顯著。增強學生對中西醫結合的認同感、自豪感,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3 結語

醫學技術的快速提升,推動了醫學的發展,形成中西醫結合的新醫學模式。中西醫結合兒科學課程融貫中醫、西醫兩種不同的理論體系,相通于共同的價值標準和發展方向,蘊含著豐富的思政素材。通過課程思政案例,能夠很好地將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有機結合,培養學生不斷學習、獨立思考、積極向上的行醫目標;通過了解醫療服務過程中患者的疾病痛苦,喚起學生的同理心、提高學生的共情能力,引導學生堅定自己的職業信念,培養學生的救死扶傷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全面培養醫學生的人文素養、醫德醫風、溝通技能、文化自信,為社會培養有理想、有擔當的中西醫專業創新型人才。

猜你喜歡
兒科學案例思政
《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雜志稿約
《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雜志稿約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孩子可以看電視嗎?看美國兒科學會怎么說
思政課“需求側”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高卷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那些治超案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