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元素融入中醫診斷學教學的探索 *

2024-04-07 20:09胡創政車志英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24年8期
關鍵詞:診斷學中醫學思政

何 磊 胡創政 車志英※

[1.河南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仲景學院)中醫診斷學學科,河南 鄭州 450046;2.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河南 鄭州 450046]

近年來,全球經濟、政治的不斷發展對中國高等院校的學生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高校教育的中心環節,把思政工作貫穿到高校教育的全過程中,從而實現全程、全方位育人[1]。然而長期以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孤島”困境,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格局沒有樹立起來[2]。這是因為在高校教育中,隨著專業之間的分工逐漸細化,各科之間的聯系逐漸減弱。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除思政課程外,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3]。

1 中醫診斷學學科特點

中醫診斷學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研究疾病的一門學科,是中醫學體系中基礎理論與臨床各科之間的橋梁,是中醫藥高等院校教育中的主干課程。中醫診斷學的學習對于培養學生中醫思辨能力,提高醫師臨床診療能力具有相當大的意義。

2 中醫診斷學與思政結合有良好基礎

中醫診斷學與課程思政進行結合,有其得天獨厚的條件。首先,中醫診斷學上承中醫理論基礎,下聯各臨床科目,其核心內容既體現于《黃帝內經》《傷寒論》等傳統中醫古籍中,又體現于《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等現代臨床教材中。無論從中醫課程設置的角度,還是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中醫診斷學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橋梁作用。其次,中醫診斷學中存在著大量樸素唯物主義、辯證主義的內容,將中醫診斷學教學與思政建設有機統一,存在著先天優勢,更容易引起接受過現代馬克思主義教育的教師、學生的共鳴,是推進課程思政的重要力量。因此,在中醫診斷學的教學中,將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統一,解決“兩張皮”的問題,能培養一批同時具備思政思維與專業思維的學生,使學生在之后的中醫課程中得到長久的、多學科的、多方位的思政教育,從而達到“全程、全方位”的思政建設要求。

3 中醫診斷學與課程思政結合點

中醫診斷學內容豐富,包含歷史沿革、基礎理論、望聞問切四大診法、辨證方法以及當代先進科技手段等。在如此龐雜的知識體系中,需要任課教師從中篩選出一部分適合進行課程思政建設的知識點進行相關教學,以適應新時代要求。

3.1 立德為先課程思政的本質是立德樹人[3],對中醫診斷學進行課程思政建設要依據其本質內容進行深層次的挖掘。中醫學子作為“準醫生”,要具有未來職業生涯要求的職業道德素質[4]。在中醫教育中,應當有主有次。中醫教師以職業素質教育為主、通識素質教育為輔,思政專業教師以通識素質教育為主、職業道德素質教育為輔。這與思政建設的要求并不是割裂的,也不是“兩張皮”的問題,而是更好地抓主要矛盾,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更有助于全程、全方位育人。

具體授課內容可選擇精講《大醫精誠》?!洞筢t精誠》出自我國唐代著名醫藥學家孫思邈的著作《備急千金要方》,其提出的醫德、醫術方面的要求是中醫從業人士的職業行為準則[5]。孫思邈指出,要成大醫者,需在“精”與“誠”兩方面下功夫。精是指醫者應當不斷學習、不斷總結、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誠是指醫生應當具有仁慈普愛之心,對待患者應當無論貧富,皆一視同仁,不可憑借專業知識掠取不義之財。由于《大醫精誠》的醫德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對醫生的要求與期盼,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所傳頌[6]。對于大醫精誠的學習,可采用教師精講、學生背誦、舞臺劇等多種形式。教師對《大醫精誠》內容的講解,有助于中醫功底尚淺的低年級學生理解先賢的醫德思想,也有助于其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觀念。學生背誦以及舞臺劇等多種形式,均是為了使其更好地理解、掌握大醫精誠的思想。通過多方面的學習,不僅能提高學生職業道德素質,也能使學生在初學階段通過熟悉原文學習一定的中醫專業術語,從而達到精、誠兩方面的進步。

3.2 文化自信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與經濟、文化的融合,外來文化不斷對中華傳統文化進行著沖擊,導致許多青年人喪失了對傳統文化的信心,甚至全盤否定中華傳統文化,掉入了歷史虛無主義與民族虛無主義的陷阱。因此,當下對青年學子,尤其是中醫學子進行民族文化教育,提高文化自信迫在眉睫。中醫診斷學教師可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從中醫學歷史中選取典型案例,二是介紹中醫診斷學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取得的進步。

典型案例可選取廣為人知的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7]。故事講述了蔡桓公狂妄自大,錯失了疾病早期、中期相對輕松的治療機會,使疾病進展到了后期無法治療而最終喪命。這則故事雖然存在一定的虛幻色彩,但準確描述了在疾病的早期,通過準確的診斷,能較早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彰顯了臨床診療過程中診斷的重要性。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中醫學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在中醫診斷學領域,較為典型的是中醫四診儀在載人航天中的應用。四診儀是中醫診斷學結合當代科技進步發展出的成果,主要作用為通過儀器代替醫師采集四診信息,并結合大數據進行綜合分析,進而給出相應診斷信息。

在2021年,中醫四診儀首次進入空間站,通過科技手段為宇航員健康保駕護航,這一消息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8]。這樣的新聞信息能夠告訴學生,中醫并非固步自封,只知道從傳統古籍中學習知識,中醫也能大膽應用現代發展成果,并取得優秀的成績。

對古代名醫典故的學習、當代科技成果的介紹,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從業自信、學習積極性,進而達到提升其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目的。

3.3 思辨能力中醫學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受到中華傳統文化,尤其是中國古代樸素辯證唯物的認識論與方法論的影響。中醫學認為,人是有機的整體,內部與外部相統一、局部與整體相統一、動與靜相統一。這些既是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結合點,又是努力方向。在中醫診斷學的教學中,可主要選取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矛盾的對立統一進行詳細講解。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整體與部分是辯證統一的,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體現在中醫診斷學領域的諸多方面。中醫學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其整體的生理病理情況必然會在局部有所反應。通過觀察局部的反應,能夠判斷出目前人體的健康情況。如《黃帝內經》中的“有諸形于內,必形于外”就揭示了這一道理。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精髓部分在于對立統一規律,即矛盾。矛盾是對事物之間與事物內部存在著的對立統一規律的高度總結[9]。這一點與中醫學中的陰陽學說有很大的相似性。陰陽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或現象對立雙方屬性的概括。陰陽之間既互相排斥又互相促成,即對立統一,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相互轉化。陰陽學說引入中醫學,有力地促進了中醫學的發展,有利于疾病的診斷和防治。陰陽虛損辨證中,陰虛證、陽虛證、亡陽證和亡陰證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培養學生陰陽辨證思維方式有利提高學生對中醫學和世界的認識,有利于其抓住事物變化的規律,認清萬事萬物不斷發展變化的本質。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更多地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思辨方法,并將其與專業課程教學相融合,更好地完成課程思政建設。

3.4 中醫養生觀中醫養生是中醫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主要內容包括針灸、推拿、食療、氣功等,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一直為中華民族的健康保駕護航[10]。養生觀可選擇津液辨證為切入點進行構建,人體津液的盈虧和輸布運行障礙,對身體功能有重要的影響,并與臟腑如肺、脾、腎密切相關,正如《荀子·哀公》[11]云:“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正常的津液代謝能滿足人體的生理功能需求,保證人體的健康;反之,則造成生理功能的損傷,如肥胖。肥胖屬于中醫“痰”的范疇,是津液輸布運行障礙之一,也是許多疾病如心、肝、腦等疾病的潛在風險因素之一,已成為影響我國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因此肥胖也被稱為“心腹大患”。通過對津液辨證的學習,學生具有良好的中醫養生觀念。培養一批有中醫養生觀念的未來醫生,不僅對學生的身體健康有益,勢必也會對其日后的臨床工作產生積極影響,能更好地促進社會層面的健康意識進步。

4 教學方法的變革

在課程思政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雙重影響下,教師應當對教學方法適當改進,較為合理的有線上線下相結合、典型病例法、模擬病人。其中線上線下相結合不僅能避免疫情對授課進度的影響,也能為學生課下重復學習提供客觀條件。典型病例法能在學生提高學習自信的同時對已學內容進行查漏補缺。模擬病人法能很大程度上緩解教學資源相對不足的矛盾,提高學生的臨床技能與醫患溝通能力[12]。

5 小結

在當今日新月異的社會環境中,高校教師擔負了更多的責任與使命,不僅要對學生專業知識負責,更要對學生道德品質、政治素養負責。這就要求教師自身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術能力、過硬的政治素養、優秀的思想道德素質。同時也要求教師在不斷強化自身的同時,加強教學能力建設,改進教學方法,進而更好地完成教書育人的使命,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培養更多的中醫人才。

猜你喜歡
診斷學中醫學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全身 CT 血管成像診斷學》出版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中醫學關于“瘀血”的用法
中醫學關于“證”的用法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中醫學對腦心的論述
基于現代網絡通訊工具的中醫診斷學教學實踐與探索
診斷學教學中融入醫患溝通技能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