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9年以來北京中醫藥教育演變 *

2024-04-07 20:09宋梧桐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24年8期
關鍵詞:進修學校中醫藥北京

宋梧桐 趙 輝 汪 旸 王 樂※

(1.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北京 100700;2.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700)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伊始,面臨的是一個疾病叢生、疫癘流行、缺醫少藥,以及醫療衛生條件異常落后的嚴峻局面,中醫藥在防治疾病、治療疫病、維護人民健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毛澤東高度評價中醫的歷史貢獻和現實價值,曾說:“中國對世界有三大貢獻,第一是中醫”[1]。隨著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壯大,中醫藥人才的社會需求量日益增長[2]。中醫人才的成長特別是杰出中醫人才的成長,需要經歷相當長時間的臨床實踐,同時也需要培養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底蘊[3]。1949 年前,中醫藥教育處于瀕臨停辦的境地。北京四大名醫為北京地區的中醫藥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采用集體教學方式,并汲取西醫院校辦學經驗,創立北平國醫學院、華北國醫學院,為1949年后中醫藥事業的蓬勃發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礎[4]。

1 困難的探索期

1.11949年—1955年國家中醫藥政策背景1949 年后,

國家領導人對于中醫在防病治病和維護人民健康工作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予以肯定。1950 年,第一屆全國衛生工作會議明確強調了要團結中醫和西醫等全部醫藥衛生工作人員,加大力度開展醫療衛生工作[5]。然而由于社會上歧視中醫已久,觀念絕非一日所能消除,黨中央關于團結中西醫的指示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衛生部所公布的《中醫師暫行條例》和《中醫考試辦法》要求過于苛刻、不符合實際,考試的內容多是西醫的,使得大多數中醫師被淘汰。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等對中醫學極其重視,對某些輕視、歧視中醫的言論進行批評。1954 年10 月20 日,《人民日報》發表“貫徹對待中醫的政策”。1955 年12 月,衛生部中醫研究院在北京成立,擔負起繼承和發揚“中國醫藥學”遺產的歷史任務,系統整理和研究中醫中藥與中醫臨床經驗,為振興全國的中醫藥事業起到了積極帶頭作用。

1.21949年—1955年北京中醫藥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北京中醫藥教育以民辦教育與傳統師承教育為主。中醫教育方面,只有陳慎吾創辦的私立北平中醫研究所(私立匯通中醫講習所),師承教育均為民間自發的組合,比較分散[6]。1950年—1951年,北京先后創辦兩所中醫進修學校,中央所屬的北京中醫進修學校和北京市所屬的北京市中醫進修學校,開始大規模舉辦中醫進修教育。北京中醫進修學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早創辦的進修學校之一,為全國各地后來創辦的十多所中醫進修學校提供了可借鑒的辦學模式、思路和經驗[7]。1955年,中國中醫研究院舉辦了全國首屆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研究班,為我國西醫學習中醫教育史上的重要事件,帶動了全國及北京市西醫學中醫教育的開展。此時期屬于北京中醫教育事業的困難探索期。雖然困難重重,但是不斷探索,其中“進修教育”和“西學中教育”模式正是在這一時期成為北京地區乃至全國中醫藥教育的主流方式。一方面有賴于國家的政策扶持,另一方面體現了社會對中醫藥人才的需求。

2 短暫的發展期

2.1 1956 年—1965 年國家中醫藥政策背景經過廣泛調研,衛生部重新制定了中醫進修學校的辦學方針,確立了以傳授中醫藥理論和醫療技術為主的教學體制。中醫進修學校旨在提高中醫業務水平,課程設置以中醫藥為主,制定了以中醫藥課程為主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并著手編寫統一教材。自1955 年起,全國有20 所中醫進修學校和143 個中醫進修班,基本上改變了過去不教中醫藥課或很少教中醫藥課的現象,中醫藥課程占整個學時數的40%~60%[8];并研究了中醫進修學校的教學方針、教材、師資、學制,以及教學方法等一系列問題。20世紀50年代中期,國家逐漸認識到我國古代醫學遺產除了保存在歷代文獻上的部分,更珍貴的臨床經驗還保存在中醫師手里[9]。為了搶救中醫的學術和經驗,部分地區挑選一部分具有較高醫學基礎和治療經驗的青年中西醫生,拜老中醫為師。事實證明,在中醫院校教育尚未得到充分發展的時期,中醫師帶徒的教育模式成為一種大量培養中醫藥人才的有效方式。

2.2 1956 年—1965 年北京中醫藥教育1956 年,按照周恩來總理指示,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四地籌辦四所中醫學院,以培養高級中醫藥人才。然而,中醫學院的建設在北京卻遇到了困難,校舍、師資和實習基地等一時難以解決。辦學條件的欠缺引起了較多的質疑,但是周恩來總理力排眾議,堅持在北京市建立中醫學院。北京中醫學院(1993 年更名為北京中醫藥大學)在建設和發展過程中,一直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關心和支持[10]。北京等地四所中醫學院的成立并正式招生,標志著中醫教育納入國家高等教育體系中,北京高層次中醫人才培養從此開始。此外,衛生部中醫研究院共舉辦的四期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共培養了近300 名“西學中”人員,他們成為全國各地、各醫學學科中西醫結合研究的開拓者和權威人物。屠呦呦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她曾于1959 年—1962 年在衛生部舉辦的全國第3 期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學習。

從困難探索期中不斷實踐,中醫藥高等教育和師承教育模式正是在這一時期萌芽并開始發展,以上教育模式的創新和發展促進了中醫藥教育事業的發展。

3 坎坷的動蕩期

3.1 1966年—1976年國家中醫藥政策背景“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黨、國家和人民遭到1949年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中醫藥教育事業亦受到災難性的破壞。在時代影響下,中醫藥教育領域舍棄中醫傳統理論的特色和優勢,忽視中醫基礎理論的教學,只偏重于中醫治病經驗和治療方法的傳授,極大地降低了中醫的學術水平和教學水平。同時,此時期取消培養中醫初、中、高級人才的目標。人才培養不分層次、中醫教學內容欠缺梯度、學制縮短、招生文化水平考核取消等一系列變革,導致高等中醫教育失去了培養高級中醫專業人才的性質。這從根本上否定了中醫教育任務和中醫教育發展規律。在毛澤東思想指導下,解決了許多中醫或西醫不能單獨解決的問題,是創造我國統一的新醫學、新藥學的良好開端[11]。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新醫學、新藥學由于沒有形成學科體系和課程體系,在教學中遇到諸多困難。中醫院校被并入高等醫學院校,中醫藥教育處于從屬地位,中醫藥專業招生人數大幅度下降。

3.2 1966 年—1976 年北京中醫藥教育文化大革命期間,北京中醫藥教育也受到極大影響。北京中醫學院從1970 年陸續開始恢復舉辦中醫進修班。中國中醫研究院從1971 年開始恢復舉辦各類中醫進修班。從1973 年起,北京中醫進修學校和北京市中等專業學校開始恢復舉辦各類中醫進修班,中醫教育也隨之逐漸恢復,并相繼成立了一些中等中醫藥學校。1975 年,受世界衛生組織委托并經國務院批準,中國中醫研究院還開辦國際針灸班,開拓針灸的國際化教育。1973 年,北京市衛生局恢復名老中醫師帶徒工作。

回顧文化大革命時期,推行歧視、排斥、消滅中醫的政策,殘酷迫害中醫藥人員,拆散中醫藥機構,給中醫教育事業造成嚴重損失,以致中醫技術隊伍產生了一個大的斷裂層,出現了中醫藥隊伍青黃不接、后繼乏人的嚴重狀況。這一時期成為1949年以后中醫教育發展史上的坎坷動蕩期,由此所形成的歷史烙印,深深地影響了后期中醫藥教育事業的發展。

4 恢復發展期

4.1 1977年—2000年國家中醫藥政策背景1976年,高等教育領域進行了撥亂反正。在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和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以后,高等教育正確的辦學方針逐步恢復和確立,中醫藥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1980 年衛生部、教育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高等中醫教育工作的意見》。1986年7月,為進一步加強中醫工作,提高中醫在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中的地位,充分發揮中醫中藥防病治病的作用,國家中醫管理局成立。1988 年召開的全國中醫教育工作會議,制定了《1988—2000 年中醫教育事業發展戰略規劃》。在新的歷史時期,從中央到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對發展中醫藥教育都給予了極大的關懷、支持和政策導向,促進了中醫藥教育事業的發展。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中醫藥教育事業無論是辦學規模、辦學條件還是內涵建設,都取得了長足發展。

4.2 1977 年—2000 年北京中醫藥教育1977 年—2000年,北京中醫學院(1993年更名為北京中醫藥大學)恢復正常運轉。1978年,北京中醫學院分院成立,曾更名為北京聯合大學中醫藥學院(2001年并入首都醫科大學),為北京培養了大量高級中醫藥人才。1986年北京針灸骨傷學院成立,主要開展中醫針灸、骨傷專業教育,培養了一大批高層次專業技術人員;該校在院校大調整中于2000年7月與北京中醫藥大學合并。北京各普通高等中醫院校自20世紀80年代以后不斷地整合和調整,到2000年底共有2所專門舉辦高等中醫教育的普通高校,即北京中醫藥大學和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此外,還舉辦了20所民辦中醫教育的高校和12所中等中醫教育機構[12]。

1978 年,中國中醫研究院率先招收50 名中醫研究生,設立首屆中醫研究生班,開中國中醫藥研究生教育先河[13]。隨后,中國中醫研究院、北京中醫學院成為國家首批具有博士、碩士授予權的高校,北京中醫藥高等教育已具備了學士、碩士、博士三個層次。教育形式也從1949年前以民辦教育、師承家傳教育為主,發展為以國家舉辦、院校教育為主,以民辦教育、成人教育、繼續教育為輔。北京在繼續舉辦中醫進修教育、西醫學習中醫教育、中醫師承教育的同時,又開展了中醫專業證書教育,并實施了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這一時期,北京通過各層次中醫教育的開展,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中醫藥人才的業務水平。

5 蓬勃發展期

5.1 2001 年至今國家中醫藥政策背景2009 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堅持中西醫并重的方針,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14]。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將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 年)》將中醫藥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中醫藥的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5,16]。2019 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17],在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提出一系列重要意見,如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強化中醫思維培養、在院校教育中提高中醫類專業經典課程比重、開展中醫藥經典能力等級考試等;并且,鼓勵西醫學習中醫,允許臨床類別醫師通過考核后提供中醫服務;在優化人才成長途徑方面,培養造就一批高水平中醫臨床人才和多學科交叉的中醫藥創新型領軍人才;對于師承教育,經國務院中醫藥主管部門認可的師承教育繼承人,符合條件者可按同等學力申請中醫專業學位。在以上重要方針政策的支持下,中醫藥事業得以健康發展,同時對中醫藥事業發展所需的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醫現代發展所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需要探索一種既有鮮明的中醫特色,符合中醫傳承規律,又與社會需要和中醫現代發展需要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模式。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未來的中醫教育將更加重視圍繞以中醫學術為中心進行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

5.2 2001年至今北京中醫藥教育在黨中央制定推行一系列有利于中醫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方針政策下,北京中醫藥教育事業得以蓬勃發展。2007 年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啟動“薪火傳承3+3工程”,選拔培養一批中醫藥優秀傳承人才。2010年12月開始,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委托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開展西學中高級研究班培養項目,項目啟動以來共培養102 名學員,其中有27 人獲得中國中醫科學院頒發的中醫博士專業學位,為北京地區中西醫結合醫學領域培養了一批中西醫結合高層次人才,這是首都中醫藥發展史上首次由政府舉辦的長學制、離職西學中培訓。北京中醫藥大學不斷進行中醫藥教育改革實踐,2007年創辦“中醫教改實驗班”,以中醫名家子弟為生源基礎,將院校教育、師承教育、家傳教育相結合,全程全員雙導師制,建立互動性、開放式的教育教學體系。2011年開辦九年制中醫學專業(岐黃國醫班),并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與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有機結合,實現“5+3”一體化培養模式,引領中醫藥專業本碩博連讀長學制培養,著眼于培養拔尖創新中醫人才。

6 未來戰略機遇

近年來,國家對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視,2021年,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18],指出強化中醫藥健康產業人才支撐,加大對康復、醫養結合、養生保健、中藥炮制等中醫藥健康產業技術人才教育培養的支持力度。并且,加強中醫藥師承教育,支持名老中醫藥專家開展多層次的師承,培養不同層級的中醫藥傳承人才。在未來的10 年中,更將是全國中醫藥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興盛時期,需培養大量中醫人才以滿足社會需求。

北京得益于中國歷史文化與地理區位的優勢,具有歷史悠久、多元化、開放包容等特點。為培養新時代高素質人才,北京中醫藥教育應迎合當今社會對于中醫人才的需求,以服務人民健康為目標,努力培養出更高質量的中醫專業人才。

猜你喜歡
進修學校中醫藥北京
中醫藥在惡性腫瘤防治中的應用
中醫藥在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中的應用
北京,離幸福通勤還有多遠?
北京春暖花開
北京的河
讓“示范性”名副其實——創建省示范性縣級教師進修學校的思考與實踐
北京,北京
從《中醫藥法》看直銷
武漢市東西湖區教師進修學校風采
北鎮市教師進修學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