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學科融合教學策略

2024-04-07 11:54劉杰
天津教育·下 2024年2期
關鍵詞:勞動語文教育

劉杰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強調了學習任務群在教學設計中的重要性,推動了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探索將勞動教育融入語文教學的途徑,使之成為培養學生實際能力、社會責任感和創新思維的有效手段。設計學習任務時,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中與勞動教育相關的元素,合理安排各類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同時,注重啟發和引導學生思考,使其感受到勞動的價值,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從而更好地實現語文教學與勞動教育的有機融合,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一、小學語文教學融合勞動教育的意義

(一)培養學生實踐精神

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勞動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通過實施與勞動生活相結合的語文教學活動,學生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可以直接感受語言文字所承載的實際意義和文化內涵,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應用能力,而且有助于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將勞動教育融入語文教學,可以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體驗到勞動的價值,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參與社會實踐。這種融合教學法將語文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增強了語文學習的實踐性和實用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注重實際操作和實際效果,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和動手能力。

(二)開闊學生學習視野

融合勞動教育于小學語文教學是一種富有創意和前瞻性的教育策略,這種融合有助于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使學生在多元化的學習環境中全面成長。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側重于文字和語言表達的教學,缺少了與現實生活經驗的緊密聯系,而勞動教育的引入則能夠彌補這一不足,使語文學習不再局限于課本和課堂。通過勞動教育的實踐活動,學生能夠直接了解社會的多個方面,這對于拓寬學生視野,加深學生對社會的認知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而且勞動教育與語文教學的融合能夠引導學生在更寬廣的語境中理解和運用語文知識,在實踐中體驗語言文字的魅力。

(三)深入貫徹全人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合勞動教育是深入貫徹全人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徑。全人教育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包括知識技能的獲取,還包括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培養。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勞動教育與語文教學的結合使學生在獲取語文知識的同時,培養自身的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同時,勞動是一種德育過程,學生可以在勞動中學會尊重他人,學會合作,學會負責,從而實現德育目標。此外,勞動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通過勞動,學生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生活的美,自然的美,從而在語文學習中更好地體會和表達美的感受。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實現全人教育目標,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素質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發展。

二、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小學語文教學融合勞動教育策略

(一)情景設計,實踐中學

《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學習任務群要“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要素”。因此,語文教師可以在融合教學中創設相關情境。情境設計策略主要側重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實踐背景,以使學生浸潤在更加真實、貼近生活的語境中,利用教材圖片和多媒體等資源設計富有生活氣息和實踐性質的學習情景。此外,情境設計有助于突顯勞動教育的實踐性和實用性,使學生在日常語文學習中自然而然地了解勞動的價值,更好地實現學科知識與勞動技能的有機結合。

首先,教師可以利用教材圖片創設情境。以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五中的《憫農(其二)》的教學為例,教材插畫為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生動展示了農民伯伯在烈日下辛勤耕作的情景,這種直觀的視覺表現形式有助于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勞動的艱辛。通過觀察和分析,學生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到農民的辛勤勞作,從而進一步理解詩句“粒粒皆辛苦”所表達的深層含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體會每一粒糧食都凝聚著勞動者的辛勤付出,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再停留于文字和語言表面,而是更深入到文化和社會背景中去,挖掘勞動的真正價值。

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豐富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例如,在《憫農(其二)》一課教學中,多媒體可以更加全面、立體地展現農民的勞作情景,為學生提供一個更真實、生動的學習環境。借助多媒體資源,教師可以播放與課文相關的勞動場景視頻,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農民在田間勞作的辛勤。比如,播放描繪農民如何在田間耕作、播種、收獲的短片,使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都能更深入地感受勞動的全過程。同時,通過多媒體展示不同季節、不同地區農民的勞動情景,使學生更全面地了解勞動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此外,多媒體還可以用來展示與課文相關的歷史文化背景、勞動工具和勞動方式的演變等內容。例如,展示古代和現代農民使用的不同勞動工具和勞作方式的對比,引導學生思考勞動方式的變化和技術的進步對勞動生產的影響。多媒體的豐富展示和情景再現能夠加深學生對勞動的理解和感受,有助于培養其良好的勞動觀念。

(二)任務驅動,目標引領

任務驅動、目標引領策略強調在明確的學習目標指引下,設計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學習任務。該教學策略側重于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通過精心設計的任務,學生能夠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思考,使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更加牢固,同時,有助于將勞動教育自然融入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感受勞動的價值,形成良好的勞動觀念。

《課程標準》提到,1—2年級學生的學習任務包括“感受和學習生活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此,在學習一年級下冊《端午粽》一課時,基于學習任務群的指導,語文教學融合勞動教育的目標可以設定為:通過學習《端午粽》這篇課文,讓學生深入了解并體會粽子制作的勞動過程及其背后蘊含的文化歷史。教學任務可以設計為:引導學生探究粽子的制作流程,從選擇材料、清洗、浸泡糯米,到包裹、煮熟,每個步驟都涉及勞動的投入和技能的運用。任務的進行可以設計成與生活緊密結合的活動,比如邀請家長或粽子手藝人來學校,現場展示粽子的制作過程,讓學生親自參與嘗試,體驗勞動的樂趣和勞動成果的喜悅。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能夠直觀了解到勞動的價值,認識到每一份勞動成果背后都包含著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的付出。同時,在學習粽子背后的文化和歷史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傳承和弘揚這樣的傳統文化,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勞動實踐中來,共同感受勞動的魅力。這樣的教學策略和任務設計既體現了語文教學的實際運用,而且讓學生在勞動實踐中感受到勞動的重要性,培養了學生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良好品質。

(三)互動交流,共同成長

互動交流聚焦于營造豐富的師生、生生交流環境,通過開放、平等的對話,促進知識的共享和價值的傳遞。在這樣的交流過程中,學生有機會傾聽他人的觀點,表達自己的思考,形成更全面的理解。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這種策略有助于勞動教育的融入,通過交流,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勞動的意義,分享勞動體驗,培養積極的勞動態度和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

一方面,教師應營造良好的師生互動環境。以五年級上冊《落花生》一課的教學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當引導者的角色,提出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落花生》這篇散文中的勞動內涵和人生哲理。比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在種植和收獲花生的過程中,你覺得作者家人都做了哪些勞動”“你認為故事中的花生和人有什么相似之處”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思考文本,更好地感受勞動的價值。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可以更主動地參與教學互動,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感受,教師則根據學生的回答給予適當反饋,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思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勞動觀念,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

另一方面,教師要積極鼓勵生生互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分享。每個小組可以根據教師給出的問題或者自己的興趣選擇一個角度,圍繞《落花生》這篇散文進行討論。比如:“同學們知道種花生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經驗。在小組討論環節,學生能夠圍繞這一主題交流自己對種植花生或其他植物的理解,彼此互相學習、共同成長。有的學生分享:“我認為種植花生時應該選擇合適的土壤環境,注意澆水和施肥?!庇械膶W生基于自己的親身體驗分享:“我之前種過綠豆,發現溫度和濕度對植物生長都很重要?!蓖ㄟ^生生交流,學生能夠從中獲取更豐富的知識和不同的視角,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分享給予適當指導和反饋,通過這種方式,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夠建立起更加緊密的聯系,共同探討和解決問題,使教學過程充滿活力和實踐性,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全面地理解知識,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四)深挖教材,資源整合

利用教材內容發掘與勞動教育相關的元素,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且有深度的學習資源。通過深入挖掘,教材中關于勞動的情感和價值可以被更好地傳達。同時,結合其他教育資源,如相關文獻、視頻或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勞動的意義。這種策略有助于構建一個立體、多元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勞動情感和社會責任感。

例如,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宿新市徐公店》《清平樂·村居》等古詩自然地融入了豐富的勞動元素和情感,其中流露出的勞動之美和勞動之情為教師深入進行勞動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良好的契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中的勞動情感,感受勞動帶來的喜悅。如《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詩人通過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農村初夏的緊張勞動氣氛,讓學生感受到勞動的辛勤和收獲的喜悅?!肚迤綐贰ご寰印吠ㄟ^描繪農村五口之家的生活狀態,展現了家庭成員在勞動中的角色以及勞動帶來的幸福感。

在深挖教材和資源整合的過程中可以發現,教材不僅是知識的載體,更是情感和價值的傳遞。例如,在《宿新市徐公店》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注意課文中的場景和人物,通過這些具體描繪讓學生感受到農村勞動人民的幸福生活。還可以將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利用網絡和多媒體資源,舉辦“我眼中的勞動者”主題活動,讓學生通過采訪、調查等方式近距離接觸勞動者,了解其勞動過程和勞動感受。通過這樣的教學策略,學生能夠在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中不斷感悟勞動的真諦。

(五)作業設計,強化實踐

作業設計在強化實踐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它能夠引導學生將課堂所學運用于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其動手能力?!墩n程標準》指出,學習任務群教學設計中要“注意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避免死記硬背、機械訓練”。通過合理的作業設計,學生可以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體驗到勞動的樂趣。因此,作業設計應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實現勞動教育與語文教學的有機融合。

作業設計應緊密圍繞課堂所學內容,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場景,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行動相結合。在教學完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后,學生已經深刻理解了父母之愛的偉大和無私。為了讓學生親身體驗勞動的辛苦和父母的付出,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作業:學生回家后主動承擔一些家務勞動,如洗碗、拖地、做飯等,親身感受勞動的過程,并在勞動中體會父母日常的辛勤付出。這樣的作業設計不僅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勞動的價值,還能培養學生的感恩心態。通過親手做家務,學生能夠更直觀地理解和感受父母的辛勤勞動,體會到勞動帶來的滿足和快樂。完成家務勞動后,學生可以將自己的勞動過程和感悟記錄下來,以作文的形式呈現出來,這不僅是對學生語文表達能力的鍛煉,也是對其勞動實踐和感恩教育的反思。

三、結語

總而言之,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小學語文教學融合勞動教育是一種富有創新和實效的教學策略,有助于打破傳統的教學局限,使教學方法和內容多元化,使語文教學更加貼近現實生活。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語文知識,還可以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和勞動情感,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猜你喜歡
勞動語文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題解教育『三問』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熱愛勞動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語文知識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