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技術賦能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探索

2024-04-08 12:11李道福
教育科學論壇 2024年10期
關鍵詞:學情發展教育

●李道福

一、現代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為教師提供了發展機遇和動能

2022 年版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標準明確要求“關注互聯網時代學科生活的變化,探索學科教學方式的變革。 把握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趨勢,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變革中的價值和功能”。

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教學改革,路徑之一是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但中小學老師遇到了不少挑戰:部分教師對新技術存在拒絕、等待、依賴等消極態度;習慣傳統技術,阻礙新技術進入和運用;新技術運用能力和以技術推動教學改革的能力不足。

促進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要求教師不僅要學會運用新技術,提升現代技術素養,還要以技術賦能教學改革和專業發展, 實現技術從教育教學的輔助性功能向引導激發功能轉變提升,從而發揮技術撬動教育教學結構性變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效能的功能。

事實上,現代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變革對教師既是挑戰,也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動能,主要表現為:一是提質提速教師學習力?,F代技術的快捷性、多元性、立體性,使教師學習無時無處不在,大大加快了教師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速度,能提升學習效能,增強學習力。二是提升校本教研力。校本教研的一個重要功能是教學實踐的反思性研究,既研究教學行為的正確性與優質性,也研究行為的失誤之處及其成因、對策?,F代技術為教學過程和行為提供了有力支持,為診斷過程中的有機交互提供了便捷通道。 三是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改革及其能力提升。 網絡環境促進著教師合作、協商、互動、共享等教學觀念的形成,賦能教師教學內容選擇力、融通力、創生力;促進教師情境式、互動式、協商式等多樣化教學方式運用與優化,促進著教師以學習為中心的深度學習教學結構與模式建構。

但是技術賦能教師專業發展在實踐上還是薄弱環節, 老師們多停留于技術運用能力提升和信息素養培養,技術如何賦能教師專業發展、融合賦能教學模式和新型教學生態創生,在實踐研究上都還很薄弱。

二、現代技術賦能教師發展的著力點探索

現代技術賦能教師專業發展,需要發掘和培育對接教師教育教學實踐的著力點。

技術賦能教師課程建設能力。 如當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建設,需要對課程內容進行選擇、分解、整合、融合,需要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課程內容精確化、多樣化、融通化,利用現代技術可以提升教師教學內容建構和創生能力。

技術賦能教師學生成長指導能力。 學生成長指導的主要內容包括:人生方向指導,即學生價值觀培育指導;成長目標指導,建立個別化成長目標;學習潛能開發,幫助學生發現、挖掘優勢潛能;人際關系培養指導,培養學生情商等。利用現代技術有助于突破學生成長指導的信息收集與情況分析。 如利用信息技術有助于把握學生個體成長真相, 進行學情分析以及生活狀態、家庭環境分析,進行學生優勢、潛能、偏好分析,從而使學生成長指導獲得準確的依據。

技術賦能教師變知識為素養。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實現變知識為素養,需要理解知識誕生的“原鄉”、創造知識運用的“新鄉”和知識創生的“夢鄉”。 首先要理解知識的本義、引申義、語境義,運用現代技術可幫助教師對知識精準意義的把握,促進教師發掘廣泛信息,實現跨時空知識對話。 其次,促進教師創造知識運用的“新鄉”,即創造知識運用的新場域以發展實踐能力,運用現代技術能促進教師實現知識運用的現實場域和虛擬場域交互,使知識運用更具寬度和深度。 再次,促進教師創造創生知識的“夢鄉”,實現知識的再次創生。利用現代技術可創造混合現實、增強現實,促進教師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

三、現代技術賦能教師發展的策略探索

(一)主題建構策略

當下中小學課堂教學中的大單元教學、任務群教學,要求把核心問題轉化成主題,但建立主題是個難點。 現代技術能促進教師迅速發現、整合問題,快速變問題為主題,并促進教師高效分析集成問題、快速反饋解決問題。

(二)學情診斷策略

學情診斷是教學的一個難點。 傳統的學情診斷成本高、效率低。 當下運用“人工智能+教育專家”平臺進行教學過程中的學情診斷,結果往往是一般性結論,難以具體到學生個體學情。而對學生個體成長背景、最近發展區、個性偏好等的把握,需要教師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精心把握診斷。 教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對學生進行低成本、高效率的共性學情診斷,形成一般性結論,在此基礎上與教師的個別化學情診斷結合起來,才能形成科學精準的學情診斷方案。

(三)教學評價策略

精準評價教師教和學的質量與效能,需要利用現代技術。 如實施沉浸交互式教學后,學生究竟是不是沉浸交互式學習了,需要實證評價。

我們在教學科學課“地球結構和月相”這節中,通過AR 技術將地球植入孩子們中間,讓孩子們在這個場景中探索地球的內部結構有哪些、分為幾部分,以及厚度大小是多少。 教學月相用傳統的PPT講解時,孩子們無法將太陽、地球、月球的位置關系在腦海中形成,而運用AR 技術讓孩子們在其環境中進行學習,通過三維交互的方式進行講解,而且將傳統的PPT、圖像、視頻等二維方式進行結合,通過二維—三維—二維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就更能直觀地理解相關知識點。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利用AR 技術創設了沉浸式教學環境,創設了探究與體驗情境,進行場景化教學,讓人身臨其境,增強了學習內容與學習過程的情境性。 建立真實生活、虛擬生活與學科知識的連接,同時創設了交互性教學環境,將基于傳統PPT 等二維文本、圖像等靜態平面式多媒體教學環境向更為逼真的三維交互式學習環境方向邁進,創設了沉浸交互的教學場域。

教學完成后,如何評價沉浸交互教學方式的教學效果和實踐運用力? 可以進行學生課堂學習的投入度評價,既評全體學生的參與情況,又評每個學生的個體發展,還要評學生個體在課堂上的全程性、深刻性、創造性,需要全程觀察、全面觀察、點位觀察,我們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過程監測,搜集、捕捉、提取、分析、集納、匯總大量信息,支持賦能教師準確、全程、全面評價教與學。

(四)目標達成策略

教學要達成的學生學習目標有三個層次,即通識性目標、分層性目標、個別化目標,三種目標確立的前提需要診斷學生的常態性學情、動態性學情、具體化學情。 我們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賦能教師在復雜學情中精準把握個體的具體化學情,從而支持真實目標、具體目標的形成。

針對現代技術賦能教師專業發展這一薄弱環節,我們抓住技術賦能教師專業發展的著力點,展開可行性實踐研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在技術賦能教師發展個體診斷、發展目標建構、發展課程建設、發展評價等領域,還需要深度開拓、精準發力。

猜你喜歡
學情發展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針對學情,實干巧干
作業批改中如何了解學情
立足學情以點帶面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