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職業自我認知對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的影響:職業信念與職業動機的鏈式中介作用

2024-04-09 00:50王明輝趙媛媛郭英英
隴東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教師職業信念動機

杜 軍,王明輝,趙媛媛,郭英英

(1.隴東學院 教育與體育學院,慶陽 745000;2.西峰區塔頭小學,慶陽 745000;3.北京師范大學 慶陽附屬學校,慶陽 745000)

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是指教師在沒有外在干預的前提下在專業領域一種自覺的專業提升意識[1]。葉瀾認為它至少包含三方面的內容:基于過去的專業發展過程意識,基于現在的專業發展狀態意識,基于未來的專業發展規劃意識[2]。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的提高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前提,它促使教師進行有價值的教育實踐,提升教育能力[3],專業自主發展意識高的教師往往具有更強的專業反思和規劃能力,他會積極尋找和創設專業發展的途徑,自覺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4]。目前有關這方面的研究諸如教師專業自我、教師理想信念、教師職業動機、專業認同等都已逐漸展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以往研究多從影響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的某個因素單向展開,很少對這些影響因素間的相互作用機制進行深入探究,依據自我決定理論[5],人是有自我發展潛能的,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的提升很有可能是職業自我認知、職業信念、職業動機等內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深入研究。

職業自我認知是指經過一定時間的教學實踐后,教師對自己職業性質、內涵、角色等方面的認知和理解。自我是一個復雜、多維、動態的體系,是環境與人長期作用的結果,它既影響教師對具體情境的感受,也影響教師的行為方式。教師職業自我認知對其專業自主發展意識具有重要作用[6],它首先是對教師角色與職業性質等的認識,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是從概念化到具體化的過程[7]。強化教師自我角色認知有助于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的提升,郭華在案例研究的基礎上,描述了教師個人成長的軌跡——:融入、機遇、定型、整合、渴望[8],清楚地反映了教師從職業自我認知到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的提升這一過程,教師職業自我認知是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產生的基本前提。

職業信念是指教師對職業具有了一定的認識后,在教師職業價值方面產生的一種堅信不疑的態度。它是主體對客體的一種主觀反映,它讓教師對其職業產生了比較強烈、深刻的信任,使教師不僅在情感上對其所從事的行業更加投入,更在理性層面對教學會有一種更強的使命感、責任感[7]。Hargreaves和Fullan曾指出,如果僅關注教師的教學技能,而不在意教師信念、情感方面的發展,一定會導致教師的專業發展受限[9]。職業信念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動力之源,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文化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10]。教師之所以能成為優秀教師,其專業發展能夠不斷更新,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對自己職業所持有的信念。

職業動機是職業行為和職業結果的動力之源,它類似于汽車的發動機,它能夠發起、維持、推動職業活動,推動教師進行職業活動,最終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11]。關注教師職業動機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12]。動機是個體內部層面的一種心理變化過程,外在情意因素也會對其產生影響,它是教師進行教學創新的重要動力,它激勵著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動機不僅可以促進教師的認知發展,還可以促使教師產生職業行為,它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內驅力,它不僅會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效果,還會對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13]。

綜上所述,已有研究發現教師職業自我認知、職業動機、職業信念會對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產生影響,職業自我認知也會對職業信念和職業動機產生影響,同時,職業信念也有可能影響職業動機。據此,我們推斷職業信念和職業動機有可能在職業自我認知和專業自主發展意識之間起著中介的作用。目前還沒有研究系統探討過職業信念、職業動機、職業自我認知和專業自主發展意識之間的關系和作用機制。本研究依據前期理論研究基礎提出了以下假設(見圖1):(1)教師職業自我認知對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起著直接的正向作用;(2)職業信念、職業動機分別在職業自我認知與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之間起著部分中介作用;(3)職業信念和職業動機在職業自我認知和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之間起著鏈式中介作用。

圖1 假設模型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了西北地區比較有典型代表性的12個縣,在均衡了縣城和鄉村、教師男女比例等后,選取了一些學校進行整群抽樣。我們組織教師在會議室進行紙筆施測,測驗時間大約為15~20分鐘。共發放問卷800份,獲得有效問卷727份,有效率為91%。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了《教師職業自我認知問卷》《教師職業信念問卷》《教師職業動機問卷》和《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問卷》系列問卷[14],并對其進行了修訂和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表明該系列問卷具有較好的信效度。

《教師職業自我認知問卷》包括自我職業角色和自我職業判斷兩個維度,由6道題構成。自我職業角色表示教師對自己職業角色的認知程度,如:我能很好地認清自己的職業角色;自我職業判斷表示教師對自己專業發展程度的評價,如:我清楚自己過去的專業發展水平。職業角色的α系數為0.79,自我職業判斷的α系數為0.82,對問卷進行了驗證性因素分析,擬合指數達到了標準:χ2/df=5.03,RMSEA=0.078,TLI=0.932,NFI=0.960,CFI=0.964。

《教師職業信念問卷》由7道題構成,包括職業愛好和能力信念兩個維度,職業愛好表示教師對自己的職業的喜好程度,如我工作的時候感到很開心;能力信念表示教師自己對能否勝任教師這一職業的自我評價,如我能完成自己該完成的教學任務。職業愛好的α系數為0.81,能力信念的α系數為0.89,對問卷進行了驗證性因素分析,其擬合指數為:χ2/df=4.34,RMSEA=0.074,TLI=0.968,NFI=0.976,CFI=0.981。

《教師職業動機問卷》由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兩個維度構成,共7道題,內部動機表示教師職業發展動力主要來自愛好、興趣、理性等內在需要,如:我渴望在專業發展上取得更好的成績;外部動機表示教師職業發展動力來自外在功利性目標實現的需要,如我希望通過在專業上更好地發展獲得更高的薪水。內部動機的α系數為0.82,外部動機的α系數為0.86,對問卷進行了驗證性因素分析,擬合指數為:χ2/df=4.40,RMSEA=0.069,TLI=0.971,NFI=0.977,CFI=0.982。

《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問卷》包括自主認知、自主策略和自主性三個維度,由28道題構成。自主認知表示教師對專業發展的認識水平,如:我認為教師應有自主發展的權利;自主策略表示教師為了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而采取的不同方法,如我會通過探索研究的方式來提高自己的專業發展水平;自主性表示教師為了提升專業發展水平而能主動嘗試各種方法,如我會主動學習教師教學方面的很多知識。各維度的α系數在0.903-0.950之間,我們對問卷進行了驗證性因素分析,擬合指數為:χ2/df=3.40,RMSEA=0.058,TLI=0.940,NFI=0.927,CFI=0.947。

(三)數據處理

采用SPSS19.0和AMOS21.0對數據進行了處理。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我們通過驗證性因素分析(CFA)來確定了四個變量是完全不同的四個概念。為此,我們比較了一個4因子模型(職業自我認知、職業信念、職業動機和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

1因子模型:把所有四個因子合并為一個因子;3因子模型:將職業自我認知和職業信念合并為自我認知;4因子模型:包括職業自我認知、職業信念、職業動機、專業自主發展意識四個因子。

3因子模型(職業自我認知和職業信念合并為職業自我認知);以及單因子模型(四個因子合為一個因子)。第二階段,通過模型比較對結構模型進行評價,進而檢驗本文的研究假設。另外,我們還檢驗了共同方差偏差效應[15-17]。

二、結果與分析

(一)測量模型的檢驗

根據兩步走程序,我們先檢驗了測量模型[18]。接著采用驗證性因子分析法(CFA)對數據進行分析,以便保證研究中所涉及的4個因子是不同的變量,從表1可以看出,4因子模型的擬合度達到了基本要求,其相關擬合指數優于3因子和單因子模型。說明本研究所涉及的四個變量是不同的概念。這為下一步的結構模型分析奠定了基礎。

表1 驗證性因子分析(N=727)

(二)相關分析

對職業自我認知、職業信念、職業動機與專業自主發展意識平均值和標準差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并對它們之間的相關進行了分析,如表2所示。教師在這四個變量上的得分較高,都超過了中位數(p<0.001),各變量之間都具有顯著的正相關(p<0.001),根據相關理論,積差相關系數其實就能反映出這種“影響效果”(effect size),可以直接當作一種效應量[19-21]。本研究中所有變量相關系數均在中等效應量以上,這為后續建立結構方程模型提供了前提保證。

表2 職業自我認知、職業信念、職業動機與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的描述性統計和相關分析

(三)職業信念、職業動機在職業自我認知與專業自主發展意識間的中介作用

根據兩階段程序法[18],在結構模型分析之前,用極大似然法先對測量模型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發現,測量模型的各項擬合指數良好(χ2/df=3.53,RMSEA=0.051,TLI=0.944,NFI=0.935,CFI=0.953)。隨后進行結構模型分析,根據相關中介效應檢驗程序[22-23],本研究構建了兩個結構方程模型:(a)不包含職業信念和職業動機的直接效應模型,(b)包含職業信念和職業動機的中介效應模型。如果職業自我認知到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的路徑系數,在直接效應模型和中介效應模型中都顯著,但在中介效應模型中有所降低,則說明是部分中介;如果中介路徑系數在直接效應模型中顯著,但在中介效應模型中不顯著,則說明是完全中介。

統計結果顯示,教師職業自我認知預測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的直接效應模型擬合良好(χ2=105.19,χ2/df=4.78,CFI=0.97,TLI=0.96,NFI=0.97,RMSEA=0.062,RMR=0.054),職業自我認知—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的標準化路徑系數顯著(β=0.80,t=15.52,p<0.001)。我們將職業信念和職業動機作為中介變量加入上述模型中,構建了中介效應模型,發現該中介效應模型的各項擬合指數達到了標準(χ2=965.18,χ2/df=4.85,CFI=0.927,TLI=0.915,NFI=0.91,RMSEA=0.073)。職業信念—專業自主發展意識這條路徑不顯著(β=0.04,t=1.07,p=0.281),去掉了這條路徑,讓其僅充當了職業自我認知和職業動機之間的中介變量,模型的擬合指數基本沒有變化(χ2=526.75,DF=143,χ2/df=3.676,RMSEA=0.061,TLI=0.949,NFI=0.943,CFI=0.958,IFI=0.958)。按照嵌套模型擬合的要求標準,若△χ2(△df)不顯著,那就說明這兩個模型的擬合水平相似,應采用路徑較簡潔的模型[24],這兩個模型間的△χ2(1,N=727)=2.20,p>0.05,不顯著,所以最終選擇去掉職業信念—專業自主發展意識這條路徑的模型,具體標準化路徑系數見圖2。最后,根據修正指數提示對模型做了相應的調整,增加職業角色和職業判斷,自主策略和自主性誤差項之間的相關后,模型擬合非常好(χ2=524.55,DF=142,χ2/df=3.69,CFI=0.958,TLI=0.949,NFI=0.943,RMSEA=0.061)。

圖2 職業信念、職業動機在職業自我認知與專業自主發展意識間的中介模型

由于職業自我認知—專業自主發展意識這一路徑系數在直接效應模型(β=0.80,t=15.52,p<0.001)和中介效應模型(β=0.26,t=6.03,p<0.001)中都顯著,但在中介效應模型中有所降低,因此,職業動機(β=0.36,p<0.001)和職業信念—職業動機(β=0.184,p<0.01)這兩條路徑分別起著部分簡單中介和鏈式中介作用[25]。至此,假設1和假設3得到驗證,假設2中的職業信念中介假設不成立,假設模型也得到了驗證。

(四)間接效應檢驗

我們采用Bootstroop來驗證中介效應的顯著性[26]。先在原始數據(N=727)中抽取了3000個樣本,然后通過已有模型在AMOS中擬合這些數據,保存1000次運行的路徑系數,再計算出中介效應的平徑路徑系數。本研究中涉及的幾個中介效應95%的置信區間均不包含0,即說明中介效應比較顯著,見表3。從職業自我認知到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的直接效應是0.26;總間接效應為0.54;總效應為0.80。兩條中介路徑的效果量分別是45%、22.5%,總的中介效果量為67.5%。

表3 間接效應的Bootstrap檢驗

三、討論

(一)職業自我認知和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的關系分析

本研究顯示教師職業自我認知、職業信念和職業動機與專業自主發展意識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r=0.39,p<0.001),結構方程模型中的職業自我認知對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的直接效應顯著(β=0.26,p<0.001)。這說明職業自我認知對專業自主發展意識具有正向促進作用,教師職業自我認知是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提高的必要條件和重要基礎,這在有關教師職業認同的很多研究中也得到了證實[27]。教師職業自我認知即通過審慎反思自己、定位自己來發展自己。教師職業自我認知就是教師建立職業情感、產生職業行為的前提,教師只有對職業深刻認識之后,才能在反思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發展意識。

(二)職業動機在職業自我認知與專業自主發展意識間的中介作用

教師職業動機在職業自我認知與專業自主發展意識之間起部分中介作用(β=0.36,p<0.01);這條中介路徑的效果量達到了45%,這說明職業動機在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的提升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只有對自己的職業有了清晰的自我認知,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強烈的職業動機后才能有效促進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的提升。譚友坤的研究也發現,當職業自我認知轉化為個體內部的有效驅動力后,將會讓教師的專業發展從被動走向主動[12]。韓佶穎、尹弘飚的研究也發現,職業動機是教師從職業自我認知到專業自主發展的重要中介變量,而在此過程中,職業動機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師的行為意愿,決定著教師是否愿意不斷提升其專業能力[13]。因此,基于以往理論研究的支持及本實證研究的結果,可以說以教師職業自我認知為基礎的教師職業動機是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提升的重要驅動力,提高職業動機可能是促進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的有效策略。

(三)職業信念和職業動機在職業自我認知與專業自主發展意識之間的鏈式中介作用

本研究發現職業信念—職業動機在職業自我認知與專業自主發展意識間起著鏈式中介作用,職業自我認知能有效增強教師的職業信念(β=0.56,p<0.001)和職業動機(β=0.45,p<0.001),進而對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產生重要影響(β=0.73,p<0.001),通過這條鏈式路徑對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的效應量達到了22.5%。其中,職業自我認知對職業動機具有直接效應(β=0.49,p<0.001),又通過職業信念產生間接效應(β=0.25,p<0.001)。這說明教師職業信念和職業動機在教師成長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們是教師從職業自我認知到專業自主發展意識提升這一過程中非常關鍵的變量。其中,教師職業自我認知在轉化為職業動機的過程中,職業信念也起著重要作用。職業信念是教師在長期的職業活動中形成的價值觀念,是教師的精神支柱和職業信條,它以內隱的方式存在并發揮作用[28]。它促使教師持有正確的理想和價值觀,逐漸實現自己的專業認同,使教師的專業發展成為一種自覺[29]。同時,人有一定的先天心理成長和發展潛能,個體一旦意識到了自己所從事職業的價值,往往也會激發個體的職業動機,這有利于個體職業行為的產生。Guskey認為將動機等內在因素聯系起來才能促進教師投入專業發展[30]。本研究證實了以往的這些理論,以職業自我認知為基礎的職業信念和職業動機等這些內在因素相互作用才是促使教師專業發展意識提升的內在機制。

綜上所述,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的提高對于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構建的鏈式中介模型,揭示了教師職業自我認知“怎樣”對專業自主發展意識起作用,同時也說明了職業信念和職業動機在這一過程中扮演的“角色”,比較深入地探討了職業自我認知對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的作用機制,這對豐富教師專業自主發展理論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同時,本研究結果也提示,若要科學認識、促進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的提升,就必須充分關注教師職業自我認知、職業信念和職業動機之間的相互作用,只有改善教師的職業自我認知,培養職業信念,激發職業動機,最終才能促進教師專業自主發展意識的提升。

四、建議

(一) 加強教師職業認知教育

個體和任何事物的聯結,最初都來自個體對事物的認知,教師作為一種職業,有其特殊性,更有其專業性,不論從教書的技術層面還是從育人的智慧層面都對教師提出了極高的要求。教師這個職業本身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教學方法、教學技術、教學理念都在不斷更新。尤其在疫情的驅使下,AI技術在教育領域得到了空前發展,傳統的教學方式受到極大挑戰,純知識的傳授必將逐漸被以慕課為代表的各種人工智能技術所取代,教學與教育的靈活性、智能性被充分展現了出來,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有一種學習能力,而不是簡單地經驗積累,唯有如此,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由此可見一斑,教師這一職業要求自身不僅在技術層面必須有自我革新的勇氣,而且在智慧層面必須有精神引領的擔當,它對人的綜合素質提出極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對這一職業的特點有了充分了解,才能確定自己的能力是否與其匹配,才能做出正確的職業選擇,同時,選擇了之后也才能擁有明確的職業方向和專業發展意識。

(二)加強教師職業情感培養

教育是培育人類靈魂的工程,而人類的靈魂很大程度上體現于人類豐富的情感。對教師而言,這種情感便體現為強烈的職業信念和職業動機,即以誠摯的職業熱情不斷追求個體精神境界的提升和人類文明的進步。誠然,人們很早就意識到教育本身就是一種一個靈魂對另一個靈魂產生影響的工作,但基于生存優先的原則,人們長期以來還是把更多精力投在了知識的傳授方面,對學生精神和情感世界的關注略顯不足。但值得慶幸的是在AI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以慕課、在線課程等技術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正在幫人們解決知識傳授這一重復性的教學問題,將教師從繁重的教學任務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正視他們的差異與個性,使每個人都可以享受特殊教育,最終使教師的育人功能被充分彰顯。由此可見,新時代對教師的要求已經提升了一個層次,即:要從以往的教書匠變成人類真正的靈魂導師,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更要有靈魂,有情感,有信念,有追求;不僅要對學生充滿愛心、對世界充滿期待,更要對自己的職業充滿熱情,永葆專業發展的活力。

(三)提升教師職業理想

任何職業都有其終極的價值追求,對于教師而言,個體素質的提升和人類文明的推進便是其終生的追求,這種追求具體到日常教學工作中便是能讓每一個學生在教師的熏陶下具有追求真理、善待他人,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品質。然而,在當下過于強調成績的應試教育體系中,我們似乎忘了出發時的目標,只顧低頭努力追求分數,忽視了學生生命質量的提升,對個體生命質量的關照已然成為知識傳遞教育的附帶品,這無形之中顛倒了教育目的的主次。盡管知識教育在一定的歷史時期確實具有重要意義,它在提升個體能力,推動技術發展方面的確效率很高,但我們絕不可忘記教師真正的歷史責任和職業擔當——讓每一個生命綻放出燦爛的花朵,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因此,我們不僅需要低頭走路,更要抬頭看天,用理想點燃教育熱情,促使我們的專業發展意識不斷得到提升。

猜你喜歡
教師職業信念動機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二語動機自我系統對動機調控策略及動機行為的影響研究
為了信念
發光的信念
信念
動機不純
關于中小學音樂教師職業素養的思考
論幼兒的動機特點與良好動機的培養
幼兒園新任教師職業適應問題研究
幼兒園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調查與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