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職業教育法》背景下“三融四階全滲”策略在智慧課堂中的應用研究
——以內科護理為例

2024-04-09 09:17黃文婷吳林秀張麗娣吳瀟蕓何華梅莫小云
衛生職業教育 2024年7期
關鍵詞:職業教育法教育法內科

黃文婷,吳林秀,張麗娣,吳瀟蕓,何華梅,莫小云

(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3)

2022 年4 月20 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通過了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以下簡稱新《職業教育法》),并于2022 年5 月1 日起正式實施。本次修訂是職業教育法頒布實施以來首次修訂,落實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這對促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本研究以護理專業核心課程內科護理為例,領會《職業教育法》精神,創新構建“三融四階全滲”策略并開展智慧課堂,全方位激發學生學習動力,達到培養新時代高素質護理能工巧匠的目的。

1 落實新《職業教育法》要求,助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1.1 教學融入新產業、新技術,更新知識體系

新《職業教育法》明確提出:“應加強職教與先進產業、先進技術的緊密對接,推進職業教育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币虼?,職教人員應深入與企業合作,積極對接所教授專業領域的新產業、新規范、新技術,并將其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標準。同時,在數字化、智能化職業教育發展的背景下,職教人員應主動提升自身智能化、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通過智能技術賦能職業教育,推動知識體系更新。此外,應深入思考“為何更新”“更新什么”“怎么更新”,并將其落實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課程設置等方方面面。

1.2 教學融入新主體、新策略,深化產教融合

新《職業教育法》明確提出:“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面向市場、促進就業?!泵鞔_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并指出人才培養應以“面向市場、促進就業”為導向滿足企業所需。因此,要以新《職業教育法》頒布為契機,進一步對接企業人才需求標準,與企業共同進行人才培養方案設置、課程標準制定、教學資源開發、課程設置、教學實施、科學研究等,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構建校企雙元育人體系,持續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和能工巧匠。

1.3 教學融入新理念、新科技,推動智慧課堂革命

新《職業教育法》明確提出:“創新教學方式和學校管理方式,推動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與融合應用?!笔紫?,教師的教學理念需跟上時代步伐,只有具備智能化背景下的教學能力,才能為教學策略和方法的改革提供保障,同時,要建立校企合作基礎上的“校、院、企”多元師資團隊,增強不同師資合作的緊密性,深化產教融合,實現協同育人;其次,優化基于智能化信息技術支持的教學內容,建設能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開放式動態教學資源庫;最后,應改善智能化教學環境,創新智能化教學策略,優化智能化教學方法。因此,只有破解當前智慧化教學改革的痛點、難點、焦點,推動智慧課堂革命,才能培養適應智能時代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2 內科護理課程的地位及教學現狀

內科護理是護理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也是大健康背景下,健康服務領域逐步從各級醫院延伸至基層衛生醫療機構、社區和家庭,形成治療—康復—長期護理服務鏈的核心課程。該課程主要是使學生較為全面系統地獲得內科常見病防治和護理知識,具備一定對內科患者實施整體護理以及對內科常見急癥配合搶救的能力。課程內容涉及全身各系統疾病,內容繁多且復雜,與臨床專業知識緊密相關,跟隨醫學技術發展,知識體系更新迭代快,更是臨床實踐的基礎和關鍵所在。

目前,護生在學習內科護理時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一是高職護生學習自律性及自主學習能力有待加強,學習過程中對教師有較強的依賴性;二是護生對知識的總結歸納能力欠佳;三是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較弱,對于綜合案例的分析、演繹、推理能力有待加強。由此可知,目前的教學模式并不能使學生達到滿意的學習效果。因此,如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知識歸納總結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等綜合素質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難點問題。

3 構建新《職業教育法》背景下的“三融四階全滲”教學策略

通過文獻研究、學習者情況調查、專家訪談等方法,分析新《職業教育法》精神內涵,理清智慧課堂開展的路徑與方法,探尋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依據醫院、社區、企業的人才需求標準,結合本課程專業特點,校、院、企專家共同探討,初步確定“三融合、四階段、全滲透”的策略框架?!叭诤稀奔串a教融合、書證融通、課賽融貫,通過產教融合實現教學過程融入新產業、新技術,通過書證融通實現教學過程融入新主體、新策略,通過課賽融貫實現教學過程融入新理念、新科技,對接新《職業教育法》內涵;“四階段”即遵循學生認知特點形成“理論學習—實訓操作—情景模擬—實景見習”的學習路徑;并在授課過程中,“全滲透”課程思政,助力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傮w設計思路見圖1。

圖1 “三融四階全滲”策略總體設計Figure 1 Overall design of the "Three Integration and Four Stage Full Infiltration" strategy

3.1 聚焦護士崗位勝任力,通過“三融合”重構課程教學內容

根據新《職業教育法》內涵,通過“產教融合、書證融通、課賽融貫”重構內科護理課程內容,使其符合當前護理行業新業態。

3.1.1 產教融合 通過產教融合將醫院、養老機構等護理專業相關行業、企業與學校鏈接,依托我校牽頭成立的廣西醫藥衛生職教集團,組建“校、院、企”多元教學團隊,調研分析新時代醫院、養老機構護理職業崗位勝任力,將醫院、企業當前新產業、新技術融入課程標準,實現專業課程與臨床、企業等護理崗位能力需求對接;同時,通過三方協同規范課程內容設置,聯合開展教學,強化實踐環節,突出應用性和實踐性,推進教學內容與工作內容相融合。

3.1.2 書證融通 通過書證融通拓展學生的職業技能及其職業發展能力。首先,基于護士崗位勝任力,將護士執業資格證、健康管理師、1+X 老年照護、1+X 老年健康評估等證書培訓標準及要求有機融入內科護理課程標準,優化課程教學內容,開發相關模塊化、信息化、智慧化教學資源,推進各項證書與專業課程的深度融合,拓寬學生職業發展方向。

3.1.3 課賽融貫 通過課賽融貫使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進階式提升。在日常教學中將職業技能競賽項目如護理技能大賽、健康與社會照護比賽等大賽理念、標準納入內科護理課程體系,在日常教學中結合大賽典型案例,讓學生模擬實施、點評反思,感悟大賽標準,為打造護理能工巧匠奠定基礎,形成“以賽促學、以賽促改”的學習觀。

3.2 拓寬學生能力遞進路徑,通過“四階段”實現學生能力提升

根據學生認知特點,結合護理工作過程,將內科護理課程的每個模塊重構分解為“理論學習—實訓操作—情景模擬—實景見習”4 個階段,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四段遞進,能力提升”教學路徑。

3.2.1 理論學習階段(1)課前:教師設疑,學生探疑。教師課前在線發布自學任務表及課程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學習,發布測驗以了解學生知識儲備情況;監控學習進度;發起投票和問卷調查,明確學習難點、重點;通過課前自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2)課中:教師釋疑,學生解疑。教師針對學生投票及互動確認的難點問題進行集中學習;并發布臨床病例,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尋找理論依據,解答案例;各小組代表在課堂上展示解疑的依據、過程及結果,小組間相互點評,提出各組意見的特點和不足;最后,教師對各小組的解疑思路、依據及結論進行點評,適當發問引發學生深層次思考,最終解答疑問。(3)課后:學生反思,教師答疑。學生反思課堂本小組討論結果存在的問題,并撰寫反思報告;在討論區向老師及同學提出針對該課堂內容任一方面的疑問,同學之間互為解答,教師整體把控線上答疑現場,及時糾錯和解答疑難問題。

3.2.2 實訓操作階段(1)課前:自主學練,初習技能。教師課前發布操作視頻,學生在智慧實訓室自行練習,初步學習技能。(2)課中:翻轉課堂,熟悉技能。實施翻轉課堂,學生先操作,教師根據學生在課中展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難點集中講解示范,學生再次練習進一步熟悉操作流程。(3)課后:同伴互助,精練技能。學生課后進行同伴互助學習,根據不同模塊設置情況,選擇模型練習或者虛擬操作系統開展練習,通過系統或同伴評分查找自身不足,反復練習,達到精練技能的目的。

3.2.3 情景模擬階段(1)課前:小組討論,明確分工?!靶?、院、企”多元教學團隊共同設計臨床真實案例,并設置高端模擬人參數,發布課前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課前任務,分析案例,做好角色分工。(2)課中:實景模擬,提升能力。結合高端模擬人,依托設置的臨床案例,隨機選擇學生小組進行操作演示,包括嚴格根據護理程序對模擬人進行身體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制訂相應護理計劃及實施等。與此同時,教師在課中引導其他學生對演示小組成員的表現如護理評估是否全面、病情分析是否恰當、技能操作是否規范、分工合作是否合理、語言溝通是否有效、健康教育是否個性化等進行點評。模擬演示結束后,參與實景模擬的小組自評,之后由其他小組進行點評,再由教師進行總結、評價。(3)課后:反思感悟,總結提升。學生課后反思本次實景模擬中出現的問題,并反思今后應如何改進。

3.2.4 實景見習階段 (1)課前:明確任務,復習舊識。教師課前發布見習任務及要求,學生復習相關疾病知識。(2)課中:臨床體驗,感悟職業。學生到醫院相關科室見習,以小組為單位對患者進行評估,討論該患者目前存在的問題并制訂相應護理計劃、實施健康宣教。醫院臨床教師通過學生對真實患者的評估,引導學生查找自身存在的問題。學生通過在醫院對真實患者的評估與交流,不僅能提升綜合實踐能力,還能提升職業認同感。(3)課后:反思總結,凝練提升。見習結束后學生書寫見習報告或反思日記。若因疫情原因未能到醫院實地見習,還可采取“云上見習”模式開展[2]。

3.3 聚焦學生價值觀引領,通過“全滲透”實現德技兼備

多元教師團隊聯合深入梳理內科護理課程教學內容,結合護理專業核心課程特點、思維方法、職業素養和價值理念,挖掘與本課程密切相關的課程思政元素,設計與搭建課程思政資源庫,教學過程中全程全方位滲透思政元素,使得職業素質與專業精神始終貫穿教學全過程,達到思政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護理是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程教學中要著力培養學生“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精神,在培養精湛護理技術的同時,還要教育引導學生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同時身為護理人員應該尊重患者,善于溝通,并結合近年來疫情發展情況,引導學生認識到具備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的重要性,應以做一名黨和人民信賴的好護士為目標。課程思政示例見表1。

表1 內科護理學課程思政設計示例Table 1 Example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Education design for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4 搭建基于“三融四階全滲”的智慧課堂框架

4.1 創設智能環境,打造以學生為中心的智慧化學習環境

充分利用智慧護理虛擬仿真實訓基地,深度融合信息技術,整合成為虛實結合的內科護理實訓教學平臺,并依托虛擬教學資源,高度還原醫院現場的虛擬情景,為產教融合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選擇功能齊全、受眾面廣、操作簡便的優質在線網絡教學平臺,對課程架構及課程資源進行優化,使其具備良好的用戶體驗。

4.2 開展師資培訓,提高教師智慧課堂教學能力及育人能力

教學團隊成員定期參加以信息技術、智慧課堂、混合式教學、課程思政等為主題的培訓,革新教學觀,切實增強教師團隊的智能化教學業務能力及課程育人能力。同時,不定期開展聽課、評課,反思教學的不足,討論改進措施,提高教師智慧課堂教學能力。

4.3 制作教學資源,建成“能學、輔教”智慧資源庫

遵循“一體化設計、結構化課程、顆?;Y源”的建構邏輯[3],以“三融合、四階段、全滲透”教學策略為指導,聯合醫院、社區、企業多元教學團隊,以護理工作過程為導向,圍繞護理新業態崗位知識、技能和素養培養目標,將內科護理課程的最小單元建成獨立的知識點或完整的表現素材,多元開發虛擬仿真、思政滲透、開放共享的新形態數字化課程教學資源,并基于大數據建立符合學習者學習規律的資源庫,根據實時數據分析不斷迭代優化,建成“能學、輔教”的內科護理智慧教學資源庫。

4.4 構建多元化課堂,優化基于智慧課堂的教學模式

本課程采用大學課堂SPOC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此基礎上將繼續根據“理論學習→實訓操作→情景模擬→實景見習”四階段,構建多元化課堂以適應智慧教學的開展,同時滲透課程育人,實現傳授知識、訓練能力、提升素質三維教學目標。

4.5 智能診斷技術,優化測評學習過程

結合智慧課堂教學場景,利用交互式平臺的學習大數據與我校智慧護理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實現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智能評價。如通過設置虛擬案例,依托捷達系統、3D BODY 等人機交互開展學習,引發學生思考、探究與嘗試,在分析案例、評估護理“患者”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同時,該人機交互模式可全過程、全面評價學生高階處理問題的能力。

4.6 構建基于智慧課堂的“4 合3 維”評價方案,全面評價課堂教學效果

依托智慧化教學環境,采用“專業教學評價與思政育人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臨床思維訓練終端評價與在線自學終端評價相結合,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從“知識、能力、素質”3 個維度[3],構建基于智慧課堂的“4 合3 維”評價方案。通過臨床思維訓練記錄、在線學習進程記錄、小組討論情況、理論考試情況、情景模擬、臨床見習等對學生的臨床思維、決策能力、團隊合作、護患溝通、慎獨精神、愛傷共情等方面進行全面評價。

新《職業教育法》的頒布對于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意義重大。身為職教人員應深刻領會新《職業教育法》,落實其具體要求,立足自身實際情況,深入思考基于新《職業教育法》的職業教育改革措施,助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職業教育法教育法內科
激勵教育法在農村學校教學工作中的應用
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的體會
武漢市職業教育發展對策研究
教育部:《職業教育法》修訂草案已起草完成
急診消化內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療
教育部職教中心研究所召開《職業教育法》修訂座談會
PBL教學法在內科見習中的實踐與思考
PBL教學法在中醫內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PBL與CTM在中醫內科教學中聯合應用初探
《職業教育法》重要問題修訂意見的調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