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學習視域下小學數學單元主題教學探索

2024-04-10 03:52肖成夏
廣西教育·A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單元主題教學深度學習小學數學

肖成夏

摘 要:深度學習注重知識的構建和方法的遷移,強調學生學習的整體性、主動性和理解性。深度學習視域下小學數學單元主題教學,可結合單元主題教學整體性、漸進性、成長性等特點,通過重構教材文本、設計教學內容、完善學習序列、優化學習結構、夯實學習基礎等策略,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綜合能力,提升小學數學單元主題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深度學習;單元主題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4)04-0093-03

小學數學是基礎性學科,是培養學生數學素養和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課程。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小學數學教學越來越注重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單元主題教學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要求教師以單元主題為引領,整合數學知識,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然而,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內容零散、缺乏整體性,教學方式單一、缺乏趣味性,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實際需求等,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接受地位,并在長期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習中逐漸失去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1]。為此,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觀念,積極探索小學數學單元主題教學的有效方法,促進學生深度學習,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數學知識,建立起系統的數學知識網絡,以此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綜合能力[2]。

一、深度學習和小學數學單元主題教學概述

深度學習要求學生深入了解核心知識點,在真實情境中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注重知識的構建和方法的遷移,強調學生學習的整體性、主動性和理解性,是一種培養學生高階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學習方式。在深度學習視域下,教師需要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此外,深度學習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如關鍵能力、學科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等。深度學習理論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方向指引,引領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體驗,設計結構化的教學活動,推動教育領域的創新和發展。

小學數學單元主題教學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方式,教師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教師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提煉每個單元的數學主題,通過整合和組織數學知識、優化教學設計和方法,幫助學生構建一個系統、全面的數學知識框架,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率。深度學習視域下的小學數學單元主題教學,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圍繞單元主題創設問題情境和確立學習任務,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方法幫助學生梳理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系統性思維、問題分析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二、小學數學單元主題教學的特點

(一)整體性

小學數學單元主題教學注重整體性,即將各個相關的數學知識點和技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進行教學。教師將不同的數學內容、相關的知識點進行連接和滲透,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加深對數學概念、方法技能的理解,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學生通過這種整體性的單元主題學習,可以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能夠真正實現數學知識的內化吸收,提高數學核心素養[3]。

(二)漸進性

小學數學單元主題教學的另一個特點是漸進性,注重教學內容的循序漸進。在小學數學單元主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簡單到復雜、由淺入深地設計和組織教學,幫助學生逐步建立系統的單元知識網絡,從而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對知識的分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4]。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能力水平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和目標,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在適當的教學節奏下學習和進步。學生先學習基礎的數學概念和技能,然后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鞏固和反饋,逐漸提高數學應用水平,從而建立數學學習自信心。學生通過漸進性學習,在每個階段都有所收獲,進而拓展數學思維和應用能力,為更高水平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三)成長性

小學數學單元主題教學能夠幫助師生在課程教學中不斷成長。單元主題教學的整體關聯設計及教學的漸進性、靈活性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需要具備有效整合教學資源的能力。教師以生為本,有選擇地安排與單元主題密切相關、且有遞進關系的知識點進行系統教學,通過知識點的串聯和延伸,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最佳效應點,深入理解數學知識,并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5]。單元主題教學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教師引導學生找到適切的學習路徑,使學生能夠在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中培養批判性和創新性思維。

三、小學數學單元主題教學的策略

(一)重構教材文本

小學數學單元主題教學的第一步是重構教材文本。教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資源,但是小學數學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往往過于零散,缺乏整體性和系統性。因此,教師需要從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角度出發,建立數學觀念地圖,對教材文本進行解構、建構和重構。重構教材文本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發展數學核心素養的要求,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新組織和設計,使之更加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需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將相關數學知識點進行整合和拓展,形成具有趣味性、挑戰性和實用性的數學單元主題,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例如,在“整數運算”的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等不同運算概念進行重構,并在數學觀念地圖上進行分類和標注。教師重新組織教材文本,引入具體的例子和知識應用場景,如購物、比較溫度差異等實際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整數運算的概念和規則,并能夠靈活運用于實際生活中。教師重構教材文本,能夠為學生提供更清晰的數學學習路徑,使學生能夠全面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拓寬數學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同時,重構教材文本也有助于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過程。

(二)設計教學內容

教師在小學數學單元主題教學的備課過程中,需要對單元的教學內容進行全面研究,不僅需要深入理解教材內容,還需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著手設計單元主題教學內容。首先,教師要圍繞主題對教材內容進行適度的補充、拓展和延伸。豐富的教學內容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更加系統和全面。其次,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求,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這就要求教師通過設計啟發性的學習問題和活動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內驅力,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

例如,在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單元教學中,教師整體把握單元教學內容,明確單元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從“圖形的認識”“圖形的測量”“圖形的運動”和“圖形與位置”四個方面出發,對相關內容進行整體設計和安排。教師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差異情況,適度拓展和延伸相關內容,如圖形的組合、圖形的分割、圖形的運動等,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幾何圖形的性質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教師可以從實物入手,讓學生從具體物體的外形抽象出幾何體、平面、直線、點等概念,架構起知識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從運動的角度來認識點、線、面相互之間的密切關系,加深學生對幾何圖形的認識和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三)完善學習序列

深度學習視域下的小學數學單元主題教學需要教師設計并完善學生的學習序列,讓學生在單元主題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一般來說,教師需要對教材中原有學習序列進行分析,從中發現不足并進行改進,從而構建起更加科學合理、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學習序列,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教師在設計并完善單元學習序列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厘清單元教學內容有哪幾個學習板塊,這些學習板塊之間是怎樣的關系,并對知識結構和邏輯關系進行分析;其次,進一步分析各個學習板塊需要怎樣的知識,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難點和學習需求;最后,從完善各個學習板塊之間的邏輯關系入手進行辨析,調節和整合相關的學習內容,從而讓學習序列更加完善。

例如,“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學習序列通常為“基本計算方法—數量關系—積的變化規律—特殊乘法情況”。其中,第一個學習板塊是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第二個學習板塊是乘法中兩種常見的數量關系;第三個學習板塊是通過計算有聯系的乘法題組,觀察、分析、概括積的變化規律;第四個學習板塊是因數末尾有0或第一個因數中間有0的兩種特殊乘法筆算。四個學習板塊雖然都是關于乘法的內容,但又是相互獨立的,呈并列關系。教師從學生已學數學知識和已有生活經驗進行分析:首先,學生需要掌握數字各位數相乘的規律;其次,學生可以探討路程等常見的數量關系,通過舉例對用乘法解決問題時的數量關系進行分類與概括;再次,學生在“多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算理與法則的基礎上,用類比遷移的思想方法自主探究三位數乘兩位數,而積的變化規律可以作為其算理的解釋;最后,學習特殊乘法筆算。

教師通過辨析單元學習板塊之間的邏輯關系和分析學情,合理調整“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學習序列,使各個學習板塊之間的邏輯關系更加密切,讓原來相互獨立的學習板塊成為有邏輯關系的單元學習序列。調整后的學習序列變為“積的變化規律—數量關系—基本計算方法—特殊乘法情況”,學習序列更加合理有序,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依據此序列進行教學,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優化學習結構

小學數學單元主題教學需要教師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優化學生的學習結構。良好的學習結構包括整體性結構、關聯性結構、意義性結構和價值性結構。教師通過靈活運用教學資源和方法,優化學生的學習結構,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新思維,讓學生更好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5],從而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教師優化學生的學習結構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優化整體性結構。教師要將數學知識進行分類,建立起清晰的學習框架。教師可以按照不同的數學領域、概念或者問題類型來組織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系統地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5]。二是優化關聯性結構。教師要幫助學生認識不同數學概念之間的聯系和異同,引導學生發現和理解不同概念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學生可以深入地理解數學的本質和邏輯,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三是優化意義性結構和價值性結構。教師需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變化和發展,了解學生的興趣和學習需求,并根據實際情況來構建意義性結構和價值性結構。

如表1所示,教師基于單元教學內容,牢牢把握教學內容的前后聯系,提煉數學主題,優化學生的學習結構,有助于教師從繁雜、低效的單課時教學模式中脫離出來,引導學生進行系統學習,形成多樣化的結構性知識。良好的學習結構能夠幫助學生厘清知識之間的聯系、整體把握學習任務、積極構建知識網絡,進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夯實學習基礎

在小學數學單元主題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夯實學生的數學學習基礎。教師可以設計和實施一系列單元主題“種子課”,夯實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數學思想方法和技能,培養數學思維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等。學生只有打好堅實的基礎,才能夠在后續的學習中深入理解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例如,在“運算律”單元主題教學中,教師可以精心設計“種子課”,讓學生按照一定的知識脈絡進行深度學習。首先,教師從具體算式進入教學主題,讓學生通過具體的算式來了解不同運算律的運用。接著,教師引導學生發現一些相同結果的算式,學生觀察思考并猜想這些算式之間是否存在某種規律。然后,教師讓學生通過多種舉例,計算不同的算式驗證猜想是否成立。最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運算律的具體應用,提高數學思維的靈活性。教師在單元主題“種子課”中發揮引導作用,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發生。學生在任務驅動和實踐訓練中,逐步掌握數學的基本原理、方法技能和實踐應用,提高了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小學數學單元主題教學中,教師科學分析和設定單元主題,根據單元主題合理規劃教學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穿插與結合,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深度學習視域下小學數學單元主題教學的不同范式,可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能夠幫助學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構建系統化的數學知識體系,有效培育和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葉秀珍.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創新思路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20(2):158-159.

[2]楊俊鴻.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J].文理導航(中旬),2023(9):58-60.

[3]李雪蓮,李雅杰.深度學習視域下小學數學單元主題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遼寧教育,2021(5):29-32.

[4]曾佳蓉.淺析大數據分析下的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20(16):5-6.

[5]趙夏豐.核心素養下的數學大單元教學策略[J].教師教育論壇,2020,33(4):60-61.

(責編 韋榕峰)

猜你喜歡
單元主題教學深度學習小學數學
淺議單元導讀課
小學語文單元主題教學的策略研究
“單元主題教學”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嘗試
MOOC與翻轉課堂融合的深度學習場域建構
大數據技術在反恐怖主義中的應用展望
深度學習算法應用于巖石圖像處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積網絡的人臉年齡分析算法與實現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